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糖 B.蛋白质 C.脂肪 D.嘌呤 E.核糖
A.危险药物的类型 B.可利用空间的大小 C.国家有关标准规定 D.环保部门关于有毒物质排放的要求 E.以上都是
A.普通库 B.阴凉库 C.冷藏库 D.麻醉药品库 E.密闭库
A.胶囊剂 B.针剂 C.放射性药品 D.毒性药品 E.麻醉药品
A.医师签名 B.患者年龄 C.患者性别 D.科室 E.诊断
A.Sag. B.Sig. C.Caps. D.Cap. E.Syr
A.上午 B.饭中 C.饭后 D.睡前 E.饭前
A.微量元素可加入脂肪乳剂中 B.电解质可加入脂肪乳剂中 C.磷酸盐可加入葡萄糖中 D.脂溶性维生素可加入氨基酸中 E.先将脂肪乳剂转移入营养袋中,再将氨基酸、葡萄糖移人营养袋中混合
A.1μm B.2μm C.3μm D.4μm E.5μm
A.泛潮 B.风化 C.泛油 D.酸败 E.枯朽
A.阴凉、潮湿 B.通风良好 C.光照充足 D.高温储存 E.干燥、避风
A.深埋法 B.燃烧法 C.稀释法 D.溶解法 E.蒸馏法
A.毒性药品必须储存在设有必要安全设施的单独仓间内(铁门、铁栅窗)或专柜加锁并由专人保管。 B.毒性药品的验收、收货,均应由两人进行并共同在单据上签字 C.严防收假,严禁与其他药品混放 D.外观检查验收,不可直接从塑料袋或瓶外查看,需拆开内包装仔细查看 E.建立毒性药品收支账目,定期盘点,做到账物相符
A.至2013年8月14日起便不得使用 B.至2013年8月15日起便不得使用 C.至2013年8月16日起便不得使用 D.有效期为2013年8月15日 E.有效期为2013年8月16日
A.搅拌混合、研磨混合、配研混合以及旋转混合 B.搅拌混合、配研混合、过筛混合以及混合机混合 C.等量递加法混合、倍量增加法混合 D.搅拌混合、研磨混合、过筛混合以及混合筒混合 E.搅拌混合、研磨混合、过筛混合以及制粒混合
A.洁净室仅限于在该室的配制人员和批准的人员进入 B.传染病、皮肤病和体表有伤口者不得从事制剂的配制和分装工作。制剂人员应有健康档案,并每三年至少体检一次 C.工作时严禁坐在地上,避免工作服受到污染。离开工作场地必须脱掉工作服装 D.洁净区内工作人员的操作要稳、轻,减少不必要的活动和交谈,以免造成空气过多污染 E.不携带个人物品进入洁净室,不在洁净室内吃东西
A.臭氧灭菌法 B.紫外线灭菌法 C.湿热灭菌法 D.药液灭菌法 E.无菌操作法
A.本实验利用了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B.本实验维生素C注射液的含量95.98% C.本实验维生素C注射液的含量97.13% D.滴定终点溶液显紫色 E.本实验维生素C注射液的含量97.14%
A.取吸收池时,手指拿两侧面的毛玻璃。盛装样品溶液以池体积的4/5为宜。透光面要用擦镜纸由上而下擦拭干净 B.由于吸收池和溶剂本身可能有空白吸收,因此测定供试品的吸光度后应减去空白读数,或由仪器自动扣除空白读数后再计算含量 C.供试品溶液的吸光度在0.7~1.0为宜,因为吸光度读数在此范围内误差比较小 D.当溶液的pH对测定结果有影响时,应将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pH调成一致 E.称量应按药典规定要求。配制稀释溶液时稀释转移次数应尽量少,转移稀释时所取容积一般不少于5ml
A.提高药物治疗的普及性 B.防止浪费,保护药物资源 C.改善疾病治愈率,降低疾病发病率 D.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和医疗水平 E.促进合理用药、改善药物治疗效果、实现药师角色转换
A.氯霉素 B.头孢氨苄 C.四环素 D.链霉素 E.万古霉素
A.眼科检查用阿托品时瞳孔扩大 B.肌注青霉素引起的局部疼痛 C.上消化道出血时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引起黏膜血管收缩 D.在治疗过敏性休克过程中应用肾上腺素引起冠状动脉扩张 E.在应用普萘洛尔治疗心绞痛患者过程中引起心率减慢
A.胃肠道损害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B.阿司匹林对大多数人可引起肾功能受损 C.对氨基水杨酸可致粒细胞减少 D.长期大剂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可致严重肝脏损害,尤以肝坏死多见 E.吲哚美辛可致肾衰和水肿
