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推动与调控作用 B.温煦与凉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中介作用
A.鼻导管法 B.鼻塞法 C.面罩法 D.氧气枕法 E.头罩法
A.2cm B.1.5cm C.1-2cm D.1-3cm E.2-3cm
A.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 B.高流量、高浓度持续给氧 C.低流量间断给氧 D.乙醇湿化给氧 E.加压给氧
A.18~22℃ B.22~24℃ C.24~26℃ D.26~28℃ E.28~30℃
A.神经系统受到抑制 B.口干舌燥、咽痛 C.尿液排出量增加 D.肌肉紧张 E.出汗增多
A.因地制宜 B.因人制宜 C.因病制宜 D.因地制宜 E.因证制宜
A.使用床刷和干燥的扫床巾 B.先放松牵引,再整理床单位 C.协助患者翻身侧卧,面向护士 D.放平床头及床尾支架,便于彻底清扫 E.取出枕头,扫净拍松后放回患者头下
A.轻度发绀 B.显著发绀 C.三凹征明显 D.干咳、胸痛 E.动脉血PaC0>12.0kPa
A.腹部脐周 B.前臂外侧 C.股外侧肌 D.臀中肌 E.臀大肌
A.减少对消化道的刺激 B.降低药物在体内的血药浓度 C.降低药物的毒性 D.减轻肝负担 E.增加溶解,避免尿少时析出结晶
A.扶正 B.驱邪 C.同病异护 D.急则护标 E.标本同护
A.1~5分钟 B.5~10分钟 C.10~15分钟 D.15~20分钟 E.20~30分钟
A.所有表证 B.表寒证 C.表热证 D.半表半里证 E.阴虚伴表证
A.虚热证 B.实热证 C.风热证 D.表热证 E.假热证
A.表热里寒 B.真热假寒 C.寒热往来 D.真寒假热 E.寒热错杂
A.百合 B.莲子肉 C.猪肚 D.山药 E.猪肝
A.饭前0.5~1小时 B.饭前1.5小时 C.饭后0.5小时 D.饭后10分钟 E.饭后20分钟
A.春季 B.夏季 C.长夏 D.秋季 E.冬季
A.气、血 B.阴、阳 C.阳、气 D.阴、血 E.气、阴
A.参加晨练 B.积极进行日常锻炼 C.多参加体力劳动 D.保暖防寒 E.多食百合、银耳之类
A.加强锻炼 B.居室保持干燥 C.多食蔬菜 D.精神乐观 E.多到室外活动
A.寒痰 B.热痰 C.燥痰 D.湿痰 E.饮邪
A.不可劳累 B.加强锻炼 C.饮食卫生 D.情志调摄 E.防寒保暖
A.腹痛绵绵、喜温喜按 B.脘部痞胀、食后胀甚、嗳气频作 C.胃脘冷痛拒按、呕吐清水 D.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脘腹胀痛 E.胃脘隐隐灼痛、饥而不欲食
A.生姜、羊肉 B.鸡肉、辣椒 C.黑木耳、紫菜 D.百合、银耳 E.山药、红枣
A.肝气犯胃 B.胃热炽盛 C.寒凝胃肠 D.心脾两虚 E.湿热蕴脾
A.病室通风 B.忌郁戒怒 C.加强锻炼 D.饮食温补 E.劳逸适度
A.平卧、头偏向一侧 B.不随意搬动患者身体 C.四肢抽搐者给予局部固定加压 D.有假牙及时取出,不宜物理降温 E.针刺,指掐合谷、人中
A.益气 B.理气 C.降气 D.清热 E.温散
A.核桃肉、龙眼肉 B.百合、银耳 C.鸭、蟹 D.枸杞子、山药 E.蚌肉、荸荠
A.传化水湿 B.传化水谷 C.传导糟粕 D.泌别清浊 E.排化水液
A.病情观察 B.生活起居护理 C.精神护理 D.疾病护理 E.服药护理
A.呼吸 B.脉搏 C.血压 D.神志 E.体重
A.核桃仁 B.芝麻 C.松子 D.香蕉 E.桂圆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孙思邈 E.李时珍
A.扶正祛邪的护理原则 B.治病求本的护理原则 C.标本缓急的护理原则 D.三因制宜的护理原则 E.预防为主的护理原则
A.扶正法 B.祛邪法 C.扶正与祛邪兼用 D.先扶正后祛邪 E.先祛邪后扶正
A.少阳经头痛 B.阳明经头痛 C.太阳经头痛 D.少阴经头痛 E.厥阴经头痛
A.消导药 B.安神药 C.滋补药 D.平喘药 E.解暑药
A.患者在精神高度紧张时不宜针刺 B.患者在饥饿、疲劳时不宜针刺 C.针刺时尽量采用卧位,以防晕针 D.局部皮肤有瘢痕、溃疡,针刺时应慎重 E.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A.发泡法 B.敷药法 C.腾洗法 D.热熨法 E.溻渍法
A.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配合 B.检查治疗部位皮肤有无异常,如有破损应慎用 C.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机器运行情况 D.治疗后,衬垫应及时用洗涤剂洗净、晾干后备用 E.如有电灼伤,可按烧伤处理
A.艾条灸 B.直接灸 C.间接灸 D.温针灸 E.灯火灸
A.水剂 B.酊剂 C.油剂 D.粉剂 E.膏剂
A.1天 B.2天 C.3天 D.4天 E.5天
A.抵抗线 B.正常防线 C.人与环境互动 D.弹性结构 E.基本结构
