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某求助者的EPQ测验结果。 SDS测验结果总粗分为53分。
A.未表现出抑郁 B.出现轻度抑郁 C.出现中度抑郁 D.出现重度抑郁
A.3 B.4 C.5 D.6
A.自我表达 B.情感反应 C.自我开放 D.情感表达
A.觉得自己的前途没了 B.自己是个没有用的人 C.不与人交流 D.认为自己又犯错误
A.焦虑 B.担忧 C.低落 D.烦躁不安
A.做完规定次数 B.按照咨询师的要求 C.达到规定时间 D.双方认可的时间
A.直接逼问 B.多重问题 C.责备性提问 D.解释性提问
A.情感性精神障碍 B.抑郁性神经症 C.一般心理问题 D.严重心理问题
A.求助者感到失望 B.求助者觉得受到伤害 C.影响求助者自我探索 D.影响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反应
A.情绪低落 B.工作效率很低 C.紧张不安 D.内心想法离奇
A.工作出错 B.内心冲突 C.他人看不起自己 D.性格内向
A.工作出错 B.被领导找去谈话 C.性格内向 D.内心冲突
A.改变不合理信念 B.寻找不合理信念 C.对抗不合理信念 D.建立合理的信念
A.歪曲的认知 B.不合理信念 C.失恋 D.缺乏自信
A.情绪低落 B.痛恨她男朋友 C.想要挽回这份感情 D.她男朋友跟别的女生好
A.绝对要求 B.过分概括 C.主观推断 D.糟糕至极
A.情绪低落 B.内心矛盾 C.行为冲动 D.观念偏执
A.严重人格障碍 B.一般心理问题 C.严重心理问题 D.精神障碍
A.释义 B.引导 C.解释 D.指导
A.反抗型 B.怀疑型 C.茫然型 D.内向型
A.诊断阶段 B.领悟阶段 C.修通阶段 D.巩固阶段
A.补充提问 B.比较不同的来源 C.心理测验 D.多个咨询师会诊
A.就事论事 B.行为评价 C.迹象分析 D.认知评价
A.强迫症 B.厌食症 C.严重心理问题 D.严重精神疾病
A.个人成长史 B.家族史 C.求助者本身的性格特点 D.既往病史
A.反复清洗 B.反复检查 C.反复思考 D.反复诉说
A.具体可行 B.可评估 C.积极 D.具有心理学性质
A.主动求医 B.被动求医 C.家人逼迫 D.医生转介
A.药物治疗 B.转介精神科 C.阳性治疗法 D.合理情绪疗法
A.现实性 B.非现实性 C.道德性 D.非道德性
A.社会功能受损 B.泛化 C.社会功能完好 D.尚未泛化
A.具体且可行 B.积极可评估 C.符合咨询师的要求 D.多层次统一
A.应该给求助者健康正确的价值观 B.应该把求助者的快乐满足作为目标 C.让求助者适应环境作为目标 D.咨询目标由咨询师决定
A.考前紧张 B.考试焦虑 C.经常发呆 D.商量确定
A.一般心理问题 B.严重心理问题 C.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D.精神病性精神障碍
A.抑郁症 B.焦虑症 C.恐怖症 D.神经衰弱
A.语文考试很糟糕 B.对文化课的态度 C.对自己的评价 D.与父母的冲突
A.语文考试很糟糕 B.与父母经常吵架 C.注意力难集中 D.学习效率下降
A.要不要学习文化课 B.要不要听父母安排 C.要不要参加考试 D.要不要进行咨询
A.已出现了泛化 B.还没出现泛化 C.影响社会功能 D.社会功能完好
A.经常发呆 B.害怕考试 C.入睡困难 D.记忆力差
A.自知力完整 B.自知力缺失 C.主动性求医 D.被动性求医
A.抑郁 B.焦虑 C.害怕 D.强迫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社会学习模仿 D.交互抑制学说
A.情感低落 B.情感平淡 C.情感反应和内心体验一致 D.情感反应和内心体验不一致
A.咨询内容 B.计划伤害他人 C.危机情况 D.测验结果
A.强迫症 B.焦虑症 C.抑郁症 D.精神障碍
A.意志减退 B.木僵状态 C.行为和内心体验具有协调性 D.行为和内心体验不具有协调性
A.更年期 B.生物钟倒错 C.焦虑抑郁 D.白天无聊睡眠过多
A.6个月 B.2个月 C.1.5个月 D.2~3天
A.失眠 B.情绪低落 C.记忆力减退 D.无聊和烦躁
A.情感淡漠 B.意志倒错 C.情绪低落 D.意识模糊
A.聪明好学 B.内向 C.成绩优秀 D.偏执
A.评估严重程度 B.指导放松练习 C.合理情绪疗法 D.给予药物治疗
A.针对问题,及时有效 B.过程完整,有理有据 C.处理适当,效果明显 D.不符合心理咨询要求
A.内容反应 B.封闭式提问 C.情感反应 D.开放式提问
A.尊重 B.共情 C.倾听 D.无条件积极关注
A.保密原则 B.无条件接纳 C.情感限制原则 D.中立原则
A.咨询动机 B.叙事方式 C.合作态度 D.咨询理念
A.移情 B.倾听 C.阻抗 D.思考
