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患者频繁咳嗽 B.呼吸机低气压报警 C.肺部听诊呼吸音粗 D.患者心率增快 E.患者血压升高
A.尿瘘 B.尿失禁 C.尿道狭窄 D.阳痿或阴茎萎缩 E.慢性尿道周围脓肿
A.术后进食易消化、含纤维多的食物,防止便秘 B.术后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性生活等 C.告知患者术后不会出现排尿异常现象 D.锻炼肛提肌的方法是呼气时缩肛,吸气时放松肛门括约肌 E.术后常出现逆行射精,会影响性交
A.肾癌术后定期复查肝、肾等脏器功能,及早发现转移病灶 B.放疗、化疗期间,定期查血、尿常规 C.若出现骨髓抑制,应积极化疗 D.膀胱癌保留膀胱的患者,应定期复查膀胱镜 E.应反复强调复查的重要性,说服患者主动配合
A.2~3天 B.4~6天 C.7~10天 D.15~20天 E.25~30天
A.大量饮水,但避免睡前及半夜饮水 B.尿酸结石者避免浓茶等含草酸量高的食物,宜食动物内脏 C.含钙结石者宜食用含纤维丰富的食物 D.成年人每日尿量应保持在1000ml以上 E.长期卧床者注意加大补钙量和功能锻炼,防止骨脱钙
A.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3个月,以防复发 B.用药要坚持联合、规律、全程 C.用药期间仅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D.服药期间出现耳鸣为正常反应 E.不规则用药会产生药物成瘾
A.膀胱穿刺抽尿 B.膀胱造瘘 C.导尿并留置导尿管 D.压腹部排尿 E.急诊做前列腺摘除术
A.操作复杂 B.对肢体损伤小 C.可承受牵引重量较大 D.患者承受较大痛苦 E.牵引时间可以较长
A.患肢功能锻炼 B.尽可能减轻牵引重量 C.定时放松牵引装置 D.防止牵引针左右移动 E.定时测定肢体长度
A.血管损伤 B.神经损伤 C.创伤性休克 D.脂肪栓塞 E.挤压综合征
A.针眼处的分泌物不必处理 B.针眼处每日滴生理盐水2次 C.骨牵引针两端套上木塞或小瓶 D.发现牵引针偏移时应立即矫正 E.感染者应引流后,保持钢针原位牵引
A.压疮 B.肢体肿胀 C.皮肤湿疹 D.血栓性静脉炎 E.肢体血运障碍
A.持续卧床3天 B.术后平卧6小时,不能翻身 C.术后应进行腰肌等长收缩锻炼 D.引流管一般于术后12小时内拔除 E.术后应用3人搬运法将患者移至病床
A.牵引重量应小于3kg B.牵引重量应大于5kg C.复位后再牵引3个月后石膏固定 D.复位后再牵引1个月后石膏固定 E.复位后再牵引2~3周后石膏固定
A.一人背负搬运 B.一人抱持搬运 C.二人抱持搬运 D.用软担架搬运 E.三人平托放于硬板搬运
A.剧烈疼痛 B.患肢苍白 C.肌肉麻痹 D.患肢坏死 E.感觉异常
A.给予止血药物 B.立即更换石膏 C.打开石膏伤口换药 D.在石膏上划出血迹边界并注明日期 E.用湿毛巾蘸肥皂将石膏上的血迹擦干净
A.低渗性脱水 B.等渗性脱水 C.高渗性脱水 D.水中毒 E.水肿
A.肾功能不全 B.烧伤 C.广泛性损伤 D.应激反应 E.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混合型酸中毒
A.严重者出现谵妄和惊厥 B.静脉缓慢注射10%葡萄糖酸钙 C.以口服为主进行治疗 D.严重者静脉滴注 E.出现神经、肌肉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亢进
A.呼吸深快 B.血压轻度下降 C.心跳减弱 D.反应迟钝,嗜睡 E.面部肌肉抽动
A.尚未发生休克 B.休克代偿期 C.休克失代偿期 D.中度休克 E.重度休克
A.准确记录出入量,量出为入 B.监测出凝血时间,避免发生出血 C.固定好动静脉插管,避免脱出 D.血滤置管处每周换药一次 E.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A.保证高浓度氧气吸入 B.大量输血 C.积极治疗原发病 D.大量补液 E.保证营养
A.禁食(奶)4~6小时,禁饮2~3小时 B.禁食4~8小时,禁饮4~6小时 C.禁食8~12小时,禁饮2~3小时 D.禁食8~12小时,禁饮4小时 E.禁食4~8小时,禁饮2~3小时
A.硬膜外血肿 B.麻醉药中毒反应 C.药物过敏反应 D.全脊髓麻醉 E.麻醉平面过高
A.如患者睡软床,应在其肩背下垫一心脏按压板 B.使胸骨下陷5cm C.每一次按压后手掌离开按压部位,让胸廓充分回弹 D.按压与放松的时间应大致相等 E.每分钟至少100次
A.低温可降低脑代谢,减少耗氧量,使大脑对缺氧的耐受增强 B.体温每降低1℃可使氧耗率下降5%~6%。 C.物理降温前先用降温辅助药物,以防寒战反应 D.降温应使患者体温降至35~33℃ E.复温时先逐步撤除冰袋,待体温恢复当日后停用辅助降温药
A.中心静脉压 B.血氧饱和度 C.心排血量 D.体循环阻力指数 E.肺循环阻力指数
