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补体 B.抗补体抗体 C.抗免疫球蛋白抗体 D.特异性抗原 E.特异性抗体
A.睾丸 B.附睾 C.精囊 D.输精管 E.前列腺
A.0~5/HP B.5~10/HP C.0~10/HP D.10~15/HP E.10~20/HP
A.长期接触放射线者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脾功能亢进 D.大手术后12~36h E.系统性红斑狼疮
A.支气管哮喘 B.猩红热急性期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D.伤寒急性期 E.寄生虫病
A.淋巴细胞区 B.中性粒细胞区 C.单个核细胞区 D.嗜碱粒细胞区 E.嗜酸粒细胞区
A.高度黏稠 B.不黏稠 C.水样 D.有凝块 E.浑浊
A.加入肝素 B.不加抗凝剂 C.加入EDTA D.加入生理盐水 E.加入蒸馏水
A.病毒性脑膜炎 B.蛛网膜下腔梗阻 C.脑出血 D.结核性脑膜炎 E.化脓性脑膜炎
A.HbO2 B.Hbred C.SHb D.HbCO E.HbS
A.正常 B.旺盛 C.恶性变 D.低下 E.重度低下
A.血液 B.脓液 C.黏液 D.寄生虫 E.虫卵
A.白色 B.黄褐色 C.绿色 D.红色 E.黑色
A.挑取含有黏液、脓血的粪便 B.采便管采集标本 C.多个部位取粪便 D.取黏液最多的粪便 E.取新鲜粪便
A.胃12h分泌的胃液量 B.在插管成功后持续负压吸引th所得的胃液 C.在插管成功后所得的胃液 D.胃24h分泌的胃液量 E.空腹时胃液量
A.清晨第一口痰 B.以上午9~10时留痰最好 C.应采集12~24h的痰液 D.泡沫样的痰液 E.有脓液的痰液
A.T-H蛋白 B.纤维蛋白 C.肾小管上皮细胞 D.细菌 E.细胞碎片
A.某些凝血因子 B.碱性蛋白质 C.网织红细胞 D.吞噬细胞 E.淋巴细胞
A.细菌 B.蛋白(++) C.盐类结晶 D.淋巴液 E.大量细胞
A.尿蛋白定性弱阳性 B.尿蛋白定性阳性 C.尿蛋白定量超过100mg/L D.尿蛋白定量不低于100mg/L E.尿蛋白定量超过150mg/24h
A.磺基水杨酸法 B.尿比重折射仪法 C.尿葡萄糖定性测定法 D.尿蛋白考马斯亮蓝法 E.尿胆红素Harrison法
A.尿中胆红素阳性 B.尿中尿胆原阳性 C.血清总胆红素增高 D.血清结合胆红素增高 E.粪便中粪胆原减少或缺如
A.骨髓是出生后正常情况下唯一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场所 B.黄骨髓是无造血功能的脂肪化的骨髓 C.红骨髓是有活跃造血功能的骨髓 D.红骨髓可转变为黄骨髓,黄骨髓不能转变为红骨髓 E.胚胎期的造血可分为中胚叶造血期、肝脏造血期和骨髓造血期
A.粒红比例为2~4:1 B.早幼粒细胞<5% C.红系占有核细胞的20% D.原始淋巴细胞和幼稚淋巴细胞易见 E.全片可见巨核细胞15个
A.由原始细胞分化而来 B.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过渡性、增殖性细胞群 C.进行不对称性有丝分裂 D.多向祖细胞可进一步分化为定向祖细胞 E.造血祖细胞光镜下可辨别
A.血液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 B.血液单核细胞显著增高 C.血液异型淋巴细胞显著增高 D.血液淋巴细胞持续显著升高 E.血液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高
A.肝 B.骨髓 C.肾 D.脾 E.血管
A.大细胞性贫血 B.正常细胞性贫血 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E.大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A.造血干细胞受损 B.造血微环境缺陷 C.成熟血细胞结构异常 D.细胞免疫机制异常 E.体液调节异常
A.长期贫血 B.继发性营养不良 C.白血病细胞过多 D.广泛出血 E.成熟粒细胞缺乏
