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防火 B.有一定弹性 C.不低于楼板耐火极限 D.隔热
A.5 B.7 C.10 D.30
A.1 B.2 C.3 D.5
A.稳定性 B.普遍性 C.本质性 D.基准性
A.水喷雾灭火系统 B.气体灭火系统 C.泡沫灭火系统 D.干粉灭火系统
A.24,20 B.20,24 C.24,27 D.27,24
A.Ⅰ类汽车库、修车库 B.Ⅱ、Ⅲ类汽车库、修车库 C.Ⅳ类汽车库、修车库 D.Ⅲ、Ⅳ类汽车库、修车库
A.1.5 B.1.8 C.3.5 D.4.5
A.甲类厂房 B.供大型消防车使用时 C.高层民用建筑 D.汽车库、修车库
A.甲级 B.乙级 C.丙级 D.丁级
A.3 B.5 C.10 D.15
A.不同防火分区通向防火隔间的门最小间距不小于4m B.防火隔间的建筑面积不小于10.0m2 C.防火隔间墙为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门为乙级防火门 D.防火隔间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均采用B级材料
A.仓库占地面积不大于600m2 B.仓库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100m2 C.地下、半地下仓库或仓库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300m2 D.地下、半地下仓库采用防火墙隔成多个防火分区且每个防火分区设有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时,可利用防火墙上通向相邻分区的乙级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
A.建筑物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淋灭火系统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规定增加15% B.建筑内开向敞开式外廊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可按规定增加5m C.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敞开楼梯间的距离,当房间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按规定减少2m D.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敞开楼梯间的距离,当房间位于袋型走道两侧或尽端时,按规定减少5m
A.室外楼梯和每层出口处平台,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h B.楼梯段耐火极限不低于0.5h,楼梯的最小净宽不小于1.0m C.楼梯段倾斜角度不大于30°,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小于0.9m D.在楼梯周围2.0m内的墙面上不开设其他门窗洞口,疏散门为甲级防火门,且正对楼梯段设置
A.防火涂料 B.有机装饰涂料 C.防腐涂料 D.无机装饰涂料
A.0 B.1 C.2 D.3
A.灯光疏散指示标志设置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1.5m的墙面上 B.灯光疏散指示标志间距为25m C.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正上方应采用"安全出口"作为指示标志 D.袋形走道上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间距为12m
A.4 B.8 C.12 D.16
A.当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 B.当防火分隔部位的宽度不大于30m时,防火卷帘的宽度不应大于10m C.当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符合条件时,可不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 D.当防火分隔部位的宽度大于30m时,防火卷帘的宽度不应大于防火分隔部位宽度的1/3,且不应大于30m
A.极高风险 B.高风险 C.中风险 D.低风险
A.EPS板 B.XPS板 C.硬泡聚氨酯 D.岩棉
A.10m B.24m C.32m D.50m
A.3% B.5% C.8% D.10%
A.排烟道 B.消防电梯井 C.电缆井 D.垃圾道
A.1.00h B.2.00h C.3.00h D.2.50h
A.厂房内可以设置员工宿舍 B.对于甲、乙类厂房,办公室、休息室等不得设置在厂房内 C.在甲类厂房设置办公室、休息室时,只能与厂房贴邻建造,且厂房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三级 D.对于丙类厂房,厂房内可设置为厂房服务的办公室、休息室,必须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不燃烧体隔墙
A.防烟楼梯间 B.封闭楼梯间 C.敞开楼梯间 D.室外楼梯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A.压接 B.钎焊 C.绕接 D.熔焊
A.1.10 B.1.25 C.1.50 D.1.75
A.Ⅳ类汽车库 B.厂房 C.公共建筑 D.人防工程
A.10mm B.11mm C.12mm D.15mm
A.3m B.5m C.8m D.10m
A.建立性能判定标准 B.选定最终设计方案 C.建立试设计 D.确定设计目标
A.1m3 B.1.5m3 C.2m3 D.2.5m3
A.一层 B.二层 C.三层 D.四层
A.10t,15~30t B.10t,10~50t C.11t,30~50t D.11t,15~50t
