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暗绿色 B.暗红色 C.无光样黑色 D.柏油色 E.陶土色
A.对供血者血液按规定进行严格抗原抗体检测 B.输血前查血型并进行交叉配血实验 C.输血前与患者签订输血协议 D.输血时严格查对制度 E.输血后马上整理用物,输血袋与输血器按医疗垃圾处理
A.药物的配伍禁忌 B.药物的有效期 C.安瓿上的剂量 D.药物的刺激性 E.各种药物浓度
A.煮沸法 B.燃烧法 C.干烤法 D.紫外线 E.压力蒸气
A.豆制品 B.马铃薯 C.大白菜 D.白萝卜 E.绿叶菜
A.经常清尿道口 B.膀胱内用药 C.热敷下腹部 D.进行膀胱冲洗 E.经常更换卧位
A.100~150ml B.200~300ml C.350~450ml D.500~1000ml E.1200~1500ml
A.抢救中断时间不得超过2~3秒 B.随时可换人 C.吹气间隙换人 D.心脏按压间隙换人 E.按压、吹气间隙换人
A.馒头 B.豆腐 C.土豆 D.苹果 E.南瓜
A.饮食不当引起的感染 B.通过医疗器械的感染 C.患者与患者之间的感染 D.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感染 E.自身携带病原体引起的感染
A.在相同温度下,湿冷的效果优于干冷 B.用冷时越长,效果越好 C.用冷面积越大,效果越强 D.皮肤较薄的区域对冷的敏感性强 E.老年人较年青人对冷刺激反应迟钝
A.烦躁不安 B.睡眠不佳 C.萎靡不振 D.疼痛 E.疲乏
A.132ml B.179ml C.185ml D.279ml E.385ml
A.膀胱造瘘 B.妊娠压迫 C.膀胱炎症 D.膀胱结核 E.急性肾炎
A.<2mm B.2~3mm C.3~4mm D.4~5mm E.>5mm
A.共同媒价传播 B.空气传播 C.接触传播 D.生物媒价传播 E.体液传播
A.佩普劳 B.奥瑞姆 C.纽曼 D.马斯洛 E.贝塔郎菲
A.酒精 B.过氧乙酸 C.碘伏 D.氯已定 E.季铵盐类
A.治疗室B.检验室C.消毒室D.病房E.病区走廊
A.空吸原理 B.虹吸原理 C.负压原理 D.液体静压原理 E.正压原理
A.心理适应 B.社会适应 C.技术适应 D.生理适应 E.病理适应
A.主动-被动型模式 B.指导-合作型模式 C.指导-被动型模式 D.共同参与型模式 E.被动参与型模式
A.颈前颌下 B.腋窝 C.腹股沟 D.肘窝 E.足底
A.用手取出无菌巾后将剩余无菌巾包好注明开包日期时间 B.操作者的双手不可触及无菌治疗巾的内面 C.折叠治疗巾上层呈扇形开口边缘向内放入无菌物品 D.双手拦住治疗巾上层两角内外面下拉覆盖无菌物品 E.铺好的无菌盘12h内有效并注明铺盘日期及时间
A.促进健康与预防疾病 B.治疗疾病与康复护理 C.恢复健康与减轻痛苦 D.维持健康与预防疾病 E.治疗疾病与减轻不适
A.提供健康照顾 B.协调护理工作 C.传授健康知识 D.护理研究工作 E.进行沟通交流
A.尽早、频繁ROM练习 B.每天坚持练习5~10次 C.患者疼痛时加快操作速度 D.每个关节每次做20~30下 E.活动时比较两侧关节活动情况
A.清洁是用清水等清除物表面的法垢、尘埃 B.清洁常常是物品消毒、灭菌的前期步骤 C.清洁可达到杀灭少量病原微生物的效果 D.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除芽胞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 E.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芽胞
A.开启过的无菌包 B.铺好的无菌盘 C.打开过的无菌溶液瓶 D.持续进行静脉输液的输液器 E.持续使用的留置导尿引流装置
A.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 B.血红蛋白进入肾小管 C.凝集的红细胞溶解,大量血红蛋白散布到血浆中 D.血红蛋白遇酸性物质变成结晶体,阻塞肾小管 E.肾小管内皮细胞坏死脱落,阻塞肾小管
A.呼吸道粘膜干燥、咽痛 B.憋气、闷热 C.肌肉紧张 D.食欲不振、耳鸣 E.尿量增多
A.护士要慎重对待口头医嘱 B.护士要慎重对待"必要时"等形式的医嘱 C.患者对医嘱有质疑时,护士应该核实 D.护士如发现医嘱有错误,应马上修改 E.护士应认真、准确地做好临床护理记录
A.硫酸镁注射液 B.西地兰 C.20%甘露醇 D.50%葡萄糖 E.5%碳酸氢钠
A.由有知识、负责的护士照顾 B.了解有关用药方面的知识 C.家属能够经常来院陪伴 D.尽量不要用药物治疗 E.获得一个安静的修养环境
A.潜在期 B.青春期 C.成人早期 D.成人期 E.老年期
A.记录应清晰、简洁、生动 B.记录应准确、全面、简洁 C.记录必须反映护士的主观判断 D.主观资料的记录应使用专业术语 E.记录客观资料应尽量用患者的原话