A.淋巴细胞相对减少 B.全血细胞减少 C.有特征性毛细胞出现 D.轻度到中度贫血 E.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A.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降低 B.血片中可发现少量幼红细胞 C.白细胞计数可正常 D.白细胞分类中原始淋巴细胞>90% E.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
A.浆细胞白血病 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E.恶性淋巴瘤
A.儿茶酚胺 B.去甲肾上腺素 C.激肽 D.血栓烷A2(TXA2) E.血管加压素
A.是否有血小板第三因子的参加 B.凝血酶形成过程不同 C.纤维蛋白形成过程不同 D.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的始动过程不同 E.Ca2+是否参与凝血
A.纤溶酶原激活物 B.纤溶酶 C.凝血酶 D.凝血活酶 E.PK
A.参与止血过程 B.参与凝血过程 C.参与纤溶抑制过程 D.参与纤溶激活过程 E.参与抗凝过程
A.表面结构主要由细胞外衣和细胞膜组成 B.细胞外衣覆盖于血小板外表面 C.细胞外衣是许多血小板受体所在部位 D.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 E.各种磷脂在血小板膜两侧呈对称分布
A.1 B.2 C.3 D.4 E.5
A.食物中的糖类 B.肝糖原分解 C.转化成非糖物质 D.糖异生 E.其他单糖转化
A.实验方法 B.应用化学 C.生物化学的理论 D.疾病发生机制 E.实验操作技术
A.亲水表层 B.亲水核心 C.表层与核心之间 D.疏水表层 E.疏水核心
A.LDL B.HDL C.IDL D.VLDL E.CM
A.Ca2+ B.K+ C.Mg2+ D.Na+ E.Zn2+
A.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B.转移电泳 C.SDS-PAGE D.琼脂糖凝胶电泳 E.等电聚焦电泳
A.最适条件下,每小时催化生成1mmol产物的酶量 B.37℃下,每分钟催化生成1μmol产物的酶量 C.25℃下,其他为最适条件,每分钟催化生成1μmol产物的酶量 D.30℃下,每小时催化生成1mmol产物的酶量 E.在实验规定的条件下,每分钟催化一个1mmol底物产生变化所需的酶量
A.LD1>LD2>LD3>LD4>LD5 B.LD2>LD1>LD3>LD4>LD5 C.LD3>LD1>LD2>LD4>LD5 D.LD4>LD1>LD2>LD3>LD5 E.LD5>LD1>LD2>LD3>LD4
A.20g B.25g C.30g D.40g E.50g
A.100mg B.200mg C.150mg D.250mg E.300mg
A.肝 B.肾 C.胃肠道 D.脾 E.胆
A.肝细胞 B.平滑肌细胞 C.肾小管上皮细胞 D.脑细胞 E.骨髓细胞
A.镁与钙在体内具有协同作用 B.对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有镇静作用 C.构成核苷酸类辅酶 D.调节渗透压 E.维持酸碱平衡
A.磷脂酶A B.糜蛋白酶 C.淀粉酶 D.弹力蛋白酶 E.胶原酶
A.氨基酸衍生物 B.脂肪酸衍生物 C.核苷酸 D.儿茶酚胺 E.氨基酸多肽
A.TSH→T3、T4 B.TSH→TRH C.TRH→TSH D.T3、T4→TSH E.T3、T4→TRH
A.Belk和Sunerman B.Levey和Jennings C.J.O.Westgard D.T.P.Whitehead E.W.A.Shewhart
A.连续流动式分析 B.分立式分析 C.离心式分析 D.干化学分析 E.层析分析
A.H因子 B.I因子 C.C3a因子 D.C4结合蛋白 E.C1q
A.由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 B.氨基酸结构发生改变 C.氨基酸种类发生变化 D.氨基酸数量发生变化 E.氨基酸数量和结构发生变化
