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狗肉 B.牛肉 C.鸡蛋 D.苦瓜 E.鳖
A.0.1mL B.0.2mL C.0.3mL D.0.4mL E.0.5mL
A.防震 B.防火 C.防热 D.防油 E.防移动
A.血气分析结果 B.面色发绀 C.痰鸣音 D.心率 E.呼吸困难
A.0.01%~0.02% B.0.5%~2% C.0.5% D.0.55% E.0.6%
A.白蛋白 B.氨茶碱 C.维生素C D.酵母片 E.苯巴比妥钠
A.1m B.2m C.3m D.5m E.10m
A.病室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B.护士仪表大方,服装整洁 C.避免噪声,保持安静 D.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E.病室摆放绿色植物
A.抗凝管 B.无添加剂的干燥空管 C.血培养管 D.生化管 E.促凝管
A.25% B.29% C.33% D.37% E.41%
A.禁用TAT注射 B.备好抢救物品,直接注射TAT C.注射肾上腺素等药物抗过敏 D.采用脱敏疗法注射TAT E.再做过敏试验并用生理盐水做对照试验
A.发汗解表 B.辛温解表 C.辛凉解表 D.益气解表 E.温阳解表
A.使用温和之法 B.使用和解之法 C.不宜用泻下之法 D.根据具体证候确定护理措施 E.对患者进行疏导
A.实寒证 B.表寒证 C.虚寒证 D.假寒证 E.虚热证
A.百合 B.鸡肉 C.羊肉 D.狗肉 E.肉桂
A.醒神 B.开窍 C.解郁 D.少思 E.去忧
A.实寒证 B.实热证 C.阴虚证 D.表热证 E.虚热证
A.灰黑 B.深色 C.淡色 D.黄色 E.杂色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A.居室凉爽 B.多食甘甜 C.忌酒戒烟 D.晚睡早起 E.动静结合
A.五味子 B.桂枝 C.五倍子 D.麻黄 E.甘草
A.湿痰证 B.寒痰证 C.燥痰证 D.肺气虚证 E.风寒束肺证
A.养心安神 B.回阳救逆 C.镇静安神 D.补益气血 E.清心安神
A.气阴 B.阴血 C.精气 D.气血 E.津气
A.少食多餐定量 B.补充蛋白质 C.多食新鲜水果 D.宜食温热饮食 E.多食甘凉食物
A.胃气虚证 B.脾气虚证 C.胃阳虚证 D.脾阳虚证 E.胃热消渴
A.手足蠕动、潮热盗汗 B.手足麻木、眩晕心悸 C.胁肋胀痛、寒热起伏、身目发黄 D.胸闷太息、便溏不爽 E.抑郁易怒、呃逆暖气
A.面红目赤、头晕目胀、急躁易怒 B.胸胁胀痛、精神抑郁、善太息 C.情怀不舒、咽部如有异物 D.腰膝酸软、头重脚轻 E.手足蠕动、潮热盗汗、形瘦眩晕
A.甘凉 B.甘温 C.清淡 D.寒凉 E.温热
A.未病先防 B.以防为重 C.同病异护 D.异病异护 E.既病防变
A.利水 B.止痛 C.固涩 D.清热泻火 E.清利湿热
A.邪气强盛 B.气候变化剧烈 C.正气不足 D.精神刺激 E.饮食劳伤
A.先扶正后祛邪 B.先祛邪后扶正 C.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D.扶正与祛邪并用 E.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
A.季节转换时 B.冬季 C.深夜 D.午后 E.清晨
A.赤 B.橙 C.黄 D.青 E.黑
A.病室安静 B.病室通风 C.病室的室温 D.病室的光线 E.病室的气氛
A.辛辣类 B.生冷类 C.发物类 D.瓜果类 E.补养类
A.孙思邈 B.王清任 C.李时珍 D.张仲景 E.吴鞠通
A.《黄帝内经》 B.《金匮要略》 C.《备急千金要方》 D.《神农本草经》 E.《侍疾要语》
A.仰卧位 B.俯卧位 C.左侧卧位 D.右侧卧位 E.自由卧位
A.惩罚护理法 B.厌恶法 C.奖励法 D.满足法 E.移情法
A.煎药前用清水冲洗一遍 B.用温水泡药30~60分钟 C.以花、叶、草类为主的汤剂,冷水浸泡20~30分钟 D.煎药过程中,若药液过少,可适当添加少量的水,以免将药煮糊 E.药液煮糊后,可加水重煎
A.催吐 B.导泻 C.洗胃 D.灌肠 E.应用解毒剂
A.慢性支气管炎 B.慢性胃肠病 C.慢性腹泻 D.瘰疬 E.心脏病
A.指切进针法 B.夹持进针法 C.提捏进针法 D.舒张进针法 E.针管进针法
A.100mL B.150mL C.200mL D.300mL E.400mL
A.20℃~30℃ B.30℃~50℃ C.50℃~70℃ D.70℃~80℃ E.80℃~90℃
A.临时医嘱 B.长期医嘱 C.长期备用医嘱 D.临时备用医嘱 E.立即执行医嘱
A.护士应根据患者的不同自理需要和自理能力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系统 B.一个人不能或不完全能进行持续有效的自我护理时就需要采取护理系统 C.个体在生命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会产生某种特殊的护理需求 D.个体为维持自身的生命健康与幸福会着手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活动 E.确定患者存在的自我护理缺陷及原因并针对性地采取护理系统
