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病灶放射性浓聚增加 B.病灶放射性浓聚正常 C.病灶放射性浓聚减少 D.病灶无明显放射性浓聚改变 E.以上都是
A.静态显像 B.平衡显像 C.介入显像 D.动态显像 E.阴性显像
A.囊肿边缘光滑 B.囊肿与周围组织结构分界清楚 C.常为多房性,有分隔 D.囊壁厚薄均匀一致 E.囊内容物呈均匀低密度
A.探测器 B.平板探测器 C.X线胶片 D.影像板 E.接收线圈
A.病灶不均质强化 B.花环样环状强化 C.病灶边缘不锐利 D.占位效应较重 E.病灶内钙化
A.散射 B.声束扩散 C.介质对声波的吸收 D.声速的快慢 E.组织蛋白质含量
A.8周 B.12周 C.14周 D.16周 E.18周
A.病人身高、体重 B.注射药物剂量 C.扫描开始的时间 D.PET的扫描参数 E.CT扫描的毫安量
A.肝内低回声肿块 B.伴有胆管扩张 C.伴有胆管结石 D.有清楚的包膜 E.血供稀少
A.皮肤及浅筋膜 B.皮肤及皮下淋巴管 C.脂肪层 D.腺体层 E.腺体及浅筋膜层
A.第二跖骨 B.跟骨 C.趾骨 D.股骨 E.肩关节
A.耳鸣头晕 B.口舌麻木 C.多语好动 D.心率加快 E.以上都是
A.脑膜瘤 B.颅咽管瘤 C.听神经瘤 D.松果体瘤 E.室管膜瘤
A.了解呼吸道的通畅情况及各种肺疾病的通气功能变化,诊断气道阻塞性疾病 B.评估药物或手术治疗前后的局部通气功能,观察疗效和指导治疗 C.原因不明的肺动脉高压或右心负荷增加 D.与肺灌注显像配合鉴别诊断肺栓塞和COPD E.检测患者肺呼吸功能及对治疗的反应
A.胃壁硬度 B.黏膜皱襞中断 C.溃疡周围有无浸润隆起 D.溃疡大小 E.溃疡是否突出胃腔之外
A.肝右叶最大斜径16cm B.肝叶比例失调 C.肝脏表面呈结节状 D.肝实质回声粗糙 E.门静脉主干内径1.4cm
A.用于早期诊断 B.显示胃壁厚度及范围 C.确定癌肿是否长出胃壁 D.显示周围淋巴结肿大 E.发现肝或其他脏器转移
A.左房增大 B.胸腺肥大 C.膈疝 D.主动脉迂曲扩张 E.降主动脉瘤
A.点滴灌注法 B.单次大量快速注射法 C.滴注-大量快注法 D.大量快注-滴注法 E.多次大剂量急速注射法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类风湿关节炎 C.硬皮症 D.干燥综合症 E.白塞综合征
A.易累及手、足的远端关节,末节指骨变尖,骨质硬化不明显 B.发病2~3个月后相邻椎体上下缘形成局限性骨质破坏,破坏区周围广发骨修复反应 C.椎体广泛变方,脊柱呈竹节状,椎间小关节强直 D.椎体边缘骨赘形成,无骨质破坏,椎间隙变窄 E.好发于承重大关节,骨质破坏早且中,伴有明显骨质硬化
A.肺纹理增加、模糊 B.肺水肿 C.上肺静脉扩张,与下肺野血管比例改变 D.胸腔积液 E.以上都不是
A.a段为出现段,此段放射性主要来自肾外血床,30%来自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摄取,它的高度一定程度上反映肾血流灌注量 B.a段为聚集段,即静脉注射示踪剂后急剧上升段 C.a段为排泄段 D.此段放射性主要来自肾内血管床 E.10%来自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摄取
A.肿瘤呈膨胀性表现 B.骨质有中断现象 C.肿瘤内可见钙化 D.肿瘤中心可见坏死、液化 E.肿瘤边缘可见骨嵴
A.室间隔缺损 B.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C.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D.高血压性心脏病 E.法洛氏四联症
A.肺野是由含气肺泡组成 B.肺纹理是由支气管组成 C.肺门主要由肺动、静脉组成 D.肺野的横分区是以肋骨为标点 E.右肺门上部有静脉参与构成,下部只由肺动脉构成
A.肿瘤靠近胆囊,肠道等特殊位置 B.肿瘤形状不规则 C.定位不准确导致消融遗留肿瘤边缘区 D.肿瘤靠近第二肝门 E.消融辐射导致肝脏干细胞恶变
A.右心室选择性造影 B.主动脉造影 C.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D.左心室造影 E.右心房造影
A.狭窄的血管病变两端压力差<20mmHg,或残留的狭窄<30% B.狭窄的血管病变两端压力差<10mmHg,或残留狭窄<30% C.狭窄的血管病变两端压力差<5mmHg,或残留狭窄<20% D.狭窄的血管病变两端压力差<10mmHg,或残留狭窄<10% E.狭窄的血管病变两端压力差<10mmHg,或残留狭窄<50%
A.球囊破裂 B.血管痉挛 C.动脉夹层 D.球囊压力过大 E.远端血管堵塞
A.两肺多发团片影 B.肺脓肿形成 C.肺气囊形成 D.肺不张 E.脓气胸
A.肾窦 B.肝脏 C.脾脏 D.肾皮质 E.静脉血
