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D20 B.CD3 C.CD4 D.CD21 E.CD8
A.着重于个体治疗 B.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C.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D.以环境、人群为研究重点 E.着重于疾病预防
A.作用于T细胞抗原受体 B.激活抗原提呈细胞 C.延长抗原的体内滞留时间 D.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 E.增获免疫应答
A.白喉 B.梅毒 C.新生儿破伤成 D.百日咳 E.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A.低于该摄入量对身体是有害的 B.该摄入量是个体每日,摄入营养素的目标 C.平均每日可用摄入某营养素的最高限量 D.该摄入量对所有个体是有益的
A.重链恒定区 B.轻铍恒定区 C.轻铍可变区 D.铰链区 E.重链可变区
A.抗生素 B.血清 C.疫苗 D.血液制品 E.血液
A.混合智商 B.晶体智商 C.比率智商 D.离差智商 E.液体智商
A.加强通风排毒 B.改革工艺,采用无毒原料 C.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 D.制订职业接触限值 E.定期对工人进行体检
A.作用部位主要在脑干网状结构 B.对大脑损伤引起的肌肉僵直无作用 C.小剂量药物无抗焦虑作用 D.停药后代偿性反跳较明显 E.对快动眼睡眠时相影响较小
A.延长因子 B.增强子 C.操作序列 D.启动子 E.转录因子
A.表达于肿瘤细胞而不表达正常细胞 B.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无差异性表达的 C.表达于正常细胞而不表达于肿瘤细胞 D.高表达于肿瘤细胞而低表达于正常细胞 E.高表达于正常细胞而低表达于肿瘤细胞
A.日本 B.比利时 C.澳大利亚 D.美国 E.新加坡
A.提高阴性预测值 B.提高阳性预测值 C.降低假阳性率 D.提高特异度 E.提高灵敏度
A.定期体检 B.就业前体检 C.职业有害因素监测 D.离岗或转岗时体检 E.职业病的健康筛检
A.某些生物病原体的污染 B.工业企业排放物的污染 C.某些病原体与化学污染物的 D.生活废弃物的污染 E.土壤或水中某些元素过高或过低
A.碎片状坏死 B.大片坏死 C.桥接坏死 D.点状坏死 E.灶状坏死
A.产气英膜梭菌 B.破伤风梭菌 C.白喉棒状杆菌 D.霍乱弧菌 E.大肠埃希菌
A.淋巴管瘤 B.血管瘤 C.乳头状瘤 D.平滑肌瘤 E.脂肪瘤
A.慢性病的自我管理 B.健康筛检 C.化学预防 D.健康教育 E.免疫接种
A.豆类 B.粮谷类 C.蔬菜、水果 D.动物肝脏 E.奶及奶制品
A.请示卫生行政部门 B.办理住院手续 C.请示医院领导 D.抢救 E.转诊
A.心理健康 B.心理和谐 C.心理宽容 D.心理调节 E.心理平衡
A.Na+ B.IP3 C.DG D.Mg2+ E.Ca2+
A.无偿用血 B.家庭接生 C.终止任娠 D.产前指导 E.基因诊断
A.其产物具有抑制细胞增殖的能力 B.与癌基因的表达无关 C.肿瘤细胞出现时才表达 D.不存在于人类正常细胞 E.缺失与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关的因子
A.人格特征或行为模式在健康中的意义 B.如何运用心理治疗的方法达到保健的目的 C.医学管理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解决办法 D.疾病的发展和变化过程中影响因素作用的规律 E.心理评估手段在疾病的预防中的作用
A.b-氧化中的受氢体为NAD+和FAD B.含16个破原子的软脂酸经过8次b-氧化 C.脂肪酰CoA需转运入线粒体 D.脂肪酸首先要活化生成脂肪酰CoA E.b-氧化的4步反应为脱氢、再水、再脱氢和硫解
A.NADH-泛醌还原酶 B.HMGCoA还原酶 C.葡萄糖-6-磷酸酶 D.谷氨酸脱氢酶 E.丙酮酸脱氢酶
A.高危人群为主 B.三级预防并重 C.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 D.以社区和家庭为基础 E.生命全程预防
A.肝脏代谢增强 B.基础代谢増强 C.肌紧张产热 D.骨骼肌代谢增强 E.褐色脂肪组织产热
A.提供公平有效的公共服务 B.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C.预防意外伤害 D.研究具体的临床治疗措施 E.促进和鼓励健康行为
A.以社会阶层为导向 B.以支付能力为导向 C.以需要为导向 D.以市场经济规律为导向 E.患者年龄为导向
A.医际关系的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将对医患关系产生不良影响 B.医患关系的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将对医际关系产生不良影响 C.处理医际关系和与医患关系依据的伦理原则是相同的 D.医际关系与医患关系既互相独立又相互关联 E.良好的医际关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