A.并用5-HT受体阻断药 B.并用H受体拮抗剂 C.有支气管哮喘史 D.并用抗惊厥药 E.大剂量使用NSAID
A.多巴胺 B.肾上腺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异丙肾上腺素 E.麻黄碱
A.药效学 B.药物分布 C.药物排泄 D.药物代谢 E.药物吸收
A.吗啡类 B.氨基苷类 C.青霉素类 D.喹诺酮类 E.大环内酯类
A.老年人肝血流量减少,肝功能下降,从而使血药浓度下降 B.老年人血浆蛋白含量降低 C.老年人体内水分减少、药物分布容积降低 D.老年人肾功能降低,药物半衰期延长、耳肾毒性增加 E.老年人易产生毒性反应
A.口服降糖药 B.巴比妥类 C.四环素类 D.氨基苷类 E.胃动力药
A.白三烯调节剂 B.糖皮质激素 C.茶碱 D.β受体激动剂 E.化痰药
A.病毒 B.厌氧菌 C.革兰阳性球菌 D.真菌 E.肠杆菌科细菌
A.强心剂 B.利尿剂 C.抗凝药 D.呼吸兴奋剂 E.化痰药
A.隔日给药,为期3~5个月 B.每日多次给药,为期l~2个月 C.每周给药3次给药,为期3~5个月 D.每周给药5次给药,为期2~3个月 E.每日给药,为期2~3个月
A.异烟肼、左氧氟沙星 B.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 C.异烟肼、利福平 D.利福平、乙胺丁醇 E.左氧氟沙星、乙胺丁醇
A.非洛地平 B.维拉帕米 C.贝那普利 D.呋塞米 E.普萘洛尔
A.非洛地平 B.厄贝沙坦 C.贝那普利 D.氢氯噻嗪 E.普萘洛尔
A.硝酸甘油 B.普萘洛尔 C.卡托普利 D.硫氮酮 E.维拉帕米
A.原发性高血压 B.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C.稳定型心绞痛 D.变异型心绞痛 E.甲状腺功能亢进
A.利尿剂是唯一能充分控制心衰患者液体潴留的药物 B.一旦病情控制,利尿剂应以最小有效量无限期维持 C.呋塞米的剂量与效应呈线性关系,故剂量不受限制 D.伴肾功中度损害的心衰患者宜首选氢氯噻嗪 E.非甾体抗炎药吲哚美辛能抑制多数利尿剂的利钠作用,并促进利尿剂的致氮质血症倾向,一般应避免与利尿剂联用
A.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在完全控制2~5年后 B.单纯部分性发作在完全控制2~5年后 C.失神发作在完全控制6个月后 D.复杂部分性发作完全控制1~2年后 E.停药过程一般不少于3个月,需缓慢减量
A.降低血压 B.控制出血 C.控制脑水肿,预防脑疝 D.加强护理,注意水与电解质平衡 E.气管切开,吸氧
A.丙戊酸钠 B.三甲双酮 C.安定 D.硝基安定 E.乙琥胺
A.少食多餐 B.加大抑酸药剂量 C.加用其他抑酸药 D.加用促动力药 E.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A.高钙血症 B.低钠血症 C.低钙血症 D.低氯血症 E.高钾血症
A.急性期1~2周内应卧床休息 B.对症治疗 C.注意防治并发症 D.必须使用青霉素治疗 E.禁止肾毒性药物的使用
A.α受体阻滞剂 B.β受体阻滞剂 C.钙通道阻滞剂 D.利尿剂 E.ACE抑制剂
A.抗感染药 B.降压药 C.利尿剂 D.抗凝和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 E.糖皮质激素
A.噻嗪类利尿剂 B.呋塞米 C.碳酸氢钠 D.布美他尼 E.托拉塞米
A.用药剂量大,持续时间长 B.丙酸睾酮的男性化副作用较轻 C.17α-烷基类雄激素的肝脏毒性反应较丙睾为轻 D.17α-烷基类雄激素的男性化副反应较丙睾为重 E.17α-烷基类雄激素肌注多次后局部常发生硬块,宜多处轮换注射
A.环孢素 B.干扰素 C.白细胞介素 D.三氧化二砷 E.甲磺酸伊马替尼
A.叶酸缺乏者可肌内注射叶酸 B.叶酸缺乏者可联合维生素B12 C.维生素B12缺乏可联合叶酸 D.维生素B12缺乏可口服维生素B E.同服维生素C,促进叶酸和维生素B12吸收
A.维生素C促进叶酸在胃肠中吸收 B.甲氧蝶啶阻止叶酸转化为四氢叶酸 C.乙胺嘧啶促进叶酸转化为四氢叶酸 D.甲氨蝶呤升高叶酸的血浆浓度 E.甲氧苄氨嘧啶升高叶酸的血浆浓度
A.萎缩性胃炎 B.急性失血 C.溃疡性结肠炎 D.胃大部切除术后 E.妊娠后期严重贫血者