A.护理评估 B.护理诊断 C.护理程序 D.护理计划 E.护理活动
A.5级 B.4级 C.3级 D.2级 E.1级
A.肌肉萎缩 B.会出现直立性低血压 C.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 D.会出现深静脉血栓 E.血栓脱落可致肺栓塞
A.瞳孔散大 B.不可逆的深度昏迷 C.自主呼吸停止 D.脑干反射消失 E.脑电波消失
A.潜意识理论 B.意识层次理论 C.自我理论 D.性蕾期理论 E.精神分析法
A.心理社会发展学说 B.人格发展学说 C.社会心理结构学说 D.发展心理学说 E.人类心理发展学说
A.安慰死者家属 B.是家属宣泄感情的一种方法 C.维持尸体良好的外观 D.是整体护理的最后步骤 E.使尸体易于辨认
A.让患者得到全面的身心照顾 B.维护患者的尊严和权利 C.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D.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E.使患者平静地接受死亡
A.1%氯胺溶液 B.过氧化氢溶液 C.生理盐水 D.乙醇 E.碘酊
A.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位置及相应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 B.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或群体相应的权利与义务 C.社会生活中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存在形式 D.人在社会生活中不同时间、空间所表现出的符合社会期望的模式化的行为 E.社会化的个体或群体所表现出的符合角色期待的行为模式
A.功能制护理 B.综合护理 C.小组制护理 D.责任制护理 E.个案护理
A.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纤维素饮食 B.控制总热量、低糖、低脂、高纤维素饮食 C.低脂、低热量、低盐、粗纤维饮食 D.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铁饮食 E.低热量、低盐、低维生素饮食
A.28℃~30℃ B.30℃~31℃ C.32℃~34℃ D.35℃~36℃ E.38℃~40℃
A.妇幼保健 B.卫生保健 C.健康保健 D.享受健康 E.康复治疗
A.37.3℃~38.0℃ B.38.1℃~39.0℃ C.37℃以上 D.39.1℃~41.0℃ E.41℃以上
A.速脉见于心力衰竭 B.交替脉见于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C.短绌脉常见于心房颤动 D.奇脉见于缩窄性心包炎 E.水冲脉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A.烂苹果味 B.腥味 C.氨臭味 D.芳香味 E.大蒜味
A.抗毒血清 B.维生素C C.环氧乙烷 D.乙醇 E.乙醚
A.叶支气管 B.支气管 C.终末支气管 D.段支气管 E.大支气管
A.防止降低药物的效价 B.防止差错发生 C.减少毒性反应 D.防止出现配伍禁忌 E.防止浪费药液
A.避免术中出现尿潴留 B.避免术中出现尿失禁 C.便于术中观察尿量 D.避免术中误伤膀胱 E.避免术中误伤肾
A.3小时内 B.6小时内 C.10小时内 D.1天内 E.1周内
A.医疗差错 B.违反交接班制度 C.违反值班制度 D.延误治疗时机 E.执行医嘱不严格
产房的物品表面菌落数应达到的标准是()。
A.≤5cfu/cm2 B.≤10cfu/cm2 C.≤15cfu/cm2 D.≤200cfu/cm2 E.≤500cfu/cm2
层流洁净手术室的空气菌落数应达到的标准是()。
普通手术室的空气菌落数应达到的标准是()。
普通病房医务人员手的菌落数应达到的标准是()。
A.恶寒重、发热轻,无汗 B.恶风发热、汗出 C.发热,微恶风,汗少 D.恶寒发热交替出现 E.发热不恶寒
A.热饮 B.冷饮 C.决明子茶 D.姜汤 E.银耳汤
A.思 B.大喜、大悲 C.抑郁 D.忧 E.怒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A.18℃~20℃ B.36.2℃~37.2℃ C.50%~60% D.70%~80% E.80%~90%
A.一指禅推法 B.揉法 C.擦法 D.抹法 E.掐法
A.曲直 B.炎上 C.稼穑 D.从革 E.润下
A.母病及子 B.相乘传变 C.子病犯母 D.相侮传变 E.制化传变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A.脾胃 B.肝胆 C.心肾 D.肝肾 E.肝肺
A.胆 B.胃 C.小肠 D.三焦 E.膀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