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卧床 B.静态 C.脑力劳动 D.体力劳动 E.进餐
A.生活居住环境 B.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 C.大气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A.大气、水和土壤(岩石) B.大气、水、土壤(岩石)和食物 C.大气、水、生物体和土壤(岩石) D.大气、食物、生物体和土壤(岩石) E.以上都不是
A.原生环境是天然形成的未受动物生活影响的环境 B.原生环境是原来就存在于自然界的环境 C.原生环境是天然形成的未受人类生活的影响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D.原生环境对人类总是有益的 E.以上说法都不对
A.生物遗传因素 B.行为生活方式 C.外界环境因素 D.医疗卫生保健 E.以上全都是
A.健康是没有疾病与虚弱,心理状态好 B.健康是没有疾病,身体强壮,生长发育正常 C.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与虚弱,而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 D.健康是身体无疾病 E.健康是生理上健康,心理良好
A.食物 B.大气和水 C.食物链 D.生态系统 E.阳光和土壤
A.环境卫生 B.生活技能 C.心理卫生 D.生理卫生 E.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
A.学生 B.教师 C.学生与教师 D.学生、教师及家长 E.学生及所有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人们
A.《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B.《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E.《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
A.普通中小学、普通大学 B.普通中小学、农业中学、农业中学、普通高等学校 C.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中专和技工学校、普通高等学校 D.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中专和技工学校、普通高等学校 E.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农业中学、中专和技工学校、普通高等学校
A.地市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B.地市以上卫生服务部门 C.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D.县以上卫生服务部门 E.市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A.预防性卫生监督 B.经常性卫生监督 C.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 D.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及对学生用品的卫生监督 E.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及学校突发事件的卫生监督
A.学校卫生标准 B.《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C.《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D.《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 E.《关于全日制学校的教学、劳动和生活安排的规定》
A.学习时间是否合理 B.采光是否符合要求 C.有无常见病防治措施 D.审查新建学校的图纸 E.学生使用的书籍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
A.分光光度法 B.焦磷酸法 C.原子吸收光谱法 D.紫外分光光度法 E.等离子光谱法
A.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 B.技术监督部门负责 C.卫生行政部门负责 D.公安部门负责 E.检察部门负责
A.黄曲霉毒素B B.甲基汞 C.氰化物 D.多氯联苯 E.有机磷
A.赖氨酸、牛磺酸 B.赖氨酸、谷氨酸、苏氨酸 C.赖氨酸、色氨酸 D.赖氨酸、苏氨酸 E.复合氨基酸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卫生部 D.药品监督管理局 E.最高人民法院
