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某管道铺设工程项目,长1km,工程内容包括燃气、给水、热力等项目,热力管道采用支架铺设,合同工期80天,断面布置如图3-1所示。建设单位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发布招标公告,有3家单位报名参加投标,经审核,只有甲、乙2家单位符合合格投标人条件,建设单位为了加快工程建设,决定由甲施工单位中标。开工前,甲施工单位项目部编制了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包括:
(1)确定了各种管道施工顺序为:燃气管→给水管→热力管;
(2)确定了各种管道施工工序的工作顺序如表3所示,同时绘制了网络计划进度图,如图3-2所示。
在热力管道排管施工过程中,由于下雨影响停工1天。为保证按时完工,项目部采取了加快施工进度的措施。


写出图3-2中代号A和表3中代号B、C、D、E代表的工作内容。

答案:

代号A代表:给水管排管。
代号B表示:燃气管排管。
代号C表示:给水管挖土。
代号D表示:给水管回填。
代号E表示:热力管支架。

题目列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某公司承建的市政道路工程,长2km,与现况道路正交,合同工期为2015年6月1日至8月31日。道路路面底基层设计为300mm水泥稳定土;道路下方设计有一条DN1200mm钢筋混凝土雨水管道,该管道在道路交叉口处与现状道路下的现有DN300mm燃气管道正交。
施工前,项目部勘查现场时,发现雨水管道上部外侧管壁与现状燃气管道底间距小于规范要求,并向建设单位提出变更设计的建议。经设计单位核实,同意将道路交叉口处的Y1-Y2井段的雨水管道变更为双排DN800mm双壁波纹管,设计变更后的管道平面位置与断面布置如图1-1、1-2所示。
项目部接到变更后提出了索赔申请,经计算,工程变更需要增加造价10万元。

图1-1设计变更后的管道平面位置示意图(单位:mm)

图1-2设计变更后的管道断面布置示意图(单位:mm)
为减少管道施工队交通通行的影响,项目部制定了交叉路口的交通导行方案,并获得交通管理部门和路政管理部门的批准。交通导航措施的内容包括:
(1)严格控制临时占路时间和范围;
(2)在施工区域范围内规划了警告区、终止区等交通疏导作业区域;
(3)与施工作业队伍签订了《施工安全责任合同》。
施工期间为雨季,项目部针对水泥稳定土底基层的施工置顶了雨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如下:
(1)加强与气象站联系,掌握天气预报,安排在不下雨时施工;
(2)注意天气变化,防止水泥和混合料遭雨淋;
(3)做好防雨准备,在料场和搅拌站搭雨棚;
(4)降雨时应停止施工,对已摊铺的混合料尽快碾压密实。

排气管道在燃气管道下方时,其最小垂直距离应为多少米?

答案:

排水管道在燃气管道下方时最小垂直距离应为0.15m。

问答题

某公司承建的市政道路工程,长2km,与现况道路正交,合同工期为2015年6月1日至8月31日。道路路面底基层设计为300mm水泥稳定土;道路下方设计有一条DN1200mm钢筋混凝土雨水管道,该管道在道路交叉口处与现状道路下的现有DN300mm燃气管道正交。
施工前,项目部勘查现场时,发现雨水管道上部外侧管壁与现状燃气管道底间距小于规范要求,并向建设单位提出变更设计的建议。经设计单位核实,同意将道路交叉口处的Y1-Y2井段的雨水管道变更为双排DN800mm双壁波纹管,设计变更后的管道平面位置与断面布置如图1-1、1-2所示。
项目部接到变更后提出了索赔申请,经计算,工程变更需要增加造价10万元。

图1-1设计变更后的管道平面位置示意图(单位:mm)

图1-2设计变更后的管道断面布置示意图(单位:mm)
为减少管道施工队交通通行的影响,项目部制定了交叉路口的交通导行方案,并获得交通管理部门和路政管理部门的批准。交通导航措施的内容包括:
(1)严格控制临时占路时间和范围;
(2)在施工区域范围内规划了警告区、终止区等交通疏导作业区域;
(3)与施工作业队伍签订了《施工安全责任合同》。
施工期间为雨季,项目部针对水泥稳定土底基层的施工置顶了雨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如下:
(1)加强与气象站联系,掌握天气预报,安排在不下雨时施工;
(2)注意天气变化,防止水泥和混合料遭雨淋;
(3)做好防雨准备,在料场和搅拌站搭雨棚;
(4)降雨时应停止施工,对已摊铺的混合料尽快碾压密实。

按索赔事件的性质分类,项目部提出的索赔属于哪种类型?项目部应提供哪些索赔资料?

