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肛门部充血 B.外阴部炎症 C.痔疮手术后 D.肛门周围感染 E.妊娠后期痔疮疼痛
A.焦虑与恐惧 B.人际关系 C.环境陌生 D.角色改变 E.自尊受损
A.海绵垫 B.气垫褥 C.海绵褥 D.水褥 E.橡胶气圈
A.测量前患者需休息片刻 B.袖带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 C.袖带下缘应距肘窝2~3cm D.听诊器胸件置于肘横纹下2cm处 E.放气以每秒0.5kPa的速度使汞柱缓慢下降
A.人工呼吸,人工循环,药物治疗 B.病情估计,人工呼吸,人工循环 C.开放呼吸道,人工呼吸,人工循环 D.人工呼吸,人工循环,脑复苏 E.开放呼吸道,人工呼吸,心脏除颤
A.新开长期医嘱 B.即刻医嘱 C.定期执行的医嘱 D.长期备用医嘱 E.停止医嘱
A.年龄 B.性别 C.病种 D.病情 E.自理能力
A.AM B.PM C.PC D.AC E.HS
A.测定血清酶 B.查找致病菌 C.测定非蛋白氮含量 D.测定电解质 E.测定肝功能
A.焦虑情绪 B.孤独感 C.否认患病 D.罪恶感 E.恐惧心理
A.依赖感 B.恐惧感 C.罪恶感 D.卑微感 E.孤独感
A.实施抢救 B.通知护士长和有关科室 C.通知值班医师及抢救室护士 D.报告医务部等上级有关部门 E.通知科主任
A.包入纸内扔掉 B.用纸包裹后焚烧 C.在消毒液中浸泡 D.进行高压灭菌处理 E.用开水煮沸
A.嘱患者休息 B.注意观察生命体征 C.避免情绪激动 D.针对其发病原因给予处理 E.及时与医师取得联系
A.30s B.20s C.10s D.5s E.60s
A.请按时服药 B.请多保重 C.请定期检查 D.慢走,注意安全 E.欢迎再来
A.全神贯注 B.集中精神 C.双方保持一定距离 D.双方坐在同一高度 E.保持目光的接触
A.护理工作的分工类型 B.护理工作的简化形式 C.系统的解决护理问题的方法 D.技术操作的程序 E.护理活动的循环过程
A.患者对疾病的感受 B.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期望 C.患者对患病的态度 D.患者的家庭经济状况 E.患者的人格特点
A.患者对健康问题所做出的心身反应 B.患者所患疾病的病理解剖变化 C.患者所患疾病的病理生理状态 D.患者生活中诱发疾病的不健康行为 E.患者对生命健康的愿望
A.否认和怀疑 B.羞辱和罪恶 C.卑微和孤独 D.退化和依赖 E.退缩和抑郁
A.口头医嘱复诵后再执行 B.用完的空安瓿应及时扔掉 C.抢救后应及时请医师补写医嘱 D.抢救记录字迹清晰及时准确 E.医师未到时可先建立静脉通道
A.环境陌生 B.活动受限 C.护患关系 D.角色改变 E.身体不洁
A.1%过氧化氢溶液 B.2%硼酸溶液 C.4%碳酸氢钠溶液 D.0.2%呋喃西林溶液 E.0.1%醋酸溶液
A.促进皮肤血液循环 B.减轻皮肤的天然屏障作用 C.增强皮肤的排泄功能 D.预防压疮等并发症 E.使患者身体舒适、清洁
A.受压的部位呈现紫红色 B.皮下出现硬节 C.有水疱形成 D.患者有痛感 E.局部组织发黑
A.缺氧 B.颅内压增高 C.高热 D.贫血 E.心功能不全
A.一般饮食形态 B.补品使用情况 C.饮食习惯与民族 D.家庭的经济状况 E.血液中营养素含量
A.指导患者行盆底肌锻炼 B.可采用接尿器或尿壶接尿 C.对长期尿失禁患者可给予留置导尿管 D.注意背及臀部的皮肤护理 E.嘱患者少饮水,以减少尿量
A.伤寒患者灌肠液量不得超过500ml B.急腹症、消化道出血等患者禁忌灌肠 C.肝昏迷患者可用肥皂水灌肠 D.中暑患者灌肠时可用4℃生理盐水 E.心力衰竭患者禁用生理盐水灌肠
A.戴无菌手套时,应先将手洗净擦干 B.戴手套前应核对手套外号码和灭菌日期 C.操作后手套的污迹先用自来水冲净,再脱下浸泡 D.手套戴好后,两手置于腰以上、视线范围以内区域 E.脱手套时,不可强拉手套边缘和手指
A.三角肌下缘 B.三角肌 C.前臂掌侧下段 D.臀部 E.股外侧
A.血栓 B.局部血肿 C.空气栓塞 D.静脉炎 E.蜂窝织炎
A.肺静脉入口 B.肺动脉入口 C.上腔静脉入口 D.下腔静脉入口 E.主动脉入口
A.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样血痰 B.心悸,胸痛,烦躁不安 C.胸痛,咳嗽,呼吸加快 D.发绀,胸闷,胸痛难忍 E.面色苍白,血压下降
A.四肢麻木,腰背酸痛 B.战栗,发热、头痛 C.手足抽搐,心悸 D.荨麻疹,胸闷 E.咳粉红色泡沫样血痰
A.发热时,抗生素应用前 B.发热后,抗生素应用后 C.发热时,抗生素应用后 D.发热前,抗生素应用后 E.清晨患者退热后
A.1.5~2mm B.2.5~4mm C.4.5~5mm D.5.5~6mm E.6.5~7mm
A.结膜炎 B.青光眼 C.视网膜剥离 D.白内障 E.巩膜炎
A.出现自主呼吸 B.动脉收缩压>8kPa C.黏膜转红润 D.瞳孔由大逐渐缩小 E.肌张力降低
A.两侧腭弓 B.扁桃体 C.舌苔部 D.溃疡面 E.咽部
