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特征提取 B.信号收集 C.故障预测 D.异常模型确定
A.宏观与微观 B.整体和局部 C.内部与外部 D.精确和模糊
A.工作场所的布置与格局 B.作业方式和作业者主动采取的体位等 C.设备与材料的位置和取用工作台面与座椅的形状和尺寸 D.作业的组织形式
A.肌肉 B.精神 C.神经 D.关节
A.显示器 B.控制器 C.联结器 D.通讯装置
A.视物不清 B.信号传输 C.置换 D.力量不足
A.5 B.10 C.15 D.20
A.触觉 B.视觉 C.平衡觉 D.听觉
A.信息接受、信息贮存、信息处理和执行 B.信息输入、信息接受、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 C.信息接受、信息处理和信息反馈 D.信息输入、信息处理和信息反馈
A.省力 B.安全防护 C.经济适用 D.舒适
A.侥幸心理 B.逆反心理 C.凑兴心理 D.省能心理
A.平均WBGT(湿球黑球温度℃)指数 B.干球温度 C.湿球温度 D.有效温度
A.高温、强辐射型作业 B.高温、高湿型作业 C.夏季露天作业 D.高湿、强辐射型作业
A.500Hz B.1000Hz C.2000Hz D.5000HZ
A.左上限、右上限、左下限、右下限 B.右上限、左上限、右下限、左下限 C.左下限、右下限、左上限、右上限 D.左上限、左下限、右上限、右下限
A.黄、绿、红、白 B.红、黄、绿、白 C.白、黄、绿、红 D.红、绿、黄、白
A.肌肉疲劳实验、铁锹作业实验、砌砖作业试验 B.力源耗竭试验、铁锹作业实验和中枢变化机理与生化变化机理试验 C.局部血流阻断、中枢变化机理与生化变化试验和力源耗竭试验 D.疲劳物质累积试验、局部血流阻断、中枢变化机理与生化变化试验
A.2 B.3 C.4 D.5
A.手柄形状要丝毫不差地贴合于手的握持空间,尤其是要紧贴掌心。 B.手柄形状要避免丝毫不差地贴合于手的握持空间,尤其不要紧贴掌心。 C.手柄的着力和振动方向要集中于掌心。 D.手柄的着力和振动方向要集中于指骨间肌。
A.显示板面的布置应在人的最大视觉范围内(左右1200,上550~600,下700~750) B.显示板面的布置应在人的最佳视觉范围内(1.50~30) C.显示板面的布置应在人的有效视觉范围内(左右150~200;上300,下400) D.显示板面的布置在什么范围内根据显示板的功能不同而不同
A.可靠性 B.准确性 C.安全性 D.有效性
A.人的不安全行为 B.物的不安全状态 C.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D.三个方面都是
A.早期故障阶段 B.稳定故障阶段 C.损耗故障阶段 D.三个阶段的故障率相同
A.噪声 B.压力脉动 C.光谱 D.机械声呐
A.机器在预定的使用条件下,在其寿命期限内必须按照使用说明正确使用才是安全的 B.机器在预定的使用条件下,在其寿命期限内即使发生误操作,也能保证人和机器的安全 C.机器在预定的使用条件下,在其寿命期限内无论如何操作都是安全的 D.机器在预定的使用条件下,在其寿命期限内无论如何操作都不是绝对安全的,只是安全达到了可接受的程度
A.基础技术 B.工程设计技术 C.管理技术 D.支撑技术
A.设计阶段 B.制造阶段 C.使用阶段 D.安装阶段
A.电机 B.内燃机 C.轴 D.传送装置
A.1 B.2 C.3 D.4
A.机器设备显示装置的准确性 B.机器设备控制装置的准确性 C.操作者的操作频率 D.操作者的紧张和体力
A.机械设备的早期失效期阶段 B.机械设备的偶然失效期阶段 C.机械设备的损耗失效期阶段 D.机械设备的三个失效期之和的时间
A.就相当于可靠度 B.是可靠度减去维修度得到的尺度 C.是可靠度与维修度的综合 D.就相当于维修度
A.故障率 B.瞬时故障率 C.不可靠度 D.平均故障率
A.使用与维修人员,使用与维修人员 B.维修人员,使用人员 C.使用人员,维修人员 D.维修人员,维修人员
A.阻燃和无毒 B.阻燃和低毒 C.低闪点 D.可燃和无毒
A.卷入和挤压 B.碰撞和撞击 C.接触伤害 D.切割和剪切
A.直线运动的零部件 B.锐利的表面 C.高速旋转的工件 D.旋转件与固定件之间
A.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环境的不良状态 B.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C.设备使用时间过长导致磨损和状态恶化以及人的不安全行为 D.环境的不良状态和物的不安全行为
A.系统内单元的数量越多,单元本身的可靠性越大,系统可靠性越高 B.系统内单元的数量越多,单元本身的可靠性越大,系统可靠性越低 C.系统内单元的数量越少,单元本身的可靠性越小,系统可靠性越高 D.系统内单元的数量越少,单元本身的可靠性越小,系统可靠性越低
A.大于同样单元组成的并联系统的可靠性 B.大于组成单元的可靠性 C.大于同样单元组成的串并联系统的可靠性 D.以上三个说法都不正确
A.可达性 B.工艺性 C.零、组、部件的标准化和互换性 D.维修人员的安全
A.特定的个人 B.特定的群体 C.非特定的个人 D.非特定的群体
A.充分发挥机器的效用 B.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力 C.改进机器以便使之适应人的作业需要 D.提高人机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A.运动机能 B.心理卫生 C.疲劳程度 D.视觉特征
A.90 B.120 C.160 D.180
A.1 B.10 C.90 D.99
A.30cm B.58cm C.76cm D.10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