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缺失,余留牙正常,进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基牙设计弯制卡环
上若设计铸造支托,那么支托的颊舌径宽度约为颊舌径的()
A.1/4 B.1/3 C.1/2 D.2/3 E.3/4
A.洞缘斜面呈20°斜面,斜面宽度约为0.5mm B.洞缘斜面呈30°斜面,斜面宽度约为1mm C.洞缘斜面呈45°斜面,斜面宽度约为1.5mm D.洞缘斜面呈60°斜面,斜面宽度约为2mm E.洞缘斜面呈90°斜面,斜面宽度约为2.5mm
患者,男,45岁,缺失,临床检查稳固,牙周情况较好。拟用做基牙制作金属全冠桥对缺失牙进行修复。其桥体面功能最多只能恢复至正常天然牙的()
A.30% B.50% C.70% D.90% E.100%
下列哪种方式不能达到减轻力的目的()
A.减小面颊舌径宽度 B.加大面颊舌外展隙 C.加深面沟槽 D.锐利牙尖 E.减小面颊舌外展隙
A.悬空式桥体 B.单侧接触式桥 C.船底式桥体 D."T"型接触式桥体 E.无白洁型桥体
患者,男,35岁,来医院就诊要求修复缺失的,经口内检查及X线片显示,牙根粗壮,牙冠稳固,牙周情况良好。采用金属全冠桥进行修复后,患者自述效果较好,尤其咀嚼功能恢复达到天然牙效果。但修复完成2个月后患者突然出现基牙松动,咀嚼时牙根部位有疼痛感。造成上述情况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修复体外形不够美观 B.修复体面未减径,导致基牙负担力过大 C.采用悬空式桥体,牙槽嵴未能分担部分力 D.基牙数量选择过少,导致基牙负担力过大 E.桥体龈面与牙槽嵴黏膜接触面积过小,导致基牙负担力过大
患者,女,25岁,缺失,临床检查后确定采用金属一树脂结合冠桥进行修复。制作金属内冠时,应预留出的树脂恢复空间为()
A.0.1mm B.0.3mm C.0.5mm D.1mm E.3mm
A.0.1mm B.0.2mm C.0.3mm D.0.4mm E.0.5mm
A.固位球法 B.失晶法 C.喷砂法 D.针刺倒锥法 E.固位臂法
A.引导义齿就位,增强义齿固位力 B.减少义齿受力时对基牙的损害 C.防止食物嵌塞 D.将咬合压力正确传导于基牙 E.降低余留牙龋病的发生率
患者,男,缺失,采用铸造支架进行牙列缺损修复。在制作上支托时应达到下述哪种要求()
A.支托宽度应颇舌径的1/4,的1/3,呈三角形,厚度≥0.5mm B.支托宽度应为颊舌径的1/4,的1/3,呈圆形,厚度≥1.0mm C.支托宽度应为颊舌径的1/3,的1/2,呈三角形,厚度≥1.0mm D.支托宽度应为颊舌径的1/3,的1/2,呈匙形,厚度≥1.3mm E.支托宽度应为颊舌径的1/2,的1/3,呈匙形,厚度≥1.3mm
A.平面 B.凹面 C.凸面 D.半圆形 E.三角形
A.宽0.5~1.0mm,厚度≥0.3mm B.宽0.5~1.0mm,厚度≥0.5mm C.宽1.0~1.5mm,厚度≥0.5mm D.宽1.5~2.0mm,厚度≥0.5mm E.宽1.5~2.0mm,厚度≥0.7mm
患者缺失,下颌舌侧组织呈垂直型。修复体使用舌连接杆时,舌杆与下颌舌侧黏膜组织的关系为()
A.杆与黏膜呈接触形式 B.杆与黏膜之间存在静压力 C.杆与黏膜之间存在0.2~0.3mm空隙 D.杆与黏膜局部接触 E.杆与黏膜呈线接触
A.0.3mm B.0.5mm C.0.8mm D.1mm E.1.5mm
患者,男,缺失,下颌余留后牙严重舌向倾斜,采用铸造支架修复时所选择的大连接体最佳的是()
A.后腭杆 B.舌连接杆 C.舌板 D.颊连接杆 E.侧腭杆
患者,男,缺失,在基牙上设计RPI卡环组,"I"型杆式卡环末端进入倒凹区深度正确的是()
患者,女,52岁,缺失,采用铸造支架义齿进行修复,其义齿固位力总量最佳应达到()