A.师生关系 B.两个或多个个体间的压力 C.上下级关系 D.夫妻关系 E.护患关系
A.个人与其社会支持系统的相互关系 B.个人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 C.个人在特定时间内对自己的看法与感觉 D.个人对社会角色的履行情况 E.个人与其重要关系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A.焦虑 B.体位不当 C.职业 D.噪声 E.缺乏经济支持
A.个体受到侵害的危险警告 B.身体负荷过重的感觉 C.个体防御功能受到侵害 D.不舒适的感觉 E.常伴有生理、心理、行为和情绪反应
A.莫里斯·阿莱斯 B.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 C.贝塔朗菲 D.罗纳德·科斯 E.米尔顿·弗里德曼
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与被尊重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B.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与被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C.生理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与被尊重的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D.爱与归属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与被尊重的需要 E.安全需要、生理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与被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A.增加巡视的频次 B.鼓励患者自我表达,宣泄情绪 C.可利用治疗效果好的患者现身说法,正面宣教 D.防自杀、防伤人、防出走 E.向家属询问患者的心理情况
A.减轻痛苦 B.促进健康 C.恢复健康 D.预防疾病 E.延长生命
A.低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B.高热量、低脂肪饮食 C.高蛋白、高热量饮食 D.高脂肪、高热量饮食 E.高维生素、高脂肪饮食
A.猪肝 B.鸭血 C.豆制品 D.菠菜 E.牛肉丸
A.意识状态 B.营养状态 C.脉搏的节律 D.皮肤的颜色 E.呼吸的频率
A.防止资源浪费 B.防止尸体水肿 C.便于护理尸体 D.结束治疗 E.防止医用垃圾带出医院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心包积液 C.缩窄性心包炎 D.心力衰竭 E.心肌梗死
A.耳头贴近患者口鼻处,听其呼吸声响 B.手背置于患者鼻孔前,以感觉气流 C.眼睛平视胸、腹部,观察起伏次数 D.测脉率除以3为呼吸次数 E.置少许棉花于鼻孔前,观察飘动次数
A.洋地黄 B.扑热息痛 C.硝酸甘油 D.抗菌优 E.硫酸亚铁糖浆
A.阻塞性黄疸 B.急性溶血 C.丝虫病 D.肾结石 E.尿路感染
A.吸收快、疗效迅速 B.吸收缓慢、药效持久 C.运用灵活、便于携带 D.用量较小 E.节省药材
A.饼贴 B.叶贴 C.膏贴 D.皮贴 E.药膜贴
A.法律 B.道德 C.利益 D.情感 E.患者感觉
A.降低菌体内氧化酶的活性,使其丧失氧化能力 B.改变细胞膜通透性 C.破坏结构,使其失去转化能 D.使菌体蛋白发生光解、变性,导致细菌死亡 E.使空气中的氧电离产生臭氧
A.qd B.bid C.tid D.qid E.qod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侍疾要语》 D.《本草纲目》 E.《中医护病学》
A.恶寒重、发热轻,无汗 B.发热,微恶风,汗少 C.恶风发热,汗出 D.恶寒发热交替出现 E.发热不恶寒
A.凉爽通风 B.保持温暖 C.保持干燥 D.光线明亮 E.保持安静
A.温补 B.清补 C.咸 D.清淡 E.辛辣
A.观察面色 B.闻听患者声音 C.切脉 D.询问家族史 E.按胸腹
A.芫荽 B.百合 C.羊肉 D.狗肉 E.黑鱼
A.隔姜灸 B.隔蒜灸 C.隔盐灸 D.隔附子灸 E.间接灸
A.指导--合作型模式 B.主动--被动型模式 C.帮助--被帮助型模式 D.管理--被管理型模式 E.共同参与型模式
A.生命体征、饮食、活动等 B.对环境的陌生,对手术的恐惧 C.因疾病导致自卑感等 D.担心住院会影响工作、学习等 E.想念亲人、害怕孤单等
A.上午 B.下午 C.中午 D.前半夜 E.后半夜
A.脑 B.髓 C.骨 D.脉 E.女子胞
A.宗气 B.清气 C.营气 D.精气 E.元气
A.手少阴心经 B.手太阴肺经 C.手少阳三焦经 D.足厥阴肝经 E.足少阴肾经
A.眩晕欲仆 B.目睛上吊 C.手足蠕动 D.手足拘挛不伸 E.皮肤瘙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