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个 B.2个 C.3个 D.4个
A.三日以上七日以下 B.五日以上十日以下 C.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 D.十日以上二十日以下
A.警告 B.罚款 C.追究刑事责任 D.吊销执照
A.三年以下 B.三年以上五年以下 C.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D.五年以上十年以下
A.将消防工作与本单位的生产、科研、经营、管理等活动统筹安排,批准实施年度消防工作计划 B.为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 C.在员工中组织开展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演练 D.组织防火检查,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A.依法执业 B.客观公正 C.爱岗敬业 D.奉献社会
A.一 B.二 C.三 D.四
A.空气调节系统的选择 B.导线材质 C.线路的连接 D.带电部件的接地
A.室外楼梯 B.防烟楼梯间 C.剪刀楼梯间 D.封闭楼梯间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A.可能散发可燃气体的工艺装置、罐组、装卸区或全厂性污水处理场等设施,宜布置在人员集中场所及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B.厂区主要出入口不少于两个,设置在不同方位 C.生产区的道路宜采用双车道 D.消防站的设置位置便于消防车迅速通往工艺装置区和罐区,位于生产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且避开工厂主要人流道路
A.1 B.2 C.3 D.4
A.甲级 B.乙级 C.丙级 D.丁级
A.10% B.15% C.20% D.35%
A.防烟分区可以跨越防火分区设置 B.有特殊用途的场所,如地下室、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避难层间等,必须独立划分防烟分区 C.地下室可不划分防烟分区 D.净空高度大于6m的区域可不划分防烟分区
A.300mm B.400mm C.500mm D.600mm
A.50℃ B.70℃ C.100℃ D.150℃
A.仓库占地面积不大于400m2 B.仓库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20m2 C.地下、半地下仓库的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20m2 D.仓库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00m2
A.8 B.9 C.10 D.11
A.1.5m B.2.5m C.3m D.5m
A.A B.B1 C.B2 D.B3
A.产品合法性检查 B.产品一致性检查 C.产品质量检查 D.产品相关性检查
A.5℃ B.10℃ C.15℃ D.20℃
A.±2mm B.±3mm C.±4mm D.±5mm
A.从上至下 B.从下至上 C.从左至右 D.从右至左
A.先室外,后室内;先地上,后地下 B.先室外,后室内;先地下,后地上 C.先室内,后室外;先地上,后地下 D.先室内,后室外;先地下,后地上
A.2m B.3m C.4m D.5m
A.限流装置过滤网被堵塞 B.排水阀门未完全关闭 C.阀瓣密封垫老化或者损坏 D.系统侧管道接口渗漏
A.报警阀-水源控制阀-报警阀辅助管道 B.报警阀-报警阀辅助管道-水源控制阀 C.水源控制阀-报警阀-报警阀辅助管道 D.水源控制阀-报警阀辅助管道-报警阀
A.0.05m B.0.10m C.0.20m D.0.25m
A.连接件松动 B.连接处O形密封圈或密封垫损坏 C.泵组测试阀未关闭 D.连接件损坏
A.螺纹 B.焊接 C.法兰 D.承插
A.预制气溶胶灭火装置、自动干粉灭火装置有效期限检查 B.对释放过灭火剂的储瓶、相关阀门等部件进行一次水压强度和气体密封性试验 C.对每个防护区进行一次模拟自动喷气试验 D.连接管应无变形、裂纹及老化
A.气体灭火系统组件的安装位置不得有其他物件阻挡或妨碍其正常工作 B.可燃物的种类、分布情况,防护区的开口情况,应符合设计规定 C.储存装置间的设备、灭火剂输送管道和支架、吊架的固定,应无松动 D.各喷嘴孔口应无堵塞
A.6%型低倍数泡沫液设计用量大于或等于7.0t B.3%型低倍数泡沫液设计用量小于3.5t C.6%蛋白型中倍数泡沫液最小储备量小于2.5t D.6%合成型中倍数泡沫液最小储备量小于2.0t
A.固定式干粉灭火系统和半固定式干粉灭火系统 B.全淹没灭火系统和局部应用系统 C.储气瓶型干粉灭火系统和储压型干粉灭火系统 D.管网干粉灭火系统、预制干粉灭火系统和干粉炮灭火系统
A.干粉储存装置外观 B.灭火控制器运行情况 C.干粉储存装置部件 D.启动气体储瓶和驱动气体储瓶压力
A.5m B.7m C.9m D.10m
A.1/2 B.1/3 C.1/4 D.1/5
A.A=0,且B≤1,且B+C≤4 B.A=0,且B≤2,且B+C≤5 C.A=1,且B≤1,且B+C≤4 D.A=1,且B≤2,且B+C≤5
A.2% B.3% C.5% D.8%
A.2倍 B.3倍 C.4倍 D.5倍
A.100mm B.110mm C.120mm D.130mm
