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KA的主要改变是酮症酸中毒,但约50%同时会有LA B.NHHDC中有约1/3的病人有轻度的酮体与乳酸增高。 C.DKA发病的基本环节是由于胰岛素的缺乏 D.DKA血钠多数升高 E.NHHDC的特点是血糖极高,没有明显的酮症酸中毒
A.均值 B.变异系数 C.精密度水平 D.准确度水平 E.标准差的倍数
A.80% B.100% C.60% D.40% E.20%
A.随机误差 B.过失误差 C.操作误差 D.系统误差 E.试剂误差
A.皮肤试验 B.变应原激发试验 C.血清总IgE测定 D.特异性IgE测定 E.CAP变应原检测系统
A.两个Fab段和一个Fc段 B.两个F(ab')2段和一个Fc段 C.两个F(ab')2段和多个Fc段 D.两个Fab段和多个Fc段 E.两个Fab段和一个F(ab')2段
A.牛血清白蛋白 B.牛甲状腺球蛋白 C.人血清白蛋白 D.人甲状腺球蛋白 E.球蛋白
A.过氧化物酶 B.荧光素酶 C.吖啶酯 D.碱性磷酸酶 E.鲁米诺
A.抗人IgG抗体 B.抗兔IgG抗体 C.特异性抗原 D.抗人IgM抗体 E.特异性抗体
A.被标记物质是抗体 B.被标记物质是抗原 C.反应方式是竞争性结合 D.B、F的分离方法是利用第二抗体 E.反应步骤多
A.短寿命荧光 B.长寿命荧光 C.长、短寿命的荧光 D.偏振光 E.激光
A.硝酸纤维素膜 B.聚苯乙烯反应板 C.醋酸纤维素膜 D.琼脂板 E.玻璃纤维板
A.0℃ B.4℃ C.10℃ D.12℃ E.20℃
A.0.5mg B.1.0mg C.2.0mg D.3.0mg E.4.0mg
A.4个 B.5个 C.6个 D.8个 E.9个
A.餐后3h大于8mmol/L B.餐后1h大于8mmol/L C.餐后2h大于8mmol/L D.餐后30min大于8mmol/L E.空腹血糖大于8mmol/L
A.黄色反应 B.绿色反应 C.蓝色反应 D.紫红色反应 E.蓝绿色反应
A.LD1>LD2 B.LD2>LD1 C.LD4>LD5 D.LD5>LD4 E.LD3>LD4
A.离子选择电极法 B.磷钼酸法 C.甲基麝香草酚蓝比色法 D.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E.火焰分光光度法
A.分直接法和间接法 B.胰腺分泌功能减退见于胰腺实质受损或胰液排入肠腔障碍,致胰腺外分泌功能紊乱 C.胰腺分泌功能减退是慢性胰腺炎及胰腺癌等疾患最重要的临床表现 D.胰外分泌有着非常大的功能贮备,只有在中、重度胰外分泌功能紊乱时,才会产生出异常结果 E.以上均正确
分泌不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的激素有()
A.GH B.TSH C.儿茶酚胺类激素 D.ACTH E.雌性激素
A.决定性方法 B.推荐方法 C.常规方法 D.临床应用的方法 E.参考方法
A.选择最灵敏的吸收线 B.使用较宽的狭缝 C.采用较小的电流 D.采用最佳的火焰类型及状态 E.调整光源
A.γ-球蛋白 B.β-球蛋白 C.α2-球蛋白 D.α1-球蛋白 E.白蛋白
A.红细胞表面的不完全抗体 B.红细胞表面的完全抗体 C.血清中的不完全抗体 D.血清中的完全抗体 E.血清中的寒冷性溶血抗体
A.慢性迁延型肝炎ALT、AST轻度上升,一般不超过参考值的3倍 B.脂肪肝转氨酶轻度上升或正常 C.肝硬化和肝癌ALT、AST均明显升高 D.急性肝炎血中ALT升高程度大于AST,AST/ALT比值降低 E.胆道梗阻时,可使ALT中度升高
A.血清蛋白电泳 B.总蛋白定量 C.白蛋白定量 D.特殊蛋白测定 E.脂蛋白电泳
A.铜 B.硒 C.锌 D.铁 E.碘
A.钙盐和磷酸盐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无机盐 B.降钙素可使血钙降低 C.佝偻病时血钙升高和血磷下降 D.甲状旁腺素与血钙的测定主要用于高钙血症的鉴别诊断 E.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血钙可升高
A.流行性腮腺炎 B.急性胰腺炎 C.急性阑尾炎 D.肠梗阻 E.肾功能障碍
A.血清(浆)皮质醇和皮质醇分泌的昼夜节律 B.17-KS和血浆ACTH C.ACTH兴奋试验和DMT抑制试验 D.17-KS和ACTH兴奋试验 E.血浆ACTH和DMT抑制试验
A.检测精密度 B.检测灵敏度 C.临床特异度 D.检测准确度 E.临床敏感度
A.Na+电极 B.酶电极 C.组织电极 D.微生物电极 E.免疫电极
A.白蛋白、β-、α1-、α2-、γ-球蛋白 B.白蛋白、α1-、β-、α2-、γ-球蛋白 C.白蛋白、β-、α2-、α1-、γ-球蛋白 D.γ-、β-、α2-、α1-球蛋白、白蛋白 E.白蛋白、α1-、α2-、β-、γ-球蛋白
A.动脉葡萄糖浓度低于毛细血管葡萄糖浓度 B.分析前血液放置一段时间会使结果偏低 C.如无特殊原因应空腹抽血测定血糖 D.血浆是测定葡萄糖的最好样品 E.维生素C可干扰GOD-POD法测定葡萄糖
A.凯氏定氮法 B.双缩脲法 C.酚试剂法 D.紫外分光光度法 E.盐析
A.丙氨酸-α-酮戊二酸 B.丙酮酸-谷氨酸 C.门冬氨酸-α-酮戊二酸 D.草酰乙酸-谷氨酸 E.谷胱甘肽-氨基酸
