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4CFU/ml B.≥105CFU/ml C.≥106CFU/ml D.≥107CFU/ml E.≥108CFU/ml
A.第一管血性,后两管逐渐变淡,上清液无色透明 B.第一管血性,后两管逐渐变淡,上清液淡红色或黄色 C.三管均红色,上清液均淡红色或黄色 D.三管均红色,上清液均无色透明 E.第三管血性。上清液呈现黄色
A.混有X射线造影剂 B.温度降低 C.温度升高 D.蛋白尿 E.含有葡萄糖
A.革兰阳性,有荚膜及芽胞的大杆菌 B.有动力 C.菌落呈卷发状,不溶血 D.液化明胶呈漏斗状 E.能分解多种糖类
A.热原性 B.具特异的组织亲和性,可针对性地侵犯靶组织 C.败血症休克 D.Shwartzman反应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E.骨髓坏死与出血
A.指示酶对待测酶的产物特异 B.指示酶能在待测酶的"最适条件下"工作 C.指示酶应选Km小者 D.除加指示酶外还必须加入辅助酶 E.指示酶的Vm等于或接近测定酶的Vm
A.抗原抗体过剩 B.抗原抗体相等 C.抗原抗体缺乏 D.抗原抗体不纯 E.抗原抗体比例不当
A.完全抗原 B.超抗原 C.半抗原 D.TI抗原 E.TD抗原
A.是通过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而起抗凝作用的 B.是血液细胞计数分析的首选抗凝剂 C.做血沉的抗凝剂最恰当 D.可促进凝血活酶及凝血酶形成 E.是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理想的抗凝剂
A.峰右移,底变宽 B.峰左移,底无改变 C.峰左移,底变宽 D.峰左移,底变窄 E.峰右移,底变窄
A.嗜碱性颗粒 B.RNA C.红细胞胞质 D.杜勒小体 E.DNA
A.手指 B.耳垂 C.足跟 D.手背 E.肘部
A.钩虫卵 B.蛲虫卵 C.蛔虫卵 D.血吸虫卵 E.阿米巴滋养体
A.脑膜感染性疾病 B.蛛网膜下腔出血 C.不明原因的抽搐 D.不明原因的昏迷 E.休克的病人
A.6号 B.7号 C.8号 D.9号 E.1号
A.破坏红细胞表面的唾液酸 B.破坏红细胞表面的酶 C.减少红细胞之间的排斥力 D.消除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 E.改变红细胞表面的结构
A.髂骨和股骨远心端 B.胸肋骨、肱骨和股骨远心端 C.颅骨、胸肋骨、脊椎骨和股骨远心端 D.颅骨、胸肋骨、脊椎骨、髂骨、肱骨和股骨远心端 E.颅骨、胸肋骨、脊椎骨、髂骨、肱骨和股骨近心端
A.对称分裂 B.自我更新 C.不均一性 D.不定向分化 E.形态上类似淋巴细胞
A.骨髓 B.胸腺 C.脾 D.淋巴结 E.肝
A.抽出骨髓瞬间,病人有特殊疼痛感 B.涂片上可见骨髓小粒 C.涂片上可见脂肪滴 D.显微镜下可见骨髓特有细胞如浆细胞、各类有核细胞 E.骨髓中杆状核细胞与分叶核细胞之比小于外周血
A.巨幼细胞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E.再生障碍性贫血
A.1/2 B.1/3 C.1/4 D.1/5 E.1/6
A.0.5×109/L B.1.0×109/L C.4.0×109/L D.3.5×109/L E.1.5×109/L
A.血小板数量指标 B.血小板活化指标 C.血小板形态学指标 D.血小板黏附性指标 E.血小板聚集性指标
A.Ⅸa、Ⅷa、PF3、Ca2+ B.Ⅴ、Ⅷ、PF3、Ca2+ C.Ⅹ、Ⅴ、PF3、Ca2+ D.Ⅹa、Ⅴa、PF3、Ca2+ E.Ⅹa、Ⅴa、Ⅷa、Ⅸa、PF3、Ca2+
A.因子Ⅴ B.因子Ⅶ C.因子Ⅷ D.因子Ⅸ E.因子Ⅹ
A.因子Ⅻ B.因子Ⅻa C.因子a、Ca2+ D.因子Ⅹ E.因子Ⅹa、Ca2+
A.因子Ⅲ B.因子Ⅴ C.因子Ⅶ D.因子Ⅷ E.因子Ⅸ
A.丙酮酸 B.葡萄糖 C.果糖 D.乳糖 E.乳酸
A.葡萄糖进行糖酵解氧化 B.脂肪酸氧化 C.葡萄糖的有氧氧化 D.磷酸戊糖途径氧化葡萄糖 E.丙酮酸还原为乳酸
A.FAD B.硫辛酸 C.辅酶A D.NAD+ E.TPPD
A.α-磷酸甘油 B.丙酮酸 C.乳酸 D.乙酰CoA E.生糖氨基酸
A.3-磷酸甘油醛及磷酸果糖 B.1,3-二磷酸甘油酸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旷磷酸甘油酸及6-磷酸葡萄糖 D.1-磷酸葡萄糖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E.1,6-二磷酸果糖及1,3-二磷酸甘油酸
A.肝 B.肾 C.脑 D.肌肉 E.心脏
A.磷酸戊糖途径被抑制,导致磷酸戊糖缺乏 B.缺乏NADPH+H+使红细胞GSH减少 C.G-6-P进入糖无氧分解途径,生成丙酮酸和乳酸 D.G-6-P转变成G-1-P合成糖原 E.缺乏NADH+H+使红细胞GSH减少
A.2.22~4.44mmol/L B.3.61~6.11mmol/L C.4.44~6.66mmol/L D.5.55~7.77mmol/L E.6.66~8.88mmol/L
A.胰高血糖素 B.肾上腺素 C.甲状腺素 D.胰岛素 E.肾上腺皮质激素
A.糖 B.脂类 C.核酸 D.蛋白质 E.无机盐
A.荧光免疫分析 B.酶联免疫分析 C.流式细胞免疫分析 D.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E.放射免疫分析
