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无自知力 B.心理障碍 C.拒绝治疗 D.异常行为 E.不承认自己有病
A.没有什么问题,不想接诊的病人就可以让他转诊 B.没有什么问题,风险太大时首先要保护好自己 C.没有什么问题,当时情况可以转诊 D.错误,违反首诊负责制要求,给病人造成严重伤害 E.错误,没有把这件事报告给院长,擅自决定转诊
A.有利原则中的努力使病人受益的要求 B.有利原则中的努力预防难以避免的伤害 C.有利原则中的对利害全面权衡,选择受益最大、伤害最小的行动方案 D.不伤害原则中的不应发生有意的伤害 E.不伤害原则中的不给病人造成本可避免的各种损害
A.过分审慎,胆识不足 B.疑难杂症,难以应付 C.对病情凶险估计不够,缺乏急救意识 D.习惯做法,转诊是向病人负责 E.以上都不是
A.行善 B.保密权 C.自治权 D.无恶权 E.自主权
A.个人隐私和个人尊严获得保护的权利 B.参与决定有关个人健康的权利 C.平等享受医疗的权利 D.服务选择权 E.请求回避权
A.会造成患者沉重心理负担,甚至引发自杀的严重后果 B.会使患者对医院人员产生不信任和恐惧感 C.会引起社会某些人对患者的歧视 D.会引起医患矛盾、家庭纠纷 E.会酿成医疗差错事故
A.研究目的是正确的 B.符合知情同意的原则 C.符合受试者利益的原则 D.治疗期间,医生是积极负责的 E.以上各点都符合临床学研究原则,没有错误
A.家长没有书面承诺,说明对该方案有保留意见 B.抢救不够及时,拖延了时间 C.家长没签字,医生必须承担患儿死亡的责任 D.要求减免住院费用 E.医生所做的试验缺乏临床数据积累
A.保守秘密,恪守慎独 B.自觉遵守,主动关心 C.工作严谨,保证安全 D.理解病人,尊重人格 E.举止端庄,作风正派
A.保密性与自觉性 B.人道性与开放性 C.理智性与安全性 D.自觉性与主动性 E.理解性与尊重性
A.目的 B.目标 C.策略 D.规则 E.预算
A.制订阶段 B.实施阶段 C.执行阶段 D.评价阶段 E.检查阶段
A.制定阶段 B.授权阶段 C.执行阶段 D.实施阶段 E.评价阶段
A.500~550人 B.550~560人 C.560~600人 D.600~650人 E.650~700人
A.380~400人 B.400~403人 C.403~432人 D.432~440人 E.440~450人
A.190~200人 B.200~210人 C.202~216人 D.216~230人 E.220~240人
A.确立组织目标 B.划分业务关系 C.提出组织结构的基本框架 D.确定职责和权限 E.设计组织的运作方式
A.联系方式的设计 B.管理范围的设计 C.各类运行制度的设计 D.工作程序的设计 E.岗位职责设计
A.组织职位图 B.职位工作内容 C.职位工作关系 D.职位说明书 E.组织职位素质要求
A.自身感染 B.交叉感染 C.院外感染 D.带入感染 E.院内感染
A.医生 B.病人 C.手术器械 D.血液 E.病原体携带者
A.严密隔离 B.消化道隔离 C.呼吸道隔离 D.接触隔离 E.保护性隔离
A.先消毒,后清洗 B.先清洗,后消毒 C.先灭菌,再清洗 D.先清洗,再放日光下曝晒 E.先放日光下曝晒,然后清洗
A.严密隔离 B.肠道隔离 C.呼吸道隔离 D.接触性隔离 E.保护性隔离
A.病室应有防蝇设备 B.不同病种病人的食品不可交换 C.不同病种病人书报可相互借阅 D.病室地面、物体表面每天消毒1~2次 E.接触污物或病人后或护理下一名病人前必须严格洗手
A.霍乱 B.副霍乱 C.传染性腹泻 D.脊髓灰质炎 E.以上都是
A.0.1% B.0.15% C.0.25% D.40% E.60%
A.0.1% B.0.15% C.0.2% D.0.25% E.40%
A.选择口径合适的导管 B.局部使用透明敷料 C.局部涂擦抗生素软膏 D.3~5天更换导管插入部位 E.输液器每24小时更换一次
A.发热反应 B.急性肺水肿 C.静脉炎 D.空气栓塞 E.肺炎加重
