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肾脏 B.肠道 C.汗液 D.唾液 E.胆道
A.评价男性的生育能力 B.诊断男性不育症 C.诊断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D.观察输精管结扎术效果 E.检查男性性传播疾病
A.白色稀糊状、无气味、量多少不等 B.白带浑浊黏稠、量少 C.量不增加 D.白带量较多 E.白带量多,清澈透明,稀薄似蛋清
A.<35fl B.35~90fl C.90~160fl D.160~320fl E.>320fl
A.小淋巴细胞 B.大淋巴细胞 C.单核细胞 D.幼稚细胞 E.中性粒细胞
A.心包腔 B.腹腔 C.侧脑室 D.关节腔 E.胸腔
A.红细胞膜缺陷 B.红细胞酶缺陷 C.造血物质缺乏 D.珠蛋白肽链改变及分子结构变异 E.新生儿溶血病
A.(3.5~4.5)×109/L B.(4.0~5.5)×1012/L C.(5.0~6.0)×1012/L D.(3.5~5.0)×1012/L E.(4.0~5.5)×109/L
A.1g/L B.2g/L C.5g/L D.10g/L E.20g/L
A.中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 E.单核细胞
A.2.2~3 B.3.2~4 C.5.2~7 D.6.2~7 E.7.2~8
A.干化学尿糖检测原理是基于葡萄糖氧化酶的酶促反应 B.特异性强 C.干化学法测定结果为阴性的标本,如用班氏法则可能呈现阳性结果 D.班氏法较干化学法有更高的灵敏度, E.只与葡萄糖反应
A.清晨第1口痰 B.24h内的痰液 C.12h内的痰液 D.有脓液的痰液 E.泡沫样的痰液
A.正常10~100ml B.>100ml C.<10ml D.1.2~1.5L E.约为50ml
A.尿道 B.膀胱 C.肾盂 D.肾小管 E.输尿管
A.粒细胞中的酯酶作用于重氮盐而显反应 B.细菌可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C.pH指示剂对尿中白蛋白特别敏感 D.尿葡萄糖用特异性酶法测定 E.尿胆红素用重氮盐法测定
A.随机尿 B.晨尿 C.餐后尿 D.3h尿 E.12h尿
A.乳酸 B.胆红素 C.酮体 D.丙酮酸 E.氨基酸
A.IgM B.IgG C.清蛋白 D.α2-巨球蛋白 E.β2-微球蛋白
A.少数细胞处于G0期或静止期 B.低表达或不表达CD34和Thy-l C.绝大多数表达CD38和HLA-DR D.缺乏系特异系列抗原表面标志 E.没有自我更新能力
A.原始粒细胞 B.早幼粒细胞 C.中性中幼粒细胞 D.嗜酸性中幼粒细胞 E.嗜碱性中幼粒细胞
A.血清蛋白电泳 B.免疫电泳 C.血清乳酸脱氢酶活力 D.尿蛋白定量 E.骨髓象检查
A.血液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 B.血液异型淋巴细胞显著增高 C.血液单核细胞显著增高 D.血液淋巴细胞持续显著升高 E.血液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高
A.本病是由于珠蛋白β链基因缺陷而引起 B.患者呈大细胞性贫血 C.按照缺失基因数量的不同分为三型 D.患者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 E.HbH病是缺失3个α基因
A.大细胞性贫血 B.正常细胞性贫血 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E.大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A.由于叶酸缺乏致红细胞破坏 B.血清结合珠蛋白明显增高是确定溶血存在的依据之一 C.血红蛋白病不属于溶血性贫血 D.骨髓象中红系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可伴有形态学改变 E.按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可分为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两大类
A.2%~5% B.5%~20% C.5%~30% D.5%~15% E.5%~10%
A.中幼粒细胞 B.原始粒细胞 C.早幼粒细胞 D.红细胞 E.晚幼粒细胞