A.非胃肠道手术者成人术前常规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 B.术前肠道准备包括口服肠道抗生素2~3天 C.术前胃肠道准备可防止麻醉中呕吐造成窒息 D.幽门梗阻患者,术前不可洗胃 E.术前胃肠道准备可以降低肠道手术的感染率
A.心理支持 B.针刺止痛 C.推拿按摩 D.物理疗法 E.PCA(自控止痛法)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破伤风杆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产气荚膜梭菌 E.结核杆菌
A.破伤风杆菌产生的内毒素引起症状 B.痉挛毒素是引起症状的主要毒素 C.溶血毒素引起组织局部坏死和心肌损害 D.破伤风是一种毒血症 E.毒素也可影响交感神经
A.100ml B.150ml C.180ml D.240ml E.250ml
A.术中彻底止血 B.术中操作轻柔 C.术后加强护理 D.术后继续服用碘剂 E.术前充分准备,使基础代谢率将至正常
A.喉返神经损伤 B.喉头水肿 C.切口内出血、血肿压迫气管 D.甲状腺危象 E.喉上神经损伤
A.多为单发 B.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 C.中等硬度,无压痛 D.随吞咽而上下移动 E.不会发生甲亢或恶变
A.5年内避免妊娠 B.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 C.定期到医院复诊 D.加强营养 E.定期自我检查乳房
A.腹外疝 B.股疝 C.滑动疝 D.脐疝 E.白线疝
A.急性阑尾炎 B.急性胃肠炎 C.便常规 D.盆腔脓肿 E.膈下脓肿
A.胃部分切除术 B.胃近端大部切除术 C.胃癌扩大根治术 D.联合脏器切除 E.全胃切除术
A.1000~2000ml B.2000~3000ml C.3000~5000ml D.5000~6000ml E.6000~8000ml
A.蛔虫性肠梗阻 B.麻痹性肠梗阻 C.粘连性肠梗阻 D.绞窄性肠梗阻 E.痉挛性肠梗阻
A.抗凝药 B.洋地黄 C.奎尼丁 D.利尿药 E.氯化钾
A.严格无菌操作 B.注药后用肝素液冲洗导管 C.若出现发热,应使用抗菌药物 D.定期局部换药 E.剧烈腹痛时应警惕其他部位动脉栓塞及胆囊坏死等并发症
A.心理护理 B.半卧位 C.控制高热 D.使用降低颅内压的药物 E.鼓励患者饮水
A.引流管开口与侧脑室齐平 B.定期夹闭导管 C.每日引流量不超过500ml D.定时无菌生理盐水冲洗 E.引流管无脑脊液流出即可拔管
A.重建胸腔负压 B.排出积气 C.排出积液 D.调节两侧胸腔压力 E.便于观察病情
A.呼吸 B.脉搏 C.血压 D.神志 E.皮肤黏膜
A.术前使用护肝药物 B.术前应用维生素K C.术前用酸性液灌肠 D.术后吸氧 E.保持大便通畅
A.胸前部 B.腹前部 C.夹于腋下 D.双手下垂 E.双手往后背
A.颅内压升高 B.麻醉反应 C.切口疼痛 D.急性胃扩张 E.肠梗阻
A.安慰患者 B.立即在病床上将内脏还纳 C.立即用灭菌盐水纱布覆盖 D.用腹带包扎 E.送手术室缝合
A.测定基础代谢率 B.心理护理 C.喉镜检查 D.抗甲状腺药物和碘剂的应用 E.钡餐和心电图检查
A.情绪稳定、睡眠好转 B.体重增加 C.脉搏100次/分 D.甲状腺变硬缩小 E.BMR<+20%
A.切口内出血形成血肿 B.气管塌陷 C.喉头水肿 D.痰液阻塞 E.止痛药用量不足
A.患肢制动 B.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 C.加压包扎伤口 D.抬高同侧上肢 E.局部沙袋压迫
A.患侧垫枕,抬高患肢 B.保持伤口引流管通畅 C.观察患侧肢端的血液循环 D.指导肩关节的活动 E.禁止在患侧手臂测血压、输液
A.禁食、禁饮、输液 B.胃肠减压 C.应用抗生素 D.安置半卧位 E.保持腹腔引流通畅
A.口腔卫生 B.预防压疮发生 C.要服药时,由胃管注入 D.记录吸出液的量和性质 E.及时更换收集瓶
A.术前数日每晚用温等渗盐水洗胃 B.纠正脱水 C.纠正碱中毒 D.术前给予流质饮食 E.术前晚灌肠
A.神志 B.伤口敷料 C.肠鸣音 D.腹胀 E.胃管引流液
A.骨折早期应进行患肢等长收缩 B.骨折早期应进行患肢等张收缩 C.骨折中期应进行患肢等长收缩 D.骨折中期应进行患肢等动收缩 E.骨折后期应进行患肢等张收缩
A.代谢性碱中毒 B.代谢性酸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A.代谢性碱中毒合并高钾血症 B.代谢性酸中毒合并高钾血症 C.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低钾血症 D.代谢性碱中毒合并低钾血症 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高钾血症
