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统计设计 B.设计调查表 C.搜集资料 D.整理资料 E.分析资料
A.血压变化不大 B.心脏容量增加,心率减慢 C.心排出量增加 D.心尖区闻及Ⅰ~Ⅱ级柔和舒张期杂音 E.妊娠20周后,上肢静脉压变大
A.子宫增大、尿频 B.停经、恶心、呕吐 C.阴道黏膜和宫颈充血呈蓝紫色 D.B型超声检查证明妊娠囊内有节律的胎心搏动 E.停经后高温持续3周以上
A.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称为胎产式 B.两纵轴垂直者称横产式 C.两纵轴交叉呈角度者称斜产式 D.斜产式多转为横产式 E.两纵轴平行者称纵产式
A.衔接 B.下降 C.内旋转 D.仰伸 E.复位及内旋转
A.统计描述与统计图表 B.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C.区间估计和点估计 D.统计预测与统计控制 E.参数估计与统计预测
A.个别访谈 B.电话会议 C.专题讲座 D.专题小组讨论 E.心理咨询
A.心理行为因素对健康影响的机制 B.心理行为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全过程中的影响规律 C.通过心理行为调整及干预达到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和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及机制 D.研究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 E.疾病筛查
A.流行病学数学模型 B.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C.描述性研究 D.分析性研究 E.观察性研究
A.妊娠满37周至未满40周,出生体重≥3000克的活产儿 B.妊娠满37周至未满40周,出生体重≥2500克的活产儿 C.妊娠满37周至未满42周,出生体重≥2500克的活产儿 D.妊娠满38周至未满42周,出生体重≥2500克的活产儿 E.妊娠满38周至未满42周,出生体重≥3000克的活产儿
A.通过各种社会保健措施,使个体和人群自觉主动地提高健康生活水平的过程 B.重点研究保健知识传播和行为改变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C.是全球推进“人人健康”的战略措施之一 D.通过影响人们的认识、态度和价值观念,促使大众学习并运用医学知识技能,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E.是创造健康社会环境的“大卫生”系统工程之一
A.行政、业务、民间团体 B.医疗、预防、公共卫生 C.医疗康复、卫生防疫、妇幼保健 D.卫生、行政、业务 E.医疗治疗、社区康复、卫生防疫
A.加强农村卫生领导 B.保证农村卫生事业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 C.培养农村卫生人员 D.巩固与发展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 E.加强经费投入
A.研究观察的方向 B.作为观察终点的事件在研究开始时是否已发生 C.确定暴露因素的时间 D.是否设立对照组 E.是否随机选择研究对象
A.8000U B.10000U C.12000U D.15000U E.20000U
A.心排血量升高 B.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 C.肾素分泌过多 D.周围血管阻力增加 E.血管内皮细胞过多分泌内皮素
A.研究人体疾病与环境关系的学科 B.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 C.研究疾病预防、健康促进与环境关系的学科 D.研究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的学科 E.研究心理现象与环境关系的学科
A.出生后4周内 B.生后28天至未满周岁 C.1岁后至满3岁之前 D.3岁至6~7岁 E.6~7岁至11~12岁
A.投入和产出按效果的形式进行分析 B.投入按货币形式、产出按效果进行分析 C.投入和产出都按货币的形式进行分析 D.投入按效果形式、产出按货币的形式进行分析 E.投入和产出都按专家的打分形式进行分析
A.健康相关行为是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各方面均处于良好状态时的行为表现 B.健康行为是个体或群体中与健康、疾病有关的行为 C.健康相关行为可分为常态行为和反常行为 D.健康行为是健康相关行为的一种特殊表现 E.健康行为是一种现实化的行为模式
A.温哥华宣言 B.阿特来德宣言 C.曼谷宣言 D.渥太华宪章 E.雅加达宣言
A.变异系数较小 B.标准差较小 C.标准误较小 D.极差较小 E.四分位数间距较小
A.40厘米 B.50厘米 C.60厘米 D.75厘米 E.85厘米
A.200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B.2005年,建成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C.201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D.2015年,建成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E.202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A.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百分比 B.人均卫生费用 C.卫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 D.门诊和住院费用构成 E.医疗、卫生防疫和妇幼卫生费用的比例