A.100℃ B.200℃ C.250℃ D.280℃
A.手动操作挡烟垂壁按钮进行开启、复位试验,挡烟垂壁应灵敏、可靠地启动与到位后停止,下降高度符合设计要求 B.模拟火灾,相应区域火灾报警后,同一防火区域内挡烟垂壁应联动下降到设计高度 C.活动挡烟垂壁关闭后应能联动相应的风机停止 D.挡烟垂壁下降到设计高度后应能将状态信号反馈到消防控制室
A.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B.探测器周围水平距离0.5m内,不应有遮挡物 C.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最近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D.探测器至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A.15 B.30 C.45 D.60
A.连续3次操作试验机构,观察标志灯具自动应急转换情况 B.照明灯具的光源及隔热情况应符合要求 C.状态指示灯应正常 D.连续3次按试验按钮,标志灯具应能完成自动转换
A.5 B.6 C.7 D.8
A.A类 B.B类 C.C类 D.D类
A.8 B.3 C.4 D.5
A.与监控中心的通信测试为1次/日 B.与监控中心的时钟检查为1次/日 C.每月进行用户服务系统软件运行日志整理 D.与监控中心的通信测试为2次/日
A.10 B.12 C.15 D.20
A.风险消除 B.风险减少 C.风险转移 D.风险评估
A.火灾危险源 B.消防管理 C.区域基础信息 D.消防力水平
A.组织形式 B.演练内容 C.演练目的 D.演练作用
A.探测时间和报警时间 B.探测时间和识别时间 C.识别时间和反应时间 D.反应时间和报警时间
A.A=0,且B≤检查项的5%,且B+C≤10% B.A=0,且B≤检查项的10%,且B+C≤10% C.A=0,且B≤检查项的10%,且B+C≤20% D.A=0,且B≤检查项的20%,且B+C≤20%
A.消防重点部位登记表 B.消防重点部位防火安全制度表 C.重点部位工作人员登记表 D.消防重点部位灭火施救计划表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A.万人火灾发生率 B.万人火灾死亡率 C.十万人火灾发生率 D.十万人火灾死亡率
A.重新压接总线,使之与底座有良好接触 B.查出有故障的总线位置,予以更换 C.维修或更换接口板 D.更换探测器
A.政府 B.部门 C.单位 D.个人
A.消防管理 B.消防认知 C.消防宣传教育 D.保障协作
A.建筑面积在1000m2(含本数,下同)以上且经营可燃商品的商场(商店、市场) B.客房数在50间以上的旅馆、饭店 C.建筑面积在100m2以上的公共娱乐场所 D.公共的体育场(馆)、会堂
A.特别重大火灾 B.重大火灾 C.较大火灾 D.一般火灾
A.易燃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储罐(区)未按规定设置固定灭火、冷却设施 B.对重大火灾隐患依法进行了消防技术论证,并已采取相应技术措施的 C.公共娱乐场所、商店、地下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出口、楼梯间的设置形式及数量不符合规定 D.甲、乙类厂房设置在建筑的地下、半地下室
A.50m B.30m C.20m D.10m
A.各类消防用电设备主、备电源的自动转换装置,应进行两次转换试验,每次试验均应正常 B.电动防火门、防火卷帘,5樘以下的应全部检验,超过5樘的应按实际安装数量30%的比例抽验,但抽验总数不应小于5樘 C.防烟排烟风机应全部检验,通风空调和防排烟设备的阀门,应按实际安装数量10%~20%的比例抽验 D.电梯应进行5次联动返回首层功能检验,其控制功能、信号均应正常
A.A级 B.B1级 C.B2级 D.B3级
A.可燃物的种类、分布情况,防护区的开口情况,应符合设计规定 B.储存装置间的设备、灭火剂输送管道和支架、吊架的固定,应无松动 C.各喷嘴孔口应无堵塞 D.气体灭火系统组件的安装位置不得有其他物件阻挡或妨碍其正常工作
A.建筑屋面为坡屋面时,建筑高度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檐口与屋脊的高度 B.同一座建筑有多种形式的屋面时,建筑高度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 C.局部突出屋顶的电梯机房占屋面面积不大于1/4时,不需计入建筑高度 D.对于住宅建筑,设置在底部且室内高度不大于2.2m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室内外高差或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不大于1.5m的部分,不计入建筑高度
A.30s B.1min C.1.5min D.2min
A.5m B.10m C.15m D.20m
A.室外消防给水系统和室内消防给水系统 B.环状管网消防给水系统和枝状管网消防给水系统 C.消火栓灭火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D.独立消防给水系统和区域消防给水系统
A.上游 B.中游 C.中上游 D.下游
A.楼层较少一侧 B.楼层较多一侧 C.房间较多一侧 D.房间较少一侧
A.1 B.2 C.3 D.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