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硫酸钙 B.硫酸锰 C.硫酸铵 D.硫酸汞 E.硫酸镁
A.环状沉淀试验 B.补体结合试验 C.中和试验 D.凝集试验 E.絮状沉淀试验
A.4~8℃ B.18~37℃ C.30~45℃ D.35~45℃ E.45~55℃
A.间接凝集反应 B.中和反应 C.絮状沉淀反应 D.溶解细胞反应 E.直接凝集反应
A.对干扰素敏感 B.不具细胞结构 C.不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上生长 D.可通过细菌滤器 E.含有核酸
A.HBsAg B.HBeAg C.HBcAg D.抗HBe E.HBV-DNA
A.液体培养基 B.活细胞培养基 C.特殊培养基 D.厌氧培养基 E.选择培养基
A.N因子 B.R因子 C.Z因子 D.V因子 E.血清
A.从下到上 B.从前到后 C.由阴极到阳极 D.由阳极到阴极 E.从左到右
A.210nm B.260nm C.280nm D.304nm E.340nm
A.随机合成法 B.缺口平移法 C.PCR标记法 D.体内转录法 E.体外转录法
A.25℃ B.4℃ C.0℃ D.-20℃ E.-196℃
A.<2V/cm B.<5V/cm C.>5V/cm D.<10V/cm E.>10V/cm
A.n倍 B.n2倍 C.n4倍 D.2n倍 E.nn倍
A.延伸、退火、变性 B.退火、延伸、变性 C.变性、延伸、复性 D.延伸、变性、退火 E.变性、退火、延伸
A.输出病例区 B.未发生病例区 C.输入病例区,并引起当地传播 D.输入病例区,未引起当地传播 E.流行区,并输出病例引起其他地区感染
A.DNA B.RNA C.蛋白质 D.多肽 E.多糖
A.ELISA试验中酶结合物和血清的稀释 B.琼脂扩散试验 C.ELISA试验中的包被液 D.间接血凝试验 E.中和试验
A.杀灭外环境中的所有微生物 B.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C.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D.杀灭和清除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E.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
A.0.8kg/cm2,105℃,10~15min B.1.05kg/cm2,121.3℃,15~30min C.1.05kg/cm2,125℃,10~15min D.1.5kg/cm2,121.3℃,15~30min E.1.5kg/cm2,125℃,15~30min
A.干扰细菌DNA的复制与转录 B.干扰细菌RNA的合成 C.破坏细菌的酶 D.增加细菌细胞壁通透性 E.使细胞蛋白质变性
A.过氧化氢 B.碘伏 C.漂白粉 D.甲醛 E.乙醇
A.非结核分枝杆菌 B.枸橼酸杆菌 C.李斯特菌 D.麻风分枝杆菌 E.阴沟肠杆菌
A.接触2h,游离性余氯不低于0.5mg/L B.接触1h,游离性余氯不低于1mg/L C.接触30min,游离性余氯不低于0.2mg/L D.接触30min,游离性余氯不低于0.3mg/L E.接触30min,游离性余氯不低于1mg/L
A.斑疹伤寒 B.白喉 C.细菌性痢疾 D.伤寒 E.布鲁菌病
A.细胞杂交 B.细胞溶解 C.细胞胞质中有空泡形成 D.细胞融合成多核细胞 E.细胞轻微病变
A.红色 B.黑色 C.深蓝色 D.棕色 E.紫红色
A.中和试验 B.微量免疫荧光试验 C.ELISA D.补体结合试验 E.乳胶凝集试验
A.1~2mm的草绿色溶血环 B.1~2mm的透明溶血环 C.2~3mm的草绿色溶血环 D.2~4mm的透明溶血环 E.2~4mm的草绿色溶血环
A.75%乙醇 B.95%乙醇 C.甲醇 D.盐酸乙醇 E.异丙醇
A.≤104CFU/ml B.≥104CFU/ml C.≥107CFU/ml D.≥105CFU/ml E.≥106CFU/ml