A.社会性行为 B.个人性行为 C.群体性行为 D.部门行为 E.团体行为
A.同一或多个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他病例 B.社区人口中的非病例或健康人群 C.病例的邻居 D.社会团体人群中的非该病患者 E.病例的配偶、同胞、亲戚或同事等
A.1% B.5% C.10% D.15% E.20%
A.月经第1日 B.月经第5日 C.月经周期中间 D.月经来潮前12小时 E.月经干净后3日
A.集中趋势 B.离散趋势 C.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 D.正态趋势 E.对称趋势
A.呼吸道疾病 B.胸膜疾病 C.心血管疾病 D.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E.内分泌疾病
A.治疗组服用试验药物,对照组服用安慰剂 B.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不知道安慰剂的性质 C.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不知道药物的性质 D.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不知道分组情况 E.两组研究对象互相不认识
A.右下腹麦氏点压痛 B.Murphy(墨菲)征阳性 C.中上腹压痛 D.脐周压痛 E.下腹正中压痛
A.推理 B.实验 C.测验 D.观察 E.访谈
A.增生期中期B.增生期晚期C.分泌期早期D.分泌期中期E.分泌期晚期
A.国际卫生保健大会 B.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 C.世界卫生大会 D.国际公共卫生大会 E.国际健康促进大会
A.幸福感、满足感、满意感 B.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 C.就业率、待岗率、失业率 D.入学率、升学率、失学率 E.失望感、痛苦感、压力感
A.系统误差越大 B.可靠程度越大 C.抽样误差越大 D.可比性越差 E.离散程度越大
A.皮疹为全身性分布 B.呈充血性斑丘疹 C.皮疹日内出齐 D.全身症状轻 E.外周血WBC减少
A.脊髓灰质炎 B.猩红热 C.艾滋病 D.鼠疫 E.乙型肝炎
A.36.5~37.2℃ B.37.3~38℃ C.38.1~39℃ D.39.1~41℃ E.41.1℃以上
A.15克 B.25克 C.80克 D.90克 E.120克
A.方差 B.标准差 C.变异系数 D.四分位数间距 E.标准正态离差
A.女性足龄15岁月经尚未来潮 B.女性足龄16岁月经尚未来潮 C.女性足龄17岁月经尚未来潮 D.女性足龄18岁月经尚未来潮 E.女性足龄19岁月经尚未来潮
A.健康心理 B.健康生活习惯 C.治疗行为 D.保护行为 E.合理饮食
A.SBP≥18.7kPa(140mmHg) B.SBP≥18.7~21.3kPa(140~160mmHg) C.SBP≥21.3kPa(160mmHg)或DBP≤12kPa(90mmHg) D.SBP>21.3kPa(160mmHg)和DBP≤12kPa(90mmHg) E.SBP≥23kPa(172.5mmHg)
A.生殖系统 B.神经系统 C.淋巴系统 D.脂肪 E.肌肉系统
A.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B.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C.两者均改变 D.两者均不变 E.不能判断
A.传染病流行病学 B.血清流行病学 C.移民流行病学 D.分子流行病学 E.遗传流行病学
A.被动发展阶段 B.主动发展阶段 C.自主发展阶段 D.完善巩固阶段 E.固定阶段
A.1~2秒 B.5秒~2分钟 C.1~2小时 D.1~2天 E.1~2年
A.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 B.描述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C.描述性研究、实验研究和数学模型 D.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实验研究 E.现况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实验研究
A.描述性研究 B.分析性研究 C.实验性研究 D.动物实验 E.对个体进行研究
A.感觉 B.记忆 C.性格 D.兴趣 E.思维
A.空腹血糖+胰岛素 B.餐后血糖+胰岛素 C.75g法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或C肽释放 D.100g法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或C肽释放 E.糖化血红蛋白
A.合理 B.不合理,定义不明确 C.不合理,一个问题中含双重问题 D.不合理,问题中含双重否定 E.不合理,问题中含有很强的专业术语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B.黑热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C.麻疹、流行性腮腺炎 D.风疹、狂犬病 E.麻风病、包虫病
