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载波 B.调制 C.差频 D.差拍 E.调幅度
A.电压 B.电流 C.电力 D.电荷周围电力作用所及的空间 E.电流所流过的空间
A.减轻或逆转由病损造成的原发性残疾的措施 B.针对原发性残疾的病因采取的预防措施 C.预防发生继发性残疾的各种措施 D.预防合并症的措施 E.预防并发症的措施
A.康复医学排斥药物治疗 B.康复医学以功能障碍为工作目标 C.康复医学是临床医学的附属部分 D.康复医学的目标是治愈疾病 E.康复医学与预防医学无关
A.肺容量较成人小 B.潮气量较成人小 C.幼儿胸腹式呼吸 D.婴儿是胸式呼吸 E.年龄越小呼吸越快
A.从一个波起点至下一个波止点之间的时间长度 B.从一个波起点至下个波止点之间的距离长度 C.从一个波起点至下一个波起点之间的时间长度 D.从一个波起点至下一个波起点之间的距离长度 E.从一个波中点至下个波止点之间的时间长度
A.盂肱关节 B.肩锁关节 C.胸锁关节 D.肩胸关节 E.胸肋关节
A.动静结合 B.静养 C.运动 D.食疗 E.进补
A.前列腺 B.巴氏腺 C.阴道腺 D.肌腺 E.会阴腺
A.调制电流的幅度 B.调制时使被调波发生幅度的变化 C.调制波 D.载波 E.调制中频电
A.长度相当于12个手指长 B.降部、下部、升部四部分 C.呈C形,包绕胰头 D.上部上接幽门 E.上部又称壶腹部
A.并促进疾病恢复 B.康复医疗独立于临床医疗 C.康复科需要扩大服务对象 D.康复治疗可以替代临床治疗 E.康复治疗可以使患者感觉舒适
A.上胸式呼吸 B.下胸式呼吸 C.胸式呼吸 D.腹式呼吸 E.胸腹联合呼吸
A.指深屈肌腱、正中神经 B.拇长伸肌腱、正中神经 C.深屈肌腱、拇长屈肌腱、正中神经 D.拇长屈肌腱、桡神经 E.深屈肌腱、拇长屈肌腱、尺神经
A.紫外线 B.激光 C.红外线 D.可见光 E.蓝紫光
A.近端小管 B.远端小管 C.远曲小管 D.髓袢 E.集合管
A.由椎间孔穿出 B.由椎孔穿出 C.由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组成 D.与椎间盘相邻 E.与关节突关节相邻
A.肌纤维 B.肌节 C.肌凝蛋白 D.肌动蛋白 E.肌丝
A.干燥时220V B.干燥时65V C.潮湿时40V D.绝对安全时24V E.绝对安全时120V
A.疲劳 B.姿势不良 C.寒冷 D.细菌感染 E.病毒感染
A.0~2岁 B.0~3岁 C.0~6岁 D.3~6岁 E.5~10岁
A.长骨 B.短骨 C.扁骨 D.板状骨 E.不规则骨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下丘脑 E.基底节
A.通过翻正反射能引出原始运动摸式 B.按神经发育的顺序进行评定和治疗 C.早期通过联合反射诱导瘫痪的肌群收缩 D.感觉刺激适用于肌张力低或无力的患者 E.避免反复大量的被动活动练习
A.微米 B.纳米 C.毫米 D.厘米 E.毫微米
A.1000Hz B.1000kHz C.10MHz D.100MHz E.1000MHz
A.单相电流 B.传导电流 C.位移电流 D.直流电流 E.非相干电流
A.固定体位 B.保持良肢位 C.关节被动活动 D.呼吸功能的管理 E.坐位训练
A.物理治疗 B.作业治疗 C.言语治疗 D.心理治疗 E.中国传统康复治疗
A.颈长肌 B.头长肌 C.前斜角肌 D.颈半棘肌 E.头半棘肌
A.原始骨痂期和骨痂塑形期 B.软骨形成期和骨化期 C.原始骨痂期和骨痂改造塑形期 D.纤维愈合期和骨痂形成期 E.软骨化骨期和膜内成骨期
A.伸肌收缩 B.屈肌收缩 C.伸肌和屈肌都收缩 D.受牵拉的肌肉收缩 E.伸肌舒张,屈肌收缩
A.眼睛 B.耳朵 C.皮肤 D.脑 E.四肢
A.神经功能障碍 B.原发性残疾 C.继发性残疾 D.心理功能障碍 E.肌肉功能障碍
A.进食 B.穿衣 C.行走 D.做饭 E.如厕
A.动眼神经 B.滑车神经 C.展神经 D.视神经 E.面神经
A.喙肱肌和肱肌 B.肱二头肌和三角肌 C.三角肌和小圆肌 D.喙肱肌和菱形肌 E.冈上肌和冈下肌
A.胸段脊髓 B.胸腰段脊髓 C.颈段脊髓 D.腰段脊髓 E.骶段脊髓
A.下肢运动较上肢运动更明显地引起血压上升 B.大强度运动较全身中等强度运动更明显地引起血压上升 C.等张收缩较等长收缩更明显地引起血压上升 D.所有运动均导致血压上升 E.高血压患者宜采用等长运动
A.4对 B.5对 C.6对 D.7对 E.8对
