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型 B.B型 C.O型 D.AB型 E.孟买型
A.自身输血 B.ABO异型输血 C.ABO同型输血 D.Rh异型输血 E.Rh同型输血
A.肾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巨幼细胞性贫血
A.正常人血清中CEA水平极低 B.结肠癌、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含量急剧增加 C.观察CEA动态水平,有助于临床疗效的判断及复发、转移的观察 D.由于早期结肠癌CEA的检测率低,一般不用于早期诊断 E.它是一种分泌性胚胎抗原
A.溶血性贫血 B.缺铁 C.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A.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 B.溶血空斑试验 C.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D.膜表面Ig测定 E.EA花环试验
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B.黄疸型肝炎 C.早期肝硬化 D.缺铁性贫血 E.肝炎合并继发性贫血
A.可见大红细胞、嗜多色性红细胞及How-ell-Jolly小体 B.核分裂象易见 C.红系统增生明显,粒红比值可倒置 D.中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其他阶段幼红细胞相应增多 E.幼红细胞胞核发育落后于胞浆
A.一种抗体 B.一种抗体形成细胞 C.一种细胞 D.一个细胞 E.一个抗体形成细胞
A.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B.变性珠蛋白小体试验 C.Coombs试验 D.Ham试验 E.血红蛋白电泳
A.0.20%~0.30% B.0.32%~0.34% C.0.36%~0.40% D.0.42%~0.44% E.0.50%~0.60%
A.网织红细胞数量减少 B.外周血可见核红细胞 C.血红蛋白浓度减低 D.红细胞体积大小不均 E.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A.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B.镰形红细胞增多症 C.异常血红蛋白病 D.G-6-PD缺乏 E.丙酮酸激酶缺乏
A.0.5×109/L B.1.0×109/L C.2.0×109/L D.4.0×109/L E.10.0×109/L
A.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B.骨髓纤维化 C.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D.多毛细胞白血病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A.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B.骨髓纤维化 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淋巴瘤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A.血中存在病理性抗凝物质 B.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 C.遗传性缺乏 D.血友病A E.血友病B
A.4℃ B.低温 C.加叠氮钠 D.真空干燥 E.液氮罐保存
A.抗体过量检测系统 B.抗原过量检测系统 C.样本自动稀释系统 D.信号处理及数字转换系统 E.人工智能设计
A.小分子抗原与短时间(<24h)扩散的结果处理 B.大分子抗原与短时间(<24h)扩散的结果处理 C.小分子抗原与长时间(>48h)扩散的结果处理 D.大分子抗原与长时间(>48h)扩散的结果处理 E.所有单向免疫扩散试验的结果处理
A.应具有能与蛋白质分子形成离子键的化学基团 B.荧光效率高 C.荧光色泽与背景组织的色泽对比鲜明 D.标记方法简单,安全无毒 E.与蛋白质的结合物保持原有的生化免疫性质,稳定易保存
A.趋化功能 B.调理功能 C.吞噬功能 D.杀伤功能 E.抗原递呈功能
A.对流免疫电泳 B.免疫扩散试验 C.免疫固定电泳 D.ELISA E.免疫比浊试验
A.37℃,1小时 B.56℃,30分钟 C.25℃,30分钟 D.60℃,30分钟 E.45℃,30分钟
A.马疫锥虫 B.血吸虫 C.利什曼原虫 D.丝虫 E.绦虫
A.蛋白酶3 B.乳铁蛋白 C.髓过氧化物酶 D.人类白细胞弹性蛋白酶 E.组织蛋白酶G
A.CTL细胞毒活性测定 B.鉴定淋巴细胞的HLA型别 C.NK细胞毒活性测定 D.LAK细胞毒活性测定 E.TIL细胞毒活性测定
A.不着色 B.呈现蓝色 C.呈现红色 D.呈现黑色 E.呈现褐色
A.硅沉着病 B.支气管哮喘 C.接触性皮炎 D.Goodpasture综合征 E.类风湿关节炎
A.病毒性感染 B.器官移植发生排斥反应 C.全身性细菌感染 D.慢性肉芽肿 E.糖尿病
A.对各种感染的易感性增高 B.涉及免疫组织、细胞,分子等的缺陷 C.增高了恶性肿瘤的发生率 D.年龄越大,病情越轻,预后理想 E.某些疾病可具有遗传倾向
A.HLA系统的高度多态性 B.受者的免疫功能常处于紊乱状态 C.移植物血液供应不良 D.受者体内已存在对移植物致敏的淋巴细胞 E.移植物被细菌污染
A.普通琼脂斜面4℃冰箱保存法 B.肉汤低温冰箱保存法 C.半固体穿刺保存法 D.冷冻真空干燥法 E.脱脂牛奶保存法
A.126.2℃ B.121.3℃ C.113.0℃ D.105.7℃ E.102.3℃
A.尿液 B.血清 C.脑脊液 D.粪便 E.含漱液
A.C基因发生变异 B.Pre-S1基因发生变异 C.Pre-S2基因发生变异 D.S基因发生变异 E.P基因发生变异
A.HBsAg B.HBeAg C.HBcAg D.抗HBs E.抗HBcIgM
A.EMB培养基 B.血琼脂培养基 C.巧克力琼脂培养基 D.肉汤培养基 E.疱肉培养基
A.前驱期→潜伏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B.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C.潜伏期→症状明显期→前驱期→恢复期 D.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潜伏期→恢复期 E.前驱期→恢复期→症状明显期→潜伏期
