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4.00 B.125.97 C.126.53 D.158.69
A.综合治理 B.达标排放 C.预防为主 D.总量控制
A.先进性 B.可靠性 C.适用性 D.安全性
A.上一级环境保护部门 B.原审批部门 C.地级市环境保护部门 D.省级环境保护部门
A.惯性原理 B.质变到量变原理 C.相关性原理 D.类推原理
A.效益目标 B.宏观目标 C.功能目标 D.规模目标
A.企业投资建设实行核准制的项目,仅需向政府提交项目申请报告 B.投资规模较大的大型项目的投资决策,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 C.对于采用直接投资的政府投资项目,从投资决策角度只审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D.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政府一律不再实行核准制
A.所有投资建设项目 B.企业投资项目 C.政府核准项目 D.私人投资项目
A.财务分析 B.经济分析 C.经济影响分析 D.不确定性分析
A.项目特点 B.项目效益 C.企业性质 D.企业规模
A.重点集中化战略 B.成本领先战略 C.差异化战略 D.成本优化战略
A.企业形象 B.消费者形象 C.消费环境 D.客观因素
A.进攻型战略、增长型战略 B.无变化战略、利润战略 C.发展战略、撤退战略 D.无变化战略、撤退战略
A.典型调查 B.市场普查 C.抽样调查 D.重点调查
A.能源资源 B.土地资源 C.水资源 D.矿产资源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治理” B.“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管促治” C.“达标排放、总量控制” D.“可持续发展、资源可循环利用”
A.经济性、创新性、稳定性和实用性 B.发展性、创新性、成熟性和经济性 C.先进性、创新性、成熟性和实用性 D.先进性、合理性、代表性和实用性
A.核准制 B.注册制 C.审批制 D.备案制
A.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 B.可能造成一般程度环境影响的 C.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 D.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
A.疾病成本法 B.生产力变动法 C.机会成本法 D.内涵资产定价法
A.污染环境治理 B.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管促治"的方针 C.防范环境风险 D.坚持科学规划,突出预防为主的方针,从源头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
A.30% B.20% C.10% D.50%
A.单位建筑工程投资估算法 B.单位实物工程量投资估算法 C.概算指标估算法 D.设备及厂房系数法
A.专家会议法 B.指数平滑法 C.移动平均法 D.回归分析法
A.建筑工程费 B.工程费用 C.设备购置费 D.建筑安装费
A.6.03 B.9.05 C.13.58 D.18.10
A.60.00 B.126.08 C.158.88 D.206.28
A.250.00 B.307.50 C.407.50 D.512.50
A.减量化、安全化、资源化 B.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C.无害化、减量化、整体化 D.安全化、减量化、资源化
A.5.26% B.6.38% C.7.26% D.7.45%
A.债务序列 B.利率结构 C.债权保证 D.违约风险
A.估算指标法 B.概算指标法 C.朗格系数法 D.比例估算法
A.借款利息、债券利息 B.权益收益、优先股股息 C.律师费 D.普通股红利
A.经济法 B.金融法 C.担保法 D.税法
A.联合试运转费 B.超限设备运输特殊措施费 C.安全生产费用 D.特殊设备安全监督检验费
A.年限平均法 B.双倍余额递减法 C.年数总和法 D.加速折旧法
A.15.78% B.14.87% C.15.87% D.14.78%
A.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 B.比例估算法 C.估算指标法 D.生产能力指数法
A.偿债能力分析 B.动态分析 C.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D.静态分析
A.直接费用与间接效益 B.间接费用与直接效益 C.间接费用与间接效益 D.直接费用与直接效益
A.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齐全、数据准确、论据充分、结论明确,能满足决策者定方案、定项目的需要 B.可行性研究阶段对投资和成本费用的估算应采用扩大指标估算法 C.可行性研究中的重大技术、财务方案,应有两个以上方案的比选 D.可行性研究中确定的主要工程技术数据,应能满足项目初步设计的要求
A.来华人员费用 B.出国人员费用 C.银行担保及承诺费 D.勘察设计费
A.偿债备付率 B.资产负债率 C.利息备付率 D.速动比率
A.净现金流量取值的合理性 B.各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比值的可靠性 C.选择经营成本的合理性 D.各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最低周转天数取值的合理性
A.合同的形式和购买者的资信 B.贷款人对借款人的追索形式和程度 C.支撑贷款的信用结构安排是否灵活 D.项目风险分担机制的设立
A.经营战略 B.核心竞争能力 C.竞争地位 D.竞争态势矩阵
A.分解成本法 B.机会成本法 C.理论分析法 D.消费者支付意愿法
A.核心指标 B.辅助指标 C.客观指标 D.主观指标
A.客观评价法 B.主观评价法 C.总量评价法 D.定量评价法
A.增加值=项目范围内部分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B.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C.增加值=项目范围内全部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D.增加值=项目范围内全部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A.最小费用法 B.增量分析法 C.固定费用法 D.变动费用法
A.社会风险分析 B.互适性分析 C.社会影响分析 D.互斥性分析
A.提出调查结果 B.编制调查报告 C.进行调查评价 D.分析总结
A.定量分析 B.定性分析 C.社会风险分析 D.互适性分析
A.46.56 B.33.23 C.45.75 D.47.40
A.风险对策应有可行性 B.风险对策应具有预测性 C.风险对策必须具有经济性 D.风险对策研究应贯穿于可行性研究的全过程
A.风险监测、风险估计、风险评价与风险应对 B.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与风险应对 C.风险识别、风险监测、风险评价与风险应对 D.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监测与风险应对
A.风险回避 B.风险转移 C.风险控制 D.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