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伐昔洛韦 B.左旋多巴 C.利巴韦林 D.阿糖胞苷 E.金刚烷胺
A.日龄 B.月龄 C.体重 D.身高 E.体表面积
A.应用最少药物治疗原则 B.持续高剂量治疗原则 C.选择不良反应最少的药物治疗原则 D.尽量联合用药的治疗原则 E.最大剂量治疗原则
A.液体分泌增加 B.瞳孔缩小 C.肌震颤 D.心率减慢 E.心脏抑制
A.可待因 B.瑞芬太尼 C.喷他佐辛 D.羟考酮 E.曲马朵
A.每天1次 B.每天2次 C.每小时1次 D.每晚 E.每晨
A.1次量 B.3日量 C.7日量 D.10日量 E.1日量
A.停药综合征 B.身体依赖性 C.反跳现象 D.特异质反应 E.药物毒性作用
A.麻醉药品 B.第二类精神药品 C.毒性药品 D.放射性药品 E.贵重药品
A.难溶于消化液 B.会与胃肠道中的物质发生反应形成沉淀 C.不被胃肠道吸收而直接排出体外 D.与血中蛋白高度结合 E.易被消化酶破坏
A.单用亚硝酸钠 B.先用大剂量亚甲蓝,后用硫代硫酸钠 C.单用硫代硫酸钠 D.先用小剂量亚甲蓝,后用亚硝酸化合物 E.先用亚硝酸化合物,后用硫代硫酸钠
A.po.>ih.>im.>iv. B.ih.>im.>iv.>po. C.im.>po.>iV.>ih. D.im.>po.>ih.>iv. E.iv.>im.>ih.>po.
A.哺乳母亲在确定无其他解决办法且利大于弊的情况下再服用药物 B.在使用存在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期间应暂停哺乳 C.哺乳期确需用药物时,服药时间应选在婴儿哺乳之后 D.哺乳期允许使用的药物,也应掌握适应证、疗程和剂量 E.哺乳期确需用药物时,服药时间应选在婴儿哺乳之前
A.乳汁中含量少 B.乳汁中溶解度低 C.脂溶性低 D.呈弱酸性 E.呈弱碱性
A.肺炎克雷伯菌感染 B.破伤风杆菌 C.大肠埃希菌感染 D.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E.变形杆菌
有机磷酸酯中毒时,会出现肌颤症状,能较好地解救这一症状的药物是()
A.山莨菪碱 B.加兰他敏 C.东莨菪碱 D.碘解磷定 E.毒扁豆碱
A.达美康 B.唐力 C.卡博平 D.优降糖 E.美吡达
A.异丙肾上腺素 B.山莨菪碱 C.哌替啶 D.肾上腺素 E.去甲肾上腺素
A.麻醉药品 B.医疗用毒性药品 C.精神药品 D.放射性药品 E.戒毒药品
A.尽量联合用药 B.权衡利弊,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C.疗效不确定的药物禁止应用 D.宜选用疗效肯定的老药,避免应用对胎儿影响未肯定的新药 E.确实需用对胎儿有危害的药物时,应先终止妊娠再用药
A.二重感染 B.灰婴综合征 C.各类细胞减少 D.肝毒性 E.再生障碍性贫血
A.院内感染率会更高 B.消除病灶,改善机体免疫力 C.导致正常菌群破坏,引发二重感染 D.增加不良反应 E.感染加重
A.噻嘧啶 B.哌嗪 C.甲苯达唑 D.左旋咪唑 E.恩波吡维铵
A.抗菌谱较广 B.可以用于治疗非典型肺炎 C.还有抗真菌作用 D.抗结核作用 E.抗病毒
A.青霉素类 B.头孢类 C.咪唑类 D.大环内酯类 E.四环素类