A.绵羊红细胞 B.鸡红细胞 C.鼠红细胞 D.猪红细胞 E.狗红细胞
A.伊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 B.巧克力琼脂培养基 C.碱性琼脂培养基 D.BCYE培养基 E.氯化钠琼脂和嗜盐菌选择性琼脂
A.红色 B.褐色 C.白色 D.蓝色 E.黄色
A.痰中带血丝 B.砖红色胶冻样 C.黄色黏稠 D.铁锈色 E.翠绿色或黄脓色
A.M-H法 B.E试验 C.纸碟法 D.MIC法 E.Kirby-Bauer法
A.MIC不变,表示该细菌耐药 B.MIC越大,表示该细菌对该药敏感 C.MIC越大,表示该细菌耐药 D.MIC越小,表示该细菌对该药敏感 E.MIC不变,表示该细菌对该药敏感
A.40℃ B.45℃ C.50℃ D.55℃ E.65℃
A.肉汤-20℃冻存 B.甘油-70℃保存 C.DMSO液氮保存 D.MS0-70℃保存 E.冻干保存
A.酚、氯仿法 B.酚、乙醇法 C.酚、甲醛法 D.氯仿、甲醛法 E.氯仿、异丙醇法
A.SDS裂解 B.高压法 C.溶菌酶作用 D.超声波破碎法 E.冻融法
A.随机抽取清洗消毒后准备使用的床单 B.涂抹法可用测定细菌总数时采集的样品,无须重采 C.纸片法采样可将纸片粘贴在床单上下两面各25cm2处 D.纸片法的采样时间为15s E.纸片法采样时的纸片大小为25cm2
A.60cm2 B.70cm2 C.25cm2 D.40cm2 E.50cm2
A.-2个大气压 B.-1.5个大气压 C.0大气压 D.-0.5个大气压 E.-1.0个大气压
A.紫外照射灭菌 B.75%乙醇浸泡灭菌 C.干烤灭菌 D.点燃乙醇棉球后用火焰灼烧灭菌 E.煮沸灭菌
A.容器及瓶塞、瓶盖应能经受灭菌的温度 B.在灭菌温度下不释放或产生任何能抑制生物活动或导致死亡或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 C.可用玻璃或聚丙烯塑料容器 D.容器需先用硫酸溶液浸泡 E.容器用用酸浸泡后,再用自来水、蒸馏水洗净
A.8℃,1h B.4℃,4h C.2℃,5h D.0℃,2h E.0℃,4h
A.0~5℃ B.5~15℃ C.10~20℃ D.15~20℃ E.20~30℃
采集加氯消毒的医疗机构污水样500ml,应加入1.5%Na2S2O3溶液()
A.5.0ml B.4.0ml C.3.0ml D.2.0ml E.2.5ml
A.是梅毒的病原体 B.也称苍白密螺旋体 C.对冷、热及干燥不敏感 D.一般染料不易着色 E.梅毒螺旋体一般不感染动物
A.2%硫酸溶液 B.3%硫酸溶液 C.4%硫酸溶液 D.5%硫酸溶液 E.10%硫酸溶液
A.在污泥的中间采集500g样品带回实验室检测 B.应多点取样 C.样品应有代表性 D.样品质量不小于1kg E.清掏前取样
A.营养作用 B.指示剂 C.中和防腐剂 D.鉴别剂 E.抑制剂
A.迟缓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退期 E.生长期
A.10%氯化钠肉汤或胰酪胨大豆肉汤 B.8.5%氯化钠肉汤或胰酪胨大豆肉汤 C.8%氯化钠肉汤或胰酪胨大豆肉汤 D.7.5%氯化钠肉汤或胰酪胨大豆肉汤 E.3.5%氯化钠肉汤或胰酪胨大豆肉汤
A.涂片染色镜检 B.进一步分离培养 C.血清学分型和进一步的生化试验 D.生化反应鉴定 E.血清学鉴定
A.麦康凯琼脂平板和SS琼脂平板 B.血琼脂平板和Baird-Parker平板 C.伊红亚甲蓝琼脂平板和SS琼脂平板 D.巧克力血琼脂平板 E.麦康凯或伊红亚甲蓝琼脂平板
A.双料乳糖胆盐发酵管 B.单料乳糖胆盐发酵管 C.单料乳糖蛋白胨发酵管 D.双料乳糖蛋白胨发酵管 E.乳糖蛋白胨发酵管
A.5个 B.3个 C.2个 D.10个 E.6个