A.100~300g B.300~500g C.500~800g D.800~1500g E.2000以上
A.位于铸圈的1/2部位 B.位于铸圈的上1/3部位 C.位于铸圈的上2/5部位 D.位于铸圈的顶部 E.位于铸圈上2/3部位
A.2mm B.4mm C.6mm D.8mm E.10mm
患者缺失,铸造支架熔模制作完成后,包埋时需选用哪种材料进行熔模表面清洗,降低熔模表面张力()
A.水 B.正硅酸乙酯 C.乙醇 D.乙二醇 E.丙三醇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浓硝酸 D.氨水 E.生石灰
A.700℃ B.900℃ C.1100℃ D.1300℃ E.1600℃
A.900℃ B.1300℃ C.1600℃ D.2500℃ E.3000℃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氩气 D.氮气 E.一氧化碳
患者缺失,要求用纯钛支架进行修复,铸造完成后喷砂时发现纯钛支架表面呈蓝色,易碎。造成这种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A.熔金温度过低 B.铸圈焙烧温度过低 C.纯钛金属熔化时,熔金室内有氧气残留 D.熔金室内氩气浓度过高 E.熔金时间太长
患者缺失,纯钛支架修复。其支架打磨正确的方式为()
A.选用大型磨头,加快打磨速度 B.采用低转速,轻压力,防止氧化 C.采用高转速,轻压力,点状打磨 D.采用高转速,高压力 E.采用氧化铝磨头
A.铸造不全 B.粘砂 C.砂眼 D.铸件表面粗糙 E.气孔
A.毛刺 B.冷隔 C.偏析 D.冷热裂 E.砂眼
A.铸造不全 B.冷隔 C.砂眼 D.气孔 E.铸件表面粗糙
A.0.5~0.6mm B.0.6~0.7mm C.0.7~0.8mm D.0.8~0.9mm E.0.9~1.0mm
A.缓冲区 B.后堤区 C.边缘封闭区 D.主承托区 E.副承托区
A.颌骨的解剖形态 B.基托磨光面形态 C.基托边缘伸展范围 D.基托边缘的厚薄、形态 E.唾液的质和量
A.卡环臂 B.卡环体 C.固位体 D.连接体 E.支托
A.0° B.10° C.20° D.30° E.40°
A.间隙卡环 B.单臂卡环 C.固定卡环 D.卡臂卡环 E.连续卡环
A.牙冠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 B.有5个牙尖 C.牙冠颊面宽度大于舌面 D.面发育沟呈"田"字形 E.牙冠为下颌磨牙中最大的
A.近缺隙侧 B.远缺隙侧 C.面 D.远中面 E.颊舌角
A.患者的年龄 B.患者的面形 C.患者的肤色 D.患者的性别 E.患者的要求
患者,女缺失,为健康基牙,进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基牙上可设计支持和固位作用都很好的()
A.单臂卡环 B.双臂卡环 C.三臂卡环 D.环形卡环 E.对半卡环
患者,女,55岁,缺失,余留牙做基牙进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若向近中舌侧倾斜,可选择的固位体为()
A.单臂卡环 B.锻丝上返卡环 C.锻丝下返卡环 D.对半卡环 E.环形卡环
患者,男,67岁,缺失,进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设计为基牙的活动义齿,基牙健康,可采用的卡环类型为()
A.单臂卡环 B.双臂卡环 C.三臂卡环 D.间隙卡环 E.长臂卡环
A.上颌中切牙 B.上颌侧切牙 C.下颌中切牙 D.下颌侧切牙 E.上、下颌尖牙
A.尖牙为锥体形牙冠,尖牙卡环固位非常好 B.卡环臂尽量向下,可贴靠龈缘 C.卡环体不宜过高 D.卡环臂的臂端一定要绕过轴面角,到达邻面 E.卡环臂的臂端大多置于唇面近中
