A.监测生命体征 B.卧床休息 C.静脉补液 D.暂时禁食 E.腹部热敷
A.电风扇 B.微波炉 C.电脑 D.电话 E.洗衣机
A.头孢菌素 B.林可霉素 C.链霉素 D.庆大霉素 E.青霉素
A.肺功能检查 B.胸部X线检查 C.胸部CT D.动脉血气分析 E.血常规
A.鼓励患者尽量完成自理活动 B.给予氧气吸入 C.保持大便通畅 D.持续心电监护 E.备好抢救设备和药品
A.心室率的快慢 B.心房率的快慢 C.心律的规则情况 D.心室律是否规则 E.心房律是否规则
A.肝合成凝血因子减少 B.脾功能亢进 C.维生素K缺乏 D.血小板计数低 E.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A.将患者头偏向一侧 B.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 C.给予流质饮食 D.立即建立静脉通道 E.备好三腔气囊管备用
A.呼吸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碱中毒 D.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A.立即纯氧吸入 B.持续低流量给氧 C.间断高浓度高流量吸氧 D.持续高浓度高流量吸氧 E.间断低流量给氧
A.通知医师紧急处理 B.给病人吸氧 C.嘱病人缓慢呼吸 D.将脱出的引流管重新置入 E.应嘱病人呼气,迅速用凡士林纱布将伤口覆盖
A.进行人工呼吸 B.使用呼吸兴奋剂 C.行导管吸氧 D.输血补液 E.解除呼吸道梗阻
A.肥大性骨关节病 B.内分泌综合征 C.低磷血症 D.高钙血症 E.上腔静脉综合征
A.吸痰及体位引流 B.痰培养+药敏,选用敏感抗生素 C.抗感染同时加强止血剂应用 D.外科手术治疗 E.气管内滴入药物治疗
A.右上肺干酪性肺炎 B.病毒性肺炎 C.支原体肺炎 D.肺炎链球菌肺炎 E.急性肺栓塞
A.用吗啡时应注意有无心动过速 B.硝普钠应提前配制 C.硝普钠输注时应避光滴注 D.洋地黄静脉使用不需稀释 E.洋地黄静脉推注速度要快
A.心房颤动 B.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C.房室传导阻滞 D.室性期前收缩 E.房性期前收缩
A.发作时给予5~10mg舌下含服 B.服药后5~10min不缓解,可再服1次 C.可出现面部潮红、头胀痛 D.含服硝酸甘油效果差时,可改为静滴 E.青光眼忌用
A.胺碘酮 B.利多卡因 C.腺苷 D.维拉帕米 E.普鲁卡因胺
A.测量体温,每8小时1次 B.观察有无风湿活动的表现 C.体温达38℃给予药物降温 D.适当活动,提高活动耐力 E.给予高脂肪饮食,提供机体能量
A.避免长时间坐位 B.服药时间可选在活动时 C.避免用过热的水洗澡 D.改变姿势时动作宜迅速 E.发生低血压采取中凹位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E.5个月
A.72小时 B.36小时 C.24小时 D.12小时 E.8小时
A.脉率比预定频率降低20%说明电池耗尽 B.术侧上肢活动不受限制 C.医用理疗设备不受限制 D.最初半年每月随访2次 E.学会自测脉搏
A.俯卧 B.去枕平卧 C.屈膝侧卧 D.半坐卧位 E.头低脚高
A.降低腹内压力 B.有利于腹水消退 C.增加回心血量 D.减轻心脏负荷 E.减轻呼吸困难
A.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B.暂停蛋白质摄入,减少氨的形成 C.每天饮水大于2L以增加排泄 D.增加糖的供应,降低血氨形成 E.供给足够能量,减少蛋白质摄入
A.拔管 B.口服液体石蜡准备拔管 C.放气,留置观察24小时 D.放气数分钟再注气加压 E.从食管中注入流质
A.便条变细 B.柏油样便 C.成形便 D.米泔水样便 E.黏液血便
A.高流量给氧 B.备齐抢救药物 C.测定血型、备血 D.建立静脉通道 E.从食管中注入流质
A.肺部感染 B.剧烈呕吐不止 C.腹痛、腹泻 D.引流不畅 E.肾功能好转
A.高脂、高糖、高蛋白 B.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 C.低蛋白、低脂、高维生素 D.低蛋白、低糖、低维生素 E.无蛋白、高糖、高维生素
A.蛋白质摄入量为正常入量,每日每千克体重1.0g B.尽量摄入动物蛋白 C.热量摄入为每日每千克体重不少于126~147kJ D.高脂饮食 E.水肿时盐摄入<3g/d