答案: 项目部提出的索赔属于工程变更导致的索赔应提交的索赔资料包括:
索赔意向通知、索赔申请报告、索赔同期记录与索赔...
问答题

某公司承建的市政道路工程,长2km,与现况道路正交,合同工期为2015年6月1日至8月31日。道路路面底基层设计为300mm水泥稳定土;道路下方设计有一条DN1200mm钢筋混凝土雨水管道,该管道在道路交叉口处与现状道路下的现有DN300mm燃气管道正交。
施工前,项目部勘查现场时,发现雨水管道上部外侧管壁与现状燃气管道底间距小于规范要求,并向建设单位提出变更设计的建议。经设计单位核实,同意将道路交叉口处的Y1-Y2井段的雨水管道变更为双排DN800mm双壁波纹管,设计变更后的管道平面位置与断面布置如图1-1、1-2所示。
项目部接到变更后提出了索赔申请,经计算,工程变更需要增加造价10万元。

图1-1设计变更后的管道平面位置示意图(单位:mm)

图1-2设计变更后的管道断面布置示意图(单位:mm)
为减少管道施工队交通通行的影响,项目部制定了交叉路口的交通导行方案,并获得交通管理部门和路政管理部门的批准。交通导航措施的内容包括:
(1)严格控制临时占路时间和范围;
(2)在施工区域范围内规划了警告区、终止区等交通疏导作业区域;
(3)与施工作业队伍签订了《施工安全责任合同》。
施工期间为雨季,项目部针对水泥稳定土底基层的施工置顶了雨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如下:
(1)加强与气象站联系,掌握天气预报,安排在不下雨时施工;
(2)注意天气变化,防止水泥和混合料遭雨淋;
(3)做好防雨准备,在料场和搅拌站搭雨棚;
(4)降雨时应停止施工,对已摊铺的混合料尽快碾压密实。

交通疏导方案(2)中还应规划设置哪些交通疏导作业区域?

答案:

交通疏导作业区域还包括:上游过渡区、缓冲区、作业区、下游过渡区

问答题

某公司承建的市政道路工程,长2km,与现况道路正交,合同工期为2015年6月1日至8月31日。道路路面底基层设计为300mm水泥稳定土;道路下方设计有一条DN1200mm钢筋混凝土雨水管道,该管道在道路交叉口处与现状道路下的现有DN300mm燃气管道正交。
施工前,项目部勘查现场时,发现雨水管道上部外侧管壁与现状燃气管道底间距小于规范要求,并向建设单位提出变更设计的建议。经设计单位核实,同意将道路交叉口处的Y1-Y2井段的雨水管道变更为双排DN800mm双壁波纹管,设计变更后的管道平面位置与断面布置如图1-1、1-2所示。
项目部接到变更后提出了索赔申请,经计算,工程变更需要增加造价10万元。

图1-1设计变更后的管道平面位置示意图(单位:mm)

图1-2设计变更后的管道断面布置示意图(单位:mm)
为减少管道施工队交通通行的影响,项目部制定了交叉路口的交通导行方案,并获得交通管理部门和路政管理部门的批准。交通导航措施的内容包括:
(1)严格控制临时占路时间和范围;
(2)在施工区域范围内规划了警告区、终止区等交通疏导作业区域;
(3)与施工作业队伍签订了《施工安全责任合同》。
施工期间为雨季,项目部针对水泥稳定土底基层的施工置顶了雨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如下:
(1)加强与气象站联系,掌握天气预报,安排在不下雨时施工;
(2)注意天气变化,防止水泥和混合料遭雨淋;
(3)做好防雨准备,在料场和搅拌站搭雨棚;
(4)降雨时应停止施工,对已摊铺的混合料尽快碾压密实。

交通疏导方案中还应补充哪些措施?

答案: (1)统一设置各种交通标注、隔离设施、夜间警示信号
(2)对作业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考核
(3)...
问答题

某公司承建的市政道路工程,长2km,与现况道路正交,合同工期为2015年6月1日至8月31日。道路路面底基层设计为300mm水泥稳定土;道路下方设计有一条DN1200mm钢筋混凝土雨水管道,该管道在道路交叉口处与现状道路下的现有DN300mm燃气管道正交。
施工前,项目部勘查现场时,发现雨水管道上部外侧管壁与现状燃气管道底间距小于规范要求,并向建设单位提出变更设计的建议。经设计单位核实,同意将道路交叉口处的Y1-Y2井段的雨水管道变更为双排DN800mm双壁波纹管,设计变更后的管道平面位置与断面布置如图1-1、1-2所示。
项目部接到变更后提出了索赔申请,经计算,工程变更需要增加造价10万元。

图1-1设计变更后的管道平面位置示意图(单位:mm)

图1-2设计变更后的管道断面布置示意图(单位:mm)
为减少管道施工队交通通行的影响,项目部制定了交叉路口的交通导行方案,并获得交通管理部门和路政管理部门的批准。交通导航措施的内容包括:
(1)严格控制临时占路时间和范围;
(2)在施工区域范围内规划了警告区、终止区等交通疏导作业区域;
(3)与施工作业队伍签订了《施工安全责任合同》。
施工期间为雨季,项目部针对水泥稳定土底基层的施工置顶了雨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如下:
(1)加强与气象站联系,掌握天气预报,安排在不下雨时施工;
(2)注意天气变化,防止水泥和混合料遭雨淋;
(3)做好防雨准备,在料场和搅拌站搭雨棚;
(4)降雨时应停止施工,对已摊铺的混合料尽快碾压密实。