A.1,3-二磷酸甘油酸 B.磷酸肌酸 C.肌苷三磷酸 D.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E.1,6-双磷酸果糖
A.医学道德境界 B.医疗实践能力 C.医疗技术水平 D.医患沟通能力 E.医疗道德意识
A.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导致肾小球滤过减少 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引起ADH分泌增多 C.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动增强,可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多 D.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肾小球滤过减少 E.血容量减少,导致肾小球滤过减小
A.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B.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 C.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D.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E.积极开展义诊,尽力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
A.增生 B.再生 C.化生 D.肥大 E.机化
A.μ=0,σ=1 B.μ=1,σ=0 C.μ=1,σ=-1 D.μ=-1,σ=1 E.μ=0,σ=0
A.卫生资源公平分配 B.不发达地区的人们也能享受到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 C.为人们治愈所有疾病 D.尽可能控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E.力争使人们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达到完好的状态
A.酶只在体内发挥作用 B.酶的催化作用与温度无关 C.酶能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D.酶能大大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E.酶的催化作用不受调控
A.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B.设区的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名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E.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A.没有分歧 B.彼此独立 C.互相信任 D.互相学习 E.彼此竞争
A.1,6-双磷酸果糖 B.F-6-P C.G-1-P D.3-磷酸甘油醛 E.G-6-P
A.增加心肌供氧量 B.抑制心肌收缩力 C.收缩外周血管 D.减慢房室传导 E.释放NO
A.病灶常为多结节性 B.原发灶、淋巴管炎及脉门淋巴结结核 C.肺内可有一个或多个空洞 D.病灶位于锁骨上、下 E.肺内常见结核球
A.不通过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起作用 B.与大脑皮层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 C.没有专一的感觉传导功能 D.为单突触传递系统 E.不易受巴比妥类知物的影响
A.壁内神经丛反射 B.迷走-迷走反射 C.组胺 D.进入胃内的食物 E.肠-胃反射
A.用剩余胚胎进行干细胞研究 B.代孕母亲 C.妇女的“贞操” D.卵子商品化 E.对胚胎进行非医学目的的性别鉴定
A.HMGCoA还原酶 B.鹅脱氧胆酰CoA合成酶 C.胆固醇7a-羟化酶 D.胆酰COA合成酶 E.7a-羟胆固醇氧化酶
A.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病 B.血脂异常的筛检 C.糖尿病的筛检 D.骨质疏松的筛捡 E.流感的免疫接种
A.明确患者的人生目标 B.消除不良的情绪反应 C.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 D.提高患者的智力水平 E.改善患者的躯体症状
A.“中立”原则 B.正义原则 C.真诚原则 D.保密原则 E.回避原则
A.乙琥胺 B.硫酸镁 C.苯巴比妥 D.扑米酮 E.苯妥英钠
A.IgE B.LPS C.IgD D.IgA E.IgM
A.高血压患病率 B.高血压发病率 C.高血压家庭续发率 D.高血压病死率 E.高血压罹患率
A.保护患者隐私 B.履行医师职责 C.从事医学研究 D.遵守技术规范 E.遵守职业道德
A.精神分裂症 B.冠心病 C.消化性溃疡 D.糖尿病 E.高血压
A.肺内压与胸内压之差 B.胸内压与跨壁压之差 C.大气压与肺内压之差 D.大气压与胸内压之差 E.大气压与跨壁压之差