A.a-NAE:阳性,不被NaF抑制 B.AS-D-NCE:阴性 C.AS-D-NAL阳性,被NaF抑制 D.a-NBE:阳性,被NaF抑制 E.POX:弱阳性或阳性
A.苏丹黑染色 B.酸性磷酸酶染色 C.过氧化物酶染色 D.特异性酯酶染色 E.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A.AL-M2b常出现严重而广泛出血 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C.绿色瘤多见于急粒 D.皮肤黏膜损害常见于急单 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淋巴结肿大较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明显
A.临床表现 B.外周血浆细胞的百分比或绝对值 C.尿本周蛋白定性试验 D.血清β2-微球蛋白浓度 E.血清乳酸脱氢酶活力
A.蛋白C系统 B.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C.肝素辅因子Ⅱ D.α抗胰蛋白酶 E.抗凝血酶Ⅲ
A.X片段 B.Y片段 C.Z片段 D.D片段 E.E片段
A.参与止血过程 B.参与凝血过程 C.参与纤溶抑制过程 D.参与纤溶激活过程 E.参与抗凝过程
A.APTT B.RT C.PT D.TT E.CT
A.是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 B.由胰岛α-细胞合成和分泌 C.29个氨基酸组成的肽类激素 D.通过降低靶细胞内cAMP含量而调节血糖 E.可激活糖原分解的关键酶
A.葡萄糖 B.果糖 C.蔗糖 D.麦芽糖 E.甘露糖
A.ApoA B.ApoB C.ApoC D.ApoD E.Apo(a)
A.CM B.VIDL C.LDL D.HDL E.Lp(a)
A.Ca2+ B.K+ C.Mg2+ D.Na+ E.Zn2+
A.γ、α1 、α2、β、A1b B.A1b、β、α1、α2、γ C.A1b、α1、α2、β、γ D.γ、β、α2、α1、A1b E.α1、α2、β、γ、A1b
A.前清蛋白 B.清蛋白 C.α2-巨球蛋白 D.铜蓝蛋白 E.C-反应蛋白
A.膜的渗透性 B.离子间交换 C.膜上钠钾泵的主动转运 D.电荷交换 E.离子的深度差异
A.葡萄糖的含量 B.钾的含量 C.蛋白质的含量 D.钠的含量 E.尿素的含量
A.100ml B.200ml C.800ml D.400ml E.1000ml
A.重生HCO-3以恢复血中HCO-3浓度 B.对付气化酸 C.直接排出酮体 D.排H+保Na+ E.排出铵盐
A.清蛋白 B.α-球蛋白 C.γ-球蛋白 D.凝血酶原 E.纤维蛋白原
A.骨,肾小管和小肠 B.骨,肾上腺和小肠 C.骨,肝和小肠 D.肝,肾上腺和小肠 E.肝,肾上腺和骨
A.酶的激活剂 B.转移酶的组成部分 C.还原酶的组成部分 D.氧化酶的组成部分 E.酶的抑制剂
A.最适pH是6.7~7.0 B.可作用于淀粉的α-1,4糖苷键和a-1,6糖苷键 C.是胰腺分泌的 D.是正常时唯一能在尿中出现的血浆酶 E.又称为胰酶
A.甲状腺球蛋白 B.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 C.清蛋白 D.前清蛋白 E.IGF结合蛋白3
A.尿酸 B.氨基酸 C.尿香草扁桃酸(VMA) D.二氧化碳和水 E.以上均不是
A.分离能力强 B.测定灵敏度高 C.可在室温下进行 D.应用范围广 E.价格低廉
A.单通道和多通道数量 B.仪器可测定项目的多少 C.测定程序可否改变 D.仪器的复杂程序和功能 E.是否可以同步分析
A.特异性强 B.高度的均一性和可重复性 C.具有单一的生物学功能 D.对pH、温度及盐类浓度耐受性强 E.灵敏度高
A.对热稳定 B.与抗原结合牢固 C.高度特异性 D.可用固相放射免疫测定含量 E.与之结合的抗原不同
A.IL-1 B.IL-2 C.IL-3 D.IL-4 E.IL-6
A.抗原与抗体性状相似 B.抗原与抗体的比例合适 C.抗原和抗体的大小相近 D.不同抗原具有相同或相似抗原决定簇 E.抗体为多聚体
A.铕螯合物 B.钠螯合物 C.锌螯合物 D.铜螯合物 E.镁螯合物
A.反应速度 B.标记物质 C.特异性 D.反应模式 E.反应原理
A.抗体过量 B.抗原过量 C.凝集明显 D.沉淀物显著 E.溶解现象
A.将酶标记特异抗体用于检测抗原 B.先将待测抗原包被于固相载体 C.标记一种抗体可检测多种抗原 D.能用于半抗原的测定 E.酶标记抗抗体用于抗原检测