A.求助者的人性观 B.心理咨询老师的人性观 C.求助者的人生观 D.心理咨询老师的人生观
A.仍然无条件接纳求助者 B.严厉批评他这种行为 C.严格地要求他必须不能再犯 D.严密地保护他的隐私
A.摄入性会谈 B.指导性会谈 C.咨询性会谈 D.引导性会谈
A.解除戒备心理 B.诚恳帮助对方的态度 C.解除咨询关系 D.讨好求助者的态度
A.如何与人交朋友 B.如何不再偷东西 C.如何进一步了解事情原因 D.如何与该生建立良好信任的关系
A.满足求助者要求 B.消除他的所有焦虑 C.帮助他接纳自我 D.指导他批评自我
A.鼓励与重复技术 B.具体化技术 C.封闭式提问 D.情感表达技术
A.以求助者的情绪改变为主 B.以求助者的行为改变为主 C.以求助者的快乐满足为主 D.以求助者的认知改变为主
A.内容反应 B.解释技术 C.指导技术 D.面质技术
A.产生了阻抗 B.对咨询师产生了依赖 C.没有理解咨询师的问题 D.思考问题
A.咨询目标 B.咨询地点 C.所用方法 D.咨询时间
A.情感淡漠 B.情绪高涨 C.情感反应和内心体验一致 D.情感反应和内心体验不一致
A.认知方面 B.行为方面 C.情绪方面 D.意志方面
A.朋友喜欢她 B.提高自信 C.得到奖学金 D.改变性格
A.正确地理解求助者的讲述内容 B.正确地体验求助者的内心世界 C.较好地使用了自我开放技术 D.引导求助者了解了自卑的真实原因
A.确定本次心理咨询的目标 B.了解求助者产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原因 C.了解求助者问题发生的持续时间 D.确定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
A.具有某种典型个性特点 B.具有某种个性倾向性 C.某种个性特征处于中间型 D.个性特征无法判断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A.粗分 B.标准分 C.原始分 D.量表分
A.是一种效度量表,得分表明掩饰性低 B.也代表一种稳定的人格功能,反映被试者的社会朴实或幼稚水平 C.一般来说,成人的L分随年龄而升高 D.一般来说,儿童则随年龄而减低
A.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环境,不近人情,感觉迟钝,喜欢干奇特的事情 B.能与人相处,能较好地适应环境,态度温和、不粗暴,善解人意 C.焦虑、担忧,遇到刺激有强烈的情绪反应,以致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 D.人格内向,好静,富于内省,情绪较稳定,喜欢有秩序的生活方式
A.情绪稳定 B.情绪不稳定 C.内向 D.外向
下面是某求助者的WAIS-RC结果。
A.命名量表 B.顺序量表 C.等距量表 D.等比量表
A.本测验适用于16岁以上的被试者 B.该测验分农村和城市两式 C.施测时一般从比较容易的项目开始 D.对于容易疲劳或动作缓慢的被试者可以分几次完成
A.先做操作测验,后做言语测验 B.言语测验与操作测验交替进行 C.根据被试者情况灵活掌握 D.先做言语测验,后做操作测验
A.超常 B.高于平常 C.平常 D.边界
A.数字符号 B.图片排列 C.知识 D.拼图
A.词汇 B.图片排列 C.数字符号 D.木块图
A.知识 B.图片排列 C.相似性 D.词汇
对求助者的MMPI的测验结果如下。
A.多疑、孤独、烦恼、过分敏感 B.依赖、天真、外露、幼稚、自我陶醉 C.内向、退缩、不善交际,屈服,过分自我控制 D.抑郁、淡漠、悲观、思维和行动缓慢
A.如果只为了精神病临床诊断使用,可做前399题 B.566题版本Q原始分超过30,答卷无效 C.中国常模中,MMPI的T分在70分以上,便可能有病理性异常表现或某种心理偏离现象 D.属于自陈式人格测验
A.26 B.28 C.29 D.34
A.11 B.5 C.21 D.10
黄某,女,27岁,平时身体健康,无疾病史。是弟弟送来的。 弟弟陈述:姐姐谈恋爱两年,一个月前正式见父母。由于双方年龄相差太大,遭到家人集体反对。尤其父母坚决不肯让步,并且以断绝父母关系来威胁。此后姐姐经常终日以泪洗面。今天下午去到她的住处,看到她不停地哭泣,并说头痛、恶心。于是便将她送来就诊。 对求助者进行了SCL-90的测验结果如下。
A.为了确定主要临床症状的程度 B.为了确定非情景性症状的性质 C.为了寻找早期原因 D.为了排除疾病
A.可能有自卑感 B.擅长人际交往 C.与他人相处不好 D.可能对他人要求过高
A.存在主观的躯体不适感 B.有心血管疾病 C.有呼吸系统的疾病 D.身体某器官有器质性病变
A.性 B.睡眠 C.饮食 D.感觉
A.心血管、胃肠道、呼吸等系统不适 B.失眠、胃口不好 C.生活兴趣减退、失望、悲观 D.幻听、思维散漫、被洞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