A.低于镇静剂量也具有较好的抗焦虑作用 B.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增强不明显 C.不良反应少 D.大剂量有抗惊厥作用 E.起效慢,但疗效与苯二氮类相当
A.1次常用量 B.3日常用量 C.7日常用量 D.15日常用量 E.2周常用量
A.治疗焦虑症 B.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惊厥 C.手术麻醉 D.治疗各种精神官能症 E.夜惊和夜游症
A.起效越快 B.治疗效果越好 C.代谢快 D.消除快 E.消除慢
A.毛果芸香碱 B.阿托品 C.毛果芸香碱 D.丙米嗪 E.噻吗洛尔
A.中午 B.下午 C.每晚 D.饭前 E.睡前
A.氯沙坦钾 B.普萘洛尔 C.哌唑嗪 D.贝那普利 E.酮色林
A.心肌张力 B.心肌电激动 C.心率 D.心肌收缩力 E.冠状动脉狭窄
A.依那普利 B.卡托普利 C.辛伐他汀 D.洛伐他汀 E.氟伐他汀
A.链霉素 B.亚甲蓝 C.酚酞 D.维生素E E.小檗碱
A.格列本脲 B.胰岛素 C.阿卡波糖 D.二甲双胍 E.罗格列酮
治疗胃溃疡的药物西咪替丁的作用是()
A.解除平滑肌痉挛 B.兴奋中枢 C.抗变态反应 D.抑制胃酸分泌 E.抗炎作用
A.尼可刹米 B.多沙普仑 C.贝美格 D.二甲弗林 E.山梗菜碱
A.多巴胺 B.山莨菪碱 C.去甲肾上腺素 D.色甘酸钠 E.地塞米松
A.视物模糊 B.抑制骨髓 C.脱皮、红疹等皮肤损伤 D.神经毒性 E.变态反应
A.胃复安 B.胃乃安 C.吗丁啉 D.丽珠肠乐 E.常乐康
能一定程度上补充细胞内钾含量的药物是()
A.胰岛素 B.瑞格列奈 C.氯磺丙脲 D.格列吡嗪 E.阿卡波糖
A.注射 B.用法 C.吸入 D.外用 E.经口
A.对乙酰氨基酚 B.肝素 C.红霉素 D.吲哚美辛 E.地塞米松
A.低分子肝素 B.华法林 C.维生素K D.尿激酶 E.枸橼酸钠
A.0.27g B.2.5g C.0.5g D.3.0g E.1.0g
解救苯巴比妥中毒时,为了加速排泄往往在10%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一定量的()
A.氯化钾注射液 B.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C.维生素B6注射液 D.维生素C注射液 E.碳酸氢钠注射液
A.山莨菪碱 B.新斯的明 C.阿托品加新斯的明 D.阿托品加碘解磷定 E.碘解磷定
A.抗心绞痛药 B.降血脂药 C.中枢抑制药 D.抗高血压药 E.抗血栓药
A.通用名 B.化学名 C.商品名 D.专利名 E.俗名
A.透析用药物、血浆等 B.含葡萄糖、胰岛素的药物 C.肠内营养液 D.抗菌药物 E.肿瘤化疗药物
A.专业性杂志或数据库 B.百科全书 C.专题讲座 D.门诊病历或住院病历 E.专题调查或实验研究
A.发生率与死亡率均高 B.发生率高,死亡率低 C.发生率低,死亡率高 D.发生率与死亡率均较低 E.发生较频繁,但不会危及生命
A.利血平 B.普萘洛尔 C.美托洛尔 D.肼屈嗪 E.氯沙坦钾
A.甲硝唑 B.诺氟沙星 C.奥硝唑 D.左旋咪唑 E.阿苯达唑
A.aC. B.am. C.aj, D.amp. E.apran.