A.T12 B.L1 C.L2 D.L3 E.L4
A.腹肌 B.膈肌 C.肋间肌 D.前锯肌 E.颈肌
A.针对原发性残疾的病因采取预防措施 B.指减轻或逆转由病损造成的原发性残疾的措施 C.预防发生继发性残疾的各种措施 D.预防合并症的各种措施 E.预防并发症的各种措施
A.脉冲停止的时间 B.脉冲周期减去有效波宽 C.脉冲周期减去波宽 D.脉冲下降时间 E.脉冲上升时间减去脉冲下降时间
A.神经肌肉电刺激 B.肌肉收缩或放松 C.采集肌电信号 D.放大肌电信号 E.转换肌电信号为可视或听的信号
A.ATP B.丙酮酸 C.乙酰CoA D.H2 E.脂肪酸
A.长骨 B.短骨 C.板状骨 D.不规则骨 E.蝶骨
A.超声波反射越强,穿透越深 B.超生波吸收越多,穿透越深 C.超声波吸收越多,衰减越少 D.两介质声阻相差越大,反射越少 E.两组织密度相差越大,反射越多
A.等长收缩 B.等张收缩 C.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 D.静力性收缩 E.动力性收缩
A.下肢出现伸展反射 B.头前屈时,双侧上肢出现伸展反射,双下肢出现屈曲反射 C.头前屈时,双侧上肢出现屈曲反射,双下肢出现伸展反射 D.头后伸时,双侧上肢出现屈曲反射,双下肢出现伸展反射 E.下肢屈肌张力增加
A.直流电疗 B.低频电疗 C.中频电疗 D.高频电疗 E.静电治疗
A.排出代谢产物 B.调节细胞外液量 C.调节血液渗透压 D.调节电解质代谢 E.调节血压
A.提高毛细血管血压 B.提高组织液静水压 C.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 D.提高毛细血管通透性 E.增加外周阻力减少淋巴回流
A.固定肌 B.中和肌 C.中和肌 D.中和肌 E.固定肌
A.右心房 B.左心房 C.右心室 D.左心室 E.主动脉
A.物理治疗 B.作业治疗 C.文体治疗 D.中国传统康复治疗 E.康复工程
A.腘横纹外侧端 B.腘横纹内侧端 C.腓骨小头下二横指 D.胫骨内侧髁 E.腓骨小头紧后方
A.磁感应 B.磁化 C.磁处理 D.交磁 E.吸磁
A.从一个波峰至下一个波峰之间的距离长度 B.从一个波峰至下一个波峰之间的时间长度 C.从一个波峰至下一个波谷之间的距离长度 D.从一个波峰至下一个波谷之间的时间长度 E.从-个波峰至这一个波止点的距离长度
A.L和L B.L和L C.L和L D.L和L5~S1 E.L和L5~S1
A.横突孔 B.椎管 C.椎间孔 D.骶前孔 E.骶管裂孔
A.手足徐动型 B.痉挛型 C.混合型 D.震颤型 E.肌张力低下型
A.生长素 B.催乳素 C.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 D.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E.催产素
A.通过文娱和体育活动进行康复训练的方法 B.通过文化和体育活动进行康复训练的方法 C.患者的心理治疗 D.临床治疗方法 E.患者的业余活动
A.连结相邻椎体 B.纤维环和透明软骨组成 C.髓核是胶状物质 D.有缓冲压力的作用 E.连结相邻椎板
A.心肌、平滑肌 B.平滑肌 C.平滑肌 D.心肌 E.心肌、平滑肌、括约肌
A.关节面 B.关节体 C.关节囊 D.关节腔 E.辅助结构
A.乙酰胆碱 B.多巴胺 C.肾上腺素 D.去甲肾上腺素 E.5-羟色胺
A.刺痛 B.钝痛 C.牵涉痛 D.定位不精确 E.对尖锐刺激敏感
A.外旋 B.内旋 C.旋前 D.旋后 E.环绕
A.钙 B.钾 C.钠 D.氯 E.磷
A.熔解 B.溶解 C.融化 D.溶化 E.液化
A.注意 B.记忆 C.思维动作 D.知觉 E.感觉
A.上肢的功能位通常为伸展位 B.下肢的功能位通常为屈曲位 C.功能位时,肢体并非处于肌力平衡位 D.骨折后,应将肢体置于功能位 E.功能位虽可促进肢体恢复,但不利于某些日常活动的恢复
A.颈动脉 B.冠状动脉 C.内乳动脉 D.降主动脉 E.升主动脉
A.额叶 B.颞叶 C.顶叶 D.枕叶 E.岛叶
A.200kHz B.400kHz C.600kHz D.800kHz E.1000Hz
A.100ms B.500ms C.1000ms D.1500ms E.2000ms
A.掌浅弓、掌深弓 B.掌浅弓、掌深弓 C.背侧骨间动脉、指总动脉 D.背侧骨间动脉、指总动脉 E.尺动脉,掌、背侧骨间动脉
A.浅感觉 B.深感觉 C.复合感觉 D.重量觉 E.图形觉
