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33岁。不规则发热2周余,伴腹泻、厌食入院。体检:肝肋下2cm,脾肋下1.5cm。化验:WBC5.3×10 9/L,N0.60(60%),L0.30(30%),M0.10(10%),肥达反应"0"1:320,"H"1:160,"A"1:80,"B"1:640。外斐反应OX1919:40。最可能诊断是()
A.伤寒 B.斑疹伤寒 C.副伤寒甲 D.副伤寒乙 E.副伤寒丙
A.痰培养连续3次阴性 B.痰培养连续6次阴性 C.痰培养连续3次阴性,再观察7d D.痰培养连续6次阴性,再观察9d E.肿大淋巴结完全消散后,再观察7d
A.大滋养体可形成包囊 B.可吞噬红细胞 C.小滋养体致病力强 D.外界抵抗力强 E.大滋养体具有感染性
A.经口密切接触传播 B.经飞沫传播 C.经粪-口传播 D.经血液传播 E.垂直传播
A.直接接触和呼吸道传播 B.粪-口传播 C.性接触传播 D.虫媒传播 E.动物源性接触
A.接触传播 B.血源性传播 C.垂直传播 D.呼吸道传播 E.经媒介昆虫传播
A.患者 B.病原携带状态 C.隐性感染 D.潜伏性感染 E.显性感染
A.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药 B.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药 C.蛋白酶抑制药 D.整合酶抑制药 E.融合抑制药
A.颈淋巴结 B.锁骨上淋巴结 C.腋窝淋巴结 D.腹股沟淋巴结 E.锁骨下淋巴结
A.年龄、性别 B.是否有疫区居住史 C.典型的临床表现 D.血常规 E.寄生虫学和免疫学检查
A.起病急骤 B.有腹泻 C.有高热、昏迷、抽搐 D.有早期休克 E.有呼吸衰竭
A.血液 B.唾液 C.脑组织 D.角膜印片 E.尿沉渣
A.革兰阳性菌败血症 B.革兰阴性菌败血症 C.真菌性败血症 D.厌氧菌性败血症 E.二重感染
A.披膜病毒科 B.黄病毒科 C.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 D.小脱氧核糖核酸病毒科 E.正黏病毒科
A.经鼠-蚤传播 B.经皮肤传播 C.经飞沫传播 D.经口传播 E.经体液传播
A.伤寒 B.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 C.慢性肝炎 D.风湿性关节炎 E.布鲁菌病
A.在世界上传播很广,没有严格的地区性 B.不同种类和型别的肠道病毒感染的流行季节不完全相同 C.人群普遍易感,但学龄前儿童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青少年和成年人 D.隐性感染者不是肠道病毒感染的传染源 E.接触传播是肠道病毒感染的主要传播方式
A.+ssRNA B.-ssRNA C.-dsRNA D.+dsRNA E.dsDNA
A.甲型肝炎的潜伏期平均为4周(2~6周) B.乙型肝炎的潜伏期平均为3个月日(1~6月) C.丙型肝炎潜伏期平均为40日(2周~6月) D.丁型肝炎的潜伏期尚未定,可能相当于戊型肝炎的潜伏期 E.戊型肝炎的潜伏期平均为6周(2~9周)
如图所示,关于肝小叶的说法,下列错误的是()
A.肝小叶是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肝小叶为多边形棱柱体 C.肝静脉的终末支中央静脉贯穿肝小叶长轴中心 D.构成肝小叶的主要成分是肝细胞和肝血窦 E.肝小叶大小相等,长为20mm,宽为10mm
关于图中所示的HAV,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HAV直径27~32nm,无包膜,球形,由32个壳粒组成20面体对称核衣壳 B.HAV负染后在电镜下可见有实心和空心的两种颗粒 C.实心颗粒为完整的HAV,有传染性 D.空心颗粒为未成熟的不含RNA的颗粒 E.空心颗粒无抗原性和传染性
A.流感伤寒型 B.肺大出血型 C.黄疸出血型 D.脑膜脑炎型 E.急性肾功衰竭型
A.脑水肿、昏迷 B.肺弥漫性出血 C.眼部虹膜睫状体炎 D.肾功能衰竭 E.肝功能衰竭
A.最短潜伏期 B.最长潜伏期 C.平均潜伏期 D.传染期 E.前驱期
A.清除隐伏的带包囊状态 B.杀灭繁殖滋养体 C.可控制原虫对肠壁的损伤 D.可阻止症状进展 E.可控制肠内外并发症
A.氨基糖苷类不能经血液透析排出 B.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利福平、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等从胆汁排泄 C.多数抗菌药自肾排出 D.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利福平等可经粪便排泄、 E.尿药浓度高达血药浓度的数十至数百倍以上