补充和完善水泥稳定土底基层雨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答案: (1)对稳定类材料基层,应坚持拌多少、铺多少、压多少、完成多少
(2)下雨来不及完成时,要尽快碾压,防止雨水渗...
问答题

某公司承建一段区间隧道,长度1.2km,埋探(覆土深度)8m,净高5.5m,支护结构形式采用钢拱架钢筋网喷射混凝土,辅以超前小导管。区间隧道上方为现况城市道路,道路下埋置有雨水、污水、燃气、热力等管线,资料揭示,隧道围岩等级为IV、V级。
区间隧道施工采用暗挖法,施工时遵循浅埋暗挖技术“十八字”方针,施工方案按照隧道的断面尺寸、所处地层、地下水等情况制定,施工方案中开挖方法选用正台阶进尺为15m。
隧道掘进过程中,突发涌水,导致土体坍塌事故,造成3人重伤。现场管理人员随即向项目经理报告,项目经理组织有关人员封闭事故现场,采取措施控制事故扩大,开展事故调查,并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将重伤人员连至医院。事故调查发现,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
(1)由于施工过程中地表变形,导致污水管道突发破裂涌水
(2)超前小导管支护长度不足,实测长度仅为2m,两排小导管沿纵向搭接长度不足,不能起到有效的超前支护作用
(3)隧道施工过程中未进行监测,无法对事故进行预测

根据《生产案例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指出事故等级及事故调查组织形式的错误之处?说明理由。

答案: (1)本次事故为一般事故。
理由: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问答题

某公司承建一段区间隧道,长度1.2km,埋探(覆土深度)8m,净高5.5m,支护结构形式采用钢拱架钢筋网喷射混凝土,辅以超前小导管。区间隧道上方为现况城市道路,道路下埋置有雨水、污水、燃气、热力等管线,资料揭示,隧道围岩等级为IV、V级。
区间隧道施工采用暗挖法,施工时遵循浅埋暗挖技术“十八字”方针,施工方案按照隧道的断面尺寸、所处地层、地下水等情况制定,施工方案中开挖方法选用正台阶进尺为15m。
隧道掘进过程中,突发涌水,导致土体坍塌事故,造成3人重伤。现场管理人员随即向项目经理报告,项目经理组织有关人员封闭事故现场,采取措施控制事故扩大,开展事故调查,并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将重伤人员连至医院。事故调查发现,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
(1)由于施工过程中地表变形,导致污水管道突发破裂涌水
(2)超前小导管支护长度不足,实测长度仅为2m,两排小导管沿纵向搭接长度不足,不能起到有效的超前支护作用
(3)隧道施工过程中未进行监测,无法对事故进行预测

分别指出事故现场处理方法、事故报告的错误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

答案: 错误1:项目经理接现场管理人员报告后,未再向上级报告的错误的。
正确做法:项目经理接现场管理人员报告后,应立即...
问答题

某公司承建一段区间隧道,长度1.2km,埋探(覆土深度)8m,净高5.5m,支护结构形式采用钢拱架钢筋网喷射混凝土,辅以超前小导管。区间隧道上方为现况城市道路,道路下埋置有雨水、污水、燃气、热力等管线,资料揭示,隧道围岩等级为IV、V级。
区间隧道施工采用暗挖法,施工时遵循浅埋暗挖技术“十八字”方针,施工方案按照隧道的断面尺寸、所处地层、地下水等情况制定,施工方案中开挖方法选用正台阶进尺为15m。
隧道掘进过程中,突发涌水,导致土体坍塌事故,造成3人重伤。现场管理人员随即向项目经理报告,项目经理组织有关人员封闭事故现场,采取措施控制事故扩大,开展事故调查,并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将重伤人员连至医院。事故调查发现,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
(1)由于施工过程中地表变形,导致污水管道突发破裂涌水
(2)超前小导管支护长度不足,实测长度仅为2m,两排小导管沿纵向搭接长度不足,不能起到有效的超前支护作用
(3)隧道施工过程中未进行监测,无法对事故进行预测

隧道施工中应该对哪些主要项目进行监测?

答案: 隧道施工中监测的主要项目:
地表沉降;地下管线沉降;建筑物沉降;拱顶下沉;建筑物倾斜;隧道内观测;净空收敛(位...
问答题

某公司中标承建该市城郊结合部交通改扩建高架工程,该高架上部结构为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梁底板距地面高15m,宽17.5m,主线长720m,桥梁中心轴线位于既有道路边线。在既有道路中心线附近有埋深1.5m的现状DN500自来水管道和光纤线缆,平面布置如图4所示。高架桥跨越132m鱼塘和菜地,设计跨径组合为41.5+49+41.5m,其余为标准联,跨径组合为(28+28+28)m×7联,支架法施工。下部结构为:H型墩身下接10.5m×6.5m×3.3m承台(埋深在光纤线缆下0.5m),承台下设有直径1.2m,深18m的人工挖孔灌注桩。