A.布洛芬 B.吲哚美辛 C.塞来昔布 D.对乙酰氨基酚 E.扑热息痛
A.定期检查眼底 B.定期检查心电 C.监测肝功 D.询问过敏史 E.注意是否有出血倾向
A.继续减少激素剂量,保护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 B.加用环磷酰胺 C.加用非甾体抗炎药 D.加用羟氯喹 E.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症处理
A.性接触 B.器官移植和污染的注射器 C.蚊虫叮咬 D.母婴垂直传播 E.血制品
A.二巯丙醇 B.二巯基丁二钠 C.依地酸钙钠 D.硫代硫酸钠 E.青霉胺
A.氯化铵注射液 B.氯化钙注射液 C.维生素C注射液 D.碳酸氢钠注射液 E.维生素B6注射液
A.住院费 B.诊疗费 C.药品费用 D.挂号费 E.因病误工造成的收入损失
A.仅指与医疗有关的直接成本 B.仅包括药品费用和住院费 C.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整个医疗成本 D.不包括治疗不良反应的费用 E.不包括因病误工的收入损失等非现金经济业务
A.不良反应小、类型多 B.不可逆性 C.容易纠正 D.无需预防 E.无需预测
A.能制订出较为可信的个体化给药方案 B.可计算出群体平均药动学参数 C.新药开发 D.进行生物利用度研究 E.用药效学模型代替药动学模型
A.科研学术特性 B.生活必需特性 C.商品经济特性 D.临床治疗特性 E.福利保健特性
A.早上9点饮酒比下午2点饮酒时血液中醇浓度高约20% B.苯丙胺的人体肾排泄在夜晚最大 C.人体对多数脂溶性药物早晨服用较傍晚服用吸收慢 D.环磷酰胺在早上7点给药致畸作用最弱,而凌晨1点最强 E.在人体内凌晨2点到早晨6点之间的血浆游离苯妥英钠或丙戊酸含量最低
A.沙丁胺醇 B.氨溴索 C.氢氯噻嗪 D.尼可刹米 E.孟鲁司特钠
A.螺内酯 B.氯沙坦 C.普萘洛尔 D.卡托普利 E.硝苯地平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A.肝脾淋巴结有否肿大 B.网织红细胞多少 C.皮肤黏膜有无浸润 D.骨髓增生程度及原始细胞多少 E.巨核细胞多少
A.控制脑水肿 B.降血压治疗 C.继续溶栓治疗 D.颅脑CT检查 E.对症治疗
A.20%甘露醇静脉滴注 B.降血压治疗 C.尿激酶静脉滴注 D.小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 E.扩张血管药
A.大剂量激素冲击 B.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 C.口服激素加量 D.甘露醇静滴 E.NSAID
A.甲泼尼龙500~1000mgQd B.甲泼尼龙160mgQd C.甲泼尼龙80mgBid D.甲泼尼龙0.5~1mg/(kg·D. E.甲泼尼龙80mgQd
A.1型糖尿病 B.2型糖尿病 C.血糖异常 D.糖耐量异常 E.空腹血糖异常
A.药物治疗 B.血糖监测 C.适当运动 D.饮食控制 E.以上都包括
A.格列苯脲 B.二甲双胍 C.格列喹酮 D.格列齐特 E.阿卡波糖
A.口服磺脲类药物 B.口服二甲双胍 C.减轻体重,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监测血糖 D.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口服消渴丸 E.减轻体重,控制饮食,增加运动,胰岛素治疗
A.酮症酸中毒 B.乳酸酸中毒 C.贫血 D.粒细胞减少 E.胃肠不适
A.吸入剂 B.软膏剂 C.眼膏剂 D.滴眼剂 E.滴鼻剂
A.普通库 B.阴凉库 C.冷藏库 D.麻醉药品库 E.毒品库
A.干热灭菌法 B.湿热灭菌法 C.药液灭菌法 D.无菌操作技术 E.紫外线灭菌法
A.食物中不要放盐 B.增加饮食中纤维的含量 C.喝大量的水以补充丢失的水分 D.药物与牛奶同服 E.使用加湿器或雾化器
A.苯妥英钠 B.胺碘酮 C.维拉帕米 D.地高辛 E.普罗帕酮
A.普萘洛尔 B.吗啡 C.异丙肾上腺素 D.特布他林 E.氨茶碱
A.凌晨4点 B.下午4点 C.早上7点 D.晚上7点 E.早上1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