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00年7月1日 B.2007年7月1日 C.2000年5月1日 D.2010年5月1日 E.2013年6月1日
A.正气 B.邪气 C.环境因素 D.情志因素 E.社会因素
A.麻醉药品 B.戒毒药品 C.抗精神失常药品 D.毒性药品 E.放射性药品
A.必须依法按假药处理 B.必须依法按劣药处理 C.必须请专家进行再评价 D.不得生产、销售和使用 E.由药监部门销毁或处理
A.GMP B.GSP C.GLP D.GCP E.GAP
A.国务院 B.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D.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E.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A.更改生产批号 B.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 C.超过有效期 D.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 E.药品成分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
A.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 B.经济责任、领导责任、撤销文号 C.行政处分、民事调解、没收药品 D.民事调解、经济赔偿、停业整顿 E.行政赔偿、民事调解、吊销许可证
A.批准文号 B.证书 C.生产许可证 D.生产证明 E.质量标准
A.松弛胃肠平滑肌 B.利胆 C.祛痰 D.平喘 E.降压
A.山楂 B.麦芽 C.谷芽 D.鸡内金 E.莱菔子
A.增加冠脉流量 B.扩张血管 C.抗血栓形成 D.升高血压 E.改善微循环
A.脂肪油和酸枣仁皂苷 B.皂苷和黄酮类 C.蛋白质和黄酮类 D.多糖和黄酮类 E.脂肪油和蛋白质
A.血流动力学异常 B.微循环障碍 C.血小板聚集障碍 D.血液流变学异常 E.以上均非
A.天麻皂苷 B.天麻素 C.香草醇 D.天麻多糖 E.天麻醇
A.当归 B.白芍 C.白术 D.黄芪 E.熟地黄
A.驱蛔虫 B.保肝 C.抗病毒 D.解热 E.抗动脉粥样硬化
A.秦艽 B.大青叶 C.大黄 D.芫花 E.丹参
A.广藿香 B.砂仁 C.苍术 D.麻黄 E.茯苓
A.防己 B.葛根 C.厚朴 D.茯苓 E.干姜
A.抑制免疫 B.收缩血管 C.抗溃疡 D.利尿 E.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
A.中药 B.化学原料药 C.抗生素 D.保健食品 E.血液制品
A.使我国的药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 B.保证药品质量 C.加强药品监督管理 D.保障人体用药安全 E.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用药的合法权益
A.产地 B.品种 C.质量 D.临床疗效 E.含量
A.毒性药品年度生产、收购、供应和配制计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医药管理部门根据医疗需要制定,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由医药管理部门下达 B.生产单位不得擅自改变生产计划自行销售 C.毒性药品年度生产、收购、供应和配制计划应抄报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D.毒性药品的收购、经营,由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药品经营单位负责 E.配方用药由药店、医疗单位负责
A.不得采用开架自选销售的方式 B.零售时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必须分类摆放 C.不得采用附赠药品或礼品等销售方式 D.不得采用有奖销售方式 E.通过互联网进行药品交易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A.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B.中级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C.药学或药学管理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本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D.药学或药学管理专业专科以上学历并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E.药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中级以上药学专业技术资格
A.中医药发展纲要 B.中药保护条例 C.中医药条例 D.野生药材保护条例 E.处方管理办法
A.中药专著 B.中医学著作 C.中医药行业的计算机软件技术 D.中药产品商标 E.中药材产地名称
A.注明品名、产地、日期、调出单位,并附有质量合格标志 B.注明品名、产地、日期、调出单位 C.注明品名、贮藏、批号、生产企业等 D.注明品名、规格、批号、调出单位,并附有质量合格标志 E.注明品名、规格、批号、调出单位
A.通用名称 B.适应证或功能主治 C.规格 D.产品批号 E.有效期
A.药品说明书应当包含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要科学数据、结论和信息,用以指导安全、合理使用药品 B.药品说明书的具体格式、内容和书写要求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发布的要求执行 C.药品说明书应当列出主要活性成分或者组方中的主要中药药味 D.药品说明书应当充分包含药品不良反应信息,详细注明药品不良反应 E.注射剂和非处方药应当列出所用的全部辅料名称