A.5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3管 B.3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5管 C.3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3管 D.2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5管 E.2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3管
A.产生凝固酶 B.色素 C.细菌形态 D.发酵甘露醇 E.SPA
A.SS或EMB琼脂平板 B.麦康凯或EMB琼脂平板 C.HE或SS琼脂平板 D.EMB或SS琼脂平板 E.HE或EMB琼脂平板
A.1.5倍增高 B.2倍增高 C.2.5倍增高 D.3倍增高 E.4倍增高
A.225ml灭菌盐水中 B.225mlGN增菌液 C.225mlSC增菌液 D.225ml营养肉汤中 E.225ml缓冲蛋白胨水中
A.产气荚膜梭菌 B.葡萄球菌 C.蜡样芽孢杆菌 D.肉毒杆菌 E.沙门菌
A.轮状病毒 B.肠集聚黏附大肠埃希菌 C.福氏志贺菌 D.葡萄球菌 E.侵袭性大肠埃希菌
A.5~15个 B.5~30个 C.5~50个 D.30~300个 E.100~300个
A.3个作证实试验 B.5个作证实试验 C.2个作证实试验 D.4个作证实试验 E.10个作证实试验
A.蕈糖 B.甘露糖 C.山梨糖 D.葡萄糖 E.麦芽糖
A.DHL、HE、WS、SS或BS B.DHL、HE、WS、SS或TTB C.DHL、HE、WS、SS或SC D.DHL、HE、WS、SS或MM E.DHL、HE、WS、SS或EMB
A.斜面不产酸,底层产酸、产气,硫化氢阳性 B.斜面产酸,底层产酸、产气,硫化氢阳性 C.斜面不产酸,底层产酸、产气,硫化氢阴性 D.斜面不产酸,底层、产酸,硫化氢阴性 E.斜面产酸,底层产酸或产酸、产气,硫化氢阴性
A.蛋白质等电聚焦电泳 B.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C.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D.脉冲场凝胶电泳 E.琼脂糖凝胶电泳
A.0~4℃环境中 B.0~8℃环境中 C.1~5℃环境中 D.1~10℃环境中 E.4~8℃环境中
A.10瓶 B.6瓶 C.5瓶 D.4瓶 E.2瓶
A.酶联免疫试验 B.荧光免疫试验 C.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D.动物实验 E.放射免疫分析
A.斜面红色,底层黄色带有黑色 B.斜面黄色,深层不变黑色 C.全部变黄色,深层变黑色 D.斜面红色,底层黄色 E.斜面红色,底层黄色且产气
A.K抗原 B.F抗原 C.Vi抗原和O抗原 D.O抗原 E.H抗原
A.在盆底呈三角形布点 B.在四壁呈三角形布点 C.在四壁及盆底呈梅花布点 D.在四壁呈三角形布点,在盆底呈花形布点 E.在相对两侧壁布点
A.65℃ B.72℃ C.80℃ D.95℃ E.90℃
A.分离培养 B.直接涂片镜检 C.血清学试验 D.药敏试验 E.生化试验
A.37℃ B.20~30℃ C.25~30℃ D.30~35℃ E.40~45℃
A.黏膜表面分泌型抗体 B.可通过胎盘的抗体 C.慢性寄生虫感染,机体中明显升高的抗体 D.抗感染的主要抗体 E.天然血型抗体
A.- B.1+ C.2+ D.3+ E.4+
A.副溶血性弧菌检验前增菌 B.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菌检验前增菌 C.食品中菌落总数测定 D.冻肉等食品中沙门菌检验前增菌 E.食品中大肠菌群测定
A.便于区别化妆品中的颗粒和菌落 B.抑制其他细菌和真菌繁殖 C.中和防腐剂 D.便于鉴别污染菌 E.便于观察细菌
A.沙门菌增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增菌 C.副溶血性弧菌增菌 D.志贺菌增菌 E.空肠弯曲菌增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