A.上部结构的人工牙后牙原则上使用解剖式牙 B.减小人工前牙与基桩的水平距离,后牙排列尽量靠近基桩 C.增大人工前牙与基桩的水平距离,后牙排列不要靠近基桩 D.增大人工前牙与基桩的水平距离,后牙排列尽量靠近基桩 E.减小人工前牙与基桩的水平距离,后牙排列不要靠近基桩
患者,男,37岁,缺失,余留牙健康,进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完成义齿制作,试戴时,出现咬合增高的情况。不可能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
A.排牙过程中,石膏模型有损坏 B.排牙前关系未对好 C.未使用非解剖式牙 D.模型面有小瘤子 E.取印模时基牙拉长
患者,男,33岁,缺失,缺牙区牙槽嵴丰满,进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不设计唇侧基托。在排列时,应将模型上缺牙区的唇侧面近牙颈区刮去薄薄一层石膏,厚度为()
A.约0.1mm B.约0.2mm C.约0.3mm D.约0.4mm E.约0.5mm
患者,男,62岁缺失,进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戴牙1个月后,复诊,患者自述D区有咬颊的现象。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A.排列在牙槽嵴顶上 B.排列偏舌侧 C.排列偏颊侧 D.与对颌牙排成正常覆 E.与对颌牙排成正常覆盖
A.防止义齿翘动 B.防止义齿摆动 C.防止义齿旋转 D.防止义齿下沉 E.防止义齿咬合增高
关于平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平面是上颌中切牙的近切角与两侧上颌第一磨牙近舌尖所构成的平面 B.平面是上颌中切牙的近切角与两侧上颌第一磨牙近舌尖所构成的假想平面 C.平面是上颌中切牙的远切角与两侧上颌第一磨牙近舌尖所构成的平面 D.平面是上颌中切牙的远切角与两侧上颌第二磨牙近舌尖所构成的平面 E.平面是上颌中切牙的近切角与两侧上颌第二磨牙近舌尖所构成的假想平面
A.上中切牙近中切角颊尖顶相连而成的三角平面 B.上中切牙远中切角与颊尖顶相连而成的三角平面 C.上中切牙远中切角与颊尖顶相连而成的三角平面 D.上中切牙近中切角与颊尖顶相连而成的三角平面 E.上中切牙近中切角与舌尖顶相连而成的三角平面
A.髁导斜度和牙尖斜度 B.切导斜度和牙尖斜度 C.切导斜度和定位平面斜度 D.髁导斜度和定位平面斜度 E.髁导斜度和切导斜度
全口义齿实现侧方平衡,主要通过谓整()
A.切导斜度 B.补偿曲线曲度 C.横曲线曲度 D.髁导斜度 E.定位平面斜度
A.上颌人工牙不易脱落 B.下颌人工牙易脱落 C.上、下颌义齿不协调影响美观 D.无法形成良好的正中关系 E.下颌义齿易食嵌
A.工作模型、支架要包牢 B.人工牙要包牢 C.基托部分要包牢 D.避免形成倒凹 E.义齿基托蜡型暴露要合理
A.牙槽嵴吸收过多 B.上下颌牙弓关系异常 C.垂直距离过低 D.垂直距离过高 E.义齿固位不好
A.前腭杆 B.中腭杆 C.后腭杆 D.正中腭杆 E.侧腭杆
A.舌杆 B.舌板 C.前腭杆 D.腭板 E.连续舌支托
A.0.5~1:1 B.1~1.5:1 C.1.5~2:2 D.2~2.5:2 E.2~2.5:1
A.湿砂期 B.粥状期 C.丝状期 D.面团期 E.橡皮期
A.边缘应尽量缩窄 B.边缘应有一定的宽度 C.整个模型厚度要适当 D.模型中间薄,边缘厚 E.用人造石来灌注模型
A.基托边缘伸展不够,边缘封闭不好 B.唇、颊、舌系带区基托边缘缓冲不够 C.人工牙排列的位置不当 D.人工牙咬合不平衡 E.以上均是
患者,男,50岁,缺失,复杂局部义齿修复,戴义齿时发现塑料基托上有多处颜色深浅不一,其原因是()
A.塑料老化 B.充填不足 C.充填过多 D.充填过早 E.塑料调拌不匀