A.排斥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B.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 C.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D.识别、杀灭与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E.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
A.周围免疫器官 B.淋巴结 C.胸腺 D.骨髓 E.法氏囊
A.SIgA B.IgM C.IgE D.IgG E.IgD
A.E受体 B.C3受体 C.IgGFc受体 D.SIg受体 E.IgEFc受体
A.酶标记A抗体 B.未标记的抗A抗体 C.未标记抗原A D.未标记的抗球蛋白抗体 E.酶标抗球蛋白抗体
A.抗ssDNA抗体和ANA B.抗dsDNA抗体和ANA C.抗Sm抗体抗dsDNA D.抗DNP抗体和ANA E.抗SS-A抗体和抗核属白抗体
A.酶免疫法 B.荧光免疫技术 C.放射免疫测定 D.亲合素-生物素技术 E.发光免疫技术
A.卵巢癌 B.胰腺肿瘤 C.子宫肌瘤 D.绒癌 E.宫颈癌
A.Fc片段 B.免疫球蛋白的重链 C.游离的GA或M链 D.Fab片段 E.游离的Kappa或Lamda链
A.荚膜 B.鞭毛 C.菌毛 D.R因子 E.芽胞
A.支原体具有多形性,L-型细菌没有 B.支原体不能返祖,L-型细菌易出现返祖现象 C.支原体能通过滤菌器,L-型细菌不能 D.L-型细菌菌落呈"荷包蛋"样,支原体菌落没有此特征 E.L-型细菌对低渗敏感,支原体对低渗不敏感
A.大多是人畜共患病原体,引起人类发热与出血性疾病 B.大小介于一般细菌与病毒之间,革兰阴性,呈多形性 C.菌体内含有DNA或RNA D.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E.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或储存宿主
A.病毒 B.细菌 C.真菌 D.螺旋体 E.支原体
A.墨汁负染色 B.革兰染色 C.抗酸染色 D.乳酸酚棉蓝染色 E.荧光染色
A.蓝色 B.黄色 C.绿色 D.紫色 E.红色
A.钩虫卵 B.蛔虫卵 C.鞭虫卵 D.蛲虫卵 E.姜片虫卵
A.阴道毛滴虫 B.阿米巴活滋养体 C.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 D.原虫包囊 E.各种活致病原虫
A.疟原虫 B.微丝蚴 C.弓形虫 D.隐孢子虫 E.锥虫
A.T-H蛋白浓度增高 B.尿液浓缩 C.肾小管内环境碱化 D.交替使用的肾单位 E.肾小管内环境酸化
A.丙酮、伊红、亚甲蓝 B.无水乙醇、伊红、亚甲蓝 C.甲醇、伊红、亚甲蓝 D.二甲苯、伊红、亚甲蓝 E.乙二醇、伊红、亚甲蓝
A.多为小分子量的蛋白 B.多为中等分子量的蛋白 C.多为大分子量的蛋白 D.多为中、大分子量的蛋白 E.多为小、中、大分子量的蛋白
A.3h尿 B.晨尿 C.24h尿 D.随机尿 E.餐后尿
A.肾小球性蛋白尿 B.肾小管性蛋白尿 C.溢出性蛋白尿 D.混合性蛋白尿 E.偶然性蛋白尿
A.球蛋白 B.糖蛋白 C.清蛋白 D.黏蛋白 E.免疫球蛋白重链
A.肋骨 B.髂后上棘 C.胸骨 D.脊突 E.髂前上棘
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外铁减少 B.正常人细胞外铁为阴性 C.缺铁性贫血时,骨髓细胞外铁明显降低甚至消失 D.正常人可见环形铁粒幼红细胞 E.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骨髓细胞外铁明显降低甚至消失
A.红细胞计数 B.白细胞计数 C.血涂片 D.血清钾浓度 E.转氨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