A.研究通过心理行为调整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及机制 B.研究心理行为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机制 C.研究心理行为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影响规律 D.研究心理评估、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 E.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和预防措施
A.5名妇女受孕 B.6名妇女受孕 C.8名妇女受孕 D.10名妇女受孕 E.15名妇女受孕
A.头围 B.身高 C.坐高 D.胸围 E.体重
A.基底部 B.间质部 C.峡部 D.壶腹部 E.伞部
A.机体生理过程 B.饮食结构 C.人体营养规律 D.代谢过程 E.食物的消化过程
A.0.4cm B.0.6cm C.0.8cm D.1.0cm E.1.2cm
A.99.50% B.97.50% C.95% D.99% E.90%
A.县级政府决定 B.必须经省级政府决定 C.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报经上一级地方政府决定 D.乡级政府即可决定 E.报国务院决定
A.《世界卫生大会报告》 B.《组织法》 C.《健康新地平线》 D.《健康法则》 E.《第20届世界卫生大会主席团报告》
A.注意障碍 B.强迫症 C.记忆障碍 D.空间认知障碍 E.语言发育迟缓
A.95%的正常值在此范围 B.95%的样本率在此范围 C.95%的总体率在此范围 D.总体率在此范围内的可能性为95% E.样本率在此范围内的可能性为95%
A.7天 B.10天 C.12天 D.14天 E.21天
A.以疾病为重点,预防为主,防治并重 B.以预防为重点,健康为主,中西医并重 C.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为主,防治并重 D.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 E.以健康为重点,农村为主,防治并重
A.从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全 B.从规律宫缩到胎儿娩出 C.从规律宫缩到胎盘娩出 D.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 E.从宫口开全到胎盘娩出
A.卡介苗 B.乙肝疫苗第1针 C.卡介苗和乙肝疫苗第1针 D.脊灰疫苗 E.百白破疫苗
A.国家、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C.设区的市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E.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A.人群分布、时间分布、性别分布 B.地区分布、时间分布、人群分布 C.年龄分布、性别分布、病情分布 D.城乡分布、国家分布、人群分布 E.环境分布、空间分布、家庭分布
A.神经质 B.黏液质 C.多血质 D.胆汁质 E.抑郁质
A.统计分析表 B.调查表 C.统计报表 D.整理汇总表 E.计算工具表
A.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 B.劝其回乡治疗 C.不属于当地接诊治疗对象的不予接诊治疗 D.接诊每个病人需要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E.接诊每个病人需要报当地民政部门批准
A.《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C.《国内交通检疫条例》 D.《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E.《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A.有充分的适应能力 B.能充分了解自己 C.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D.随时发泄情绪 E.保持良好人际关系
A.身体舒适、没有疾病 B.身体舒适、没有疾病、生活幸福 C.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 D.身体舒适、没有疾病、生活幸福、社会适应良好 E.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生活幸福
A.1~3天恢复 B.4~6天恢复 C.7~10天恢复 D.11~14天恢复 E.15~17天恢复
A.鸡蛋黄 B.肝泥 C.青菜泥 D.苹果泥 E.糕干粉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第四产业 E.第五产业
A.滴虫阴道炎 B.念珠菌阴道炎 C.细菌性阴道病 D.老年性阴道炎 E.慢性宫颈炎
A.宫颈糜烂 B.宫颈息肉 C.宫颈肥大 D.宫颈腺囊肿 E.宫颈黏膜炎
A.抗HIV阳性 B.抗HAV阳性 C.抗HBV阳性 D.抗HBC阳性 E.抗HAS阳性
A.头围 B.胸围 C.身高 D.坐高 E.体重
A.30cm B.40cm C.50cm D.70cm E.75cm
A.肌酐值 B.淀粉酶值 C.卵磷脂/鞘磷脂比值 D.脂肪细胞出现率 E.胆红素类物质值
A、发热 B、突发下腹剧烈疼痛 C、恶心呕吐 D、白细胞总数增高 E、代谢性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