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减压病 B.高原病 C.中暑 D.放射病
A.100 B.200 C.300 D.400
A.18mm(包括编号)×12mm B.27mm(包括编号)×18mm C.39mm(包括编号)×26mm D.69mm(包括编号)×46mm
A.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B.综合监督管理部门 C.行业监督管理部门 D.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A.监测 B.识别 C.诊断 D.评价
A.安全第一 B.预防为主 C.综合治理 D.行为与技术监察相结合
A.心理因素 B.内部环境 C.生理因素 D.技术因素
A.必要性 B.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 C.可行性 D.轻重缓急与统筹安排
A.柱状图 B.控制图 C.排列图 D.趋势图
A.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 B.现场抢救费用 C.补助及救济费用 D.现场清理费用
A.没有倾向性,多次测量计算平均值可以减小甚至消除随机测量误差 B.误差不可避免,有倾向性 C.随测量次数的增加而减小 D.具有累加性
A.第一类危险源 B.第二类危险源 C.第三类危险源 D.第四类危险源
A.桌面演练 B.实战演练 C.综合演练 D.研究型演练
A.日常监察 B.重点监察 C.不定期监察 D.专项监察
A.是安全评价工作过程形成的成果 B.载体一般采用文本形式,为适应信息处理、交流和资料存档的需要,报告可采用多媒体电子载体 C.列出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规范、评价对象被批准设立的相关文件及其他有关参考资料 D.安全预评价报告应全面、概括地反映安全预评价过程的全部工作,文字应简洁、准确,提出的资料清楚可靠,论点明确,利于阅读和审查
A.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 B.符合性评价和危险危害程度的评价 C.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D.对类比工程进行实地调查
A.生产经营单位 B.生产员工 C.生产技术 D.生产设备
A.重要手段 B.重要保障 C.重要工具 D.重要措施
A.强制性 B.普遍约束性 C.权威性 D.法制性
A.安全生产管理 B.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 C.建立安全生产体系 D.健全安全生产法规
A.危险性分级安全评价 B.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 C.概率风险评价法 D.事故致因因素安全评价
A.制订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指标及控制体系 B.建立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 C.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安全监管体系 D.倡导安全文化,加强社会监督
A.110 B.115 C.120 D.150
A.每1年1次B.每1年2次C.每2年1次D.每2年3次
A.组织体系 B.运行机制 C.法律法规体系 D.支持保障系统
A.10 B.20 C.30 D.45
A.5 B.7 C.15 D.20
A.散点图 B.条图 C.半对数线图 D.线图
A.备案管理系统 B.预警分析系统 C.安全监控系统 D.预控对策系统
A.防止能量蓄积 B.控制能量释放 C.延缓释放能量 D.开辟释放能量渠道
A.设计单位 B.建设单位 C.施工单位 D.监理单位
A.日常监察 B.专项监察 C.重点监察 D.定期监察
A.机构与职责 B.应急资源的准备 C.互助协议 D.教育、训练与演习
A.20 B.24 C.32 D.48
A.100~150 B.150~200 C.100~200 D.150~250
A.制定或参与审定有关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规程、标准 B.检查特种设备的使用情况,制止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的行为 C.依法制止操作不灵活的特种设备 D.监督有关单位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试,核发合格证
A.危险指数方法 B.预先危险分析方法 C.安全检查表方法 D.故障假设分析方法
A.通信 B.事态监测与评估 C.警戒与治安 D.人群疏散与安置
A.日常监控 B.组织准备 C.日常监测 D.预警监控
A.快速性 B.完备性 C.公开性 D.预测性
A.危险指数方法 B.安全检查表方法 C.故障假设分析方法 D.预先危险分析方法
A.4 B.5 C.6 D.7
A.安全发展 B.清晰安全管理的责任界面 C.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D.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控制
A.会计报表、复合表 B.简单表、二维表 C.简单表、会计报表 D.简单表、复合表
A.安全生产 B.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C.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 D.完善安全生产条件
A.每1~3年 B.每2~4年 C.每3~5年 D.每4~6年
A.科学性 B.可操作性 C.引导性 D.预见性
A.医疗费用 B.现场抢救费用 C.丧葬及抚恤费用 D.歇工工资
A.矽肺 B.口腔疾病 C.煤工尘肺 D.皮肤病
A.县级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C.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D.省级人民政府
A.故障假设分析 B.预先危险分析 C.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 D.危险指数
A.系统误差 B.抽样误差 C.随机测量误差 D.人为测量误差
A.医疗与卫生 B.警戒与治安 C.指挥与控制 D.人群疏散
A.绿色 B.白色 C.黄色 D.蓝色
A.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工程) B.使信息定量化、条理化和可操作化 C.确定企业的质量目标,制订企业规划和建立健全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 D.对质量管理预警就是针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质量水平提高过程中的不当、错误、失误现象进行预警
A.事故应急指挥 B.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 C.事故应急预案 D.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
A.法律法规 B.资源分析 C.危险分析 D.应急准备
A.30 B.45 C.60 D.90
A.反证性分析 B.信息推断 C.不利性反证 D.事理分析
A.评估标准和方法 B.情景事件和流程 C.方式和内容 D.目标和方案
A.坍塌 B.物体打击 C.冒顶片帮 D.高处坠落
A.3~5 B.3~8 C.5~10 D.5~12
A.监督检查前的准备 B.监督检查用人单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的情况 C.作业现场检查 D.做好事故预防指导措施
A.对上岗前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 B.定期对劳动者进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 C.对离岗劳动者进行定期的职业卫生培训 D.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职业卫生培训
A.1 B.2 C.3 D.4
A.人的安全可靠性 B.安全管理有效性 C.生产过程的环境安全性 D.机(物)的安全可靠性
A.氟骨症 B.肢端溶骨症 C.矽肺 D.皮肤黑变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