A.蛋白质变性时生物学治性降低或丧失 B.蛋白质变性时理化性质发生变化 C.蛋白质变性时一级结构不受影响 D.去除变性因素后,所有变性蛋白质都可以复性 E.球蛋白变性后其水溶性降低
A.瘤细胞极性消失 B.瘤细胞呈巢状生长 C.瘤细胞异型性大 D.瘤细胞呈结节性生长 E.瘤细胞与起源的细胞相似
A.深吸气量 B.肺总量 C.用力呼气量 D.功能残气量 E.补吸气量
A.X愈大,S愈小 B.S愈小,X对各变量代表性越好 C.S愈小,X与总体均数的 D.S愈大,X对各变量值的代表性越好 E.X愈大,S愈大
A.需求与需要的实质是一致的 B.需求可以由需要转化而来 C.需求与消费老的支付能力成正比 D.需求与消费者的购买意向成正比 E.有些需求是不必要的
A.组织或细胞中直接提取的物质 B.小鼠基因组DNA C.酵母基因组DNA D.质粒DNA E.人类基因组DNA
A.让受试者了解分组情况 B.分组要遵循随机原则 C.要有足够样本 D.设立对照组 E.有明确的疗效
A.焦虑障碍患者 B.康复期治疗患者 C.严重昏迷的患者 D.慢性感染患者 E.急性感染期患者
A.被医疗机构聘用后取得 B.在注册的执业地点取得 C.在上级医院进修后取得 D.医师资格考试合格后取得 E.参加卫生行政部门培训后取得
A.脓肿 B.出血性炎 C.假膜性炎 D.纤维素性炎 E.蜂窝织炎
A.巴氏消毒法 B.煮沸法 C.高压蒸气灭菌法 D.流通蒸气灭菌法 E.间歇灭菌法
A.血小板 B.白蛋白 C.纤维素 D.红细胞 E.白细胞
A.肉芽肿 B.浆液性炎 C.卡他性炎 D.蜂窝织炎 E.纤维素性炎
A.意志过程 B.人格倾向 C.情感过程 D.人格特征 E.认识过程
A.细菌 B.立克次氏体 C.真菌 D.放线菌 E.支原体
A.采集血液费用 B.检验血液费用 C.分离血液费用 D.储存血液费用 E.购买血液费用
A.医学道德难题 B.医德基本理论 C.医学道德关系 D.医德基本实践 E.医德基本规范
A.从业人员要有临床技能 B.合理保护个人隐私 C.从业人员要增强执业责任感 D.从业人员要有献身精神 E.个人利益优先,兼顾社会利益
A.灵活原则 B.综合原则 C.中立原则 D.耐心原则 E.回避原则
A.吸入糖皮质激素 B.口服抗过敏药物 C.静脉点滴抗生素 D.使用支气管舒张剂 E.无创通气
A.肝癌 B.慢性乙型肝炎 C.肝结核 D.肝淋巴瘤 E.乙肝肝硬化
A.按假药论处的药 B.假药 C.食品 D.劣药 E.按劣药论处的药
A.社会因素 B.强化因素 C.人群因素 D.倾向因素 E.促成因素
女,19岁。因发热伴头痛、烦躁2天,于1月28日入院。查体:TBP130/80mmHg,精神差,神志清楚,全身散在瘀点、瘀斑,颈抵抗阳性,Kernig征及Babinski征均阳性。实验室检查:腰穿脑脊液压力240H2O,外观混浊,WBC1200×106/L,蛋白质1.5/L,糖2.5mmol/L,氯化物100mmol/L。本病蛛网膜切片的病例改变不包括()。
A.血管扩张充血 B.可见大量中性粒細胞 C.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核单核细胞 D.明显水肿 E.可见纤维素
A.非干酪性肉芽肿 B.可见阿米巴滋养体 C.抗酸染色阳性 D.隐窝脓肿 E.干酪性肉芽肿
本次比较四种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观察了200例该病患者,结果如下表。该资料进行X2检验,自由度为()
A.3 B.2 C.1 D.0 E.4
A.地方医师协会 B.地方卫生行政部门 C.卫生部 D.地方医学会 E.所在医疗保健机构
A.联系精神病医院并直接送该生入院 B.严格保守该生的秘密 C.告知该生女友家属对其进行保护,同时建议该生家属带其进行必要的心理诊治 D.通知该生的家长对其妥善监管 E.劝其尽快接受治疗
A.交叉对照 B.标准方法对照 C.自身对瓶 D.安慰剂对照 E.空白对照
A.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 B.帕金森叠加综合症 C.药物性帕金森综合症 D.外伤性帕金森综合症 E.原发性帕金森病
A.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的体液免疫反应 B.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引起的体液免疫反应 C.高血压、蛋白质、高血脂等非免疫因素 D.细胞免疫 E.遗传因素
男,44岁。右上腹胀痛3天。伴寒战、高热(39.2℃),食欲不振,乏力。右上腹皮肤有凹陷性水肿。肝肋下5cm,有压痛。血WBC19×109/L,NO.92。B超示右肝内多个2~3cm大小的液性暗区。X先片示右膈肌升高,肝阴影增大。抗感染治疗主要针对的细菌是()。
A.产气荚膜梭菌 B.无芽孢厌氧菌(肝脓肿多由厌氧菌引起) C.溶血性链球菌 D.肉毒梭苗 E.志贺菌
A.测量血压的护士 B.实施治疗的医生 C.负责设计的研究者 D.统计分析人员 E.接受治疗的患者
A.EPQ B.MMPI C.SAS D.SCL-90 E.TAT
A.省级以上旅游主管部门 B.省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C.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D.省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E.省级以上环境监测评价机构