A.中和试验 B.补体结合试验 C.血凝试验 D.血凝抑制试验 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A.复制 B.二分裂 C.对数增殖 D.减数分裂 E.芽生
A.由质粒介导 B.大部分革兰阴性杆菌均可产生 C.可被克拉维酸所抑制 D.可水解头孢他啶和氨曲南 E.不能水解碳青霉烯和头霉烯类抗生素
A.HEV B.麻疹病毒 C.脊髓灰质炎病毒 D.登革病毒 E.副流感病毒
A.恙虫病 B.地方性斑疹伤寒 C.流行性出血热 D.钩体病 E.败血症
A.蜡样芽孢杆菌 B.伤寒沙门菌 C.红斑丹毒丝菌 D.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 E.鲍曼不动杆菌
A.100 B.200 C.50 D.0.2 E.10
A.97.4% B.98.2% C.99.8% D.100.4% E.101.2%
A.某患者某次测定24小时UFC增高说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B.一孕妇最近1周内3次测定24小时UFC均偏高说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C.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的避孕药会导致血总皮质醇、SFC及24小时UFC水平升高 D.长期夜间工作者,昼夜节律可消失,甚至倒置 E.影响CBG浓度的因素都可出现血总皮质醇、SFC及24小时UFC水平升高的情况
A.游离T4 B.游离T3 C.血清TSH D.血清TRH E.总T4
A.肾上腺瘤性Cushing病 B.肾上腺癌性Cushing病 C.糖尿病 D.Addison病 E.单纯性肥胖
A.普通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B.琼脂糖凝胶电泳 C.转移电泳 D.等电聚焦电泳 E.SDS-聚丙烯酰胺电泳
A.Ⅰ型高脂蛋白血症 B.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 C.Ⅲ型高脂蛋白血症 D.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E.Ⅱb型高脂蛋白血症
A.游离甘油 B.3-磷酸甘油 C.甘油三酯 D.游离甘油和甘油三酯 E.2-磷酸甘油
A.ApoAi和ApoB与AS和CHD关系最密切 B.ApoAi是LDL的主要载脂蛋白 C.ApoAi在AS和CHD时下降 D.ApoB在AS和CHD时增高 E.ApoB不是HDL的主要载脂蛋白
A.肝分泌 B.高密度脂蛋白转化而来 C.由乳糜微粒或极低密度脂蛋白转化而来 D.由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转变而来 E.肠分泌
A.HDL B.LDL C.VLDL D.CM E.IDL
A.肝素-Mn2+沉淀法 B.磷钨酸钠-Mg2+沉淀法 C.超速离心法 D.聚乙二醇沉淀法 E.电泳分离法
A.HDL B.LDL C.VLDL D.CM E.LpA.
给患者注射胰岛素、葡萄糖后,不适于作血清测定,因为此时体内钾代谢的变化()
A.无改变 B.细胞外钾进入细胞内 C.细胞内钾溢出到细胞外 D.尿钾增高 E.血钾增高
A.代偿型代谢性酸中毒 B.代偿型呼吸性酸中毒 C.代偿型呼吸性碱中毒 D.代偿型代谢性碱中毒 E.无酸碱平衡紊乱
A.大、中、小分子均有的蛋白尿,见于肾小球肾炎 B.微量白蛋白尿,见于早期糖尿病肾病 C.本周蛋白尿,见于多发性骨髓瘤 D.肾组织性蛋白尿多为小分子量蛋白尿 E.β-微球蛋白尿为肾小球病变的特征
A.葡萄糖 B.肌酸 C.丙酮 D.丙酮酸 E.肌酐
A.不再将LD、AST、HBDH用于心肌损伤的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不考虑继续使用CK-MB活性测定法 B.临床检验中应同时检测cTn和CK-MB质量,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C.心肌肌钙蛋白(cTn)取代CK-MB成为检测心肌损伤的首选指标 D.对发病6小时后就诊的患者,不必测Mb,只需测定cTn E.如果患者已有典型的、可确诊急性心肌梗死的ECG改变,应立即进行治疗
A.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B.甲状腺功能亢进 C.维生素D摄入过量 D.恶性肿瘤 E.维生素A摄入过量
A.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时 B.心梗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C.中暑患者大量补液 D.肺结核患者出现胸腔积液时 E.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大叶性肺炎
A.黄色 B.蓝色 C.绿色 D.棕色 E.紫红色
A.蛋白质浓度(g/L)=A280mn-A260nm B.蛋白质浓度(g/L)=A260nm-A280mn C.蛋白质浓度(g/L)=1.45A280mn-0.74A260nm D.蛋白质浓度(g/L)=1.45A260nm-0.74A280mn E.蛋白质浓度(g/L)=0.74A280mn-1.45A260nm
A.蓝色 B.黄色 C.红色 D.紫色 E.棕色
A.0.1mmol/L B.0.2mmol/L C.0.3mmol/L D.0.4mmol/L E.0.5mmol/L
A.使用液体试剂盒时,因稀释水体积和试剂体积比易于计算,稀释水的体积可比使用干粉试剂盒时多加 B.添加样品稀释水的目的在于避免样品间交叉污染 C.添加试剂稀释水的目的在于保证反应总体积在测定范围 D.样品稀释水的量在复溶试剂时不必扣除 E.试剂稀释水的量在复溶试剂时必须扣除
A.偏离等电点越远的蛋白质,带电愈多,电泳速度愈快 B.缓冲液pH值越大所有蛋白质电泳速度越快 C.缓冲液pH值改变使介质两端电压改变 D.缓冲液pH值越小所有蛋白质电泳速度越快 E.缓冲液pH值改变蛋白质的等电点
A.恒定误差 B.比例误差 C.偶然误差 D.过失误差 E.系统误差
A.Cushing病 B.尿崩症 C.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D.Addison病 E.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