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注意休息 B.严密监测病情 C.戒酒 D.饮食无特殊要求 E.急性期时注意口腔护理
A.体温在37~38.4℃之间持续2周 B.体温在37.5~38.4℃之间持续2周 C.体温在37.3~38℃之间持续3周 D.体温在37.5~38.9℃之间持续4周 E.体温在37.5~38.4℃之间持续4周
A.5~10mmHg B.10~15mmHg C.15~20mmHg D.18~22mmHg E.22~25mmHg
A.气道陷闭 B.鼻出血 C.嗜睡 D.心律失常 E.呼吸道感染
A.减少功能残气量 B.是抢救ARDS的重要手段 C.增加呼气末正压 D.预防气胸的出现 E.提高肺的顺应性
A.31~35℃,100% B.33~36℃,100% C.32~36℃,>90% D.32~34℃,>90% E.34~36℃,>98%
A.弥散障碍 B.通气血流比例减少 C.吸入氧浓度不足 D.肺泡通气不足 E.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
A.病情好转后可进行体育锻炼 B.避免寒凉刺激,不宜使用冷水 C.多饮水 D.改善工作生活环境 E.戒烟
A.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B.吸氧流量4~6L/min C.有水肿者做好皮肤护理 D.慎用镇静剂 E.避免含糖高的食物
A.应绝对卧床休息 B.吸氧流量为2~5L/min C.妥善放置引流瓶 D.更换引流瓶时应用血管钳双重夹紧 E.鼓励病人咳嗽
A.有利于气道分泌物的清除 B.有利于保持气道的通畅 C.有利于吸出误吸的胃内容物 D.有利于防止下呼吸道感染 E.便于与呼吸机连接
A.注射速度应缓慢 B.给予心电监护 C.备好抢救药品 D.备除颤器 E.询问病人有无不适
A.药物治疗 B.心脏按压 C.人工呼吸 D.同步直流电复律 E.非同步直流电复律
A.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 B.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C.溶栓治疗 D.药物保守治疗 E.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A.高热量、低盐、低脂易消化食物 B.低胆固醇、低盐、高纤维易消化食物 C.优质蛋白、高热量、低脂、高膳食纤维 D.低盐、低脂、低热量、粗纤维膳食 E.优质蛋白、低盐、低脂、低磷
A.现用现配 B.连续使用不得超过48小时 C.注意监测血压变化 D.避光滴注 E.可用输液泵控制滴速
A.严重心脏传导阻滞 B.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C.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发房室传导阻滞 D.介入性心脏病诊治 E.反复发作的心室停顿
A.术前口服抑制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 B.术中用肝素抗凝 C.术后服用阿司匹林1~3个月 D.术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E.术后口服华法林维持抗凝1~3个月
A.平卧位 B.半卧位 C.头低脚高位 D.左侧卧位 E.右侧卧位
A.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B.有口腔黏膜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C.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D.活动无耐力 E.焦虑
A.氮质血症 B.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C.呕血与黑便 D.发热 E.意识模糊
A.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 B.高脂肪、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 C.低脂肪、易消化、少纤维素 D.禁食 E.低热量、低盐、低脂肪
A.0.1kg B.0.2kg C.0.4kg D.0.5kg E.1kg
A.用1000ml透析液连续冲洗3~5次 B.暂时改做IPD C.腹膜透析液中加抗生素及肝素 D.全身应用抗生素 E.立即拔管
A.预防感染 B.保证液体入量 C.补充碱性药物 D.限制钾的摄入 E.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A.低蛋白饮食,20~40g/d B.摄入优质蛋白质,如豆制品等 C.低磷、高热量饮食 D.每日液体入量应按前1天出液量加500~600ml来计算 E.尿量在1000ml/d以上而又无水肿者,可不限制饮水
