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全部 B.一部分 C.一部分或全面 D.以上都不正确
A.工艺专业化布置 B.对象专业化布置 C.混合式布置 D.固定布置
A.企业领导 B.安检员 C.安检部门 D.群众
A.企业规模扩展的要求 B.提高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C.企业成长的要求 D.利用内部资源
A.联合性 B.整体性 C.稳定性 D.连续性
A.关于企业的形成,普遍认同的观点是社会分工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 B.企业的出现是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 C.在任何条件下只要有了生产行为就一定会形成企业 D.企业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以企业方式来进行资源配置,要比单纯依靠市场方式来进行资源配置更有效率
A.生产组织 B.物资消耗 C.劳动 D.管理费用
A.组织设计是以企业的组织内权利的划分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 B.企业组织设计的任务是提供组织结构系统图 C.战略是关于企业整体工作全局性、长期性的谋划 D.企业组织结构与企业规模无关
A.职能制 B.事业部制 C.矩阵制 D.直线制
A.结构复杂 B.决策缓慢 C.工作效率低 D.没有专业的职能机构和人员做领导的助手
A.虚拟企业组织模式 B.战略联盟组织模式 C.扁平化组织模式 D.学习型组织模式
A.成功率相对较低 B.无法使用辅助工具 C.不易控制调查质量 D.被调查者只限于能通电话的地方
A.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B.具有一定的主动性 C.具有一定的精确度 D.调查时间长
A.市场销售渠道预测 B.市场需求构成预测 C.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预测 D.市场产品需求总量预测
用德尔菲法选取了几位专家对某产品投放市场成功的可能性进行判断,其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该产品如果投放市场,其成功的可能性是()。
A.33.36% B.39.4% C.40.25% D.52.46%
A.38.52 B.46.25 C.50.17 D.52.34
A.生产准备过程 B.基本生产过程 C.辅助生产过程 D.生产服务过程
A.生产组织 B.生产过程 C.生产类型 D.生产方法
A.传统企业是现代企业的基础 B.现代企业是传统企业的继承和发展 C.传统企业的外部环境偏紧,企业要看政府脸色行事 D.传统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现代企业所有者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
A.必须拥有一定的资源 B.企业不是一个经济组织 C.企业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D.企业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A.产权关系清晰 B.企业法人的责任和权利明确 C.出资者的无限责任和权利明确 D.政企分开
A.标准测量技术、工业测量技术和管理测量技术 B.标准测量技术、工业测量技术和计量测量技术 C.标准测量技术、商业测量技术和计量测量技术 D.标准测量技术、工业测量技术和农业测量技术
A.技术创新 B.制度创新 C.产权清晰 D.建立科学的公司法人治理机构
A.物资 B.设备 C.劳动 D.生产组织
A.工艺专业化 B.零部件专业化 C.产品专业化 D.部门专业化
A.决策的代价 B.决策的影响面 C.组织的规模 D.授权
A.既有按照管理职能设置的纵向组织系统,又有按照项目设置的横向项目组织结构 B.既有按照管理职能设置的横向组织系统,又有按照项目设置的横向项目组织结构 C.既有按照管理职能设置的纵向组织系统,又有按照项目设置的纵向项目组织结构 D.既有按照项目职能设置的纵向组织系统,又有按照管理职能设置的横向项目组织结构
A.访问地点比较集中,时间短,可节省费用 B.较容易对访问员进行监控 C.不适合内容较复杂、不能公开的问题的调查 D.样本具有代表性、调查的精确度高
A.自动拨号系统 B.问卷设计系统 C.统计系统 D.自动输出系统
A.调查费用高 B.调查区域广 C.无须对调查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和管理 D.被调查者有较充分的时间填写问卷,无时间上的压力,回答质量较高