图4某市城郊改扩建高架桥平面布置示意图(单位:m)
项目部进场后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提出了“支架地基加固处理”和“满堂支架设计”两个专项方案。在“支架地基加固处理”专项方案中,项目部认为在支架地基预压时的荷载应是不小于支架地基承受的混凝土结构物恒载的1.2倍即可,并根据相关规定组织召开了专家论证会,邀请了含本项目技术负责人在内的四位专家对方案内容进行了论证。专项方案经论证后,专家组提出了应补充该工程上部结构施工流程及支架地基预压荷载验算需修改完善的指导意见。项目部未按专家组要求补充该工程上部结构施工流程和支架地基预压荷载验算,只将其他少量问题做了修改,上报项目总监和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审批时未能通过。

写出该工程上部结构施工流程(自箱梁钢筋验收完成到落架结束,混凝土采用一次浇筑法)。

答案: 该工程上部结构施工流程:钢筋验收→地基处理→搭设支架→安装并调好底模、侧模→底、...
问答题

某公司中标承建该市城郊结合部交通改扩建高架工程,该高架上部结构为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梁底板距地面高15m,宽17.5m,主线长720m,桥梁中心轴线位于既有道路边线。在既有道路中心线附近有埋深1.5m的现状DN500自来水管道和光纤线缆,平面布置如图4所示。高架桥跨越132m鱼塘和菜地,设计跨径组合为41.5+49+41.5m,其余为标准联,跨径组合为(28+28+28)m×7联,支架法施工。下部结构为:H型墩身下接10.5m×6.5m×3.3m承台(埋深在光纤线缆下0.5m),承台下设有直径1.2m,深18m的人工挖孔灌注桩。

图4某市城郊改扩建高架桥平面布置示意图(单位:m)
项目部进场后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提出了“支架地基加固处理”和“满堂支架设计”两个专项方案。在“支架地基加固处理”专项方案中,项目部认为在支架地基预压时的荷载应是不小于支架地基承受的混凝土结构物恒载的1.2倍即可,并根据相关规定组织召开了专家论证会,邀请了含本项目技术负责人在内的四位专家对方案内容进行了论证。专项方案经论证后,专家组提出了应补充该工程上部结构施工流程及支架地基预压荷载验算需修改完善的指导意见。项目部未按专家组要求补充该工程上部结构施工流程和支架地基预压荷载验算,只将其他少量问题做了修改,上报项目总监和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审批时未能通过。

编写“支架地基加固处理”专项方案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案: (1)原地基为鱼塘、菜地,须进行地基处理;
(2)为保护地下管线,须进行地基处理;
(3)地基承载力...
问答题

某公司中标承建该市城郊结合部交通改扩建高架工程,该高架上部结构为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梁底板距地面高15m,宽17.5m,主线长720m,桥梁中心轴线位于既有道路边线。在既有道路中心线附近有埋深1.5m的现状DN500自来水管道和光纤线缆,平面布置如图4所示。高架桥跨越132m鱼塘和菜地,设计跨径组合为41.5+49+41.5m,其余为标准联,跨径组合为(28+28+28)m×7联,支架法施工。下部结构为:H型墩身下接10.5m×6.5m×3.3m承台(埋深在光纤线缆下0.5m),承台下设有直径1.2m,深18m的人工挖孔灌注桩。

图4某市城郊改扩建高架桥平面布置示意图(单位:m)
项目部进场后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提出了“支架地基加固处理”和“满堂支架设计”两个专项方案。在“支架地基加固处理”专项方案中,项目部认为在支架地基预压时的荷载应是不小于支架地基承受的混凝土结构物恒载的1.2倍即可,并根据相关规定组织召开了专家论证会,邀请了含本项目技术负责人在内的四位专家对方案内容进行了论证。专项方案经论证后,专家组提出了应补充该工程上部结构施工流程及支架地基预压荷载验算需修改完善的指导意见。项目部未按专家组要求补充该工程上部结构施工流程和支架地基预压荷载验算,只将其他少量问题做了修改,上报项目总监和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审批时未能通过。

“支架地基加固处理”后的合格判定标准是什么?

答案: (1)地基承载力满足现行标准的规定;
(2)地基沉降状况满足现行标准的规定——各监测点...
问答题

某公司中标承建该市城郊结合部交通改扩建高架工程,该高架上部结构为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梁底板距地面高15m,宽17.5m,主线长720m,桥梁中心轴线位于既有道路边线。在既有道路中心线附近有埋深1.5m的现状DN500自来水管道和光纤线缆,平面布置如图4所示。高架桥跨越132m鱼塘和菜地,设计跨径组合为41.5+49+41.5m,其余为标准联,跨径组合为(28+28+28)m×7联,支架法施工。下部结构为:H型墩身下接10.5m×6.5m×3.3m承台(埋深在光纤线缆下0.5m),承台下设有直径1.2m,深18m的人工挖孔灌注桩。