A.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价格、广告、监督等活动有关的事项 B.药品开发、研究、生产、流通、使用、监督等有关事项 C.药品开发、研究、生产、流通、使用、价格等有关事项 D.药品开发、研究、生产、流通、使用、广告等有关事项 E.药品研究、生产、流通、使用、监督等有关事项
A.以维护公众的健康为根本目的 B.形成基本的药事组织分类管理的模式 C.国家依法严格规定必要的市场准入条件 D.加强药事组织行为方面的规范和监督检查 E.监督药品生产
A.2005年10月1日 B.2005年11月1日 C.2005年9月15日 D.2006年11月1日 E.2009年11月1日
A.2001年12月1日 B.2001年2月28日 C.2001年9月15日 D.2001年12月15日 E.2001年12月21日
A.植物药、动物药 B.中药、天然药物 C.中药、各民族医药 D.天然药物、各民族医药 E.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A.防治必需、安全有效 B.价格合理、使用方便 C.中西药并重、基本保障 D.临床首选和基层能够配备 E.无不良反应
A.药学部门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 B.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药品一经发出,不得退换 C.药学部门要掌握新药动态和市场信息,制定药品采购计划 D.经药事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临床科室可以配制本科室急需的药物 E.药学部门应制定并执行药品保管制度
A.GLP B.GCP C.GMP D.GSP E.CGMP
A.优先发展中药原则 B.中西医并重的方针,鼓励中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共同提高 C.先中药后西药的原则 D.对中药实施地方保护政策 E.重视西药
A.饮片名称 B.中药制剂名称 C.药品通用名称 D.药品商品名称 E.化学药品名称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 E.阴中之至阴
A.前半夜 B.下午 C.上午 D.中午 E.后半夜
A.阴阳相互交感 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对立制约 D.阴阳消长平衡 E.阴阳相互转化
A.互根互用 B.对立制约 C.交感互藏 D.消长转化 E.阴阳自和
A.阴阳交感 B.阴阳互根 C.阴阳对立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A.阳偏盛 B.阳偏衰 C.阴偏盛 D.阴偏衰 E.阴盛阳虚
A.恶热 B.面赤 C.迟脉 D.烦躁 E.声高
A.阴病治阳 B.阳病治阴 C.热者寒之 D.寒者热之 E.阳中求阴
A.酸、苦、咸 B.辛、苦、咸 C.辛、甘、淡 D.甘、淡、涩 E.甘、苦、淡
A.阴中之阴 B.阳中之阳 C.阳中之阴 D.阴中之阳 E.阴中之至阴
A.酸 B.辛 C.甘 D.淡 E.以上都不是
A.酸 B.苦 C.咸 D.辛 E.涩
A.对立制约 B.相互转化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对性
A.相关性 B.相对性 C.普遍性 D.平衡性 E.规定性
A.滋润 B.抑制 C.凝聚 D.收敛 E.推动
A.推动 B.温煦 C.滋润 D.兴奋 E.升散
A.阳气的重要性 B.春夏重在保养阳气 C.秋冬重在保养阴气 D.保养阴气的重要性 E.调养四时阴阳的重要性
A.当归 B.甘草 C.生何首乌 D.熟地黄 E.淫羊藿
A.黄芩 B.半夏 C.防己 D.五味子 E.葛根
A.胃溃疡 B.凝血障碍 C.肌肉松弛 D.恶心呕吐 E.心动过速
A.专属性 B.两重性 C.限时性 D.质量严格性 E.社会责任性
A.民族药 B.中药 C.化学药 D.天然药物 E.生物制品
A.非处方药 B.传统药 C.处方药 D.国家基本药物 E.基本医疗保险用药
A.请凭医师处方、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B.请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并在医师或临床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C.请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D.请按医师处方或说明书购买和使用 E.凭医师处方销售、购买和使用
A.心 B.肺 C.肝 D.肾 E.脾
A.证候 B.症状 C.体征 D.体态 E.疾病
A.阴阳互根互用 B.阴阳消长 C.阴阳转化 D.阴阳平衡 E.阴阳对立制约
A.相乘 B.子病及母 C.母病及子 D.制化 E.相侮
A.娇脏 B.刚脏 C.孤府 D.中精之府 E.水脏
A.津血同源 B.气能行血 C.气能行津 D.津能载气 E.气能生血
A.维生素B B.维生素C C.复合维生素B D.烟酸 E.维生素E
A.浙贝母 B.远志 C.满山红 D.紫菀 E.款冬花
A.麝香酮 B.麻黄碱 C.N-甲基酪胺 D.泽泻醇 E.姜烯酮
A.GAP B.GSP C.GMP D.GLP E.GCP
A.有效性 B.安全性 C.稳定性 D.经济性 E.实用性
A.杜仲 B.五灵脂 C.生地黄 D.何首乌 E.党参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E.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