A.进行网络访谈法的最大问题,可能是样本数量的局限性 B.调查对象难以确定,其身份难以核实 C.网络调查的便捷性好,但成本较高 D.网络调查结果客观
A.事前对实验组正常情况进行测量,实验后再测量,将两次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B.事前对控制组正常情况进行测量,实验后再测量,将两次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C.在同一时间内,将控制组与实验组进行对比 D.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进行事前事后测量,然后进行对比分析
A.惯性原理 B.因果原理 C.类推原理 D.经济原理
A.防止过分依赖预测者的主观判断 B.注意分析预测意见和结果是否有充足的事实依据 C.对预测结果应进行综合分析和论证,以消除客观因素影响 D.防止预测者的预测行为受权威、专家、会议气氛所持乐观或悲观态度的影响
A.131 B.126.5 C.127.5 D.128.5
某空调生产企业邀请A、B、C三位预测人员,根据市场销售的历史和现状,对预测期内市场销售量情况及可能出现的市场状态,分别提出预测值和概率,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若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市场销售量的预测值,则该企业该预测期的市场销售量的预测值为()万台。
A.2281.33 B.2281.67 C.2333.33 D.2332.67
A.运输费重心 B.运输距离重心 C.运输量重心 D.运输服务重心
A.生产技术准备过程 B.基本生产过程 C.辅助生产过程 D.生产服务过程
A.4.6 B.5.0 C.5.6 D.6.0
A.顺序移动方式 B.平行移动方式 C.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D.随机移动方式
A.分支界限法 B.重心法 C.直接推断法 D.因素评分法
A.在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中,要认真贯彻预防原则 B.不论质量保证的水平还是预防不合格的深度都是没有止境的,必须考虑经济性,建立合理的经济界限 C.生产和管理分工很细时,要有良好的协作 D.要抓住思想、目标、体系、管理四个要领
A.散布图 B.排列图 C.直方图 D.因果分析图
A.控制图上的点不超过控制界限 B.控制图上的点没有排列分布缺陷 C.控制图上的点落在控制界限上 D.控制图上的点既不超过控制界限,又没有排列分布缺陷
A.7日 B.15日 C.1个月 D.3个月
A.1 B.2 C.3 D.4
A.新产品开发决策 B.新产品开发战略 C.新产品开发设计 D.新产品创意构思
A.新产品开发建议书的下达 B.新产品市场调查报告的提交 C.新产品任务书的下达 D.新产品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提交
A.观察法、面谈法和问卷法 B.观察法、面谈法、问卷法和工作日志法 C.观察法、面谈法和工作日志法 D.观察法、问卷法和工作日志法
A.标准要素 B.业绩要素 C.需求要素 D.结果要素
A.与企业的长远目标相吻合 B.既有足够的难度和富于挑战性,又切合实际 C.具有较完备的体系结构 D.适合所有基层员工的特点
A.员工的知识结构;员工的专业;员工的年龄结构;员工个性;员工的能力分析 B.员工的专业;员工的年龄结构;员工个性;员工的能力分析 C.员工的知识结构;员工的年龄结构;员工个性;员工的能力分析 D.员工的知识结构;员工的专业;员工的年龄结构;员工个性
A.人员落实;指导受训人员准备工作 B.人员落实;受训人员动员 C.人员落实;受训人员动员;指导受训人员准备工作 D.受训人员动员;指导受训人员准备工作
A.销售百分比法 B.比较分析法 C.比率分析法 D.综合分析法
A.增量预算法 B.弹性预算法 C.固定预算法 D.滚动预算法
A.目标成本法 B.作业成本法 C.责任成本控制法 D.标准成本控制法
A.10 B.20 C.30 D.40
A.评价企业未来产生现金净流量的能力 B.评价企业偿还债务、支付投资利润的能力 C.分析净收益与现金流量间的差异 D.评价或考核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业绩和能力
A.20.1 B.2.99 C.1.01 D.2.01
A.国家资金 B.发行股票 C.发行债券 D.银行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