图4某市城郊改扩建高架桥平面布置示意图(单位:m)
项目部进场后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提出了“支架地基加固处理”和“满堂支架设计”两个专项方案。在“支架地基加固处理”专项方案中,项目部认为在支架地基预压时的荷载应是不小于支架地基承受的混凝土结构物恒载的1.2倍即可,并根据相关规定组织召开了专家论证会,邀请了含本项目技术负责人在内的四位专家对方案内容进行了论证。专项方案经论证后,专家组提出了应补充该工程上部结构施工流程及支架地基预压荷载验算需修改完善的指导意见。项目部未按专家组要求补充该工程上部结构施工流程和支架地基预压荷载验算,只将其他少量问题做了修改,上报项目总监和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审批时未能通过。

项目部在支架地基预压方案中,还有哪些因素应进入预压荷载计算?

答案:

预压荷载计算还应考虑:钢管支架和模板的重量。

问答题

某公司中标承建该市城郊结合部交通改扩建高架工程,该高架上部结构为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梁底板距地面高15m,宽17.5m,主线长720m,桥梁中心轴线位于既有道路边线。在既有道路中心线附近有埋深1.5m的现状DN500自来水管道和光纤线缆,平面布置如图4所示。高架桥跨越132m鱼塘和菜地,设计跨径组合为41.5+49+41.5m,其余为标准联,跨径组合为(28+28+28)m×7联,支架法施工。下部结构为:H型墩身下接10.5m×6.5m×3.3m承台(埋深在光纤线缆下0.5m),承台下设有直径1.2m,深18m的人工挖孔灌注桩。

图4某市城郊改扩建高架桥平面布置示意图(单位:m)
项目部进场后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提出了“支架地基加固处理”和“满堂支架设计”两个专项方案。在“支架地基加固处理”专项方案中,项目部认为在支架地基预压时的荷载应是不小于支架地基承受的混凝土结构物恒载的1.2倍即可,并根据相关规定组织召开了专家论证会,邀请了含本项目技术负责人在内的四位专家对方案内容进行了论证。专项方案经论证后,专家组提出了应补充该工程上部结构施工流程及支架地基预压荷载验算需修改完善的指导意见。项目部未按专家组要求补充该工程上部结构施工流程和支架地基预压荷载验算,只将其他少量问题做了修改,上报项目总监和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审批时未能通过。

该项目中除了“DN500自来水管道、光纤线缆保护方案”和“预应力张拉专项方案”以外还有哪些内容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未上报专项方案,请补充。

答案:

(1)模板工程及支撑工程;
(2)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
(3)脚手架工程;
(4)深基坑工程;
(5)人工挖孔桩工程。

问答题

某公司中标承建该市城郊结合部交通改扩建高架工程,该高架上部结构为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梁底板距地面高15m,宽17.5m,主线长720m,桥梁中心轴线位于既有道路边线。在既有道路中心线附近有埋深1.5m的现状DN500自来水管道和光纤线缆,平面布置如图4所示。高架桥跨越132m鱼塘和菜地,设计跨径组合为41.5+49+41.5m,其余为标准联,跨径组合为(28+28+28)m×7联,支架法施工。下部结构为:H型墩身下接10.5m×6.5m×3.3m承台(埋深在光纤线缆下0.5m),承台下设有直径1.2m,深18m的人工挖孔灌注桩。

图4某市城郊改扩建高架桥平面布置示意图(单位:m)
项目部进场后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提出了“支架地基加固处理”和“满堂支架设计”两个专项方案。在“支架地基加固处理”专项方案中,项目部认为在支架地基预压时的荷载应是不小于支架地基承受的混凝土结构物恒载的1.2倍即可,并根据相关规定组织召开了专家论证会,邀请了含本项目技术负责人在内的四位专家对方案内容进行了论证。专项方案经论证后,专家组提出了应补充该工程上部结构施工流程及支架地基预压荷载验算需修改完善的指导意见。项目部未按专家组要求补充该工程上部结构施工流程和支架地基预压荷载验算,只将其他少量问题做了修改,上报项目总监和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审批时未能通过。

项目部邀请了含本项目技术负责人在内的四位专家对两个专项方案进行论证的结果是否有效?如无效请说明理由并写出正确做法。

答案: (1)论证结果无效。
(2)理由:①专项方案论证的专家组中不能有本项目技术负责人;②专项方案论证的专家组中仅有...
问答题

某公司承建一座城市互通工程,工程内容包括①主线跨线桥(Ⅰ、Ⅱ)、②左匝道跨线桥、③左匝道一、④右匝道一、⑤右匝道二等五个子单位工程,平面布置如图5-1所示。两座跨线桥均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桥梁,其余匝道均为道路工程。主线跨线桥跨越左匝道一;左匝道跨线桥跨越左匝道一及主线跨线桥;左匝道一为半挖半填路基工程,挖方除就地利用外,剩余土方用于右匝道一;右匝道一采用混凝土挡墙路堤工程,欠方需外购解决;右匝道二为利用原有道路面局部改造工程。