A.IgGFc受体 B.C3b受体 C.FcR受体 D.MHCⅠ类抗原 E.MHCⅡ类抗原
A.3~5d B.5~10d C.10~20d D.15~30d E.40~50d
A.免疫防御 B.免疫监视 C.免疫稳定 D.免疫逃逸 E.免疫调节
A.分泌型IgA B.IgG C.IgM D.IgE E.IgD
A.螨 B.花粉 C.同种异型抗原 D.某些药物 E.鸡蛋
A.衣原体 B.放线菌 C.螺旋体 D.立克次体 E.细菌
A.普通菌毛是细菌的黏附器官 B.有性菌毛的细菌为雄性菌 C.性菌毛可介导质粒的转移 D.菌毛有免疫原性 E.菌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A.中介体 B.核蛋白体 C.鞭毛 D.质粒 E.胞质颗粒
A.接种环 B.玻璃器皿 C.实验室的空气 D.手术器械 E.培养基
A.形态变异 B.耐药性变异 C.毒力变异 D.菌落变异 E.抗原性变异
A.杆菌肽试验 B.卵磷脂酶试验 C.DNA酶试验 D.CAMP试验 E.过氧化氢酶试验
A.荚膜 B.鞭毛 C.普通菌毛 D.细胞壁 E.性菌毛
A.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B.具有细菌壁 C.遗传物质为DNA或RNA D.单细胞生物 E.以二分裂的方式增殖
A.6~8h B.12~18h C.24h D.48h E.30h
A.对组织的溶解破坏作用而形成烧瓶样溃疡 B.形成虫卵肉芽肿 C.虫体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大量繁殖导致宿主细胞破坏 D.虫体代谢产物引起的炎症反应 E.抗原抗体复合物所致的变态反应
A.恶性疟原虫 B.间日疟原虫 C.三日疟原虫 D.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 E.间日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
A.茂氏小点 B.仅红细胞涨大 C.仅有薛氏小点 D.仅红细胞染色浅 E.红细胞胀大、色淡,有薛氏小点
A.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 B.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过渡性、增殖性细胞群 C.进行对称性有丝分裂 D.多向祖细胞可进一步分化为定向祖细胞 E.造血祖细胞电镜下可辨别
A.正常血红蛋白是由2对珠蛋白肽链形成的四聚体和亚铁血红素构成 B.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外周血涂片中可见较多球形红细胞 C.HbH病属于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D.HbF是正常成人体内主要的血红蛋白 E.新生儿HbA2含量较高,1岁左右接近成人水平
A.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B.抗人球蛋白试验 C.血红蛋白电泳分析 D.酸溶血试验 E.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A.过氧化物酶染色 B.碱性磷酸酶染色 C.酸性磷酸酶染色 D.醋酸AS-D萘酚染色 E.醋酸a萘酚染色
A.2% B.5% C.10% D.20% E.30%
A.非红系细胞 B.非粒系细胞 C.全部粒系细胞 D.全部红系细胞 E.全部有核细胞
A.淋巴系细胞克隆性疾病 B.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 C.巨核系细胞克隆性疾病 D.红系细胞克隆性疾病 E.粒系细胞克隆性疾病
A.开放式静脉采血标本会受环境影响 B.静脉采血时止血带压迫血管超过2分钟血液成分就会有轻微的变化 C.皮肤采血所获标本和静脉采血一样能准确反映全身血液循环情况 D.真空采血有利于保持标本的原始性状 E.真空采血标本便于运输
A.氧合血红蛋白 B.碳氧血红蛋白 C.高铁血红蛋白 D.硫化血红蛋白 E.其他血红蛋白衍生物
A.1ml B.2ml C.3ml D.5ml E.10ml
A.鞭毛属 B.脂多糖 C.一种外膜蛋白 D.菌毛主要亚单位 E.荚膜多糖
A.细胞壁 B.细胞膜 C.鞭毛 D.细胞质 E.核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