A.手指 B.颈静脉 C.耳垂 D.足跟部 E.股静脉
A.电泳时的温度 B.电泳时的电场强度 C.电泳时通电时间的长短 D.电泳时缓冲液的pH值 E.电泳时缓冲液的离子强度
A.自由移动界面电泳 B.稳态电泳 C.置换电泳 D.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E.等电聚焦电泳
A.清晨最高,下午最低 B.午夜最高,下午最低 C.午夜最低,下午最高 D.清晨最低,午夜最高 E.清晨最高,午夜最低
A.雄烷二醇 B.5α-二氢睾酮 C.雄烯二酮 D.脱氢异雄酮 E.雌酮
A.肝脏是脂肪酸β-氧化的主要器官 B.肝脏可合成VLDL C.肝脏是利用酮体的主要器官 D.肝脏可将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 E.肝脏可生成HDL
A.创伤 B.高烧 C.饥饿 D.呕吐 E.缺氧
A.血浆容量减少,组织间液容量减少,细胞内液容量正常 B.血浆容量减少,组织间液容量减少,细胞内液容量增多 C.血浆容量正常,组织间液容量减少,细胞内液容量减少 D.血浆容量减少,组织间液容量减少,细胞内液容量减少 E.血浆容量减少,组织间液容量正常,细胞内液容量减少
A.钾,钠 B.钾,钙 C.钠,氯 D.钾,磷 E.钙,磷
A.具有运输胆红素的功能 B.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C.作为组织修补材料 D.也可运输青霉素 E.在血液偏酸性时,其氨基和羧基分别以-NH2和-COO-形式存在
A.转铁蛋白 B.铁蛋白 C.血红蛋白 D.肌红蛋白 E.细胞色素C
A.CM B.HDL C.LDL D.VLDL E.LpA.
A.铁、碘、氟、锌、锰 B.铜、钙、硒、铁、铬 C.碘、铜、汞、锌、铬 D.硅、铅、钒、锌、碘 E.氟、硒、铅、铁、碘
A.尿NAG测定 B.尿β2-微球蛋白测定 C.尿Na测定 D.禁饮尿渗量 E.尿糖测定
A.识别自己 B.识别异己 C.特异性 D.记忆性 E.遗传性
A.胸腺和脾 B.骨髓和淋巴结 C.胸腺和淋巴结 D.骨髓和黏膜淋巴组织 E.骨髓和胸腺
A.抗原的水解产物 B.有免疫原性的蛋白质 C.半抗原 D.可被巨噬细胞吞噬的物质 E.Na+
A.可变区 B.恒定区 C.高变区 D.超变区 E.低变区
A.VH抗原性的不同 B.CL抗原性的不同 C.CH抗原性的不同 D.VL抗原性的不同 E.CV抗原性的不同
A.嗜酸性和中性粒细胞 B.毛细血管基底膜细胞 C.M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 E.NK细胞
A.血清型IgA B.分泌型IgA C.IgM D.IgG E.IgD
A.主动自然免疫 B.主动人工免疫 C.被动自然免疫 D.被动人工免疫 E.自然免疫
A.钙离子依赖性家族 B.整合素家族 C.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D.炎症因子家族 E.选择素家族
A.成熟的红细胞 B.淋巴细胞 C.神经细胞 D.滋养层细胞 E.肌细胞
A.辅助性T细胞 B.抑制性T细胞 C.细胞毒性T细胞 D.记忆性T细胞 E.迟发型超敏反应性T细胞
A.CD2 B.CD3 C.CD4/CD8 D.CD28 E.CD40L
A.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 B.抗体、补体的调理及溶菌作用 C.细胞免疫 D.特异性抗毒素(IgG类)的中和作用 E.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A.带现象 B.等价带 C.前带 D.后带 E.平衡带
A.自体移植 B.同系移植 C.同种移植 D.异种移植 E.胚胎组织移植
A.蛋白质带负电,电泳时如不考虑电渗的影响,向正极移动 B.蛋白质带负电,电泳时如不考虑电渗的影响,向负极移动 C.蛋白质不带电,电泳时如不考虑电渗的影响不移动 D.蛋白质不带电,电泳时如考虑电渗的影响,向负极移动 E.蛋白质不带电,电泳时如考虑电渗的影响,向正极移动
A.IgG分子的重链恒定区 B.IgG分子的重链可变区 C.IgG分子的Fc段 D.IgG分子的轻链可变区 E.IgG分子的Fab段
A.支原体 B.衣原体 C.立克次体 D.螺旋体 E.病毒
A.外膜 B.脂多糖 C.磷壁酸 D.脂蛋白 E.肽聚糖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浆 D.细胞器 E.核质
A.普通显微镜 B.荧光显微镜 C.暗视野显微镜 D.倒置显微镜 E.照相显微镜
A.支原体 B.放线菌 C.立克次体 D.螺旋体 E.真菌
A.消毒 B.防腐 C.灭菌 D.无菌 E.无菌操作
A.细菌的营养型 B.细菌的血清型 C.细菌的酶系统 D.细菌的转运系统 E.外界的温度
A.偶然误差 B.系统误差 C.过失误差 D.相对偏差 E.允许误差
A.知情同意 B.代理同意 C.口头同意 D.书面同意 E.有效同意
A.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B.团结协作,勇担风险 C.主动倾听,支持鼓励 D.公正分配,避免浪费 E.严密观察,全程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