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承保 B.理赔 C.签单 D.投保
A.可能无效 B.仍然有效 C.修改后有效 D.重新签订后有效
A.被代理人 B.代理人 C.保证人 D.行为人
A.保险费的厘定 B.保险产品定价的厘定 C.保险费率的厘定 D.保额的厘定
A.强制保险和自愿保险 B.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 C.原保险和再保险 D.共同保险、复合保险和重复保险
A.保险保障功能 B.社会管理功能 C.资金融通功能 D.风险分摊功能
A.被保险人 B.保险人 C.保险费 D.保险标的
A.没有指定受益人,或者受益人指定不明无法确定的 B.受益人先于被保险人死亡,没有其他受益人的 C.受益人与被保险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且不能确定死亡先后顺序的,推定被保险人死亡在先 D.受益人依法丧失受益权或者放弃受益权,没有其他受益人的
A.声明事项 B.公告事项 C.责任事项 D.索赔事项
A.保险协商 B.保险诉讼 C.保险仲裁 D.保险解释
A.投保人一方由于疏忽对某些事项未予申报,或者对重要事实误认为不重要而遗漏申报 B.投保人一方因过失而申报不实 C.投保人一方明知但并非有意不申报重要事实 D.投保人一方有意捏造事实,弄虚作假,故意对重要事实不作正确申报并有欺诈意图
A.750万元 B.1000万元 C.400万元 D.600万元
A.第三者对被保险人的侵权行为,导致保险标的遭受保险损失,依法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B.第三者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造成保险标的的损失 C.第三者不当得利行为造成保险标的的损失,依法应承担赔偿责任 D.依据其他法律规定,第三者应承担的赔偿责任
A.30%~50% B.10%~30% C.10%~20% D.20%~30%
A.最终时刻 B.期末时刻 C.中间时刻 D.初始时刻
A.相关 B.相等 C.不相等 D.分离
A.保险合同要素明确 B.字迹清晰 C.数字准确 D.复核签章,手续齐备
A.损失通知→审核保险责任→进行损失调查→估算赔偿金额→代位追偿→赔偿、给付保险金→损余处理 B.损失通知→进行损失调查→审核保险责任→估算赔偿金额→赔偿、给付保险金→损余处理→代位追偿 C.损失通知→审核保险责任→进行损失调查→估算赔偿金额→赔偿、给付保险金→损余处理→代位追偿 D.损失通知→审核保险责任→进行损失调查→估算赔偿金额→赔偿、给付保险金→代位追偿→损余处理
A.保险市场机制 B.保险市场需求 C.保险市场总量 D.保险市场供给
A.中外合资保险经营组织形式 B.公私合营保险组织形式 C.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D.合作保险组织
A.按再保险责任限制划分,再保险市场可为国内再保险市场、区域性再保险市场和国际再保险市场 B.以区域范围划分,再保险市场可以分为比例再保险市场和非比例再保险市场 C.按区域范围划分,再保险市场可为国内再保险市场、国家间再保险市场和国际再保险市场 D.以再保险责任限制划分,再保险市场可以分为比例再保险市场和非比例再保险市场
A.法律管理 B.公告管理 C.实体管理 D.规范管理
A.保险费率 B.保险费 C.保险额度 D.保险基金
A.现场检查是指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及其分支机构派出监督管理小组到各保险机构进行实地调查 B.现场检查有定期和临时检查两种 C.现场检查的重点是被检查保险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和治理结构是否完善.财务统计信息是否真实准确,保险投诉是否确实合理 D.现场检查一般分为检查准备、实施、报告与处理及后续检查四个阶段
A.战争、敌对行为、军事行动、武装冲突、罢工、暴动 B.被保险人及其代表的故意行为或纵容所致的损失 C.保险标的遭受保险事故引起的各种直接损失 D.地震、暴雨、洪水、台风、暴风、龙卷风、雪灾、雹灾、泥石流、崖崩、滑坡、水暖管爆裂、抢劫、盗窃
A.一次摊销的低值易耗品,由于领用时已一次摊入成本,账面上已无账面价值,即使还在用,理赔时也应将其剔除,不予赔付 B.对使用分期摊销的低值易耗品,理赔定损时以"待摊费用"科目贷方余额为未摊销额 C.对使用分期摊销的低值易耗品,理赔定损时以"待摊费用"科目借方余额为未摊销额 D.采用五五摊销法摊销的低值易耗品,在理赔定损时,在核查"低值易耗品摊销"明细科目的基础上,只赔偿其成本的50%,另一半不予赔付
A.为了抢救保险标的或防止灾害蔓延采取合理的必要的措施而造成保险财产的损失 B.保险标的遭受保险事故引起的各种间接损失 C.地震及其发生灾害所造成的一切损失 D.保险标的本身缺陷、保管不善导致的损毁
