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岁 B.2~3岁 C.3~5岁 D.5~7岁 E.8~10岁
A.“O”型腿 B.智力减退 C.鸡胸 D.扁平骨盆 E.颅骨软化
A.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B.颅脑外伤,颅内出血,占位病变等发热 C.严重的全身代谢性疾病 D.热退一周脑电图正常 E.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小儿
A.基础护理 B.疾病护理 C.皮肤护理 D.儿童教养 E.口腔护理
A.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各种刺激 B.各种护理工作应在使用镇静剂后,集中一次做完 C.用氧化剂清洁脐部,改变局部无氧环境 D.细心喂养,保证热量与水分的供给 E.备好氧气、吸痰器和抢救药物,以防因痉挛窒息死亡
A.注意补充热量和蛋白质 B.改善营养,调整饮食 C.重度营养不良应早期供应足够的热量 D.补液时速度要稍慢 E.不应过快地改换原有饮食
A.低钾血症 B.低钙血症 C.低镁血症 D.低钠血症 E.代谢性碱中毒
A.控制感染 B.补充有效循环血量 C.调整血管收缩,改善组织灌注 D.纠正呼吸性酸中毒 E.保护重要器官功能
A.实事求是 B.尊重科学 C.团结协作 D.目的明确 E.科研动机端正
A.起效快 B.半衰期短,无蓄积 C.对呼吸、循环影响小 D.代谢方式依赖肝、肾功能 E.价格低廉
A.坐骨神经痛 B.风湿性关节炎 C.产后腰痛 D.牙龈炎 E.痤疮
A.按医嘱给去痰药 B.给止咳药 C.超声雾化吸入 D.用吸痰器吸痰 E.变换患儿体位,鼓励咳嗽
A.合理营养 B.早期教育 C.预防疾病和意外 D.防治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E.日常护理
A.促进小儿感觉运动功能的发展 B.促进小儿智力的发展 C.促进小儿的社会化及自我认同 D.促进小儿的创造性 E.治疗性价值
A.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过程 B.各系统器官发育是不平衡的 C.淋巴系统发育是先慢后快 D.生长发育是遵循着预期的特定顺序 E.生长发育有个体差异
A.起病急,病初即出现呕吐 B.大便次数多、量多,呈黄色或淡黄色 C.4岁以上多见 D.大便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腥臭味 E.本病为非自限性疾病
A.化疗药物多为静脉给药 B.注射前需确认静脉通畅后方能注入 C.鞘内给药时应快速注入 D.操作时最好戴一次性手套 E.密切观察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
A.控制感染 B.使用红霉素不少于2周 C.使用青霉素不少于2周 D.抗风湿用阿司匹林,肾上腺皮质激素 E.抗病毒治疗
A.身高按"年龄×7+70(cm)"计算 B.检查牙齿发育的状况 C.腕部X线摄片以检查成骨中心 D.监测生殖器官发育 E.监测头围的发育
A.身躯前倾使骶部紧靠量板后挺身坐直 B.大腿靠拢紧贴凳面与躯干成直角 C.膝关节屈曲成直角,两脚放平 D.下肢小腿与坐底板成垂直状态 E.准确读数至0.01cm并记录
A.自己吃饼干 B.用拇指和食指握物 C.已能独坐 D.能表示同意与不同意 E.能与人合作游戏
A.反抗 B.愤怒 C.破坏 D.吮指 E.手淫
A.保证供给维生素及矿物质 B.两餐之间可不供点心 C.设法满足全日食欲,避免饥饿感 D.蛋白质供应量不宜太少,一般每天≥2g/kg E.限制食量时应照顾小儿的基本营养及生长发育所需
A.在流行期,对易感儿可用脊髓灰质炎疫苗白色糖丸以终止流行 B.在流行期,对易感儿可先服Ⅰ型疫苗1次,然后Ⅱ、Ⅲ型疫苗每个月1次 C.对未服过疫苗的密切接触者,肌内注射丙种球蛋白0.3~0.5ml/kg D.在流行期,对易感儿肌内注射丙种球蛋白 E.对密切接触的易感儿,进行医学观察20天
A.指导家长规范治疗和长期随访 B.有冠状动脉病变者应长期密切随访 C.可以随时停药 D.无冠状动脉病变患儿无需随访 E.让家长了解病情及预后,并给予心理支持
A.饭后尿糖阳性 B.无明显临床症状 C.空腹血糖4.5~6.7mmol/L或稍高于此值 D.糖基化血红蛋白达15% E.有多饮、多尿、多食表现
A.感染的危险 B.外伤的危险 C.角色紊乱 D.社交障碍 E.睡眠形态紊乱
A.培养学习能力 B.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C.预防智力低下 D.家庭支持 E.加强生活护理
A.不同的组织器官生长速度不同 B.基础代谢率较成人旺盛 C.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都不如成人 D.是受教育的最佳时期 E.对小儿的接触与抚摸可用食物来替代
A.以米糊为主食 B.单纯羊乳喂养 C.母乳喂养并按时添加辅食 D.母乳和牛乳混合喂养 E.单纯牛奶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