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说明颞侧视网膜功能受损 B.可见于高度近视 C.可见于脱髓鞘疾病 D.常见脑垂体瘤的压迫 E.常见于视交叉处的损害
A.衣原体 B.病毒 C.支原体 D.细菌 E.立克次体
A.对氧化剂敏感 B.耐热不耐冷 C.高压可使病毒灭活 D.电离辐射可使病毒灭活 E.紫外线可使病毒灭活
A.钝挫伤性白内障 B.后发性白内障 C.代谢性白内障 D.中毒性白内障 E.老年性白内障
A.鳞屑性睑缘炎 B.外睑腺炎 C.睑板腺囊肿 D.内睑腺炎 E.溃疡性睑缘炎
A.有时合并青光眼 B.眼屈光力正常 C.眼球前后径缩短 D.有时呈现假性视神经炎 E.以上各项均不对
A.周边部视网膜脉络膜炎 B.青光眼晚期 C.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D.视网膜色素变性 E.癔病
A.视神经 B.外侧膝状体 C.视束 D.大脑颞叶 E.视交叉
A.鳞状上皮细胞癌 B.黄色素瘤 C.毛细血管瘤 D.基底细胞癌 E.皮脂腺腺癌
A.80%来自角膜缘血管网 B.80%来自空气 C.80%来自房水 D.25%来自房水 E.20%来自角膜缘血管网
A.手术是基本的治疗原则 B.口服乙酰唑胺 C.口服苏打片 D.口服维生素B、维生素C E.1%阿托品点眼
A.托品酰胺 B.吲哚青绿 C.碘油 D.荧光素钠 E.阿托品
A.眼底检查视网膜充血、出血、渗出 B.视力急剧下降 C.眼压正常 D.视野检查有中心暗点 E.神经系统检查(+)
A.出血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 B.多见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C.来自视网膜中央动脉分支的浅层毛细血管网出血 D.出血较鲜红,多呈线状、条状及火焰状 E.血液沿着神经纤维走行
A.红、绿、黄 B.绿、黄、橙 C.红、绿、橙 D.绿、蓝、橙 E.红、绿、蓝
A.泪道探通损伤角膜 B.沙眼 C.可继发白内障 D.分泌物有大量细菌 E.泪溢
A.用凹透镜矫正 B.假性视神经炎 C.内斜或内隐斜 D.易发生青光眼 E.屈光性弱视
A.腺样囊性瘤 B.泪腺多形性腺癌 C.泪腺炎型炎性假瘤 D.泪腺腺癌 E.泪腺混合瘤
A.环境 B.近视弧形斑 C.屈光指数 D.遗传 E.眼球前后径
A.病变早期,睑裂部位的角膜上皮出现点状缺损 B.必要时行睑缘缝合术 C.早期应用人工泪液、润滑剂保护上皮 D.是由于三叉神经遭受损伤所致 E.患者眼部充血、畏光、疼痛、流泪
A.下直肌 B.下斜肌 C.上斜肌 D.内直肌 E.上直肌
A.远视力降低 B.视疲劳 C.近视力降低 D.外隐斜或外斜视 E.飞蚊症
A.以上全是 B.Hasner瓣 C.下泪小管 D.泪总管 E.上泪小管
A.痉挛性睑内翻可试行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 B.机械性睑内翻可试配义眼 C.瘢痕性睑内翻可用激光治疗 D.少数倒睫无明显睑内翻,可用电解法破坏毛囊 E.及时治疗原发病
A.眼压下降 B.艮疼 C.眼前黑影飘动 D.闪光感 E.视力降低
A.以下都对 B.2~3月内无滤泡增殖 C.对局部用药效果明显 D.可出现假膜 E.有大量黏液脓性分泌物
A.初起为一侧眼,后发展到另眼 B.主觉痒、异物感、烧灼感、畏光和流泪 C.邻近常伴有结膜炎症 D.内眦部睑缘和皮肤充血、肿胀、糜烂和脱鳞屑 E.偶尔伴有点状角膜上皮炎
A.由腺病毒3、4和7型引起 B.多见于青壮年 C.可偶发点状角膜炎 D.常伴乏力、高热咽痛 E.咽部及结膜充血
A.玻璃 B.石块 C.铜异物 D.塑料异物 E.铁异物
A.动脉管径无变化 B.动脉变细,静脉变粗 C.动脉变细,静脉变细 D.静脉管径无变化 E.以上都不对
A.周边视野受限 B.具有双眼单视和立体视 C.无环形暗点 D.后房型IOL仅使物象放大1%~2%,即影像真实 E.术后可迅速恢复视力
A.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B.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C.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D.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E.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A.起病急,常在外伤后4~48小时起病 B.眼痛、胀、畏光、流泪 C.眼睑水肿,睫状充血 D.早期出现边界不清的角膜上皮溃疡 E.伴有脓性分泌物