A.静脉注射给药 B.皮内注射给药 C.局部外敷给药 D.口服给药 E.吸入给药
A.多潘立酮 B.扎鲁司特 C.莫沙必利 D.甲氧氯普胺 E.奥美拉唑
A.艾司唑仑 B.泼尼松 C.单硝酸异山梨脂 D.氯丙嗪 E.非那西丁
A.腹乃安 B.甲氧氯普胺 C.泮托拉唑 D.米索前列醇 E.枸橼酸铋钾
A.红色 B.黄色 C.黑色 D.灰色 E.白色
富马酸酮替芬的抗过敏作用机制是()
A.拮抗M1受体 B.拮抗α1受体 C.拮抗H1受体 D.抑制肥大细胞的释放 E.拮抗H1受体并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
A.哌替啶 B.司可巴比妥 C.可待因 D.苯巴比妥 E.艾司唑仑
A.意识模糊 B.昏迷 C.共济失调 D.肌张力增高 E.呼吸抑制
A.哌唑嗪 B.可乐定 C.卡托普利 D.美托洛尔 E.呋塞米
A.地塞米松 B.氨溴酸 C.异丙托溴铵 D.倍氯米松 E.色甘酸钠
A.妊娠期头3个月 B.妊娠28d至产前2周 C.妊娠期第3个月至第5个月 D.妊娠期第8至产期 E.妊娠期前20d
A.现配现用,12h输完,最多不超过24h B.现配现用,24h输完,最多不超过48h C.如不立即使用,应冷冻保存 D.如不立即使用,应置于-8℃保存 E.可将药物直接加入其中与营养液一起输入
A.山莨菪碱和东莨菪碱 B.碘解磷定和加兰他敏 C.山莨菪碱和新斯的明 D.阿托品和解磷定 E.阿托品和毒扁豆碱
A.滴眼 B.口服 C.外敷 D.漱口 E.注射
A.混悬液 B.澄清透明口服液 C.醑剂 D.葡萄糖注射液 E.溶液型滴眼剂
A.细菌性胃肠炎 B.流行性感冒 C.泌尿系统感染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化脓性扁桃体炎
A.乙醇 B.二甘醇 C.甘油 D.普通用水 E.聚氧乙烯
A.2007年6月 B.2006年5月 C.2007年5月30日 D.2007年5月31日 E.2007年6月30日
A.二巯丙醇 B.依地酸二钠钙 C.二乙烯三胺五乙酸 D.二巯基丙磺酸钠 E.碘解磷定
A.维生素K B.邦亭 C.凝血酶原 D.氨甲苯酸 E.肝素
A.氨甲苯酸 B.鱼精蛋白 C.维生素K D.卡巴克洛 E.垂体后叶素
A.碳酸锂 B.吲哚帕胺 C.苯妥因钠 D.丙咪嗪 E.氯丙嗪
A.卡比多巴 B.氟哌啶醇 C.苄丝肼 D.硫必利 E.苯海索
A.肾功能严重受损时药物排泄加快 B.尿液的pH升高有利于酸性药物排泄 C.甲基化反应后,代谢物更易排泄 D.尿量少有利于药物排泄 E.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也可经肾排泄
A.根据年龄,50岁以后每增加一岁,药量应减少成人标准剂量的5% B.大多数药物(特别是经肾排泄的药物)可采用半量法则,用药初始阶段剂量为成人量的1/2 C.根据老幼剂量折算表估算每日用药剂量 D.按照老年人肾功能,即根据肾内生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 E.有条件的可以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根据血药浓度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能特异性拮抗苯二氮类的药物是()
A.醒脑静 B.纳洛酮 C.硫代硫酸钠 D.氟马西尼 E.EDTA
A.红霉素 B.多西环素 C.四环素 D.土霉素 E.米诺环素
A.反跳现象 B.身体依赖性 C.停药综合征 D.戒断症状 E.精神依赖性
A.色苷酸钠 B.苯妥英钠 C.静脉注射地西泮 D.乙琥胺 E.苯巴比妥
A.7d B.2~3周 C.4~5周 D.10~15d E.21~18d
A.疗效加强 B.不良反应增加 C.疗效减弱 D.相互解救中毒性状 E.可能发生意外反应
A.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抑制叶酸合成 B.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C.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D.影响细菌胞浆膜的功能 E.抑制细菌核酸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