A.机器损坏保险要求所有投保机器(无论新旧程度如何)一律按照实际价值来确定保险金额 B.机器损坏保险主要承担由于人为原因或自然原因造成的机器损毁和灭失 C.在机器损坏保险中,锅炉、发电机等连续停工超过3个月的时间(包括修理,但不包括由于发生保险损失后的修理),保险人应退还一定比例的保险费 D.对于其他任何原因引起的火灾、爆炸等意外事故,以及暴风雨、洪水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险人也负责
A.这些费用的支出在主观上是为了避免或减少营业损失,是为了缩短营业中断时间 B.这些增加的费用不能超过一定的"经济限度" C.这些费用不能超过赔偿期挽回的营业额与毛利润率的乘积 D.这些费用可以超过赔偿期挽回的营业额与毛利润率的乘积
A.计免赔特约险 B.车上人员责任险 C.车载货物掉落责任险 D.车上货物责任险
A.110000元;20000元;1000元 B.110000元;10000元;2000元 C.110000元;2000元;10000元 D.100000元;11000元;2000元
A.上年度保险车辆投保的车辆损失险、机动车商业第三者责任险、附加险中任何一项发生保险赔款,续保时均不能享受无赔款优待 B.从其他保险公司转来续保的车辆,无赔款优待应根据投保人提供的转保车辆上年度的无赔款有效证明确定 C.如果被保险人在续保时享受了无赔款优待,但事后发现上一保险期内发生过赔案或期满后补报赔案,应出具批单追回或在支付赔款时扣除已享受的无赔款优待金额 D.不续保者有的可以享受无赔款优待
A.6300元;2700元 B.7000元;3000元 C.2700元;6300元 D.3000元;7000元
A.碰撞责任 B.全部损失 C.部分损失 D.共同海损
A.重置价值;实际价值 B.实际价值;重置价值 C.协定价值;实际价值 D.重置价值;协定价值
A.飞机的飞行小时及飞机的机龄 B.飞行员的技术水平 C.国际保险市场的行情 D.飞行员及机组人员的保险情况
A.航次保险 B.定期保险 C.航程时间 D.“仓至仓”条款
A.78万 B.70万 C.67万 D.80万
A.因受震动、碰撞、挤压而造成货物破碎、弯曲、折断、凹瘪、开裂、渗漏等损失,以及包装破裂致使货物散失的损失 B.液体货物因受震动、碰撞或挤压致使所用容器(包括封口)损坏而渗漏的损失,或用液体储装的货物因液体渗漏而造成储装货物腐烂变质的损失 C.因外来原因致使提货不着的损失 D.地震造成的损失
A.约定责任保险 B.独立责任保险 C.法律责任保险 D.附加责任保险
A.一年期 B.两年期 C.三年期 D.五年期
A.被保险人被指控有对他人诽谤或恶意中伤行为而引起的索赔 B.因文件的灭失或损失引起的任何索赔(但也可加费后扩展承保) C.战争和罢工造成的损失 D.因被保险人隐瞒或欺诈行为,以及被保险人在投保或保险有效期间不如实向保险人报告应报告的情况而引起的任何责任
A.投资保险 B.一般商业信用保险 C.政治风险保险 D.出口信用保险
A.买方保险限额 B.买方信用限额 C.卖方保险限额 D.卖方信用限额
A.投资工程的承包合同 B.安全工程的承包合同 C.建筑工程的承包合同 D.维修工程的承保合同
A.风险广泛而分散 B.涉及较多的利害关系人 C.工程保险的内容相互交叉 D.工程保险承保的是技术风险
A.交叉责任条款 B.合同责任扩展条款 C.时间调整特别条款 D.震动、移动或减弱支撑扩展条款
A.发射前的卫星及火箭保险 B.卫星及火箭的工程安装保险 C.卫星发射保险 D.卫星寿命保险
A.核放射责任保险 B.核责任保险 C.核辐射责任保险 D.核第三者责任保险
A.代位求偿 B.共同海损 C.损失均摊 D.风险均摊
A.缴费方式 B.被保险人数 C.给付额是否变动 D.给付开始日期
A.疾病风险保险费,即保单疾病风险保额的保障成本 B.初始费用,即保险费进入个人投资账户之前所扣除的费用 C.买入卖出差价,即投保人买入和卖出投资单位的价格之间的差价 D.死亡风险保险费,即保单死亡风险保额的保障成本
A.单证印制和单证管理成本低 B.附加佣金所占的比例较低 C.核保成本低 D.退保费用低
A.大数法则 B.数值费率系统法 C.评估法 D.判断法
A.保险金额损失率 B.生命表 C.风险概率 D.利息率
A.两全保险 B.人寿保险 C.健康保险 D.意外伤害保险
A.疾病保险 B.医疗保险 C.失能收入损失保险 D.护理保险
A.50% B.30% C.40% D.60%
A.重复保险 B.再保险 C.续保 D.转分保
A.超额赔款分保 B.成数分保 C.超额赔付率分保 D.溢额分保
A.美国“标准合同条款” B.英国“标准合同条款” C.德国“标准合同条款” D.法国“标准合同条款”
A.股东符合法定人数 B.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 C.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D.股份发行、筹办事项符合法律规定
A.保险人要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B.保险经纪人要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C.保险人与保险经纪人共同承担法律责任 D.保险人与中国保监会要共同承担法律责任