A.后发性白内障 B.并发性白内障 C.假性白内障 D.瞳孔膜闭 E.外伤性白内障
A.出生后4个月 B.胚胎第6个月 C.1岁 D.3岁 E.2岁
A.多能自愈,无需药物 B.即刻用激光治疗 C.管扩张药 D.用抗炎药物 E.用促进吸收的药物
A.脉络膜转移癌 B.眼眶炎性假瘤 C.脉络膜骨瘤 D.脉络膜黑色素瘤 E.视神经脑膜瘤
A.泪囊区皮肤红肿、压痛 B.疼痛可向颈部放射 C.可形成脓肿 D.以上全是 E.结膜充血且有大量分泌物
A.结膜充血,结膜囊有黏脓性分泌物 B.眼球突出及活动障碍 C.通常不伴有腮腺肿胀 D.泪腺肿块及压痛 E.上睑水肿变形
A.多发性硬化 B.结核 C.糖尿病 D.腮腺炎 E.青光眼
A.腺病毒29、37型引起 B.腺病毒8、19型引起 C.HSV-2型引起 D.腺病毒3、4、7型引起 E.HSV-1型引起
A.3000~4000个 B.2000~2500个 C.1500~2000个 D.2600~2800个 E.2150~2400个
A.主点 B.近点 C.节点 D.中和点 E.远点
A.2~6个月 B.20~30天 C.1~2个月 D.10~20天 E.1~10天
A.上直肌 B.下斜肌 C.外直肌 D.上斜肌 E.下直肌
A.2分钟 B.4分钟 C.5分钟 D.6分钟 E.3分钟
A.正视 B.-1.00D C.+2.00D D.+1.00D E.-2.00D
A.眼弓形体病 B.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C.Rb D.以上全部 E.BOP
A.女多于男 B.多见性连锁隐性遗传病 C.患者出生时即有 D.有遗传倾向 E.一般双眼对称
A.伤后1~2周 B.伤后半年 C.伤后1个月 D.伤后3个月 E.立即手术
A.合并有全身疾患 B.患者房角完全关闭所致 C.结膜下组织纤维化及滤过泡瘢痕形成 D.未及时应用药物 E.术前眼压过高
A.葡萄球菌 B.淋球菌 C.脑膜炎双球菌 D.Koch-weeks杆菌 E.肺炎双球菌
A.受试者不易疲劳 B.可靠性较低 C.主要用于大规模眼底病筛查 D.属于定量检查 E.此方法检查速度快
A.黏蛋白缺乏性干眼症 B.水样液缺乏性干眼症 C.泪液动力学异常所致干眼症 D.脂质缺乏性干眼症 E.以上全是
A.眶内侧壁 B.眶下壁 C.眶后壁 D.眶外侧壁 E.眶上壁
A.鼻泪管阻塞宜做此手术 B.早期慢性泪囊炎适合此种手术 C.严重萎缩性鼻炎者宜做此种平术 D.全身情况不好者,先控制全身疾病 E.泪囊黏液肿适合此种手术
A.发病前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常先有剧烈的疼痛 B.正在接受放射治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易发生本病 C.成簇的疱疹局限于面部的一侧,不超过中线 D.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三叉神经半月节或某一支所致 E.若三叉神经第二支受累,疱疹分布于前头部、额部及上睑皮肤
A.可有效改善视力 B.戴用后可产生环形暗点 C.它可使物像放大20%~35% D.周边视野正常 E.可用以双眼白内障摘除术后
A.窄Ⅲ B.窄Ⅰ C.窄Ⅳ D.窄Ⅱ E.宽角
A.小剂量肉毒杆菌引起拮抗肌麻痹 B.小剂量肉毒杆菌引起麻痹肌收缩 C.大剂量肉毒杆菌引起麻痹肌收缩 D.大剂量肉毒杆菌引起拮抗肌麻痹 E.中剂量肉毒杆菌引起麻痹肌收缩
A.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角膜透明,其后有沉着物 B.瞳孔常散大 C.前房极浅 D.眼压明显增高 E.虹睫炎可仅有睫状充血
A.皮样囊肿 B.淋巴管瘤 C.海绵状血管瘤 D.横纹肌肉瘤 E.血管平滑肌瘤B.淋巴管瘤
A.睫毛根部瘢痕形成 B.睑结膜瘢痕收缩 C.睑板肥厚变形 D.Muller肌作用减弱 E.最常见的合并症
A.属描述性研究 B.所需时间短 C.不设对照 D.采用前瞻性的方法 E.是"从果到因"的研究
A.胚胎第9个月 B.以上都不是 C.胚胎第3个月 D.胚胎第8个月 E.胚胎第5个月
A.角膜葡萄肿 B.角膜云翳 C.角膜斑翳 D.粘连性角膜白斑 E.角膜白斑
A.视眼 B.远视眼 C.近视眼 D.以上都不正确 E.散光眼
A.为自体免疫性肌病 B.肌无力症状晨轻午重 C.主要损害横纹肌 D.酪氨酸代谢障碍 E.多见上睑下垂
A.神经纤维层与神经节细胞层间 B.内界膜与神经纤维层之间 C.神经节细胞层与内丛状层间 D.玻璃体膜与视网膜内界膜之间 E.以上都不是
A.散光 B.远视 C.正视 D.近视 E.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