A.医疗需要量大,卫生资源充分,卫生服务利用低 B.医疗需要量低,卫生资源充分,卫生服务利用高 C.医疗需要量低,卫生资源充分,卫生服务利用低 D.医疗需要量大,卫生资源不足,卫生服务利用高 E.医疗需要量大,卫生资源充分,卫生服务利用高
A.6种 B.3种 C.4种 D.10种 E.5种
A.生物氧化 B.生物转化 C.生物放大 D.生物迁移 E.生物分解
A.样本例数太少B.没有充分利用截尾数据C.没有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D.没有考虑失访的数据E.没有考虑死于其他病的数据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9个月 E.12个月
A.各级人民政府 B.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各级技术监督部门 D.各级公安部门 E.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特殊供能物质 E.微量元素
A.物理性致癌因素 B.化学性致癌因素 C.生物性致癌因素 D.物理性、化学性致癌因素 E.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致癌因素
A.采样器、流量计、采样动力 B.采样动力、流量计、采样器 C.流量计、采样器、采样动力 D.采样器、采样动力、流量计 E.采样动力、采样器、流量计
A.公安部门 B.顾客 C.卫生行政部门 D.经营单位负责人及卫生负责人 E.卫生检验部门
A.观察到两组间的差异可能由抽样误差引起 B.研究结果表明两组疗效没有差异 C.两组间具有可比性 D.排除了研究者与病人的偏性 E.两组疗效之间的差异可能在1%水平上有意义
A.大量含有氮、硫、氯的污水进入水体 B.大量含有钾、钠、磷的污水进入水体 C.大量含有钠、磷、汞的污水进入水体 D.大量含有氮、磷的污水进入水体 E.大量含有硫、磷的污水进入水体
A.<1μm B.1~μm C.3~5μm D.5~10μm E.>10μm
A.有传染性的症状不典型的呼吸道疾病 B.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C.由耐药性病原体引起的肺炎 D.症状较轻的典型肺炎 E.传染性强的病原不明的肺炎
A.涎腺、胰腺 B.生殖腺、胰腺 C.生殖腺、甲状腺 D.甲状腺、肾上腺 E.胸腺、胰腺
A.“文件”菜单下的页面设置命令 B.“视图”菜单下的页面命令 C.“视图”菜单下的页眉、页脚命令 D.“插入”菜单下的页码命令 E.“格式”菜单下的项目符号和编号命令
A.质量相同,电荷的大小和符号也相同 B.质量相同,但电荷的大小和符号不同 C.质量不同,电荷的大小和符号也不同 D.质量不同,但电荷的大小和符号相同 E.质量相同,电荷的大小相同,但电荷的符号不同
A.给水管网用中实线,排水管网用中虚线,卫生器具用粗实线,建筑轮廓线用细实线 B.给水管网用粗实线,排水管网用粗虚线,卫生器具用中实线,建筑轮廓线用细实线 C.给水管网用粗实线,排水管网用粗虚线,卫生器具用细实线,建筑轮廓线用中实线 D.给水管网用粗虚线,排水管网用粗实线,卫生器具用中实线,建筑轮廓线用细实线 E.给水管网用粗实线,排水管网用中实线,卫生器具用中实线,建筑轮廓线用细实线
A.卫生监督部门 B.公共场所从业人员 C.公共场所的主管部门和经营单位 D.卫生监督员 E.顾客
A.电话机 B.鼠标 C.调制解调器 D.CD-ROM E.网卡
A.中性脂肪和类脂两类 B.三酰甘油和磷脂两类 C.三酰甘油和胆固醇类 D.三酰甘油和脂蛋白类 E.中性脂肪和胆固醇类
A.需氧,阳性 B.厌氧,阳性 C.需氧兼厌氧革兰阳性 D.需氧兼厌氧,阴性 E.厌氧,阴性
A.1个碳原子质量的1/12 B.1个氧原子质量的1/12 C.1个氧原子的质量 D.1个氢原子的质量 E.1个碳原子的质量
A.DNA病毒 B.副黏病毒 C.已知冠状病毒 D.副流感病毒 E.新型冠状病毒
A.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 B.卫生行政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C.人民法院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上级组织追究行政责任 E.党委给予处分
A.单纯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分层抽样 E.机械抽样
A.霍乱及副霍乱 B.伤寒 C.痢疾 D.布氏菌病 E.病毒性肝炎
A.正常现象 B.计算有错 C.偏差较大 D.曲线关系 E.方程不成立
A.α射线 B.β射线 C.γ射线 D.X射线 E.中子射线
A.1mSv B.1~3mSv C.3~5mSv D.5~10mSv E.>10mSv
A.提纯的A型肠毒素毒力最弱,最耐热 B.提纯的B型肠毒素毒力最强,最不耐热 C.天然食品中肠毒素不耐热 D.天然食品中肠毒素耐热 E.以上都不是
