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消瘦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 B.高血糖高渗状态 C.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各种严重的糖尿病急性或慢性并发症 E.妊娠、分娩
A.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引起的严重感染 B.治疗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过敏患者的革兰阳性菌感染 C.当发生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首选口服万古霉素 D.在MRSA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感染高发医院进行假体或装置植入手术时,万古霉素可予预防给药 E.治疗MRSA感染的成败与万古霉素的谷浓度相关,一般建议谷浓度达到15~20mg/L
A.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混合感染 B.病原菌未明的严重感染 C.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 D.长期用药有可能产生耐药者 E.减少药物毒性反应
A.β受体阻滞剂 B.呋塞米 C.氢氯噻嗪 D.硝苯地平 E.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
A.减少不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 B.选择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食物 C.减轻体重 D.增加有规律的体力活动 E.采取针对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措施如戒烟、限盐,降低血压等
A.降压同时伴有反射性心率加快 B.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外周血管阻力 C.预防和逆转血管平滑肌增殖及左心室增厚 D.是轻、中度原发性或肾性高血压患者的首选用药 E.对脂质代谢无明显影响
A.氨氯地平片5mg,每日1次 B.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每日1次 C.茶碱缓释片100mg,每日2次 D.辛伐他汀片40mg,每夜1次 E.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每日1次
A.洋地黄 B.氨茶碱 C.利尿剂 D.吗啡 E.吸氧
A.同服广谱抗生素可减少其吸收 B.口服时肠道吸收较完全 C.血浆蛋白结合率约25% D.主要以原形经肾排泄 E.不存在肝肠循环
A.抗菌谱扩大,抗菌活性增强,对一些难对付的病原体(分枝杆菌、包柔螺旋体等)有效 B.组织、细胞内药浓度高,血药浓度也有所提高,体内分布广,半衰期延长,体内抗菌作用强大 C.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 D.对酸的稳定性好,不需肠衣保护,口服吸收好,给药剂量及给药次数减少 E.不良反应少,易于耐受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肺炎球菌 C.曲霉菌 D.肠球菌 E.难辨梭状芽孢杆菌
A.饭后服药 B.缓慢静脉注射 C.静脉注射浓度勿过高 D.为防止失眠可联用镇静药 E.剂量过大可引起头痛
患者女性,76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级,应用支气管扩张剂控制症状。支气管舒张剂是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的重要治疗药物,主要包括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常用的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包括()
A.特布他林 B.沙美特罗 C.福莫特罗 D.沙丁胺醇 E.异丙托溴铵
A.甲状腺危象 B.甲状腺功能亢进 C.甲状腺功能亢进术前准备 D.单纯甲状腺肿 E.黏液性水肿
A.肝、肾功能减退者 B.与胰岛素联用于1型糖尿病 C.慢性胃肠病、慢性营养不良、消瘦者 D.孕妇、哺乳期妇女 E.高热患者
A.1型糖尿病 B.B细胞功能很差的2型糖尿病 C.儿童糖尿病 D.孕妇、哺乳期妇女 E.大手术围术期
A.四环素 B.头孢唑林 C.二性霉素B D.庆大霉素 E.万古霉素
A.禁食 B.使用吗啡镇痛 C.输液补充水及电解质 D.使用生长抑素抑制胰腺分泌 E.大量抗生素及激素治疗
A.乳果糖 B.利尿剂 C.地西泮 D.门冬氨酸鸟氨酸 E.支链氨基酸
A.抗血小板黏附聚集 B.尼莫地平拮抗细胞内钙超载 C.头部或全身亚低温治疗 D.降纤酶降纤治疗 E.依达拉奉清除氧自由基
A.可选择性地激活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 B.未得到控制的严重动脉高血压患者慎用 C.不能与其他药物配伍静脉注射 D.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心律失常 E.目前被证实是治疗超早期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药物
A.可以增强口服降糖药的作用 B.可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C.可增强口服抗凝药的作用 D.停药时应逐渐减量,不宜骤停 E.对病毒性感染宜慎用
患者女性,39岁,诊断:乳腺癌。治疗:紫杉醇135~150mg/m2,静脉滴注,每3周1次;顺铂注射液80~100mg,每3周1次。关于此化学治疗方案,叙述正确的是()
A.紫杉醇经CyP2C8和CyP3A4代谢 B.顺铂可抑制紫杉醇的代谢,延缓其体内清除,从而加重骨髓抑制 C.先用顺铂后用紫杉醇 D.先用紫杉醇后用顺铂 E.在此方案中紫杉醇使用前应口服地塞米松预防变态反应
A.乳腺创伤 B.不育或少授乳 C.纤维囊性乳腺病 D.雌激素紊乱 E.乳腺纤维瘤
A.乳腺癌 B.前列腺癌 C.甲状腺癌 D.膀胱癌 E.肝癌
患者男性,55岁,诊断:直肠中分化腺癌(术后)及浆膜下层伴直肠周围淋巴结转移T1~3N1~2M0,针对该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正确的是()
A.先化学治疗,再化学治疗配合放射治疗,最后化学治疗 B.先放射治疗,再化学治疗配合放射治疗,最后放射治疗 C.首选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同时应用氟尿嘧啶或卡培他滨 D.化学治疗过程中可以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骨髓抑制反应 E.化学治疗过程中可用吩噻嗪类、多巴胺类、抗组胺药或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预防胃肠道反应
A.曲马多缓释片0.1g,口服,每12小时1次 B.吗啡控释片10mg,口服,每12小时1次 C.双氯芬酸缓释片75mg,口服,每12小时1次 D.布桂嗪注射液100mg,每日2次 E.唑来膦酸4mg,静脉滴注
A.呋塞米 B.氨苯蝶定 C.氢氯噻嗪 D.甘露醇 E.缬沙坦
A.硝苯地平 B.哌唑嗪 C.卡托普利 D.氯沙坦 E.普萘洛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