A.立即停止输血 B.通知医师 C.测量血压及尿量 D.静脉滴注4%碳酸氢钠 E.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A.6.6mmHg B.6.6Pa C.66kPa D.6.6kPa E.0.66kPa
A.硫酸镁注射液 B.西地兰 C.阿托品 D.20%甘露醇 E.5%碳酸氢钠
A.长期医嘱有效时间在24h以上 B.临时备用医嘱有效时间在24h以内 C.临时医嘱一般只执行一次 D.长期医嘱医师注明停止时间后失效 E.长期备用医嘱须由医师注明停止时间后方为失效
A.每晚服液状石蜡 B.低压灌肠 C.肛管排气 D.进流质饮食 E.多饮水
A.麻醉刺激 B.术后出血 C.伤口疼痛 D.肛管内填塞敷料 E.精神紧张
A.有渣自然饮食制成匀浆 B.无渣自然饮食制成匀浆 C.无渣饮食全部被吸收 D.全部肠道外给入 E.只适宜即无消化又无吸收功能的长期卧床的患者
A.高热 B.颅内疾病 C.安眠药中毒 D.呼吸中枢衰竭 E.老年人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心包积液 C.缩窄性心包炎 D.心力衰竭 E.心肌梗死
A.沉默 B.微笑 C.抚摸 D.倾听 E.眼神交流
A.使鼻道通畅 B.避免咽后壁刺激 C.加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 D.使喉肌放松便于鼻饲管通过 E.使食管第一狭窄消失
A.2000ml B.2300ml C.2500ml D.2800ml E.3000ml
A.50%硫酸镁20ml,甘油40ml,温开水600ml B.50%硫酸镁10ml,甘油20ml,温开水30ml C.50%硫酸镁40ml,甘油50ml,温开水60ml D.50%硫酸镁30ml,甘油60ml,温开水90ml E.50%硫酸镁50ml,甘油100ml,温开水1500ml
A.顺利通过尿道的3个狭窄处 B.使耻骨上弯消失 C.使耻骨下弯消失 D.使耻骨后弯消失 E.使耻骨前弯消失
A.qd B.bid C.tid D.qid E.qod
A.局部皮丘红肿扩大 B.硬结直径为1cm C.红晕>4cm D.皮丘周围有伪足、痒感 E.病人出现气促、发绀、荨麻疹
A.纠正水、电解质失调 B.增加血容量 C.输入药物 D.供给各种凝血因子 E.利尿消肿
A.输液速度过快 B.液体注入皮下组织 C.针头阻塞 D.患者肢体抬举过高 E.输入的药液温度过低
A.护送中注意保暖 B.注意安全 C.暂停输液、吸氧 D.安置合适卧位 E.注意观察病情
A.放置冰囊 B.用乙醇纱布湿敷 C.进行红外线照射 D.用50%硫酸镁进行湿热敷 E.放置热水袋
A.让患者听流水声 B.温水冲洗患者会阴部 C.膀胱区按摩 D.导尿 E.热敷下腹部
A.如出现疑问时核对无误后服用 B.发药后及时观察不良反应 C.发药时患者不在,可将药物放置安全地方,待患者回来后告知 D.鼻饲患者须将药碾碎、溶解后从胃管内混入 E.发药前应进行严格查对
A.生理性需要 B.知识性需要 C.社会性需要 D.精神性需要 E.情绪性需要
A.外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B.人是心理、社会两方面的统一体 C.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健康的一个方面 D.健康与疾病是动态变化的,并可以相互转化 E.护理是运用护理程序,使人获得保持和恢复健康的最佳状态
A.体温39.0℃ B.呼吸困难 C.头晕 D.黄疸 E.面色苍白
A.14~15℃ B.10~17℃ C.20~22℃ D.18~22℃ E.22~24℃
A.对患者实行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 B.护士责任明确 C.需要较少的护理人员 D.较全面地了解患者情况 E.文字记录书写任务较多
A.认识期需要护士帮助患者认识所发生的问题 B.确认期患者可能会完全被动地依赖护士 C.开拓期患者情况可能出现反复 D.当患者生理上基本恢复,治疗性关系也就基本结束了 E.护患关系的四期可出现部分重叠,持续时间也可能不同
A.立即用药物止痛 B.只使用非药物止痛 C.对诊断未明确的疼痛可选用阿片类止痛药 D.疼痛缓解或停止时应及时停药,防止产生耐药性 E.止痛药首选麻醉性止痛药
A.易于鉴别 B.保持良好姿势 C.便于尸体护理 D.延缓尸僵速度 E.防止面部淤血变色
A.化学性压力源 B.心理性压力源 C.物理性压力源 D.生理性压力源 E.社会性压力源
A.全补偿系统 B.支持-教育系统 C.康复系统 D.部分补偿系统 E.自理系统
A.文化层次 B.社会层次 C.专业层次 D.心理层次 E.技术层次
A.戊二醛 B.甲醛 C.碘酊 D.氯胺 E.氯己定
A.库血中血小板破坏 B.血钙浓度降低 C.酸性物质增多 D.钾离子浓度增高 E.钠离子浓度增高
A.绝对卧床,限制探视 B.可在床上活动 C.可坐起在床边活动 D.可生活自理,去厕所大小便 E.可上下楼,外出购物
A.高压蒸汽灭菌 B.煮沸 C.干热 D.流动蒸汽 E.消毒液浸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