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恶心,呕吐 B.视力模糊 C.口干 D.排尿困难 E.心悸
A.氨苯蝶啶 B.螺内酯 C.呋噻米 D.氢氯噻嗪 E.乙酰唑胺
A.抗癫痫药阻滞维生素D的吸收 B.抗癫痫药为酶抑剂,影响了维生素D的代谢 C.抗癫痫药为酶诱导剂,提高了维生素D的代谢率 D.抗癫痫药与维生素D结合 E.抗癫痫药加速了维生素D的排泄
A.头孢噻吩 B.磺胺 C.青霉素 D.多粘菌素 E.两性霉素
A.高通量筛选 B.药效学研究 C.毒理学研究 D.人体生物利用度研究 E.药物的研制
A.立即作腰穿,以降低颅压 B.减少液体入量,注意糖,盐液比例 C.给予脱水剂 D.及早应用山莨菪碱或东莨菪碱 E.注意头部降温
A.药物的特异质反应 B.药物的副作用 C.药物的变态反应 D.药物的变态反应 E.药物的后遗效应
A.第一中间宿主 B.第二中间宿主 C.终宿主 D.长期储存宿主 E.中间宿主
A.林可霉素 B.青霉素G C.链霉素 D.头孢哌酮 E.庆大霉素
A.土霉素 B.米诺环素 C.大观霉素 D.庆大霉素 E.氯霉素
A.粪便培养细菌 B.血液培养细菌 C.骨髓培养 D.粪便涂片染色镜检 E.粪便培养致病菌
A.氯喹伯氨喹 B.奎宁 C.奎宁伯氨喹 D.乙胺嘧啶 E.氯喹
A.发热时给予阿司匹林等退热药 B.应用联合广谱抗生素 C.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减轻毒性症状 D.暂不给任何处理,观察热型1周 E.不作特殊治疗,观察热型,同时给予支持治疗及完善各种实验室检查
A.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慢 B.解离少,重吸收少,排泄快 C.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慢 D.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快 E.解离多,重吸收多,排泄快
A.胆碱酯酶复活药 B.胆碱受体激动药 C.M抗胆碱酯酶药 D.NN胆碱受体阻断药 E.NM胆碱受体阻断药
A.一般利尿药 B.氨茶碱 C.肾上腺能β2受体激动药 D.洛伐他汀 E.肾上腺皮质激素
A.钙拮抗剂 B.青霉素类 C.水杨酸类 D.长效苯二氮类 E.头孢菌素类
A.相同群体,相同剂量 B.经验用药 C.惯例用药 D.随意用药 E.基因导向的个体用药
A.可乐定 B.美卡拉明 C.利舍平 D.卡托普利 E.氢氯噻嗪
A.与药物剂量有关 B.与药物剂量无关 C.由病人敏感性增高导致 D.不可预见 E.发生率低
A.A771726 B.DHODH C.IMPDH D.5F-Dump E.5F-dAMP
A.易发展为慢性 B.不经过消化道传播 C.只有急性肝炎,不发展为慢性 D.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 E.妊娠妇女感染发病,病死率较高
A.呋塞米 B.氢氯噻嗪 C.吲达帕胺 D.阿米洛利 E.乙酰唑胺
A.能直接激动M受体 B.可使腺体分泌增多 C.可引起眼调节麻痹 D.可用于治疗青光眼 E.对骨骼肌作用弱
A.内毒素 B.肠毒素 C.神经毒素 D.细胞毒素 E.侵袭作用
A.药物脂溶性高 B.药物分子量在250-500之间 C.离子化程度高 D.蛋白结合力低 E.胎盘血流速度加快
A.10小时左右 B.20小时左右 C.1天左右 D.2天左右 E.5天左右
A.肾功能不全 B.急性心梗 C.肝功能不全 D.严重高血压 E.消化性溃疡
A.肝性脑病Ι期 B.肝性脑病Ⅱ期 C.肝性脑病Ⅲ期 D.肝性脑病Ⅳ期 E.脑出血
A.沙奎那韦 B.英地那韦 C.脱氧肌苷 D.齐多夫定 E.司他夫定
A.发热,腹泻,脱水程度,血压及尿量等 B.腹泻,呕吐,血压,脉搏及尿量等 C.脱水程度,血压,脉搏及尿量等 D.腹泻,呕吐,脱水程度及尿量等 E.脱水程度,腹痛,血压、脉搏及尿量等
A.体内有慢性感染灶 B.风湿性关节炎 C.神经功能性低热 D.感染后低热 E.原因不明周期热
A.阻断肾上腺素α受体 B.阻断结节漏斗系统D2受体 C.阻断中脑边缘系统D2样受体 D.阻断中脑皮层系统的D2样受体 E.阻断黑质纹状体系统D2受体
A.T淋巴细胞分类计数 B.免疫印迹法查HIV抗原 C.血清抗HIV检测 D.取血做病毒分离(HIV) E.淋巴结巴活检做病理检查
A.补液 B.解热镇痛剂(如安乃近) C.纠正酸中毒 D.纠正电解质紊乱 E.高热中毒症状重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A.处理医疗事故的依据 B.医疗诉讼的依据 C.处理药品质量事故的依据 D.患者索赔的依据 E.加强药品监督管理、指导合理用药的依据
A.肥皂水灌肠液 B.弱酸性灌肠液 C.中性灌肠液 D.弱碱性灌肠液 E.50%硫酸镁导泻
A.淋巴结、胸腺 B.中枢神经系统 C.肺部 D.消化道 E.皮肤黏膜
A.分析总结和报告 B.监察、稽查、记录 C.组织、实施 D.方案设计 E.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监察、稽查、记录、分析总结和报告