A.3m3 B.4m3 C.5m3 D.6m3
A.50 B.100 C.150 D.200
A.每组临时用房的栋数不应超过10栋 B.组与组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m C.组内临时用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5m D.当建筑构件燃烧性能等级为A级时,其防火间距可减少到3m
A.风险滞留 B.风险消除 C.风险减少 D.风险转移
A.消防栓最小用水量为10L/s B.消防栓最小用水量为15L/s C.消防栓最小用水量为20L/s D.可不设临时室外消防给水系统
A.易燃易爆危险品存放及使用场所 B.可燃材料存放、加工及使用场所 C.钢筋加工棚 D.临时用房
A.安全检查表分析方法 B.因果分析方法 C.事故树分析方法 D.消防安全状况评估方法
A.施工现场动火作业前,应由动火作业人提出动火作业申请 B.动火操作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具有相应资格,并持证上岗作业 C.裸露的可燃材料上可直接进行动火作业 D.五级(含五级)以上风力时,应停止焊接、切割等室外动火作业
A.确定设计目标-建立性能判定标准-建立设定火灾场景-建立试设计 B.确定设计目标-建立试设计-建立性能判定标准-建立设定火灾场景 C.确定设计目标-建立性能判定标准-建立试设计-建立设定火灾场景 D.确定设计目标-建立试设计-建立设定火灾场景-建立性能判定标准
A.风险转移 B.风险减少 C.风险消除 D.风险自留
A.300mm B.400mm C.500mm D.600mm
A.原则相同 B.目标相同 C.对象相同 D.内容不同
A.气象因素 B.用火不慎 C.电气 D.易燃易爆物品
A.改正或者停止施工,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B.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C.停止施工,并处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 D.停止执业或者吊销相应资质、资格
A.两年 B.三年 C.五年 D.六年
A.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B.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C.五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 D.三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
A.2014年5月19日 B.2014年5月21日 C.2014年5月22日 D.2014年5月26日
A.火灾预防 B.阻燃材料 C.防火材料 D.灭火设施
A.《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B.《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C.《仓库防火管理规则》 D.《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
A.保护2个及2个以上的防护区 B.48h内不能恢复 C.72h内不能恢复 D.保护5个及5个以上的防护区
A.对口焊接 B.承插焊接 C.渗透焊接 D.击穿焊接
A.观察检查 B.手动检查 C.送检 D.观察检查和手动检查
A.2min B.3min C.4min D.5min
A.先安装水源控制阀、报警阀,然后进行报警阀辅助管道的连接,水源控制阀、报警阀与配水干管的连接 B.先进行报警阀辅助管道的连接,水源控制阀、报警阀与配水干管的连接,然后安装水源控制阀、报警阀 C.先安装水源控制阀,然后进行报警阀辅助管道的连接,再安装报警阀,最后进行水源控制阀、报警阀与配水干管的连接 D.先水源控制阀、报警阀与配水干管的连接,再安装水源控制阀、报警阀,最后再进行报警阀辅助管道的连接
A.每季度 B.每月 C.每周 D.每日
A.50mm B.80mm C.100mm D.150mm
A.0.5m B.0.8m C.1.0m D.1.5m
A.当任何一个常闭送风口开启时,送风机均能联动启动 B.当火灾报警后,应启动所有部位的送风口 C.有补风要求机械排烟场所,当火灾报警后,补风系统应启动 D.活动挡烟垂壁在火灾报警后联动下降到设计高度
A.水基型灭火剂 B.干粉灭火剂 C.洁净气体灭火剂 D.二氧化碳灭火剂
A.8s B.10s C.12s D.14s
A.焊接连接 B.法兰连接 C.螺纹连接 D.承插连接
A.ZSTBS型喷头上要有水流方向标识 B.ZSTDR型喷头的盖板有"不可涂覆"文字标识 C.公称动作温度为68℃的玻璃球喷头玻璃球色标为红色 D.公称动作温度为68℃的易熔元件喷头轭臂色标为无色
A.0.1m B.0.2m C.0.3m D.0.5m
A.通风口 B.窗 C.门 D.泄压口
A.3~90s B.5~50s C.5~60s D.5~90s
A.储气瓶型干粉灭火系统和储压型干粉灭火系统 B.固定式干粉灭火系统和半固定式干粉灭火系统 C.全淹没灭火系统和局部应用系统 D.管网干粉灭火系统、预制干粉灭火系统和干粉炮灭火系统
A.消火栓安装位于人行道沿上0.8m处,采用钢制双盘短管调整高度,进行内外防腐处理 B.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安装时,消火栓顶距地面高为1.0m C.室外地下式消火栓应安装在消火栓井内,消火栓井内径不应小于1.5m D.冬季室外温度低于-10℃的地区,地下消火栓井口需进行保温处理
A.泡沫液压力储罐 B.金属软管 C.阀门 D.泡沫比例混合器
A.2 B.3 C.5~10 D.11~15
A.10m B.20m C.25m D.35m
A.1.0m B.1.1m C.1.2m D.1.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