A.多喝水 B.抗菌治疗 C.卧床休息 D.留取中段尿培养 E.腰部推拿按摩
A.从小剂量开始 B.两餐间服用 C.与维生素C同服,有助于吸收 D.避免同时服用抗酸药及H受体拮抗剂 E.和牛奶同服,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A.选择头皮针输入化疗药 B.应尽量在循环功能不良的肢体进行注射 C.静注时要快速注药,不应边回抽边注药 D.药物刺激性强时需缓慢输注 E.拔针后局部持续按压1分钟
A.防止出血 B.心理护理 C.预防贫血 D.用药的护理 E.预防和控制感染
A.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B.甲氨蝶呤 C.甲氨蝶呤+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D.手术治疗 E.维持目前治疗继续观察
A.阿司匹林 B.泼尼松 C.氯喹 D.环磷酰胺 E.静注丙种球蛋白
A.皮肤瘙痒可轻轻抓挠 B.可以涂敷止痒剂 C.每日肥皂清洗面部两次 D.使用祛斑霜 E.天气晴朗时增加室外活动
A.解磷定 B.纳洛酮 C.亚甲蓝 D.亚硝酸钠 E.二巯丙醇
A.2月时开始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 B.2月后接种卡介苗 C.4~5月时接种麻疹疫苗 D.6~8月时接种乙型脑炎疫苗 E.1岁后开始接种百-白-破混合疫苗
A.发热期可用解热镇痛剂退热 B.低血压休克期的治疗应以血管活性药物为主 C.病程第7日后可用肝素抗凝治疗 D.无尿者可用甘露醇静推以促进利尿 E.病程早期可抗病毒治疗
A.血培养 B.便常规及便培养 C.腹水常规及细菌培养 D.腹部B超检查 E.肝胆脾CT检查
A.病人侧卧、头低脚高 B.保持呼吸道通畅 C.保持水电平衡 D.鼻饲 E.肢体放于功能位
A.尽快用20%肥皂水反复冲洗至少半小时 B.尽快用0.1%苯扎溴铵反复冲洗至少半小时 C.冲洗后用20%乙醇擦洗 D.缝合及包扎伤口 E.伤口底部和周围行局部浸润注射
A.患儿年龄小,不合作 B.可以确诊,不必要 C.容易诱发脑疝 D.无脑膜刺激征 E.此时脑脊液多为正常,对诊断无参考价值
A.癫痫 B.脑出血 C.脑栓塞 D.高血压脑病 E.脑血栓形成
A.多休息,减少活动 B.低盐、低脂、低蛋白饮食 C.晨起时要静坐10分钟后再缓慢站起 D.早期禁止锻炼 E.短时间将血压降至正常水平
A.保持呼吸道通畅 B.减少不必要的搬动 C.头部CT检查 D.20%甘露醇静脉滴注 E.腰椎穿刺
A.适用于意识不清或排痰困难者 B.可经口、鼻或人工气道进行负压吸引 C.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5分钟 D.两次抽吸间隔时间大于3分钟 E.吸痰前、后应提高吸入氧浓度
A.应安置患者平卧位休息,头偏向一侧 B.稳定情绪,安慰疏导患者 C.根据心功能情况,给予必要的生活护理 D.给予中等流量、中等浓度氧气吸入 E.观察呼吸困难的特点、程度及伴随症状,及时发现心功能变化
A.绿色蔬菜 B.颜色较深水果 C.豆制品 D.发酵面点 E.糖、醋等调味品
A.0.5g B.1.0g C.1.5g D.2.0g E.2.5g
A.LDH B.C-TNT C.C-TNI D.AST E.CK-MB
A.暂禁食 B.温热的流食 C.温凉的流食 D.软食 E.普食
A.护理人员要给予心理支持 B.创造舒适、安静的环境 C.听录音机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D.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 E.限制止痛药的应用
A.卧床休息为主,适当下床活动 B.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C.应用解热镇痛药 D.应用祛痰止咳药 E.遵医嘱继续使用抗生素
A.进行深呼吸锻炼,避免咳嗽 B.为消除病人紧张,静脉注射镇静剂 C.为使肺泡复张,每日进行屏气练习 D.保持大便通畅,防止排便用力 E.绝对卧床1周
A.花粉 B.尘螨 C.动物毛屑 D.病毒感染 E.精神因素
A.氨茶碱 B.β2 -受体激动剂 C.色甘酸钠 D.氯苯那敏 E.沙丁胺醇
A.给予氧气吸入 B.避免接触感染原 C.加强饮食指导,增加营养 D.消除恐惧 E.预防哮喘复发
A.摄入流食 B.摄入富有营养的软食 C.尽量鼓励病人多进食 D.忌食易过敏食物 E.少油腻、多饮水