A.深昏迷状态 B.浅昏迷状态 C.嗜睡状态 D.清醒状态 E.昏睡状态
A.进食时或进餐后服用 B.液体铁需用吸管服用 C.禁饮茶 D.可同服维生素C E.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即停药
A.避免皮肤摩擦,操作轻柔 B.尽量避免肌肉注射 C.注意口腔清洁 D.限制肢体活动 E.床单平整,被褥轻软
A.病室定期紫外线消毒 B.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C.便后坐浴 D.多探视,给予心理支持 E.定时洗澡、换衣、漱口
A.有皮肤受损的危险 B.营养不良:低于机体需要量 C.活动无耐力 D.有感染的危险 E.组织完整性受损
A.光线充足B.室温宜高C.多人间D.层流病房E.保持房间湿度
A.充分休息 B.心理疏导 C.便秘护理 D.避免劳累 E.控制感染
A.密切观察病人的高代谢症状群 B.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尤其要观察有否甲亢危象的征兆,并准确记录 C.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强光和噪声刺激 D.做好皮肤护理 E.大量喝开水与浓茶
A.调整药物剂量时 B.更换药物种类时 C.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时 D.可能出现低血糖症状时 E.进餐时
A.避免关节受压 B.不要用凉水洗手 C.可以使用夹板保持手的功能位 D.积极进行功能锻炼 E.非甾体抗炎药饭后服药
A.催吐 B.洗胃 C.导泻 D.清水冲洗 E.利尿
A.就地将病人置于平卧位,CE手法打开气道 B.将病人转移至室外通风处 C.脱去病人衣服 D.按压人中穴 E.心脏捶击
A.15~20℃ B.20~25℃ C.25~30℃ D.20℃以下 E.15℃以下
A.CO中毒 B.有机磷中毒 C.阿托品中毒 D.中暑 E.脑血管意外
A.从事传染病预防的人员以及在生产、工作中接触传染病病原体的其他人员 B.从事传染病预防、医疗的人员 C.从事传染病预防、医疗、科研的人员 D.医疗、教学的人员,以及在生产、工作中接触传染病病原体的其他人员 E.从事传染病预防、医疗、科研、教学的人员,以及在生产、工作中接触传染病病原的其他人员
A.急性期给予低脂易消化的清淡饮食 B.慢性肝炎有肝硬化倾向时应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C.有糖尿病倾向及肥胖病例不宜高糖饮食 D.腹胀时限制牛奶、豆制品的摄入 E.腹水者给予低盐无盐饮食
A.25%硫酸镁 B.生理盐水 C.生理盐水加食醋 D.肥皂水 E.乳果糖加水
A.遵医嘱服药 B.卧床休息 C.加强营养 D.注意消毒隔离 E.心理调适的方法
A.糖皮质激素 B.镇静止惊 C.速尿 D.吸氧 E.20%甘露醇
A.应给予低热量、低脂、清淡易消化饮食 B.病人症状减轻后,为防止机会性感染发生也应卧床休息 C.应进行严密隔离,严禁与外界接触 D.对HIV无症状携带者,无需入院复查 E.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天清洁口腔3~4次
A.须防病人在痉挛发作中抓伤咬伤,因此应当常规固定病人四肢,限制活动 B.单间接触隔离。被病人唾液沾染的用品均应消毒 C.病室内保持绝对安静,防止音、光、水、风等刺激 D.若可能给予流食或半流食,必要时咽部用0.5%~1%丁卡因喷雾后鼻饲 E.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留意呼吸频率;节律的改变,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A.每日输液量为尿量加排泄量加500ml B.无消化道出血时可进行导泻疗法 C.腹膜或血液透析 D.促进利尿 E.饮食宜高糖、高维生素、高蛋白
A.止血 B.纠正酸中毒 C.使用抗菌药物 D.及早应用肝素抗凝治疗 E.20%甘露醇脱水,预防脑疝
A.帮助病人及家属掌握本病的自我护理方法以及有关的知识 B.肢体不能完全恢复病前的功能 C.增强体质,避免感冒、疲劳等诱发因素 D.坚持肢体的被动和主动运动 E.加强康复锻炼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
A.暂停服药 B.饮食宜清淡 C.保证充足的睡眠 D.禁止参加有危险的活动 E.保持心情愉快
A.情绪激动时 B.上呼吸道感染时 C.睡眠或安静状态时 D.重体力劳动时 E.抵抗力低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