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寒战和高热 B.气急和发绀 C.咳黏液脓性痰 D.咳铁锈色痰 E.患侧胸部疼痛
A.洋地黄类药物无效 B.不宜选用洋地黄类药物 C.需要用较大剂量洋地黄类药物 D.洋地黄类药物的剂量应减少 E.洋地黄类药物可使病情恶化
A.频率为60-100次/分 B.冲动起源于窦房结 C.P波在Ⅲ、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D.PR间期0.12~0.20秒 E.心率绝对匀齐
A.前间壁心肌梗死 B.前壁心肌梗死 C.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D.下壁心肌梗死 E.高侧壁心肌梗死
A.右心衰竭使肺毛细血管淤血加重 B.由于左房平均压升高,从而使肺静脉压及肺毛细血管压力升高 C.由于肺动脉压升高,从而使左房压升高 D.肺小动脉收缩产生的肺动脉高压,吸氧后可升高 E.右心受累与左房压无关
A.二尖瓣关闭不全 B.二尖瓣狭窄 C.主动脉瓣狭窄 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E.二尖瓣狭窄兼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A.二尖瓣轻至中度关闭不全 B.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C.肺动脉瓣狭窄 D.显著二尖瓣狭窄 E.动脉导管未闭
男性,22岁,发热、头痛、腰痛5d,近2d少尿来就诊。体检:BP17.8/9.6kPa(134/72mmHg),颜面充血水肿,球结膜水肿,腋下有抓痕样瘀点,双肾区明显叩击痛。化验:WBC21×109/L,血小板40×109/L,涂片中异常淋巴细胞0.20(20%),尿蛋白(+++),血钾5mmol/L,遂收住院,入院后立即处理措施是()
A.右旋糖酐10(低分子右旋糖酐) B.肾上腺皮质素 C.环磷酰胺 D.利尿合剂及高效利尿剂 E.干扰素治疗
A.麻疹 B.乙型肝炎 C.乙型脑炎 D.伤寒与副伤寒 E.流行性出血热
A.甲型病毒性肝炎 B.乙型病毒性肝炎 C.丙型病毒性肝炎 D.丁型病毒性肝炎 E.戊型病毒性肝炎
A.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小儿麻痹症 B.HBV所致慢性乙肝 C.麻疹病毒所致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D.乙脑病毒所致乙型脑炎 E.SARS冠状病毒所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A.小剂量逐渐递增 B.大剂量静脉用药 C.大剂量口服 D.小剂量长疗程 E.大剂量吸入
A.急性肺脓肿 B.干酪性肺炎 C.葡萄球菌肺炎 D.肺炎支原体肺炎 E.肺炎链球菌肺炎
A.咳嗽加重 B.咳白色泡沫痰与黏液痰 C.咳脓性痰且痰量增加 D.肺部有哮鸣音 E.肺底部有细湿啰音
A.葡萄糖-6-磷酸酶 B.葡萄糖氧化酶 C.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D.己糖激酶 E.乳酸脱氢酶
A.新发现的糖尿病病人 B.未控制的糖尿病病人 C.糖尿病已经控制的病人 D.无糖尿病 E.糖耐量受损的病人
A.血清透明,胆固醇明显增加,甘油三酯正常 B.血清乳白色,胆固醇正常或稍高,甘油三酯明显增加 C.血清混浊,胆固醇稍高,甘油三酯增高 D.血清混浊,胆固醇正常,甘油三酯稍高 E.血清透明,胆固醇明显增加,甘油三酯稍高
A.终点法 B.速率A C.两点终点 D.两点速率 E.一点速率
A.蛔虫 B.鞭虫 C.钩虫 D.蛲虫 E.蓝氏贾第鞭毛虫
A.粘附功能 B.聚集功能 C.释放功能 D.促凝功能 E.血块收缩功能
A.促进血液凝固 B.抑制血液凝固 C.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D.抑制纤维蛋白溶解 E.促进血液凝固和抑制纤维蛋白溶解
A.胃癌 B.结肠癌 C.丝虫病 D.肠系膜淋巴结核 E.肠系膜淋巴瘤
A.3h尿 B.12h尿 C.随机尿 D.24h尿 E.首次晨尿
A.甲醛 B.甲醛溶液(福尔马林) C.石炭酸 D.麝香草酚 E.冰醋酸
A.检测Tc细胞的效应功能 B.SmIg测定 C.IgG测定 D.T细胞亚群测定 E.淋巴细胞转化实验
A.中性粒细胞 B.巨噬细胞 C.趋化因子 D.对照培养液 E.生理盐水
A.激活阶段-识别阶段-膜攻击阶段 B.识别阶段-膜攻击阶段-激活阶段 C.激活阶段-膜攻击阶段-识别阶段 D.识别阶段-激活阶段-膜攻击阶段 E.膜识别阶段-膜攻击阶段-识别阶段
A.抗原抗体反应具有特异性 B.抗原抗体只有在分子比例合适时才会出现最强的反应 C.反应曲线中,抗原抗体比例合适的范围称为等价带 D.抗原抗体反应具有不可逆性 E.抗原抗体反应具有可逆性