A.氨茶碱 B.胎盘球蛋白 C.胃复安 D.糖衣片 E.乙醇
A.镁乳 B.白醋 C.高锰酸钾 D.过氧化氢 E.碳酸氢钠
A.300ml;小于30cm B.400ml;小于30cm C.500ml;小于30cm D.600ml;小于20cm E.700ml;小于20cm
A.湿化瓶内放水 B.药液稀释到10ml C.吸气时松开出气口 D.呼气时按住出气口 E.治疗时间10~15min
A.清洁试管中 B.草酸钾抗凝试管中 C.无菌试管中 D.枸橼酸钠试管中 E.肝素抗凝注射器中
A.具有药物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 B.将药片置于舌下,任其自然溶解 C.不可将药片吞服 D.可以将药片嚼碎吞下 E.冠心病患者舌下给药时宜取半坐卧位
A.5cm B.7.5cm C.10cm D.12.5cm E.15cm
A.无菌物品取出后未被污染,可再放回无菌容器中备用 B.取用无菌物品应使用无菌持物钳 C.无菌操作前半小时应停止清扫 D.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开放置 E.无菌物品应有明显标志
A.勿选用过敏史者的献血员 B.献血员献血前宜食用清淡饮食 C.有过敏史的患者输血前给予抗过敏药物 D.献血员献血前宜少量食用糖水 E.献血前8小时不宜进高蛋白质和高脂肪食物
A.床号、姓名 B.药名、浓度 C.剂量、方法、时间 D.用药后反应 E.操作前查、操作中查
A.st B.qd C.qh D.qn E.hs
A.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 B.农村乡镇卫生院 C.市级医院 D.省级医院 E.县医院
A.80% B.75% C.70% D.65% E.60%
A.隔离衣需全部遮盖工作服 B.衣领的内面为清洁面 C.隔离衣挂在病房里时应内面向外 D.隔离衣应每日更换一次 E.隔离表潮湿后应立即更换
A.学习的理论 B.信息交流的理论 C.人的基本需要层次理论 D.人、环境、健康与护理的理论 E.疾病系统论
A.间歇热 B.不规则热 C.体温过低 D.稽留热 E.弛张热
A.碱中毒和低血钾 B.碱中毒和高血钾 C.低血钾和低血钠 D.酸中毒和低血钾 E.酸中毒和高血钾
A.口对口人工呼吸 B.口对鼻人工呼吸 C.仰卧压胸人工呼吸 D.仰卧压背人工呼吸 E.简易呼吸器加压人工呼吸
A.人基本的态度、气质、生活方式不会受到婴幼儿期心理社会发展的影响 B.成长与发展中,生理的发展先于心理的发展 C.遗传和环境因素是影响成长与发展的两个最基本因素 D.人的成长发展是一个连续、匀速进行的过程 E.发展是生命中不可预期的改变
A.5ml B.10ml C.15ml D.20ml E.25ml
A.针对性 B.综合性 C.连续性 D.广泛性 E.实用性
A.人文环境 B.社会环境 C.外环境 D.治疗性环境 E.医院物理环境
A.20~40滴/分 B.30~50滴/分 C.40~60滴/分 D.60~80滴/分 E.80~100滴/分
A.一般性沟通 B.分享感觉 C.分享个人的想法 D.一致性的沟通 E.陈述事实的沟通
A.感觉运动期 B.前动思期 C.具体运思期 D.形式运思期 E.动思期
A.<15分 B.<12分 C.<9分 D.<7分 E.<3分
A.留清晨第1次尿约100ml B.随时留尿100ml C.饭前留尿100ml D.留24h尿 E.留中段尿5ml
A.戊二醛 B.福尔马林 C.环氧乙烷 D.过氧乙酸 E.碘伏
A.1954年6月 B.1980年6月 C.1993年6月 D.1995年6月 E.1998年6月
A.自尊、自爱、自律 B.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C.有事业心和进取心 D.胸怀宽容豁达 E.乐观、情绪稳定
A.先服止咳糖浆,后服维生素 B.服止咳糖浆后,喂少量温水 C.止咳糖浆与咎奶混匀后一起喂服 D.最后喂服止咳糖浆,之后不宜立即喂水 E.喂服止咳糖浆后立即喂奶
A.热水袋灌入水至1/2~2/3满 B.调节热水袋水温至60℃~70℃ C.热水袋放置时,袋口朝向身体内侧 D.使用时将热水袋与患者皮肤直接接触 E.使用过程中发现皮肤潮红、疼痛,应暂停10分钟后使用
A.谈话环境安静 B.谈话主题明确 C.交谈气氛轻松、自然 D.语句表达随意、开放 E.交流信息可靠、随机
A.全补偿系统 B.部分补偿系统 C.支持教育系统 D.预防系统 E.帮助系统
A.中凹卧位 B.半坐卧位 C.端坐位 D.头低脚高位 E.头高脚低位
A.左侧卧位 B.右侧卧住 C.半坐位 D.头低足高位 E.膝胸卧位
A.1h B.2~4h C.6~8h D.12~16h E.24h
A.敌敌畏 B.灭鼠药 C.氰化物 D.敌百虫 E.巴比妥类
A.熟悉期 B.认识期 C.确认期 D.开拓期 E.解决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