A.血钙升高,血磷降低 B.血钙降低,血磷升高 C.血钙升高,血磷升高 D.血钙降低,血磷降低 E.尿钙降低,尿磷升高
A.最适温度时 B.最适pH时 C.底物浓度足够大时 D.样品量足够大时 E.加入酶的激动剂
A.Schillingtest为钴维生素B12吸收试验 B.分别服用57Co标记B12-R和58Co标记B12-IF C.并测定血液中两者比值(R-B12/IF-B12) D.根据B12-IF和B12-R的相对吸收率,推测胰功能情况 E.胰功能不全者58Co/57CO比值上升
A.醛固酮、脱氧皮质醇的作用,需同时存在一定浓度的GC时才能正常发挥,这种作用称为GC的"允许作用" B.脱氧异雄酮、雄烯二酮的作用,需同时存在一定浓度的GC时才能正常发挥,这种作用称为GC的"允许作用" C.肾上腺素、高血糖素的作用,需同时存在一定浓度的GC时才能正常发挥,这种作用称为GC的"允许作用" D.胰岛素、肾上腺素的作用,需同时存在一定浓度的GC时才能正常发挥,这种作用称为GC的"允许作用" E.胰岛素、高血糖素的作用,需同时存在一定浓度的GC时才能正常发挥,这种作用称为GC的"允许作用"
A.目前最先进的诊断方法 B.灵敏度最高的方法 C.特异度最高的方法 D.精密度最好的方法 E.指当前国内外公认的、诊断某种疾病最可靠的、在临床上能获得肯定结论的方法
A.在Levey-Jennings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B.通过单值质控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显示 C.具有低的假失控或假报警概率 D.只能对多个批号质控值进行评价 E.能确定产生失控的误差类型
A.免疫荧光技术(直接法) B.免疫荧光技术(间接法) C.ELISA(夹心法) D.ELISA(间接法) E.反向间接血凝反应
A.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检查 B.细胞化学染色检查 C.免疫表型检查 D.骨髓组织病理检查 E.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
A.病理性高血糖 B.生理性高血糖 C.1型糖尿病 D.2型糖尿病 E.以上皆不是
A.ALT B.LDH C.CK D.ALP E.pCHE
A.反应复合物的吸收峰在540nm处 B.反应复合物的吸收峰在650~750nm处 C.反应物吸收峰在280nm,215~225nm处 D.该方法是一种染料结合法 E.该方法是一种散射比浊法
A.急性肝炎 B.肾病综合征 C.肝硬化 D.急性肾小球肾炎 E.胆囊炎
A.使血钙升高,血磷降低 B.使血钙降低,血磷升高 C.使血钙,血磷均升高 D.使血钙,血磷均降低 E.对血钙、血磷浓度无明显影响
A.0.25Vm B.0.33Vm C.0.50Vm D.0.75Vm E.0.80Vm
A.伊文蓝 B.重铬酸钾 C.硫酸镍 D.碘化钠 E.氯化钠
A.酶电极 B.玻璃电极 C.气敏电极 D.甘汞电极 E.金属电极
A.未见到骨髓小粒和脂肪滴 B.骨髓有核细胞增生低下或极度低下 C.杆状核粒细胞比例小于分叶核粒细胞 D.镜下见到非造血细胞 E.涂片中以成熟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
A.血平板和吕氏血清斜面 B.血平板、中国蓝平板、巧克力平板及营养增菌肉汤 C.中国蓝平板和增菌肉汤 D.中国蓝平板和SS平板 E.血平板、SS平板及增菌肉汤
A.Ca2+ B.Cu2+ C.Mg2+ D.Fe2+ E.Fe3+
A.POD B.LD C.GOD D.CK E.AST
A.6508 B.5714 C.4920 D.4127 E.3915
A.培养特性 B.直接与诊断血清做凝集试验 C.检测患者血清中抗体 D.生化反应 E.形态染色
A.伤寒沙门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 B.奇异变形杆菌、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 C.弗劳地枸橼酸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痢疾志贺菌 D.黏质沙雷菌、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 E.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奇异变形杆菌、伤寒沙门菌
A.LD2>LD1>LD3>LD4>LD5 B.LD5>LD1>LD2>LD3>LD4 C.LD3>LD1>LD2>LD4>LD5 D.LD1>LD2>LD3>LD4>LD5 E.LD4>LD1>LD2>LD3>LD5
A.35℃ B.28℃ C.25℃ D.42℃ E.4℃
A.原巨核细胞 B.幼巨核细胞 C.颗粒巨细胞 D.产板巨细胞 E.巨核细胞裸核
A.抗原 B.特异性IgM抗体 C.IgA抗体 D.IgE抗体 E.可溶性抗体
A.竞争法只能用于抗原检测 B.检测中需加抗体 C.竞争法只能用于抗体检测 D.固相抗体结合的酶标抗原与受检抗原量成反比 E.待测管颜色越深,标本中抗原量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