图5-1互通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
主线跨线桥Ⅰ的第2联为(30m+48m+3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其预应力张拉端钢绞线束横断面布置如图5-2所示。预应力钢纹线采用直径Φ15.2mm高强低松弛钢绞线,每根钢绞线由7根钢丝捻制而成。代号S22的钢绞线束由15根钢绞线组成,其在箱梁内的管道长度为108.2m。

图5-2主线跨线桥Ⅰ第2联箱梁预应力张拉端钢绞线束横断面布置示意图
由于工程位于城市交通主干道,交通繁忙,交通组织难度大,因此,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提出总体施工要求如下:
(1)总体施工组织计划安排应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实现互通的各向交通通行任务;
(2)施工期间应尽量减少对交通的干扰,优先考虑主线交通通行。
根据工程特点,施工单位编制的总体施工组织设计中,除了按照建设单位的要求确定了五个子单位工程的开工和完工的时间顺序外,还制定了如下事宜:
事件一,为限制超高车辆通行,主线跨线桥和左匝道跨线桥施工期间,在相应的道路上设置车辆通行限高门架,其设置的位置选择在图5-1中所示的A~K的道路横断面处。
事件二,两座跨线桥施工均在跨越道路的位置采用钢管-型钢(贝雷桁架)组合门式支架方案,并采取了安全防护措施。
事件三,编制了主线跨线桥Ⅰ的第2联箱梁预应力的施工方案如下:
(1)该预应力管道的竖向布置为曲线形式,确定了排气孔和排水孔在管道中的位置;
(2)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采用两端张拉方式;
(3)确定了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顺序的原则和各钢绞线束的张拉顺序;
(4)确定了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的工作长度为100cm,并计算了钢绞线的用量。

写出五个子单位工程符合交通通行条件的先后顺序。(用背景资料中各个子单位工程的代号“①~⑤”及“→”表示)

答案:

符合交通通行条件的先后顺序:⑤→③→④→①→②。

问答题

某公司承建一座城市互通工程,工程内容包括①主线跨线桥(Ⅰ、Ⅱ)、②左匝道跨线桥、③左匝道一、④右匝道一、⑤右匝道二等五个子单位工程,平面布置如图5-1所示。两座跨线桥均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桥梁,其余匝道均为道路工程。主线跨线桥跨越左匝道一;左匝道跨线桥跨越左匝道一及主线跨线桥;左匝道一为半挖半填路基工程,挖方除就地利用外,剩余土方用于右匝道一;右匝道一采用混凝土挡墙路堤工程,欠方需外购解决;右匝道二为利用原有道路面局部改造工程。

图5-1互通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
主线跨线桥Ⅰ的第2联为(30m+48m+3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其预应力张拉端钢绞线束横断面布置如图5-2所示。预应力钢纹线采用直径Φ15.2mm高强低松弛钢绞线,每根钢绞线由7根钢丝捻制而成。代号S22的钢绞线束由15根钢绞线组成,其在箱梁内的管道长度为108.2m。

图5-2主线跨线桥Ⅰ第2联箱梁预应力张拉端钢绞线束横断面布置示意图
由于工程位于城市交通主干道,交通繁忙,交通组织难度大,因此,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提出总体施工要求如下:
(1)总体施工组织计划安排应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实现互通的各向交通通行任务;
(2)施工期间应尽量减少对交通的干扰,优先考虑主线交通通行。
根据工程特点,施工单位编制的总体施工组织设计中,除了按照建设单位的要求确定了五个子单位工程的开工和完工的时间顺序外,还制定了如下事宜:
事件一,为限制超高车辆通行,主线跨线桥和左匝道跨线桥施工期间,在相应的道路上设置车辆通行限高门架,其设置的位置选择在图5-1中所示的A~K的道路横断面处。
事件二,两座跨线桥施工均在跨越道路的位置采用钢管-型钢(贝雷桁架)组合门式支架方案,并采取了安全防护措施。
事件三,编制了主线跨线桥Ⅰ的第2联箱梁预应力的施工方案如下:
(1)该预应力管道的竖向布置为曲线形式,确定了排气孔和排水孔在管道中的位置;
(2)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采用两端张拉方式;
(3)确定了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顺序的原则和各钢绞线束的张拉顺序;
(4)确定了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的工作长度为100cm,并计算了钢绞线的用量。

事件一中,主线跨线桥和左匝道跨线桥施工期间应分别在哪些位置设置限高门架?(用图5-1中所示的道路横断面的代号“A~K”表示)

答案:

(1)主线跨线桥施工期间应设置限高门架的位置:G。
(2)左匝道跨线桥施工期间应设置限高门架的位置:G、D、K。

问答题

某公司承建一座城市互通工程,工程内容包括①主线跨线桥(Ⅰ、Ⅱ)、②左匝道跨线桥、③左匝道一、④右匝道一、⑤右匝道二等五个子单位工程,平面布置如图5-1所示。两座跨线桥均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桥梁,其余匝道均为道路工程。主线跨线桥跨越左匝道一;左匝道跨线桥跨越左匝道一及主线跨线桥;左匝道一为半挖半填路基工程,挖方除就地利用外,剩余土方用于右匝道一;右匝道一采用混凝土挡墙路堤工程,欠方需外购解决;右匝道二为利用原有道路面局部改造工程。

