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告知病人需坚持治疗3~6个月 B.定期查肝功能 C.经常检查注射部位,发现硬块应及时处一理,必要时做理疗 D.向病人说明药物副作用 E.停药后副作用不会消失
A.卧床休息 B.服用抗炳毒药物 C.服用中药抗病毒 D.室内食醋熏蒸 E.呼吸道隔离
A.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B.鼓励病人采用腹式呼吸 C.给予高浓度吸氧 D.慎用镇静药 E.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
A.必要时低流量(1~2L/分) B.高流最间断给氧 C.高流量(6L/分)持续给氧 D.低流量持续给氧 E.中流量持续给氧
A.有缺氧症状时可给予鼻导管吸氧 B.腹胀、鼓肠做局部热敷或肛管排气 C.高热者尽量使用解热药 D.进行健康指导,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E.胸痛剧烈者取患侧卧位
A.每2小时变换体位 B.头高足低位 C.仰卧位 D.头低足高位 E.去枕平卧位或头略高、足高的特殊位
A.坐位或半卧位 B.平卧位 C.吸氧 D.双腿下垂 E.保持镇静
A.吸氧 B.维持静脉通道,止血处理 C.做镇静、镇咳等对症处理 D.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E.准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械
A.用导管吸除血块,保持呼吸道通畅 B.安慰患者 C.进行气管切开 D.加大吸氧流量 E.应用呼吸兴奋药
A.有无发生窒息 B.痰量 C.痰的颜色 D.心率 E.肺部湿啰音
A.病人可采取半卧位 B.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 C.在拔除引流管前先夹闭引流管24小时 D.引流瓶的位置必须低于胸腔 E.肺修复后立即拔管
A.2小时 B.4小时 C.24小时 D.12小时 E.1小时
A.压疮 B.皮肤营养不良 C.局部供血不足 D.皮肤瘙痒 E.水、电解质失衡
A.按医嘱静脉注射毛花苷C B.持续低流量吸氧 C.氧气湿化瓶中加入去泡沫剂 D.给予高流量吸氧 E.遵医嘱静脉注射氨茶碱
A.电源 B.心电示波 C.脉冲发生器 D.电极 E.同步触发装置
A.绝对卧床休息 B.盐水灌肠,促进排便 C.高流量吸氧 D.清淡、低盐饮食 E.心电监护
A.胃胀,膈肌抬高,影响呼吸 B.加重心肌供血不足 C.诱发心律失常 D.血压升高 E.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A.镇静,避免情绪激动 B.保持大便通畅 C.持续吸氧 D.监护期间绝对卧床休息 E.排便困难时,嘱患者用力排便
A.豆浆B.牛奶C.猪肝D.菠菜E.香菇
A.高血压昏迷 B.高血压脑出血 C.高血压脑病表现严重头痛、呕吐甚至抽搐 D.高血压危象 E.高血压病一期
A.心前区按压 B.电击复律 C.更换旧心脏起搏器 D.更换起搏器电池 E.吸氧
A.继续服用洋地黄以提高电复律的疗效 B.禁食6小时,排空大小便 C.病人采取半卧位持清醒状态 D.暂时停止心电监护,确保安全 E.备皮时应将胸部汗毛剃尽
A.2小时 B.4小时 C.24~48小时 D.72小时 E.96小时
A.治疗时会给予吸氧 B.治疗时需仰卧于硬板床上 C.在治疗前6小时需禁食、禁水 D.治疗过程中病人始终保持清醒状态 E.治疗中严密心电监护
A.体温改变 B.情绪的改变 C.意识状态的改变 D.液体出入量的平衡情况 E.氧饱和度的改变
A.电风扇 B.微波炉 C.电脑 D.电话 E.洗衣机
A.卧床休息1~2天 B.禁食、禁水24小时 C.观察生命体征每小时1次 D.吸氧 E.心电监护
A.急性肠梗阻 B.急性胃炎 C.胃镜检查前 D.急性胃肠穿孔 E.消化道大出血
A.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 B.禁烟禁酒 C.抑酸药宜在空腹时服 D.胃黏膜保护药宜在饭后服 E.季节变换时注意保暖
A.低盐饮食 B.可以饮啤酒 C.避免刺激性食物 D.血氨偏高限蛋白质 E.高维生素饮食
A.不吃发霉变质的食物 B.不吃腌制食品 C.防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D.禁酒 E.生活规律
A.大量利尿 B.多次灌肠和导泻 C.药物性肝损害 D.上消化道出血 E.高蛋白饮食
A.高糖饮食 B.增加糖类及维生素饮食 C.限制水、钠摄入 D.高蛋白质饮食 E.不能进食者可静脉滴注葡萄糖
A.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B.加强口腔护理 C.禁食 D.注意休息 E.饮食无特殊要求
A.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及量 B.胃囊的压力为50mmHg C.出血停止后立即拔管 D.禁食、禁水 E.拔管前口服液状石蜡20~30ml
A.温开水 B.生理盐水 C.1%过氧化氢溶液 D.2%~4%碳酸氢钠 E.0.02%呋喃西林
A.坚持按医嘱服用甲巯咪唑 B.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 C.每天应食用含碘多的食品 D.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 E.保持情绪稳定