A.结核性脑膜炎 B.化脓性脑膜炎 C.脑膜型脑囊虫病 D.病毒性脑膜炎 E.真菌性脑膜炎
A.无脑回畸形 B.巨脑回畸形 C.脑裂畸形 D.多发小脑回畸形 E.蛛网膜囊肿
A.运动伪影 B.化学位移伪影 C.卷褶伪影 D.截断伪影 E.中心线伪影
A.131I、211At B.131I、212Bi C.131I、32P D.125I、123I E.32P、125I
A.物质的衰减系数 B.物质与X线源的距离 C.X线的曝光时间 D.X线束的厚度 E.物质的面积
A.中央型充盈缺损 B.偏心型充盈缺损 C.附壁血栓 D.完全阻塞 E.肺动脉明显扩张
A.226Ra B.193Ir C.60Co D.125I E.137Cs
A.造影剂通过是致局部脑组织的T变化 B.脑中枢活动时局部脑组织的T信号强度 C.脑中枢活动时局部脑组织的T变化 D.通过脑中枢活动与安静时的T变化,反应活动中枢的解剖位置 E.通过脑中枢活动与安静时的T变化,反映活动中枢的解剖位置
A.是常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 B.好发于四肢近端、躯干的背部和颈部 C.探头加压肿瘤可见变形 D.CDFI肿瘤内多可见血流信号 E.部分病灶可见强回声包膜
A.跳跃征 B.铅管状改变 C.激惹征 D.半月综合症 E.项圈征
A.α射线 B.β射线 C.γ射线 D.X射线 E.以上都是
A.多用于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大的器官的肿瘤 B.目的是尽可能的保护脏器的功能 C.多用于乳腺癌、阴茎癌、舌癌等 D.前哨淋巴结即转移淋巴结 E.前哨淋巴结即局部引流的第一站淋巴结
A.卵巢囊肿 B.卵巢囊腺瘤 C.卵巢畸胎瘤 D.卵巢囊腺癌
A.肿瘤 B.囊肿 C.结核 D.脓肿 E.动静脉畸形
A.颅骨骨折线 B.鞍背骨质吸收 C.蝶窦积液 D.一侧乳突气房混浊 E.颅内积气
A.超声传播的特性及其有效信息 B.根据人体器官的组织密度的差异成像 C.射线穿透不同人体器官组织的差异成像 D.生物磁自旋原理 E.放射性药物在不同的器官及病变组织中特异性分布而成像
A.密度分辨率高 B.空间分辨率高 C.可定量分析密度的变化 D.断面成像避免了影像的重叠、放大和扭曲 E.可进行多平面重建
A.肾癌转移至膀胱所致 B.并发脊髓损伤所致 C.肾功能损害所致 D.患者精神紧张所致 E.以上都不可能
A.与肌肉的密度相等 B.为88~149HU C.为40~80HU D.为20~50HU E.因为含有脂肪成分,密度较低
A.心影呈主动脉型或主动脉普大型 B.心脏不大或左室轻度增大 C.常有肺静脉高压和心搏动减弱 D.左室造影示流出道呈倒锥形狭窄 E.左室造影示心腔变小及变形,呈"芭蕾舞足"样
A.鼻正中线校正 B.大脑横裂线校正 C.OM线校正 D.大脑纵裂线校正 E.后矢状缝校正
A.灶周水肿 B.脑室移位 C.病灶大小 D.病灶邻近骨质改变 E.邻近脑沟消失
A.胰腺区多发性小结石和钙化 B.十二指肠环增大、郁张、充气 C.十二指肠粘膜皱壁增粗,降段内缘受压 D.结肠充气,结肠切断征 E.胸腔积液
A.2cm B.3cm C.4cm D.5cm E.以上都不对
A.淋巴瘤的诊断 B.恶性葡萄胎的诊断 C.甲状腺结节的鉴别 D.白血病的诊断 E.前列腺癌的转移诊断
A.无水酒精 B.PVA C.明胶海绵 D.钢圈 E.碘化油
A.缩短T1驰豫时间 B.信噪比下降 C.空间分辨率下降 D.对比度下降 E.信号均匀度下降
A.1~6周停服含碘食物 B.停服甲状腺激素 C.口服过氯酸钾 D.停用氨茶碱类药物 E.无须特殊准备
A.颞骨鳞部的切线投影 B.颧骨体的切线投影 C.额骨外缘的切线投影 D.蝶骨大翼的切线投影 E.蝶骨小翼的切线投影
A.病变边缘不清 B.病变与骨板交界呈锐角 C.病变内有钙化 D.邻近蛛网膜下隙增宽 E.同侧脑室变窄移位
A.3天内 B.7天 C.10~14天 D.2周后 E.1天
A.关节以滑膜增生为主 B.关节软骨继发性被侵蚀、破坏 C.髌上囊及关节内积液 D.出现腘窝囊肿 E.以上都是
A.磁体系统 B.梯度磁场系统 C.高压发生系统 D.射频系统 E.计算机系统
A.肾脏指数 B.半排时间 C.峰值差 D.肾脏指数差 E.峰时
A.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 B.尾状核、豆状核、内囊 C.内囊、壳核和苍白球 D.内囊、豆状核、苍白球 E.豆状核、尾状核和壳核
A.是肺纹理模糊 B.出现间隔线 C.胸膜腔少量积液 D.肺门旁"蝶翼状"影 E."含气支气管征"
A.T12和L1好发 B.相邻两个椎体 C.椎间隙变窄 D.椎间隙破坏 E.椎间隙变宽
A.偶数回波复相 B.舒张期假门控 C.流入性增强效应 D.以上均是 E.以上均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