图5-1互通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
主线跨线桥Ⅰ的第2联为(30m+48m+3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其预应力张拉端钢绞线束横断面布置如图5-2所示。预应力钢纹线采用直径Φ15.2mm高强低松弛钢绞线,每根钢绞线由7根钢丝捻制而成。代号S22的钢绞线束由15根钢绞线组成,其在箱梁内的管道长度为108.2m。

图5-2主线跨线桥Ⅰ第2联箱梁预应力张拉端钢绞线束横断面布置示意图
由于工程位于城市交通主干道,交通繁忙,交通组织难度大,因此,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提出总体施工要求如下:
(1)总体施工组织计划安排应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实现互通的各向交通通行任务;
(2)施工期间应尽量减少对交通的干扰,优先考虑主线交通通行。
根据工程特点,施工单位编制的总体施工组织设计中,除了按照建设单位的要求确定了五个子单位工程的开工和完工的时间顺序外,还制定了如下事宜:
事件一,为限制超高车辆通行,主线跨线桥和左匝道跨线桥施工期间,在相应的道路上设置车辆通行限高门架,其设置的位置选择在图5-1中所示的A~K的道路横断面处。
事件二,两座跨线桥施工均在跨越道路的位置采用钢管-型钢(贝雷桁架)组合门式支架方案,并采取了安全防护措施。
事件三,编制了主线跨线桥Ⅰ的第2联箱梁预应力的施工方案如下:
(1)该预应力管道的竖向布置为曲线形式,确定了排气孔和排水孔在管道中的位置;
(2)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采用两端张拉方式;
(3)确定了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顺序的原则和各钢绞线束的张拉顺序;
(4)确定了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的工作长度为100cm,并计算了钢绞线的用量。

事件二中,两座跨线桥施工时应设置多少座组合门式支架?指出组合门式支架应采取哪些安全防护措施?

答案: (1)应设置3座组合门式支架。
(2)组合门式支架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①门式支架的两边应加护桩
问答题

某公司承建一座城市互通工程,工程内容包括①主线跨线桥(Ⅰ、Ⅱ)、②左匝道跨线桥、③左匝道一、④右匝道一、⑤右匝道二等五个子单位工程,平面布置如图5-1所示。两座跨线桥均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桥梁,其余匝道均为道路工程。主线跨线桥跨越左匝道一;左匝道跨线桥跨越左匝道一及主线跨线桥;左匝道一为半挖半填路基工程,挖方除就地利用外,剩余土方用于右匝道一;右匝道一采用混凝土挡墙路堤工程,欠方需外购解决;右匝道二为利用原有道路面局部改造工程。

图5-1互通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
主线跨线桥Ⅰ的第2联为(30m+48m+3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其预应力张拉端钢绞线束横断面布置如图5-2所示。预应力钢纹线采用直径Φ15.2mm高强低松弛钢绞线,每根钢绞线由7根钢丝捻制而成。代号S22的钢绞线束由15根钢绞线组成,其在箱梁内的管道长度为108.2m。

图5-2主线跨线桥Ⅰ第2联箱梁预应力张拉端钢绞线束横断面布置示意图
由于工程位于城市交通主干道,交通繁忙,交通组织难度大,因此,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提出总体施工要求如下:
(1)总体施工组织计划安排应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实现互通的各向交通通行任务;
(2)施工期间应尽量减少对交通的干扰,优先考虑主线交通通行。
根据工程特点,施工单位编制的总体施工组织设计中,除了按照建设单位的要求确定了五个子单位工程的开工和完工的时间顺序外,还制定了如下事宜:
事件一,为限制超高车辆通行,主线跨线桥和左匝道跨线桥施工期间,在相应的道路上设置车辆通行限高门架,其设置的位置选择在图5-1中所示的A~K的道路横断面处。
事件二,两座跨线桥施工均在跨越道路的位置采用钢管-型钢(贝雷桁架)组合门式支架方案,并采取了安全防护措施。
事件三,编制了主线跨线桥Ⅰ的第2联箱梁预应力的施工方案如下:
(1)该预应力管道的竖向布置为曲线形式,确定了排气孔和排水孔在管道中的位置;
(2)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采用两端张拉方式;
(3)确定了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顺序的原则和各钢绞线束的张拉顺序;
(4)确定了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的工作长度为100cm,并计算了钢绞线的用量。

事件三中,预应力管道的排气孔和排水孔应分别设置在管道的哪些位置?