A.行动阶段 B.准备阶段 C.打算转变阶段 D.维持阶段 E.无打算阶段
A.二尖瓣狭窄 B.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C.二尖瓣关闭不全 D.主动脉瓣狭窄 E.室间隔缺损
A.房-室延搁 B.心肌传导速度不均一 C.自律细胞兴奋性增加 D.心内兴奋传导途径多变 E.心肌有效不应期长
A.胶原酶 B.卵磷脂酶 C.透明质酸酶 D.DNA酶 E.神经氨酸酶
A.未经过医师规范化培训 B.刑事处罚完毕后不满2年 C.变更执业地点不满2年 D.未到基层医疗机构锻炼 E.在医疗机构的试用期不满1年
A.维生素B4 B.维生素C C.维生素B12 D.维生素B2 E.维生素D
A.周围淋巴结状况 B.浸润肚壁的深度 C.是否侵及泌尿系统 D.向下的纵向浸润范围 E.组织学分类
A.代谢性碱中毒 B.代谢性酸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D.呼吸性酸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A.潜意识 B.前意识 C.超我 D.意识 E.本我
A.高血钙 B.低血钾 C.低血镁 D.高血钾 E.高血钠
男,40岁,农民以高热伴食欲明显减退、呕吐2周入院。实验室检查:WBC3.2×109/L,嗜酸细胞O。为该患者做了肥达试验,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H效价不高、0效价增高提示是非特异性回忆反应 B.O效价不高、H效价增高提示伤寒杆菌感染 C.O效价不高、H效价增高提示与其他沙门菌间的交叉反应 D.H效价不高、O效价增高提示是预防接种的结果 E.O和H效价均增高有助于伤寒的诊断
A.对质其懦弱 B.帮助其领悟 C.增钱其自控 D.指导其放松 E.接受其宣泄
A.行为特征 B.意志特征 C.态度特征 D.情绪特征 E.理智特征
A.不稳定细胞 B.肥大细胞 C.纤维细胞 D.稳定细胞 E.永久性细胞
男,35岁。淋雨后寒战、发热3天,胸透示右下肺炎,血WBC12.3×109/L。该患者感染的病原菌最可能是()。
A.肺炎链球菌 B.结核分枝杆苗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流感嗜血杆菌 E.铜绿假单胞菌
A.电解质紊乱 B.氧中毒 C.肺性脑病(Ⅱ型呼衰氧浓度超过30%就可以引起肺性脑病) D.镇静剂中毒 E.脑梗死
A.u检验 B.回归分析 C.秩和检验 D.X2检验 E.t检验
A.奥美拉唑+枸檬酸铋钾+克拉霉素 B.法莫替丁+阿莫西林+克拉霉素 C.西咪替丁+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 D.奥美拉喳+硫糖铝 E.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替硝唑
A.生态学研究 B.横断面研究 C.队列研究 D.病例对照研究 E.临床试验
男,15岁。因发热、乏力、刷牙时牙龈出血1周入院。查体:T38.5C,牙龈肿胀,胸骨压痛(+),双下肢小腿出现散在出血点及瘀斑。血常规:Hb80g/L,WBC10.1×109/L,Plt30×109/L;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占0.60,POX染色呈弱阳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可被NaF抑制,该患者原始细胞最可能的免疫表型是()。
A.CD14+ B.CD41+ C.CD8+ D.CD3+ E.CD4+
A.Ach毒蕈碱样作用亢进 B.中枢Ach神经元传递减慢 C.神经肌肉接头处Ach兴奋传递加速 D.乙酰胆城(Ach)神经元的后发放 E.Ach烟碱样作用亢进
A.该处方使用了药品通用名称 B.该处方同时开具了中成药和西药 C.该处方开具了5种药物 D.该处方注明了5天有效期 E.该处方开具了7天药物用量
A.美托洛尔 B.阿托品 C.沙丁胺醇 D.利多卡因 E.新斯的明
A.假小叶形成 B.肝细胞气球样变性 C.肝细胞点状坏死 D.炎症细胞浸润 E.毛细胆管内胆栓形成
A.心理学研究项目 B.受试者的知情同意 C.医学新技术研究项目 D.受试者个人隐私 E.对生物学研究项目进行伦理审查,检查和监督
A.CTL细胞 B.B细胞 C.NK细胞 D.浆细胞 E.肥大细胞
A.分层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单纯随机抽样 E.普查
A.IDL B.VLDL C.LDL D.CM E.HDL
A.警告 B.给予纪律处分 C.责令限期整顿 D.吊销执业证书 E.责令改正
A.对病毒感染有效 B.对念珠菌属的细菌感染有效 C.杀灭结核分枝杆苗 D.抑制二氢气蝶酸合酶活性 E.对立克次体感染有效
A.舒张压 B.循坏系统平均充盈压 C.平均动脉压 D.收缩压 E.脉压
A.呼吸道传播 B.虫媒传播 C.性接触传播 D.消化道传播 E.血液传播
A.RNA聚合酶 B.转肽酶 C.引物酶 D.逆转录酶 E.DNA聚合酶
A.代偿性肥大 B.代偿性增生 C.内分泌性增大 D.病理性增生 E.内分泌性増生
A.软骨细胞瘤 B.肾母细胞瘤 C.神经纤维细胞瘤 D.髓母细胞瘤 E.成熟性畸胎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