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7.60 B.67.2 C.75.2 D.82.3
A.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 B.银行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利息 C.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 D.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
A.6.02 B.6.15 C.3.62 D.7.4
A.尚未出售的已完工开发产品计税成本 B.房地产企业已销开发产品计税成本 C.营业税金及附加 D.土地增值税
A.国债转让收益 B.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 C.非营利组织从事营利性活动取得的收入 D.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A.84 B.90 C.100 D.52
A.可以抵减的企业所得税税额为2.34万元 B.可以抵减的企业所得税税额为2万元 C.可以抵减的应纳税所得额为2.34万元 D.可以抵减的应纳税所得额为2万元
A.转让定价管理 B.成本分摊协议管理 C.资本弱化管理 D.关联申报管理
A.200 B.252.5 C.197.5 D.172.5
A.16.5 B.18 C.19.5 D.26
A.股权转让收入 B.补贴收入 C.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D.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A.亿次性列入成本费用 B.按照不少于3年的期限分期摊销 C.按照合同约定的剩余租赁期限分摊扣除 D.按照固定资产预计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A.企业转让规定的限售股取得的收入,应作为企业应税收入计算纳税 B.专门从事股权(股票)投资业务的企业,可以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 C.扣缴义务人对非居民企业未依法扣缴税款的,由扣缴义务人缴纳税款 D.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可在设立地缴纳企业所得税
A.应就来源于中国境内外全部所得纳税 B.仅就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纳税 C.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工作期间取得的中国境内雇主支付和由中国境外雇主支付的工资、薪金以及境外工作期间境内支付部分纳税 D.不负有纳税义务
A.5315 B.5505 C.9005 D.9425
A.600 B.540 C.480 D.340
A.若个人发表一篇作品,出版单位分三次支付稿酬、则三次稿酬应合并为一次征税 B.若个人在两处出版同一作品而分别取得稿酬,则应分别纳税 C.若因作品加印而获得稿酬,应合并为一次征税 D.作者去世后,对取得其遗作稿酬的个人,不再征收个人所得税
A.偶然所得 B.财产转让所得 C.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D.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和承租经营所得
A.纳税人在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可从两处或两处收入来源地选择并固定在一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B.个人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取得执照从事办学、医疗等活动,应按"劳务报酬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C.个人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一律按"承包、承租经营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D.个人投资兴办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的,其费用扣除标准由税务机关核定在其中一处扣除
A.4994.44 B.5052.44 C.8235.29 D.8835.29
A.19496.26 B.20294.12 C.21705.88 D.25294.12
A.个人持有的金融债券利息所得 B.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后再任职取得的收入 C.破产国有企业职工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 D.外籍个人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
A.1079.68 B.539.84 C.368 D.464
A.个人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后,工商登记改变为个体工商户的,应征收企业所得税,再按"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B.个人转让自用三年以上离婚析产房屋所取得的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C.个人因离婚办理房屋产权过户手续,按照财产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D.房屋产权所有人将房屋无偿赠与父母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A.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项目中同时包含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的,应分别计算增值额 B.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的开发间接费用资料不实的,不得扣除 C.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的前期工程费的凭证不符合清算要求的,不得扣除 D.土地使用者转让土地,如果转让时未取得土地使用权属证书,也没有与受让人办理权属变更登记手续,不缴纳土地增值税
A.3900 B.0 C.3930 D.6550
A.3.6 B.4.52 C.3.84 D.4.8
A.9750 B.9570 C.8895 D.8970
A.商用货车 B.商用客车 C.三轮汽车 D.辅助动力帆艇
A.20 B.12 C.13.6 D.18.4
A.国家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B.受赠人接受他人赠与的房屋 C.法定继承人继承土地、房屋权属 D.以房产作投资
A.58.6 B.49.6 C.46.6 D.106.4
A.12 B.21 C.19.5 D.15.5
A.755 B.700 C.3100 D.1225
A.一般贷款合同 B.高校学生公寓租赁合同 C.技术合同 D.企业与农民个人书立的农业产品收购合同
A.半个月 B.1个月 C.1个季度 D.半年
A.对于一项信贷业务,如果只填开借据并作为合同使用的,应以借据所载金额为计税依据 B.技术开发合同就合同所载的报酬以及研究开发经费作为计税依据 C.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的计税依据是承包总额扣除分包或转包金额后的余额 D.对于由受托方提供原材料的加工合同,原材料和加工费金额按照加工承揽合同计税
A.575 B.265 C.765 D.540
A.载客汽车 B.挂车 C.摩托车 D.电车
A.1271.5 B.1299.75 C.2097.5 D.2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