答案:

(1)排气孔应设置在管道的波峰部位。
(2)排水孔应设置在管道的最低部位。

问答题

某公司承建一座城市互通工程,工程内容包括①主线跨线桥(Ⅰ、Ⅱ)、②左匝道跨线桥、③左匝道一、④右匝道一、⑤右匝道二等五个子单位工程,平面布置如图5-1所示。两座跨线桥均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桥梁,其余匝道均为道路工程。主线跨线桥跨越左匝道一;左匝道跨线桥跨越左匝道一及主线跨线桥;左匝道一为半挖半填路基工程,挖方除就地利用外,剩余土方用于右匝道一;右匝道一采用混凝土挡墙路堤工程,欠方需外购解决;右匝道二为利用原有道路面局部改造工程。

图5-1互通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
主线跨线桥Ⅰ的第2联为(30m+48m+3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其预应力张拉端钢绞线束横断面布置如图5-2所示。预应力钢纹线采用直径Φ15.2mm高强低松弛钢绞线,每根钢绞线由7根钢丝捻制而成。代号S22的钢绞线束由15根钢绞线组成,其在箱梁内的管道长度为108.2m。

图5-2主线跨线桥Ⅰ第2联箱梁预应力张拉端钢绞线束横断面布置示意图
由于工程位于城市交通主干道,交通繁忙,交通组织难度大,因此,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提出总体施工要求如下:
(1)总体施工组织计划安排应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实现互通的各向交通通行任务;
(2)施工期间应尽量减少对交通的干扰,优先考虑主线交通通行。
根据工程特点,施工单位编制的总体施工组织设计中,除了按照建设单位的要求确定了五个子单位工程的开工和完工的时间顺序外,还制定了如下事宜:
事件一,为限制超高车辆通行,主线跨线桥和左匝道跨线桥施工期间,在相应的道路上设置车辆通行限高门架,其设置的位置选择在图5-1中所示的A~K的道路横断面处。
事件二,两座跨线桥施工均在跨越道路的位置采用钢管-型钢(贝雷桁架)组合门式支架方案,并采取了安全防护措施。
事件三,编制了主线跨线桥Ⅰ的第2联箱梁预应力的施工方案如下:
(1)该预应力管道的竖向布置为曲线形式,确定了排气孔和排水孔在管道中的位置;
(2)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采用两端张拉方式;
(3)确定了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顺序的原则和各钢绞线束的张拉顺序;
(4)确定了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的工作长度为100cm,并计算了钢绞线的用量。

事件三中,写出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顺序的原则,并给出图5-2中各钢绞线束的张拉顺序。(用图5-2中所示的钢绞线束的代号“S11~S23”及“→”表示)

答案: (1)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顺序的原则: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宜先中间,后上、下或两侧。
(2)图5-2中各钢绞线...
问答题

某公司承建一座城市互通工程,工程内容包括①主线跨线桥(Ⅰ、Ⅱ)、②左匝道跨线桥、③左匝道一、④右匝道一、⑤右匝道二等五个子单位工程,平面布置如图5-1所示。两座跨线桥均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桥梁,其余匝道均为道路工程。主线跨线桥跨越左匝道一;左匝道跨线桥跨越左匝道一及主线跨线桥;左匝道一为半挖半填路基工程,挖方除就地利用外,剩余土方用于右匝道一;右匝道一采用混凝土挡墙路堤工程,欠方需外购解决;右匝道二为利用原有道路面局部改造工程。

图5-1互通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
主线跨线桥Ⅰ的第2联为(30m+48m+3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其预应力张拉端钢绞线束横断面布置如图5-2所示。预应力钢纹线采用直径Φ15.2mm高强低松弛钢绞线,每根钢绞线由7根钢丝捻制而成。代号S22的钢绞线束由15根钢绞线组成,其在箱梁内的管道长度为108.2m。

图5-2主线跨线桥Ⅰ第2联箱梁预应力张拉端钢绞线束横断面布置示意图
由于工程位于城市交通主干道,交通繁忙,交通组织难度大,因此,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提出总体施工要求如下:
(1)总体施工组织计划安排应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实现互通的各向交通通行任务;
(2)施工期间应尽量减少对交通的干扰,优先考虑主线交通通行。
根据工程特点,施工单位编制的总体施工组织设计中,除了按照建设单位的要求确定了五个子单位工程的开工和完工的时间顺序外,还制定了如下事宜:
事件一,为限制超高车辆通行,主线跨线桥和左匝道跨线桥施工期间,在相应的道路上设置车辆通行限高门架,其设置的位置选择在图5-1中所示的A~K的道路横断面处。
事件二,两座跨线桥施工均在跨越道路的位置采用钢管-型钢(贝雷桁架)组合门式支架方案,并采取了安全防护措施。
事件三,编制了主线跨线桥Ⅰ的第2联箱梁预应力的施工方案如下:
(1)该预应力管道的竖向布置为曲线形式,确定了排气孔和排水孔在管道中的位置;
(2)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采用两端张拉方式;
(3)确定了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顺序的原则和各钢绞线束的张拉顺序;
(4)确定了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的工作长度为100cm,并计算了钢绞线的用量。

事件三中,结合背景资料,列式计算图5-2中代号为S22的所有钢绞线束需用多少米钢绞线制作而成?

答案:

需用钢绞线长度=(108.2m+1m×2)×15×2=3306m。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