A.抬高患肢 B.减慢输液速度 C.更换注射部位 D.局部50%硫酸镁湿热敷 E.送导管尖端进行培养
A.大肠杆菌 B.绿脓杆菌 C.白色念珠菌 D.溶血性链球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A.原位菌群一度失调 B.原位菌群二度失调 C.移位菌群失调 D.菌群交替症 E.无菌群失调
A.常导致深部感染 B.可致肺部和消化道感染 C.常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 D.主要引起泌尿道和血液的感染 E.造成的医院感染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
A.致病菌 B.条件致病菌 C.环境中的微生物 D.空气中的微生物 E.自然界的一切微生物
A.选用合适药物 B.停用原来抗生素 C.继续加大原有抗生素的剂量 D.治疗同时采取扶植正常菌群的措施 E.采取培养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A.每个部位的揉搓时间不少于10~15s B.双手下垂,用流动水充分冲洗 C.洗净双手后,用手直接关闭水龙头 D.取擦手巾擦干双手 E.连续为两个病人注射时,中间用快速手消毒液消毒双手
A.5mg/L B.50mg/L C.500mg/L D.5000mg/L E.50000mg/L
A.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旋转涂擦,直径不小于5cm B.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外向内旋转涂擦,直径不小于5cm C.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旋转涂擦,直径不小于2cm D.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外向内旋转涂擦,直径不小于2cm E.以穿刺点为中心,由上向下涂擦,直径不小于5cm
A.无水乙醇棉球 B.75%乙醇棉球 C.生理盐水棉球 D.次氯酸钠棉球 E.碘伏棉球
A.更换紫外线灯管 B.延长消毒时间 C.缩短消毒时间 D.降低室内温度 E.增高室内温度
A.单独处理 B.遵循消毒–清洗去污–清毒的原则进行 C.遵循清洗去污–消毒的原则进行 D.先煮沸15~20分钟,再清洗去污,再煮沸30分钟 E.消毒还可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或流通蒸汽消毒
A.餐具、痰杯煮沸消毒 B.体温表用过氧乙酸浸泡 C.排泄物用含氯石灰消毒 D.血压计、听诊器微波消毒 E.信件、书报用环氧乙烷气体消毒
A.嘱病人沐浴后将换下的衣服带回家清洗 B.床及桌椅用0.2%过氧乙酸溶液擦拭 C.病室地面用3%含氯石灰液喷洒 D.被服类消毒后送洗衣房清洗 E.病室用2%过氧乙酸溶液熏蒸
A.压力蒸气灭菌 B.环氧乙烷灭菌 C.2%戊二醛浸泡 D.75%酒精擦拭 E.3%过氧化氢浸泡
A.检查包装的完整性,若有破损应在12小时内立即使用 B.若灭菌包包布沾有液体,晾干后可正常使用 C.只需检查包外指示胶带变色情况 D.不得与未灭菌物品混放 E.若未经使用,夏天可保存10天,冬季20天
A.手的消毒 B.空气消毒 C.擦拭家具 D.浸泡金属器械 E.浸泡搪瓷类物品
A.可与有机物相混合 B.可与碱或有机物相混合 C.忌与碱或有机物相混合 D.可与碱但不可与有机物相混合 E.不可与碱但可与有机物相混合
A.对金属有腐蚀性 B.使用时宜新鲜配制 C.使用时遇光和热可氧化分解 D.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拮抗作用 E.用前应测定有效含量,原液浓度低于12%时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