A.测定水体中无机物含量的间接指标 B.测定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间接指标 C.测定水体中无机物和有机物含量的间接指标 D.测定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直接指标 E.测定水体中无机物含量的直接指标
A.pH6~7 B.pH<7 C.pH<6 D.pH<6.5 E.pH<5
A.生熟不分 B.不洁的容器 C.从业人员不洁的手 D.成品未消毒 E.空气中的尘埃
A.50% B.100% C.150% D.200% E.250%
A.按一定顺序机械地每间隔一定数量的单位抽取一个单位的抽样方法 B.将调查总体按照不同特点分层,然后在每层中随机抽样的抽样方法 C.按照随机数字表或抽签的办法从调查总体随机抽取调查样本的抽样方法 D.从调查总体中抽取若干个群体,再从群体中随机抽取样本的抽样方法 E.选择调查者最为方便的调查对象的抽样方法
A.1分钟以上 B.3分钟以上 C.8分钟以上 D.5分钟以上 E.以上都不是
A.活性炭 B.钠石灰 C.硫酸铜 D.“霍布卡” E.含碘活性炭
A.潜伏期短 B.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染 C.常多人同时发病 D.多以胃肠道症状为主 E.与某种食物有关
A.认为疾病和健康是由超自然力量引起的医学模式 B.认为人是机器,疾病是就机器出现故障的医学模式 C.认为健康是病因、宿主和环境的平衡,三者失衡就会导致疾病的医学模式 D.按照阴阳五行学说或“四体液”学说解释疾病和健康的医学模式 E.认为疾病和健康不仅受到生物因素影响,同时受到社会与心理因素作用的医学模式
A.鱼内甲基汞含量过高 B.母亲在水俣湾打鱼为生 C.食物链 D.在水俣湾游泳 E.化工厂排放无机汞
A.H0:两样本对应总体的中位数相同 B.H0:两样本均数相同 C.H0:两样本对应的总体分布相同 D.H0:两样本对应的总体均数相同 E.H0:两样本的中位数相同
A.每5年复核一次 B.每2年复核一次 C.每3年复核一次 D.每年复核一次 E.每4年复核一次
A.可以适当宣传治疗效果 B.不得宣传疗效作用 C.必须按药品广告要求管理 D.可以宣传对病人有效 E.可以宣传对所有人群都有效
A.β+辐射体 B.α辐射体 C.γ辐射体 D.β-辐射体 E.βγ辐射体
A.吸收紫外线防护皮肤晒伤的物质 B.阻挡紫外线起防晒作用的物质 C.经紫外线照射后产生皮肤光毒或光变态反应的物质 D.斑贴试验中的阳性对照样品 E.防晒化妆品中引起皮肤接触性皮炎的物质
A.急性、亚急性2种 B.急性、慢性2种 C.轻度、中度、重度3种 D.急性、亚急性、慢性3种 E.轻度、重度2种
A.每半年 B.每1年 C.每2年 D.每3年 E.每4年
A.0~15天 B.1~14天 C.1~5天 D.2~10天 E.2~14天
A.浴液 B.爽身粉 C.花露水 D.漱口水 E.粉底霜
A.尿液 B.呼出气体 C.粪便 D.鼻腔擦拭物 E.唾液
A.皮肤 B.卵巢 C.内脏 D.肌肉 E.头部
A.维生素C B.维生素D C.维生素A D.维生素B1 E.维生素B2
A.90Sr B.238U C.238K D.222Rn E.221Bi
在进行职业卫生评价时,当同一车间内存在不同有害因素时,应主要根据什么来分别设点()
A.不同工种B.有害因素种类C.生产设备D.工序长短E.不同车间
A.一般型 B.神经系统型 C.淋巴系统型 D.生殖系统型 E.其他器官生长模式
A.6~8岁 B.9~12岁 C.14~16岁 D.16~18岁 E.18岁以上
A.体型 B.发育水平 C.发育水平与匀称度 D.发育水平、速度与趋势 E.体型、速度与发育水平
A.生长和发育达到一个完备阶段,个体在形态上达到成人水平 B.生长和发育达到一个完备阶段,个体在形态及功能上达到成人水平 C.各器官、系统的大小、长短及重量增加 D.各器官、系统的大小、长短及重量增加,身体化学组成成分的变化 E.细胞和组织的分化及功能不断完善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
A.随着活动性质改变,皮质功能测定值不断变化,形成兴奋区与抑制区、工作区与休息区的轮换 B.某条件刺激按一定顺序反复多次出现,使大脑的神经环路相对固定 C.工作能力的提高有个过程 D.人能从大量刺激中选出最强的或最重要的少数刺激,其刺激作用的兴奋灶兴奋性高于其他刺激 E.皮质功能的消耗超过恢复,且发展到神经细胞损耗超过其功能限度,皮质进入抑制状态
A.布鲁斯杆菌 B.痢疾杆菌 C.葡萄球菌 D.黄曲霉 E.沙门菌
A.棉尘 B.煤矽尘 C.棉尘、煤矽尘 D.石英尘 E.石英尘、棉尘
A.骨髓 B.脑 C.脂肪 D.肝 E.神经系统
A.女性青春期最早征象 B.女性进入青春期的开始 C.女性青春期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标志 D.男性青春期发育后的正常生理现象 E.男性青春期第一信号
A.水中藻类大量生长 B.含低铁的水排入湖内 C.含硫酸盐的污水排入湖内 D.含氯化钠的污水排入湖内 E.含腐殖质的污水排入湖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