A.术前训练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B.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C.术前1日做好肠道准备 D.术前行肺功能检查,评估患者肺功能 E.术前将口服降糖药改为胰岛素皮下注射
A.颅内压升高 B.水、电解质紊乱 C.手术对胃肠道的刺激 D.酮症酸中毒 E.麻醉反应
A.患者清醒后 B.腹胀减轻后 C.肛门排气后 D.恶心呕吐消失后 E.患者可以下床活动后
A.有利于减少肺部并发症 B.有利于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C.有利于减少腹胀的发生 D.有利于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E.有利于减少切口感染的机会
A.清创不彻底 B.患者有复合创伤 C.未注射TAT D.患者低蛋白血症 E.切口包扎过紧
A.芽胞菌性蜂窝织炎 B.厌氧性链球菌性蜂窝织炎 C.大肠杆菌性蜂窝织炎 D.梭状芽孢杆菌感染 E.变形杆菌感染
A.右下肢广泛、多处切开 B.800万U青霉素静脉注射 C.输200ml同型新鲜血 D.右下肢截肢 E.高压氧疗法
A.保护好引流管,防止脱落 B.定期到医院更换引流袋 C.保证充足睡眠 D.进食高蛋白、低脂饮食 E.备好止痛药防止腹痛
A.保持引流管通畅 B.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 C.拔管前需试行闭管1~2天 D.固定好引流管,引流管应低于引流口 E.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A.预防胆汁性腹膜炎 B.防止胆管狭窄、梗阻等并发症 C.支撑胆道 D.防止胆道出血 E.引流胆汁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E.维生素K
A.补充营养 B.凝血酶原合成不足,出血 C.减少胰漏的发生 D.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E.保护肝脏
A.肺感染 B.引流管脱出 C.胰瘘 D.肝衰竭 E.皮肤完整性受损
A.继续止血对症治疗 B.全麻下行"右颞硬膜外血肿清除术" C.血肿腔钻孔引流术 D.进行颅内压监测 E.行血管造影术
A.患者术后清醒6~8小时可进食 B.术后6小时内平卧位,头偏向健侧 C.术后6小时后床尾抬高15~30℃,利于颅内静脉回流 D.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注意病情变化,观察用药效果 E.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A.取头低脚高位便于呼吸道分泌物引流 B.头部备皮 C.药物过敏试验 D.合血 E.即刻禁食禁水
A.脑多普勒 B.脑干诱发电位检查 C.脑血管造影 D.CT E.MR
A.入院后立即备皮,做好术前准备 B.术后全麻未醒的患者应给予仰卧位 C.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 D.术后24小时待患者意识清醒,吞咽反射恢复后方可进流质饮食 E.昏迷患者或后组脑神经麻痹者,吞咽、咳嗽反射差,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易发生肺炎
A.高血压脑出血 B.脑梗死 C.右额占位 D.垂体瘤 E.小脑占位
A.手术后若昏迷不醒,鼻饲后可随意搬动患者不易引发呕吐和误吸 B.待意识清醒后抬高床头15°~30°,以利颅内静脉回流 C.注意观察切口敷料及引流情况,加强敷料更换和保持清洁干燥 D.全麻未清醒时取侧卧位,以利于呼吸道护理 E.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等呼吸道梗阻的情况,以便及时处理误吸
A.妥善固定引流管,使其维持正常颅内压 B.保持引流通畅,管内液面可随患者呼吸、脉搏上下波动 C.若引流出大量血性脑脊液提示脑室内出血,脑脊液混浊提示有感染 D.每天更换引流袋时开放引流管,注意无菌 E.拔管前应行头颅CT检查,并夹住引流管1~2天
A.颅内压低于10~15cmH2O B.管口吸附于脑室壁 C.引流管放入脑室过短 D.引流管被小血块阻塞 E.引流管放入脑室过长而盘曲成角
A.血运转移 B.医源性转移 C.直接蔓延 D.种植性转移 E.淋巴转移
A.进食、胃肠减压 B.抗生素 C.胰酶抑制剂 D.生长抑素 E.激素
A.膀胱结石 B.膀胱破裂 C.尿道断裂 D.前列腺增生 E.双侧输尿管狭窄
A.骨牵引 B.皮肤牵引 C.骨盆带牵引 D.骨盆悬吊牵引 E.枕颌带牵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