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白细胞增多,蛋白升高,糖含量低于22mmo1/L B.白细胞减少,蛋白升高,糖含量高于22mmo1/L C.白细胞减少,蛋白正常,糖含量正常 D.白细胞增多,蛋白降低,糖含量高于22mmol/L E.白细胞增多,蛋白升高,糖含量高于22mmo1/L
A.吗啡 B.二氢埃托啡 C.芬太尼 D.喷他佐辛 E.曲马朵
A.溶菌酶 B.备解素 C.补体 D.干扰素 E.调理素
A.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 B.潜伏性感染 C.病原携带状态 D.隐性感染 E.显性感染
A.病原体→患者 B.母婴传播 C.病原体→医护人员手→患者 D.患者自身感染 E.飞沫播散的病原体→患者
A.体内产热过多 B.散热障碍 C.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 D.内源性致热原 E.外源性致热原
A.畏寒、发热 B.显著的中毒症状 C.皮疹 D.肝脾肿大 E.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加
A.速发型小孢子 B.迟发型小孢子 C.裂殖子 D.配子体 E.囊合子
A.轻型 B.中型 C.重型 D.危重型 E.非典型
A.急性黄疸型肝炎 B.慢性活动型肝炎 C.重症肝炎 D.瘀胆型肝炎 E.肝炎后肝硬化
A.对青霉素过敏反应 B.输液中的热原发生输液反应 C.输液中细菌污染发生的感染 D.大剂量青霉素杀灭钩体释出毒性物质对机体的损害作用 E.病情本身较重
A.48小时 B.72小时 C.36~48小时 D.无规律 E.24小时
A.素啶嗪 B.诺氟沙星 C.磺胺类 D.甲氧苄啶 E.甲硝唑
A.上腹隐痛不适 B.无症状,仅在粪便中发现虫卵 C.肝脾肿大、腹水 D.反复轻度腹泻、神经衰弱 E.胆绞痛,皮肤巩膜黄染
A.乳酸形成增多,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出现呼吸深大而快 B.呼吸增快,换气过度,导致呼吸性碱中毒 C.混合性酸中毒 D.内脏缺血缺氧,生物氧化过程障碍 E.糖原和脂肪代谢亢进
A.甲氧西林或苯唑西林 B.万古霉素 C.利福平 D.氯霉素 E.利奈唑胺
A.治疗后疗效的分级 B.LD50/ED50 C.按治疗的需要进行剂量的分级 D.ED50/LD50 E.药物剂量与毒性的分级
患者男,26岁,农民,因“高热、头痛10天”入院。查体:体温38.9℃,烦躁,头面及颈胸皮肤潮红,左腹股沟有1焦痂,左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有触痛,眼结膜充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颈软,心肺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克氏征阴性,布氏征阴性,巴氏征阴性。胸部CT:心肺正常;肝功能ALT150U/L;尿常规:蛋白();血常规:血红蛋白98g/L,白细胞5.8×109/L,中性0.75,淋巴0.25。首选下列哪种病原治疗方法 ()
A.氯霉素 B.氨芐青霉素 C.头孢唑啉 D.氧氟沙星 E.红霉素
A.胃黏膜变薄并萎缩 B.胃肠活动度降低 C.进食量减少 D.胃肠、肝脏血流量下降 E.胃pH值升高
A.通过性交而传播 B.通过共用注射器吸毒而传播 C.通过HIV阳性的母亲的乳汁 D.与HIV阳性的人握手而传播 E.HIV阳性的器官移植给他人
A.血尿素氮及肌酐过高所 B.高血容量综合征表现 C.颅高压引起 D.脑疝引起 E.高血钾的表现
A.新生儿应用氯霉素后出现“灰婴综合征” B.肝硬化者服用地西泮后易诱发肝性脑病 C.有人服用四环素后产生范可尼样综合症 D.静脉推注庆大霉素引起呼吸抑制 E.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损者服用伯氨喹后可发生严重的溶血性贫血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
A.不定期视察 B.有因视察 C.随机视察 D.随访视察 E.无因视察
A.在我国农民发病率较高 B.外来人群发病后病情相对较重 C.从事稻田劳动年限越长的农民感染率越高 D.外来人群的发病率高 E.从事稻田劳动年限越长的农民,发病后病情相对较重
A.使4相除极速率下降和减少复极不均一性,能提高致颤阈 B.促进细胞K外流,缩短复极过程,且以缩短APD更为显著 C.对窦房结自律性没有影响,仅在其功能失常时才有抑制作用 D.减慢房室结传导 E.降低自律性
A.乳酸 B.一氧化氮(NO) C.前列腺素 D.血栓素A2 E.白三烯(LT)
A.离子型 B.螯合型 C.分子型 D.络合型 E.pH中性型
A.潜伏期 B.前驱期 C.发疹期 D.恢复期 E.并发肺炎时
A.镇痛、镇静、镇咳 B.镇痛、镇静、抗震颤麻痹 C.镇痛、呼吸兴奋 D.镇痛、镇静、散瞳 E.镇痛、止泻、缩血管
A.三大类25种 B.三大类35种 C.二大类25种 D.二大类35种 E.甲3种,乙21种,丙二种
A.去除手上大部分常住菌 B.去除手上所有常住菌 C.去除手上污垢和大部分暂住菌 D.去除手上污垢和所有暂住菌 E.抑制微生物的快速再生
A.超量应用药物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属于药物不良反应的一种 B.A型药物不良反应与用药剂量无关 C.A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死亡率高 D.B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死亡率低 E.B型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用药剂量无关,其发生率低,死亡率高