A.原发性B细胞免疫缺陷病 B.原发性T细胞免疫缺陷病 C.继发性B细胞免疫缺陷病 D.继发性T细胞免疫缺陷病 E.补体免疫缺陷
A.细菌 B.病毒 C.衣原体 D.立克次体 E.放线菌
A.+--+ B.--+- C.-+-+ D.---+ E.++--
A.孕妇 B.结婚登记时的女青年 C.注射过抗风疹人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女青年 D.育龄期女青年 E.1岁以上的少年儿童
A.交叉感染 B.自身感染 C.医源性感染 D.带入感染 E.以上都不是
A.t(8;21) B.t(15;17) C.t(11;19) D.t(9;22) E.t(6;9)
A.凝固法中的光学法分为透射比浊法和散射比浊法 B.凝固法中的粘度法,随血浆的凝固,血液的粘度减低 C.凝固法中的电流法是利用纤维蛋白具有导电性 D.发色底物法是利用测定产色物质的吸光度变化来推算所测定物质的含量 E.免疫学法是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来对被测物质进行定量
A.IgA B.IgG C.IgD D.轻链型 E.IgE
A.前者增高;后者降低,临床有血栓形成 B.前者降低,后者增高,临床有血栓形成 C.二者均增高,临床有血栓形成 D.二者均降低,临床有血栓形成 E.二者均正常,临床有血栓形成
A.T3抑制试验抑制率>50% B.TSH降低 C.TGAb和TPOAb阳性 D.TSAb阳性 E.rT3升高
A.病因诊断 B.病理诊断 C.细胞学诊断 D.功能诊断 E.鉴别诊断
A.生长激素泌乳素混合瘤 B.生长激素瘤 C.泌乳素瘤 D.促甲状腺素瘤 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
A.他巴唑 B.甲基硫氧嘧啶 C.甲亢平 D.甲状腺素片 E.普萘洛尔
A.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测定 B.放射性碘化胆固醇肾上腺扫描 C.血浆ACTH测定 D.血浆肾素活性测定 E.赛庚啶实验测血浆醛固酮
A.慢性肾炎 B.急性肾小球肾炎 C.慢性肾盂肾炎 D.隐匿性肾炎 E.肾病综合征
A.电镜可见肾小球上皮细胞下有驼峰状大块电子致密物沉积 B.免疫病理可见IgG、C3呈线条样沿毛细血管壁和系膜区沉积 C.多在感染后1~3周起病,起病急、预后良好 D.有持续性高血压、大量蛋白尿和肾功能损害者预后差 E.有的患者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
A.轻中度水肿 B.中等蛋白尿 C.可有肾功能损害 D.常见血压急剧上升 E.眼底动脉变细迂曲,反光性强,动静脉交叉压痕现象和絮状渗出物
A.链球菌感染后6~8天 B.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1~3周 C.链球菌感染后1~3周 D.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6~8天 E.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1个月
A.心脏病 B.肺病 C.肝病 D.肾病 E.脾脏疾病
A.A型 B.B型 C.O型 D.AB型 E.Rh阳性
A.红细胞上存在的抗原 B.血清中存在的抗体 C.遗传基因 D.红细胞上存在的抗原和血清中存在的抗体 E.天然抗体和免疫抗体不同
A.(++++) B.(+++) C.(++) D.(+) E.(+/-)
A.NSAID药物、大手术、酒精 B.NSAID药物、大手术、幽门螺杆菌 C.NSAID药物、应激、酒精 D.幽门螺杆菌、NSAID药物、酒精 E.幽门螺杆菌、NSAID药物、应激
A.有胃癌家族史无需根除幽门螺杆菌 B.糜烂性胃炎应该根除幽门螺杆菌 C.中度萎缩性胃炎无需根除幽门螺杆菌 D.超过55岁老人应该根除幽门螺杆菌 E.无症状者无需根除幽门螺杆菌
A.慢性、节律性饥饿痛,进食后缓解 B.慢性、节律性饥饿痛,进食后不缓解 C.慢性腹痛无明显规律 D.慢性、节律性餐后痛,休息后缓解 E.慢性、节律性夜间痛,进食后不缓解
A.黄绿色液体 B.咖啡色样物 C.带粪臭味 D.血性液体 E.发酵酸性宿食
A.多发性溃疡 B.复合性溃疡 C.胃炎伴多发溃疡 D.胰腺β细胞腺瘤 E.胰腺非p细胞腺瘤
A.外周血可见幼红和幼粒细胞 B.血清中可检出内因子抗体 C.幼红细胞有巨幼样变 D.幼红细胞糖原染色阳性积分明显增高 E.以上都不对
A.大于5% B.大于8% C.大于15% D.大于20% E.以上都不是
A.急性白血病 B.类风湿关节炎 C.骨髓转移癌 D.淋巴瘤 E.多发性骨髓瘤
A.PNH B.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C.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巨幼细胞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