A.氯喘 B.泼尼松 C.沙丁胺醇气雾剂 D.氨茶碱 E.色甘酸钠
A.保持环境安静 B.只能在床旁活动 C.常规吸氧 D.心电、血压、呼吸监护 E.无禁忌者服用阿司匹林
A.胸痛2小时内基本消失 B.心电图ST段于2小时内回降>50% C.2小时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D.cTnI峰值提前至发病后12小时内 E.无心源性休克发生
A.1~2天 B.2~3天 C.3~5天 D.5~7天 E.7天
A.平卧位或左侧卧位 B.平卧位或右侧卧位 C.膝胸卧位或左侧卧位 D.膝胸卧位或右侧卧位 E.平卧位或膝胸卧位
A.流质饮食 B.无渣饮食 C.少渣饮食 D.普通饮食 E.高纤维饮食
A.急性肠胃炎 B.透析液质量有问题 C.腹膜感染 D.胃炎 E.腹膜功能衰竭
A.腹部热敷 B.静脉点滴抗生素 C.停止腹膜透析 D.卧床休息 E.取腹膜透析液做白细胞计数和细菌培养
病人男性,19岁,高热2周抗炎治疗效果不佳。体检血压105/70mmHg,查体示胸骨压痛明显,皮肤多出片状瘀斑,肝脾未触及。白细胞3.5×109/L,血红蛋白63g/L,血小板11×109/L。骨髓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胞质颗粒粗大的早幼粒细胞占80%。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预防或减少出血 B.继发感染 C.缺氧 D.肾功能不全 E.右心衰竭
A.给予病人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B.将病人置于层流单人病房 C.少饮水,预防尿酸性肾病 D.病人家属应多陪伴病人 E.立即给予心电监护
A.皮疹或腹泻 B.体重增加 C.肝区疼痛 D.牙龈出血 E.心律失常
A.热衰竭 B.热痉挛 C.日射病 D.热射病 E.中暑
A.饮糖水 B.物理降温 C.给予氯丙嗪 D.静脉补充生理盐水及葡萄糖、氯化钾 E.抗生素
病人男性,38岁。发热,咳嗽,咳白痰1周,胸闷、气促2天,于2002年3月来诊。有同性恋史。查体:体温38.7℃,呼吸36次/分,口唇发绀,两肺底可闻及少量湿啰音。化验:血白细胞4.1×109/L,N0.79,L0.21;HIV抗体阳性,CD4+T淋巴细胞数<200/mm3。PaO225mmHg。X胸片示两下肺不规则条索状阴影。病人最终诊断为艾滋病。
A.潜伏期 B.急性感染期 C.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期 D.无症状感染期 E.艾滋病期
A.高压蒸气消毒法 B.75%乙醇 C.0.2%次氯酸钠 D.焚烧 E.紫外线
病人男性,67岁,既往体健。与他人争吵时突然跌倒,意识清醒,爬起后因左侧肢体无力再次跌倒,并出现大小便失禁,随后病人意识模糊、呼吸有鼾声,呈嗜睡状态,急诊入院,诊断为急性脑出血。
A.肾衰 B.脑疝 C.DIC D.呼衰 E.心衰
A.降血压 B.降颅压 C.镇静 D.抗感染 E.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A.癫痫持续状态 B.肌阵挛性发作 C.癫痫强直性大发作 D.癫痫单纯部分发作 E.癫痫强直-阵挛发
A.给氧 B.做好病人的防护 C.地西泮10~20mg静脉注射 D.及时纠正酸碱失衡 E.更换汗湿衣服
A.平卧位 B.端坐位 C.患处在高位 D.头低脚高位 E.患侧卧位
A.6小时 B.8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E.24小时
A.术后3小时内每30分钟测量血压 B.观察胃管引流液的性质和量 C.注意口腔护理 D.鼓励病人术后早期活动 E.术后拔除胃管后当日可进软食
A.高蛋白、无盐饮食 B.高生物效价低蛋白,少盐饮食 C.高热量、高生物效价低蛋白饮食 D.高热量、高生物效价低蛋白、无盐饮食 E.低热量、高生物效价高蛋白饮食
A.格列本脲、格列齐特 B.二甲双胍 C.罗格列酮 D.瑞格列奈 E.阿卡波糖
A.潜伏期的长短 B.病情的轻重 C.传染性的大小 D.流行的强度 E.排菌/排毒时间的长短
A.高血压 B.风湿性心脏病瓣膜赘生物、附壁血栓脱落 C.高血压和脑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存在 D.脑动脉粥样硬化 E.先天性动脉瘤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