A.心衰肺水肿、肝功衰竭和严重继发感染 B.呼吸衰竭和严重毒素感染 C.脑水肿、肺水肿和大出血 D.DIC和低血压休克 E.心衰肺水肿、大出血和严重继发感染
A.血管脆性增加 B.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消耗 C.广泛血管内凝血 D.细菌及内毒素引起小血管栓塞性炎症 E.细菌外毒素引起小血管栓塞性炎症
A.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C.钩体病脑膜脑炎型 D.结核性脑膜炎 E.乙型脑炎
A.1周 B.2周 C.3周 D.4周 E.5周
A.10μg/ml B.20μg/ml C.30μg/ml D.40μg/ml E.50μg/ml
A.组胺 B.阿托品 C.乙酰胆碱 D.毛果芸香碱 E.中药山楂
A.病情加重,出现肠穿孔 B.发生肠出血 C.转为慢性菌痢 D.发生癌变 E.合并败血症
A.头孢哌酮 B.头孢他啶 C.头孢孟多 D.头孢噻吩 E.头孢氨苄
A.8mg/kg B.10mg/kg C.12mg/kg D.14mg/kg E.15mg/kg
A.胃肠道pH的影响 B.形成难溶的络合物 C.胃肠道运动的影响 D.肠吸收功能的影响 E.组织分布量的改变
A.大便常规 B.血常规 C.血清学检查霍乱弧菌抗体 D.血生化检查 E.大便霍乱弧菌培养
A.氟烷 B.青霉胺 C.保泰松 D.利福平 E.秋水仙碱
A.波摩那群 B.澳洲群 C.秋季热群 D.流感伤寒型群 E.黄疸出血群
A.后遗效应 B.继发作用 C.毒性反应 D.副作用 E.过敏反应
A.肥达反应 B.外斐反应 C.肝功能检查 D.肝炎病毒标记物检查 E.肝B超检查
A.增加苯妥英钠的生物利用度 B.减少苯妥英钠与血浆蛋白结合 C.减少苯妥英钠的分布 D.增加苯妥英钠的吸收 E.抑制肝药酶使苯妥英钠代谢减少
A.尿毒症致凝血功能异常 B.类肝素物质增多 C.血管壁脆性增加及血小板减少 D.血管因子消耗缺乏 E.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A.治疗隔离病人 B.发现治疗带菌者 C.切断传播途径 D.口服依链痢疾活菌苗 E.流行季节预防服药
A.显凝试验 B.肥达反应 C.嗜异凝集试验 D.SPA凝集试验 E.外斐反应
A.CD4细胞<0.1×109/L B.CD4细胞<0.2×109/L C.CD4细胞<0.3×109/L D.CD4细胞<0.4×109/L E.CD4细胞<0.5×109/L
A.CSF检测谷草转氨酶 B.血液或CSF病原学检查 C.特异性补体结合试验 D.特异性IgM抗体检测 E.显微镜凝集溶解试验
A.肝脏代谢的差异 B.消化道吸收速度的差异 C.肾脏排泄的差异 D.肝肠循环的差异 E.首过效应的差异
A.只给予护肝、退黄治疗,不选择抗HBV治疗 B.如果HBVDNA载量明显高,应考虑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 C.给予护肝治疗同时适量饮酒 D.选择干扰素或核苷类似物抗病毒均可 E.给予干扰素治疗,以避免发生慢性化
A.甲硝唑 B.磺胺类药物 C.红霉素 D.克拉霉素 E.以上都不是
A.可乐定是中枢性降压药 B.可乐定可用于治疗中度高血压 C.可乐定可用于治疗重度高血压 D.可乐定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危象 E.可乐定别称氯压定
A.取标本血培养,涂片染色鉴定 B.取标本骨髓培养,涂片染色鉴定 C.取标本大便培养,涂片染色鉴定 D.取标本小便培养,涂片染色鉴定 E.取标本接种于小白鼠腹腔内,涂片染色鉴定
A.亲和力弱,内在活性弱 B.无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C.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D.有亲和力,内在活性弱 E.对相应受体有较强亲和力及较强内在活性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B.微生物,媒介,宿主 C.病原体,人体和它们所处的环境 D.病原体,环境,宿主 E.病原体的数量,致病力,特异性定位
A.诊断用药 B.医疗用毒性药品 C.具有精神活性的药物 D.抗菌药物 E.过敏药物
A.注射干扰素 B.注射乙肝疫苗 C.注射特异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 D.注射丙种球蛋白 E.碘酒消毒
A.逐级定期报告制度 B.一般报告制度 C.逐级报告制度 D.定期报告制度 E.越级报告制度
A.钩端螺旋体的量 B.毒力 C.钩端螺旋体型不同 D.受损脏器不同 E.人体免疫状态
A.抑制中枢多突触反射 B.抑制脊髓r运动神经元 C.与ACh竞争运动终板膜上的NM受体 D.使运动终板膜上产生持久的去极化 E.减少运动神经末梢ACh的释放
A.急性黄疸型肝炎 B.急性重型肝炎 C.亚急性重型肝炎 D.慢性重型肝炎 E.淤胆型肝炎
A.改善通气状态,促进气体交换 B.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C.解除脑水肿、脑疝症状 D.补充液体主要用葡萄糖液1/4量用含钠液体 E.大量补充液体及钠盐
A.氨苄西林 B.头孢曲松 C.头孢他啶 D.头孢呋辛 E.头孢拉定
A.0.5~1小时 B.0.5~4小时 C.0.5~24小时 D.4~6小时 E.24小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