A.高糖、高蛋白、高脂、高维生素、低钾、高钠 B.低糖、低脂、高蛋白、低脂、高维生素、低钾、高钠 C.低糖、高蛋白、低脂、高维生素、高钾、低钠 D.低糖、低蛋白、低脂、高维生素、低钾、低钠 E.高糖、高蛋白、低高脂、低维生素、低钾、不限钠
A.两者易发生中和反应 B.丧失普通胰岛素的速效特性 C.加速胰岛素降解 D.降低中效胰岛素的效价 E.发生不良反应
A.控制体重、防止肥胖 B.控制血糖,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 C.减轻胃肠负担 D.减少胰液分泌 E.延缓消化道吸收
A.控制饮食 B.适当锻炼 C.监测血糖 D.进食富有营养的食物,多摄取高蛋白食品 E.加强皮肤呼吸
A.保持床单清洁平整 B.床上应阳光充足 C.病室内温度18~20℃ D.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E.病室内湿度50%~60%
A.鸡蛋清 B.温开水、生理盐水 C.牛奶 D.2%~4%鞣酸 E.2%碳酸氢钠
A.500~600ml B.500~1000ml C.1500ml D.800~1200ml E.200~250ml
A.脑部CT B.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测定 C.脑电图检查 D.肺功能检查 E.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测定
A.果汁 B.淡茶水 C.柠檬汁 D.盐水 E.门开水
A.深昏迷状态 B.睡眠状态 C.昏睡状态 D.浅昏迷状态 E.清醒状态
A.解开患者的衣领、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 B.在患者上下臼齿间放压舌板 C.将体温表置于口腔内测温 D.将患者置于平卧位,头部侧向一边 E.扶持患者卧倒
A.心率 B.脉氧 C.呼吸 D.脉搏 E.血压
A.清理呼吸道无效 B.气体交换受损 C.组织灌注量减少 D.活动无耐力 E.潜在并发症:窒息
A.急性肺衰竭 B.急性肺梗死 C.劳力性心绞痛 D.急性左心衰竭 E.急性心肌梗死
A.增加活动,锻炼肌肉 B.可以进行轻度的活动,但要保证充分的休息 C.避免体力劳动 D.卧床休息为主,但可下床排尿、排便 E.绝对卧床休息,由他人协助生活
A.清理呼吸道无效 B.气体交换受损:与急性肺水肿有关 C.呼吸困难 D.组织灌注量减少 E.潜在并发症:急性左心衰竭
A.家族中多人有高血压病史 B.此病人的年龄为55岁 C.病人身高174cm,体重94kg D.其父亲61岁时死于急性心肌梗死 E.以上都不是
A.促进血液流动 B.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C.溶解冠状动脉内血栓 D.扩张冠状动脉 E.抑制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
A.疼痛:与消化道黏膜溃疡有关 B.有营养不良的可能:与疼痛导致摄入量减少有关 C.疾病相关知识缺乏 D.焦虑 E.有出血的可能
A.肝门静脉高压 B.肝淋巴液回流受阻 C.抗利尿激素增加 D.血浆白蛋白浓度下降 E.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A.意识障碍:与血氨增高、大脑处于抑制状态有关 B.有效血容量不足:与肝硬化所致肝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及水、钠潴留有关 C.有受伤的危险 D.营养不足 E.潜在并发症
A.有效血容量不足 B.焦虑 C.意识障碍 D.有受伤的危险 E.组织灌注不足
A.清淡富有营养的饮食 B.多饮水 C.不宜多饮水 D.健康教育 E.卧床休息
A.通知医生对病人进行抢救 B.调节室温,注意保暖 C.唤醒患者 D.输入液体适当加温 E.加床挡,以防发生意外
A.饭前0.5小时服用 B.饭后1小时服用 C.饭后服用 D.进餐前10分钟服用 E.服药时多喝水
A.防止烫伤患者皮肤 B.不能有效清除毒物 C.防皮肤血管扩张,促进毒物吸收 D.防止毒物对热发生反应 E.抑制呼吸中枢
A.口服糖水 B.给予镇痛药 C.保暖 D.立即将病人搬到室外空气新鲜处 E.吸氧
A.适当休息 B.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C.维持水电平衡 D.给予雾化吸入 E.对病人进行隔离
A.给予盐酸氨溴索祛痰 B.鼓励病人多饮水稀释痰液 C.指导病人有效咳嗽促进排痰 D.可给予雾化吸入 E.勤给病人吸痰
A.低盐饮食 B.普食 C.高蛋白质、高热、高维生素饮食 D.低脂饮食 E.少渣半流质
A.引流前15min遵医嘱给予支气管扩张剂 B.抬高患部位置,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 C.每次引流30~60min,每天2~3次 D.在引流过程中指导病人腹式深呼吸 E.引流后给予漱口
A.保持呼吸道通畅 B.输血 C.抗生素 D.镇静剂 E.止咳药
A.侧卧位 B.中凹仰卧位 C.俯卧位 D.膝胸卧位 E.截石位
A.多饮水或输液 B.祛痰、止咳 C.吸氧 D.选用对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 E.高热者用物理降温或给予小量退热剂
A.患侧卧位 B.仰卧位 C.端坐位 D.健侧卧位 E.俯卧位
A.弛张热 B.稽留热 C.间歇热 D.波状热 E.回归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