A.治疗病人 B.隔离密切接触者 C.水和食品的消毒 D.保护易感人群 E.人群普遍接种疫苗
A.急性重症肝炎 B.亚急性重症肝炎 C.慢性肝炎急性发作 D.慢性重症肝炎 E.重症淤胆型肝炎
A.抗菌素的使用 B.机体免疫防御功能 C.致病菌的数量 D.微循环障碍 E.致病菌毒力
A.有助于正确的病原治疗 B.避免延误病情 C.帮助判断预后 D.可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E.有助于预防和控制流行
A.肠结核 B.慢性细菌性痢疾急性发作 C.阿米巴痢疾 D.慢性血吸虫病 E.慢性细菌性痢疾迁延型
A.肠毒素和红疹毒素 B.杀白细胞素 C.血浆凝固酶 D.以上均是 E.α-溶血毒素
A.胆囊炎 B.肝脓肿 C.继发性肝癌 D.肝结核 E.原发性肝癌
A.5~10年 B.10年以上 C.3~5年 D.12~18月 E.6~12月
A.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 B.组织水肿、出血 C.肌纤维变性坏死 D.组织细胞脂肪变性 E.组织退行性变
A.咽拭子或血液培养等获得病原体 B.生化检查 C.特异性免疫检查 D.病理检查 E.体征的发现
A.病原体与人体保持永久平衡 B.病原体和人体相互作用保持暂时性平衡,不出现疾病表现,但当人体防御功能减低时,则可引起疾病过程 C.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只引起轻微症状 D.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免疫反应,不引起症状 E.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免疫反应,引起症状
A.以虫媒为传染媒介的传染病 B.以家畜、家禽为主要传染源的传染病 C.以野生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动物源性传染病 D.所有地方性传染病都是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E.凡动物源性传染病都是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A.艾滋病 B.鼠疫 C.血吸虫病 D.流行性感冒 E.麻风病
A.立即出现,持续2~3周 B.立即出现,持续2个月 C.立即出现,持续3个月 D.1~4周出现,持续数月到数年 E.5周后出现,持续4周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A.立即出现,持续2~3周 B.立即出现,持续1个月 C.立即出现,持续3个月 D.2周后出现,持续4周 E.3周后出现,持续4周
A.艾滋病 B.梅毒 C.百日咳 D.流行性乙型脑炎 E.流行性腮腺炎
A.机体的免疫反应对传染过程的表现和转归起着重要作用 B.所有免疫反应都对机体有益 C.免疫反应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D.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E.变态反应都是特异性免疫
A.IgA B.IgM C.IgD D.IgE E.IgG
A.败血症(sopticemiA. B.菌血症(bacteremiA. C.毒血症(toxemiA. D.脓毒血症(sepsis) E.脓血症(pyemiA.
A.克-雅病 B.库鲁病 C.疯牛病 D.新变异型克-雅病 E.杰茨曼-斯脱司勒-史茵克综合征
A.进食煮熟的牛肉可以感染疯牛病 B.朊毒体的发现从理论上讲对“中心法则”提出了挑战 C.朊毒体不属于生物,因为它不具有细胞结构 D.要杀灭医疗器械上的朊毒体,可先用NaOH E.禁止将哺乳动物的蛋白质作饲料,可有效预防“疯牛病”的传播
女,70岁,发现乙型肝炎10年,3年前CT诊断为肝硬化,CT检查见图,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肝癌 B.肝硬化、肝血管瘤 C.肝硬化、门脉瘤样扩张 D.肝门脉畸形 E.肝转移瘤、门脉扩张
女,36岁,低热、乏力,腹胀不适一月余,结合影像检查,应考虑为()
A.肝硬化腹水 B.结核性腹膜炎 C.腹腔转移瘤 D.心源性腹腔积液 E.急性化脓性腹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