患者,女,52岁,缺失,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设计和做基牙,腭杆连接,卡环和腭杆采用金合金分别铸造,用焊料焊接法将卡环和腭杆焊接成整体,焊料焊接法对焊件接触面的要求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焊件成面接触 B.接触面要清洁 C.接触面要光亮 D.接触面要粗糙 E.接触缝隙小而不过紧
患者,男,牙体有较大缺损,在制作金属烤瓷全冠的基底冠时,若蜡型厚度不均匀一致,容易产生的结果是()
A.瓷层厚,能较好地恢复瓷层感 B.金属基底冠适合性好 C.修复体解剖外形佳 D.修复体较轻巧 E.瓷裂,瓷变形
患者丽缺失,制作弯制支架,塑料基托义齿装盒
A.湿砂期、丝状期、粥状期、橡皮期、面团期、硬化期 B.湿砂期、粥状期、丝状期、面团期、橡皮期、硬化期 C.湿砂期、面团期、丝状期、粥状期、橡皮期、硬化期 D.粥状期、湿砂期、丝状期、面团期、橡皮期、硬化期 E.粥状期、湿砂期、丝状期、橡皮期、面团期、硬化期
A.60℃ B.70℃ C.80℃ D.90℃ E.100℃
A.人工牙移位 B.基托折断 C.卡环变形 D.支架移位 E.咬合升高
A.填塞不足 B.填塞过早 C.热处理过快 D.单体过多 E.压力过大
A.混装法 B.整装法 C.直立法 D.反装法 E.分装法
A.2个以内 B.3个以内 C.4个以内 D.5个以内 E.6个以内
患者,女性,因缺失,要求做固定修复检查:隐定,牙龈退缩,临床牙冠显长,咬合关系正常。牙龈缘清洁,无炎症。根据患者的情况,临床设计为金合金烤瓷桥
A.精准性高 B.耐腐蚀性好 C.不易造成牙龈的变色 D.是多单位烤瓷桥的首选 E.易加工
A.与龈缘平齐 B.龈缘沟内 C.龈缘之上,导线下方0.1mm处 D.龈缘上的导线处 E.龈缘之上,导线以下的倒凹区内
A.基牙冠面厚度不少于0.5mm B.桥体与固位体之间的连接部位应适当加宽、加厚 C.桥体面颊舌径可恢复与缺失牙等宽 D.桥体面的远近中径可适当缩短 E.减少桥体面的接触面积
乳牙期及替牙期的局部障碍是形成错畸形的局部因素
A.丝圈式间隙保持器 B.恒磨牙导萌 C.助萌 D.功能性间隙保持器 E.丝圈式阻萌器
A.下颌逐渐后移 B.日久形成假性远中错 C.上前切牙前突 D.开唇露齿 E.日久形成真性下颌前突
上设计()
A.间隙卡环 B.上返卡环 C.下返卡环 D.单臂卡环 E.双臂卡环
为二类观测线,应采用()
A.单臂卡环 B.间隙卡环 C.回力卡环 D.上返卡环 E.下返卡环
上的弯制卡环所用钢丝规格为()
A.18# B.19# C.20# D.21# E.22#
基牙为一类观测线,采用()
患者,女,71岁,全牙列缺失,曾行全口义齿修复,自诉上颌义齿固位较差,下颌尚可。口腔检查发现上、下颌弓关系正常,上颌牙槽嵴吸收较重。重新进行全口义齿修复。
不属于平衡调整前所具备条件的是()
A.正中广泛紧密接触 B.前牙排成浅覆 C.后牙具有补偿曲线 D.后牙具有横曲线 E.前牙具有Speece曲线
A.前颤动线处 B.后颤动线处 C.软、硬腭之间 D.腭小凹与两侧翼上颌切迹连线后约2mm处 E.腭小凹与上颌结节连线后1mm处
该患者上颌牙槽嵴吸收较多,为抵抗义齿的脱位力,平面应()
A.靠近上颌 B.远离上颌 C.靠近下颌 D.平分颌间距 E.前低后高
进行平衡调整时,前伸平衡的情况下,后开至少有()
A.两点接触 B.三点接触 C.四点接触 D.多点接触 E.完全接触
A.0.2mm B.0.8mm C.1~1.5mm D.2mm E.5mm
A.色相的调整 B.彩度增加 C.明度的调整 D.增加透明度 E.明度与色相的调整
A.0.5~1mm B.1~1.5mm C.2~2.5mm D.2.5~3mm E.3~5mm
A.0.1~0.2mm B.0.2~0.3mm C.0.3~0.5mm D.1~1.5mm E.1.5~2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