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失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D.溶血 E.缺铁性贫血
A.心肌肥厚 B.心脏扩大 C.心率加快 D.心排血量增加甚至接近正常 E.回心血量增加
A.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B.右束支传导阻滞 C.恶心,呕吐 D.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E.黄视,绿视
A.双侧颈动脉窦按摩 B.面部浸于冰水中 C.压迫眼球 D.Valsalva动作 E.刺激腭垂
A.心肌肥厚 B.主动脉瓣狭窄 C.严重贫血 D.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E.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A.前者第一心音减弱 B.前者心尖部有全收缩期杂音 C.前者第一心音增强 D.后者少见 E.后者除收缩期杂音外,心尖区常有收缩中期喀喇音
A.真菌性 B.结核性 C.化脓性 D.放射性 E.风湿性
女性,56岁。昨日吃不洁水果,夜间出现发热、腹痛、腹泻,大便有脓血,量少,每日10余次,伴里急后重。体检:体温39.5℃,血压正常,神志清,心肺无异常,左下腹有压痛,无反跳痛,血白细胞18×109/L,N0.85,大便检红细胞(++),脓细胞(+++),该型菌痢的发病机制最重要的是()
A.痢疾杆菌毒素对结肠粘膜的直接损害 B.具有侵袭力的菌株进入结肠粘膜固有层,并在其中繁殖引起炎症与溃疡 C.痢疾杆菌大量繁殖引起病情严重 D.结肠急性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形成溃疡 E.特异性体质对细菌毒素产生强烈过敏反应
A.大便光镜检找到活动的吞噬红细胞的阿米巴滋养体 B.大便找到结肠阿米巴滋养体 C.大便中有成团红细胞,少量白细胞及夏一雷结晶 D.大便培养 E.乙状结肠镜见直肠有典型溃疡
A.黏膜表面损伤 B.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C.正常菌群寄居部位的改变 D.抗生素的滥用 E.放疗化疗的应用
A.肺炎球菌肺炎不断增加 B.革兰阴性杆菌肺炎不断增加 C.军团菌肺炎的发病率逐年下降 D.葡萄球菌肺炎很少发生 E.支原体肺炎很少发生
男,68岁,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0年,一周前因感冒后咳嗽加重来诊。查体:神志模糊,两肺哮鸣音,心率110次/分,血气分析pH7.30,PaO250mmHg,PaCO280mmHg。下列治疗措施正确的是()
A.静脉滴注尼可刹米 B.静脉注射毛花苷丙 C.静脉滴注4%碳酸氢钠 D.静脉注射呋塞米(速尿) E.人工机械通气
A.用人工呼吸机 B.使用呼吸兴奋剂 C.高频通气给氧 D.广谱抗生素加大剂量 E.使用皮质激素
A.X线检查:两肺纹理粗乱及可见网状、斑片状、条索状阴影 B.呼吸功能检查:MEFV曲线在75%与50%肺活量时明显降低 C.呼吸功能检查: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70% D.X线检查:肺纹理呈卷发状 E.最大通气量低于预计值的80%
A.躁狂 B.心动过速 C.胸痛 D.呼吸困难 E.发绀
A.氯离子 B.钠离子 C.钾离子 D.钙离子 E.磷离子
A.甲亢 B.脑梗死 C.营养不良 D.急性胰腺炎 E.肾病综合征
A.载脂蛋白A B.载脂蛋白B C.载脂蛋白C D.载脂蛋白D E.载脂蛋白E
A.反映LDL中胆固醇的量 B.完全可以反映LDL水平的高低 C.可以代替Apo-A的测定 D.可以代替Apo-B的测定 E.反映总胆固醇的水平
A.Ⅰ型高脂蛋白血症 B.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 C.Ⅲ型高脂蛋白血症 D.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E.Ⅱb型高脂蛋白血症
A.D-二聚体检测对血栓诊断的特异性达90%以上 B.D-二聚体阳性主要见于继发性纤溶亢进症 C.D-二聚体是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的良好指标 D.D-二聚体是纤溶酶降解交联的纤维蛋白的产物 E.D-二聚体检测阴性,基本可排除血栓形成
A.革兰染液 B.亚甲蓝染液 C.稀乙酸 D.碘液 E.墨汁
A.发现肾脏早期损害 B.测定肾小球滤过率 C.测定肾小管重吸收功能 D.反映肾脏浓缩稀释功能 E.反映肾缺血性坏死
A.小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C.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D.大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E.正常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A.凝块 B.细胞变性 C.褪色 D.细菌自溶 E.细菌破坏
男性,56岁,患严重腹膜炎,胸闷,气急,体检有胸腔积液。积液检查结果为:蛋白质18.5g/L,细胞数280×106/L以淋巴单核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少见。若疑伴有心力衰竭,则下列积液检测结果中符合诊断的选项是()
A.积液/血清乳酸脱氢酶比值0.8 B.葡萄糖2.0mmol/L C.乳酸脱氢酶150U/L D.积液/血清总蛋白比值0.6 E.积液见革兰阳性球菌
A.T细胞 B.B细胞 C.巨噬细胞 D.多形核中性白细胞 E.NK细胞
A.中性粒细胞功能的检测 B.吞噬细胞功能的检测 C.B细胞功能的检测 D.T细胞功能的检测 E.NK细胞功能的检测
A.选择沉淀法 B.凝胶过滤法 C.亲和层析法 D.离子交换层析法 E.超速离心分离法
A.50%溶血实验比100%溶血实验简单 B.50%溶血为终点较100%溶血为终点更敏感 C.50%溶血为终点较100%溶血为终点节省成本 D.50%溶血为终点较100%溶血为终点更快速 E.50%溶血为终点容易质控
A.免疫比浊法 B.絮状沉淀试验 C.单向扩散试验 D.双向扩散试验 E.棋盘滴定法