A.肥达试验 B.外斐试验 C.补体结合试验 D.显微镜凝集溶解试验 E.红细胞溶解试验
A.患者体温升高 B.患者诊断为病毒感染 C.清洁-污染手术使用抗菌药物 D.患者血常规检查一切正常,但咳嗽症状严重 E.患者诊断为结核分枝杆菌或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
A.由于新生儿脂肪含量高,血中游离药物浓度下降 B.脂溶性药物解离度高,血药浓度高 C.新生儿皮下脂肪多,血药浓度比成人高 D.由新生儿于脂肪含量低,脂溶性药不能充分与之结合,血中的游离浓度高 E.由于脂溶性药在酸性环境中不易吸收,血药浓度低
A.水和解质紊乱 B.耳毒性 C.胃肠道反应 D.高尿酸反应 E.减少K外排
A.S区变异 B.P区变异 C.X区变异 D.前C区变异 E.YMDD变异
A.无肾综合征的动物源性出血热 B.有肾综合征的动物源性出血热 C.蚊传性出血热 D.蜱传性出血热 E.传播途径不明性出血热
A.抗菌药 B.镇静催眠药 C.降压药 D.糖皮质激素 E.抗精神病药
A.烧伤后败血症 B.院内感染败血症 C.老年人败血症 D.新生儿败血症 E.以上均是
A.降低心房肌自律性 B.降低心室肌自律性 C.改善心肌缺血状态 D.减少房室结中的隐匿性传导 E.增加房室结中的隐匿性传导
A.肾血流量少 B.肾小球数量少 C.肾小球滤过率低 D.对酸、碱、水、盐代谢调节能力强 E.以原形排泄的药物排出速率慢
A.阿奇霉素 B.氨苄西林 C.头孢呋辛 D.青霉素钠 E.以上都不是
A.抑制磷酸二酯酶Ⅲ B.提高细胞内的cAMP水平 C.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并减低外周血管阻力 D.抑制Na-K-ATP酶 E.容易引起心律失常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36小时 E.48小时
A.微动脉舒张,毛细血管开放,微静脉仍持续收缩 B.微动脉舒张,毛细血管开放,微静脉开放 C.微动脉舒张,毛细血管收缩,微静脉收缩 D.微动脉收缩,毛细血管舒张,微静脉舒张 E.微动脉收缩,毛细血管舒张,微动脉舒张
A.位于15号染色体 B.位于11号染色体 C.位于22号染色体 D.位于1号染色体 E.位于10号染色体
A.起病急骤 B.高热、抽搐 C.颅内高压 D.无腹痛、腹泻症状 E.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A.急性肾功能衰竭 B.DIC C.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 D.低血容量休克 E.微循环障碍
A.首次给予大剂量 B.首次给予小剂量 C.与链霉素联合应用 D.与磺胺嘧啶联合应用 E.疗程10天以上
A.免疫力很低 B.获得较强的同型免疫力 C.获得较强的各型交叉免疫力 D.对各型均无免疫力 E.获得带钩端螺旋体免疫力
A.第1天 B.第2天 C.第3天 D.第4天 E.第5天
A.Cmax/MIC和AUC/MIC与杀菌活性,临床疗效密切相关 B.AUC24h/MIC>1000 C.Cmax/MIC>25是抗菌最佳 D.AUC24h/MIC约25~30时抗菌最好 E.T>MIC达给药前的10~30%抗菌效果最好
A.恙虫病 B.地方性斑疹伤寒 C.流行性斑疹伤寒 D.钩体病 E.炭疽
A.48小时 B.72小时 C.36~48小时 D.无规律 E.24小时
A.与9:00服药比较,21:00服药后血清茶碱的tmax短,Cmax高 B.与9:00服药比较,21:00服药后血清茶碱的tmax长,Cmax低 C.与21:00服药比较,9:00服药后血清茶碱的tmax短,Cmax高 D.与9:00服药比较,21:00服药后血清茶碱的T1/2较短 E.与9:00服药比较,21:00服药后血清茶碱药-时曲线下面积大
A.粪便 B.尿 C.飞沫 D.鼻咽部分泌物 E.呕吐物
A.不需医生处方可自行在药房选购使用的药品 B.不需医生指导可自行使用的药品 C.凭医生处方才能从医院药房或药店购买的药品 D.消费者按说明书的介绍就可安全使用的药品 E.凭医生处方只能从医院药房购买的药品
A.阈剂量 B.效能 C.效价强度 D.治疗指数 E.LD50
A.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B.血培养 C.血沉 D.凝集试验 E.鲎试验
A.发热1-2天出疹,出疹后体温高 B.发热1-2天,热退后出疹 C.发热2-3天出疹,出疹同时有发热 D.发热3-4天出疹,出疹同时体温升高 E.发热3-4天热退后出疹
A.波摩那型 B.秋季热型 C.黄疸出血型 D.七日热型 E.犬型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B.微生物,媒介,宿主 C.病原体,人体和它们所处的环境 D.病原体,环境,宿主 E.病原体的数量,致病力,特异性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