A.残疾者痊愈 B.残疾者的功能完全恢复 C.残疾者恢复生活自理 D.残疾者提高生活质量,并回归社会 E.残疾者恢复工作
A.心功能减退 B.肌力下降 C.肺通气量增大 D.肌肉萎缩 E.骨质疏松
A.颞上回后部 B.颞下回后部 C.额上回后部 D.额下回后部 E.额中回后部
A.1MED以下 B.照射后4~6小时出现微弱红斑反应 C.红斑反应约2~3天后消退 D.皮肤无脱屑 E.可用于全身照射,每日一次
A.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与水偶极子两端所带的电荷相反,负端趋向正离子,正端趋向负离子,以致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四周为水偶极子所包围 B.电场中电介质分子内正负电荷不重合,分子一端呈正电性,另一端呈负电性 C.直流电通过胶体时,胶体内的分散质移向极性相反的极 D.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后,其中正、负离子分别移动到阴、阳极下,从电极上取得或交出电子变为原子,或分子直接析出,或再与溶剂发生作用而形成新产物的过程 E.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形成离子,因而能导电的化合物
A.胰岛素可以促进葡萄糖转变为脂肪酸 B.胰岛素可以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C.胰岛素可以抑制脂肪酶的活性 D.胰岛素可以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E.胰岛素缺乏即会出现糖尿病
A.视力残疾 B.听力语言残疾 C.内脏残疾 D.智力残疾 E.肢体残疾
A.0.05~0.1mA/cm2 B.0.1~0.25mA/cm2 C.0.25~0.5mA/cm2 D.0.5~0.75mA/cm2 E.0.75~1.0mA/cm2
A.强感应电流和强断续直流电流 B.强感应电流和方波电流 C.三角波电流和直流电流 D.强感应电流和三角波电流 E.方波电流和直流电流
A.脊髓C3-5段 B.脊髓胸段 C.大脑皮质 D.间脑 E.下位脑干
A.传导 B.辐射 C.位移 D.对流 E.散射
A.头尾发育规律 B.近位到远位规律 C.总体运动到分离运动规律 D.从泛化到集中规律 E.不随意运动向随意运动发育规律
A.电容可储存电荷 B.容抗的大小与电流的频率和电容成正比 C.较高频率的电流被较低频率的电流调制时,被调波主要发生幅度的变化 D.电流被调制时,被调波主要发生频率的变化 E.两种不同频率的交流电互相重叠时,合成后的电流的幅度变化称之为差拍
A.浅静脉与浅动脉伴行 B.管壁相对较动脉厚 C.所有的静脉都有静脉瓣 D.体循环静脉分深浅两种 E.管腔比相应动脉小
A.胰岛分泌胰岛素 B.参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C.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糖尿病 D.为胰腺的内分泌部分 E.为胰腺的外分泌部分
A.肱骨滑车位于下端外侧部 B.外上髁较小,在体表摸不到 C.内上髁前方有桡神经沟通过 D.下端后面有鹰嘴窝 E.外上髁后下方有尺神经通过
A.各器官静脉的血压 B.中心静脉压是反映心血管功能的指标 C.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D.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间的相互关系 E.各部分血管的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人体所取的体位
A.臀大肌 B.臀中肌 C.股四头肌 D.腓肠肌 E.胫骨前肌
A.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量 B.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 C.最大呼气末尚存留于肺中不能再呼出的气量 D.平静呼气末尚存留与肺内的气量 E.平静呼气末做最大吸气所能吸入的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