A.红色变为黄色 B.黄色变为红色 C.红色变为绿色 D.绿色变为红色 E.红色变为黑色
A.20分钟 B.1小时 C.10小时 D.18小时 E.20小时
A.霍乱弧菌 B.结核分枝杆菌 C.布鲁菌 D.白喉棒状杆菌 E.链球菌
A.2天 B.5天 C.15天 D.4周 E.4~8周
A.细长略弯的杆菌 B.菌体有分枝并常聚集成团 C.不容易着色 D.要着色必须加温或延长染色时间 E.壁中脂质多,故易被脱色,呈革兰染色阴性
A.细胞凋亡是在基因调控下的自我消亡过程 B.细胞凋亡质膜完整 C.细胞凋亡细胞器完整 D.细胞凋亡核DNA随机不规则断裂 E.细胞凋亡无炎症反应
A.高凝状态 B.血栓前状态 C.血栓状态 D.低凝状态或出血倾向 E.机体自动调节不表现病理状态
A.粒细胞酶活性随细胞的成熟而增强 B.淋巴细胞、浆细胞、幼红细胞均呈阴性反应 C.单核细胞为阴性反应,个别呈弱阳性反应 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呈阴性反应 E.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为阴性反应
患儿,10个月,面色苍白,面肌震颤,红细胞计数2.1×1012/L,血红蛋白70g/L,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大红细胞为主,血清维生素B12280μg/L,红细胞叶酸40μg/L,应考虑为()
A.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B.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C.生理性贫血 D.营养性混合性贫血 E.恶性贫血
A.G-6-PD缺乏症 B.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C.PNH D.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E.药物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A.慢性肾炎高血压型 B.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C.周期性库欣综合征 D.嗜铬细胞瘤 E.不稳定型原发性高血压
A.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极度口渴,尿量增多 B.原有症状加重或首次出现"三多"伴乏力 C.有代谢性酸中毒症状 D.严重脱水伴循环衰竭体征 E.以上都是
A.甲状腺腺瘤 B.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C.甲状腺癌 D.甲状腺炎 E.单纯性甲状腺肿
A.血清反T3测定 B.甲状腺摄131Ⅰ试验 C.血清FT3,FT4测定 D.血清sTSH的测定 E.TRH兴奋试验
A.新月体性肾炎 B.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 C.系膜增生性肾炎 D.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E.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A.急性肾炎综合征 B.肾功能急剧恶化 C.贫血 D.早期出现少尿性急性肾衰竭 E.预后差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C.慢性肾炎 D.肾病综合征 E.高血压肾病
A.肾功能严重减退 B.低钾血症 C.肾盂肾炎 D.潘生丁中毒 E.氢氯噻嗪中毒
A.严格三查三对,切不可将标本弄错 B.每次取标本用干净吸管 C.每次除肉眼观察凝集外,还须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 D.每次输血前需进行抗体筛选 E.每次输血前重新做血型鉴定
A.ABO标准血清质量不高 B.红细胞悬液浓度过浓或过淡 C.冷凝集素干扰 D.技术和管理上的失误 E.试验温度不当
A.在37℃下进行血型鉴定 B.将被检者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后鉴定血型 C.用新鲜制备的标准血清鉴定血型 D.用5%红细胞悬液鉴定血型 E.用10%红细胞悬液鉴定血型
A.止血障碍的重要指标 B.凝血障碍的重要指标 C.止血和凝血障碍的重要指标 D.毛细血管壁完整性指标 E.血管内皮完整性指标
A.长期应用黏膜保护药可以降低溃疡复发率 B.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药可以降低溃疡复发率 C.小溃疡不会复发,大溃疡容易复发 D.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降低溃疡复发率 E.有消化道出血的溃疡患者必须长期治疗
A.慢性胃炎 B.胃息肉 C.胃溃疡 D.残胃 E.肠化和异型增生
A.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渗出液 B.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渗出液 C.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漏出液 D.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漏出液 E.以红细胞为主的血性液体
男,33岁,饮酒后上腹剧痛、呕吐,体检:体温38,9℃,脉搏120/min,血压80/60mmHg。巩膜黄染,全腹压痛和反跳痛,肠鸣音消失,血白细胞15×109/L,中性粒细胞0.86,血淀粉酶1500U/L。下列哪项症状提示可能预后不良()
A.上腹刀割样疼痛 B.频繁呕吐 C.持续发热 D.腹胀明显 E.手足搐搦
A.慢性胃炎 B.消化性溃疡 C.急性胃黏膜病变 D.食管静脉曲张 E.胃癌
A.1~2年 B.1~3年 C.3~4年 D.3~5年 E.5年以上
A.铁幼粒细胞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巨幼细胞贫血 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