A.扩大保险需求,增加保费收入 B.为投保人、被保险人提供风险管理服务 C.降低保险销售成本 D.促进产品创新
A.收取的保费与提取的责任准备金不匹配 B.未能有效控制赔付 C.投资损失以及其他资产在特殊情况下的损失 D.巨灾保险业务的威胁
A.存在主观随意性大的不足 B.存在难以完全反映市场情况等不足 C.最直接 D.针对性较差
A.秉持勤勉的工作态度,努力避免执业活动中的失误 B.代表客户利益,对于客户的各项委托尽职尽责,确保客户的利益得到最好保障,且不因手续费(佣金)或服务费的高低影响客户利益 C.忠诚服务,不侵害所属机构利益,切实履行对所属机构的责任和义务,接受所属机构的管理 D.超越客户的委托范围或所属机构的授权
A.风险是保险存在的前提条件 B.保险与风险的发生不存在制约关系 C.保险是管理风险的有效工具 D.风险与保险存在互制互促的关系
A.处理风险的费用 B.风险因素的代价 C.风险管理成本 D.风险事故的代价
A.风险清单法 B.流程图分析法 C.财务报表分析法 D.实地调查法
A.通过对风险进行分析和权衡后,决定全部或部分承担风险。在冒风险的同时可获得较大利润时,可将该种风险保留下来,以得到最大利益 B.没有进行积极估计、预防而造成了风险自留 C.对损失微不足道的风险,经济主体也往往采用风险自留 D.通过对风险进行分析,决定全部高风险。在冒风险的同时可获得利润时,可将该种风险保留下来,以追求最大利益
A.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 B.责任风险 C.价格变动风险、信用风险 D.流动性风险
A.风险单位数、损失形态和风险事故 B.风险单位数、损失形态 C.损失形态、风险事故 D.风险单位数、风险事故
A.风险自留的管理费用比保险的附加费用低 B.预期损失比保险人估计的高 C.企业有高收益的投资机会,保险费的支付所产生的机会成本增加 D.企业具有很高的风险管理的能力
A.建筑工程保险 B.安装工程保险 C.科技工程保险 D.维修工程保险
A.宏观决策层次 B.业务实施层次 C.投资实施层次 D.监督与考核层次
A.保险经纪人 B.保险代理人 C.原保险人 D.保险人
A.1718年 B.1720年 C.1752年 D.1732年
A.商品生产者 B.流通过程中的再加工者 C.商品的使用者 D.专门销售商品的中介机构
A.生产观念 B.产品观念 C.推销观念 D.营销观念
A.发现问题 B.著作报告 C.描述状况 D.解释原因
A.差异性营销 B.无差异营销或集中性营销 C.集中营销 D.差异性营销或集中性营销
A.覆盖式销售策略 B.差异性销售策略 C.垄断式销售(独家销售)策略 D.选择式销售策略
A.资产能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B.资产为企业所拥有,但不被为企业所控制 C.资产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是现实的资产而非预期的资产 D.资产为企业所拥有,或者即使不拥有也为企业所控制
A.月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于月度终了后6天内(节假日顺延,下同)对外提供 B.季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于季度终了后30天内对外提供 C.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于年度中期结束后60天内(相当于两个连续的月度)对外提供 D.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于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对外提供
A.超额累进税率 B.累进税率 C.全额累进税率 D.定额累进税率
A.2/3 B.1/3 C.3/4 D.1/2
A.7%、5% B.5%、1% C.10%、5%、1% D.7%、5%、1%
A.10%~35% B.5%~45% C.5%~35% D.5%~25%
A.监管的银行 B.银行的银行 C.国家银行 D.发行银行
A.口头形式 B.书面形式 C.其他形式 D.电子形式
A.工商管理机关 B.公安机关 C.公证机关 D.人民法院
A.战争开始 B.战争中最后相见 C.战争结束之日 D.战争中间日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道德谴责 D.劳务惩罚
A.个体工商户 B.农村承包经营户 C.个人合伙 D.企业
A.投保人 B.保险人 C.受益人 D.被保险人
A.解除合同,退还保险费 B.解除合同,并不退还保险费 C.不承担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D.不承担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不能解除合同
A.1年内 B.2年内 C.3年内 D.5年内
A.1年 B.2年 C.3年 D.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