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血钙常降低 B.血磷升高 C.尿磷升高 D.血PTH升高 E.1,25(OH)2D3生成增加
A.偶见内皮细胞 B.粒红比例(2~4):1 C.容易见到核分裂象 D.小儿淋巴细胞可达40% E.原始红细胞<1%,早幼红细胞<5%
A.缺铁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铁粒幼红细胞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A.用于多毛细胞白血病的诊断 B.用于脂质代谢障碍性疾病的鉴别 C.尼曼-匹克细胞呈阴性 D.T淋巴细胞呈弱阳性 E.正常粒细胞呈阳性
A.肝 B.脾 C.淋巴结 D.骨髓 E.卵黄囊血岛
A.生物素 B.亲合素 C.生物素化的抗体 D.与生物素结合的酶 E.酶结合的抗体
A.晶状体蛋白 B.精子 C.甲状腺球蛋白 D.皮肤 E.葡萄膜
A.对佐剂过敏反应 B.补体缺陷 C.吞噬细胞功能缺陷 D.联合免疫缺陷 E.B淋巴细胞功能障碍
A.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 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D.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b型 E.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D.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E.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临床上无浸润的症状和体征 B.血象恢复,无白血病细胞 C.原始细胞<5% D.骨髓粒、红、巨核三系比例正常 E.从治疗后完全缓解之日起计算,其间无白血病复发达3年以上者
A.急性白血病外周血白细胞比正常人增高 B.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幼稚细胞明显增多 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可出现白血病"裂孔"现象 D.急性白血病,骨髓可见红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减少 E.慢性白血病,骨髓中以接近成熟的白细胞增生为主,原始细胞<10%
A.FⅡ B.FⅦ C.FX D.FⅨ E.FⅪ
A.vWDⅠ型 B.vWDⅡA亚型 C.vWDⅡB亚型 D.vWDⅡM亚型 E.vWDⅡN亚型
A.BT时间延长 B.血小板数减少 C.PT时间延长 D.血块收缩不良 E.PDW可增高
A.因子Ⅻ的激活 B.激肽释放酶的生成 C.t-PA或u-PA的含量增多 D.凝血酶的生成 E.PAI增多或活性增高
A.空腹低血糖 B.血糖水平正常 C.血胰岛素水平低 D.血胰岛素水平正常 E.以上皆不是
A.葡萄糖转化为山梨醇和果糖 B.出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炎 C.血中黏多糖浓度可升高 D.产生进行性糖化终末产物AGE E.糖化血红蛋白携氧能力正常
A.胰岛素增高 B.肾上腺素增加 C.C肽降低 D.C肽正常 E.胰岛素正常
A.HDL受体 B.LDL受体 C.清道夫受体 D.VLDL受体 E.TG受体
A.α1-酸性糖蛋白,结合珠蛋白,铜蓝蛋白,C反应蛋白 B.甲胎蛋白,铜蓝蛋白,C反应蛋白,血红素蛋白 C.铜蓝蛋白,结合珠蛋白,转铁蛋白,血红素蛋白 D.转铁蛋白,血红素结合蛋白,甲胎蛋白,结合珠蛋白 E.以上都不是
A.红细胞中LDH含量比血清高 B.LDH和CK-MB联合检测常用于辅助诊断急性心梗 C.LDH测定可采用乳酸盐或丙酮酸盐两科基质 D.正常人血清中LD1>LD2 E.LDH有五种同工酶
A.一般采集静脉血测定,很少采用动脉血 B.应立即分析 C.应以肝素抗凝 D.要隔绝空气 E.测定前应将血液混匀
A.肾小管性酸中毒 B.急性肾衰竭 C.慢性肾衰竭 D.糖尿病 E.胃大部切除术后
A.Cu2+ B.NaOH C.酒石酸钾钠 D.碘化钾 E.Fe3+
A.前白蛋白 B.白蛋白 C.凝血酶原 D.肾素 E.纤维蛋白原
A.100ml B.200ml C.300ml D.500ml E.1000ml
A.胆红素 B.胆绿素 C.胆素原 D.尿胆素 E.粪胆素
A.Mb B.CK C.cTn D.LD1 E.AST
A.参与辅酶I和辅酶Ⅱ的合成 B.是DNA,RNA聚合酶的组成成分 C.是胺氧化酶的组成成分 D.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必需组成成分 E.可以作为多种酶的功能成分或激活剂
A.甲状腺素 B.甲状旁腺激素 C.维生素D D.降钙素 E.生长激素
A.Lundh餐试验 B.胰泌素试验 C.缩胆素试验 D.促胰液素加缩胆囊素试验 E.通过静脉直接注射促胰液素
A.增加氧耗和产热 B.抑制胆固醇代谢为胆汁酸 C.提高基础代谢率 D.促进骨骼的增殖 E.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A.GnRH兴奋试验 B.HCG兴奋试验 C.氯米芬间接兴奋试验 D.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E.雌激素-孕激素试验
A.吸收光谱法 B.发射光谱法 C.散射光谱法 D.分光光度法 E.以上均有
A.样品干扰 B.试剂干扰 C.交叉污染 D.基底干扰 E.光源干扰
A.精囊液 B.前列腺液 C.尿道球腺液 D.附睾分泌物 E.尿道旁腺液
A.中性粒细胞 B.吞噬细胞 C.肥大细胞 D.鳞状上皮细胞 E.间皮细胞
A.急性化脓性感染 B.急性心肌梗死 C.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宫外孕 E.再生障碍性贫血
A.头体部 B.体尾交界处 C.体部 D.尾部 E.头部
A.电阻抗原理 B.普通光学原理 C.激光原理 D.荧光原理 E.电学和(或)光学原理
A.0.1 B.0.2 C.0.3 D.0.4 E.0.5
A.红细胞膜缺陷 B.红细胞酶缺陷 C.造血物质缺乏 D.珠蛋白肽链改变及分子结构变异 E.以上均是
A.铅中毒 B.汞中毒 C.溶血性贫血 D.恶性贫血 E.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A.细菌检查 B.化学分析 C.免疫学检查 D.一般性状检查 E.显微镜检查
A.四溴酚蓝 B.碘化钾 C.溴麝香草酚蓝 D.过氧化物酶 E.邻联甲苯胺
A.质控物成分稳定 B.瓶间差异大 C.易保存运输 D.复溶后成分无变化、使用方便 E.价格低廉
A.隐血 B.蛋白质 C.葡萄糖 D.酮体 E.亚硝酸盐
A.最大胃酸分泌量 B.基础胃酸分泌量 C.高峰胃酸分泌量 D.胃蛋白酶 E.内因子
A.嗜酸性粒细胞 B.红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柱状上皮细胞 E.鳞状上皮细胞
A.被检者红细胞表面是否吸附有不完全抗体 B.被检者血清中是否有相应的血型物质 C.A+B D.被检者血清中是否含有不完全抗体 E.被检者红细胞表面是否吸附相应抗原
A.7~15d B.38~40d C.80~120d D.22~24d E.60~70d
A.血管内溶血 B.肝细胞性黄疸 C.阻塞性黄疸 D.缺铁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A.双歧杆菌、拟杆菌、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 B.大肠埃希菌、肠球菌 C.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和厌氧菌 D.大肠埃希菌和厌氧菌 E.产气杆菌、变形杆菌、芽胞菌及酵母菌
A.隐血 B.尿胆素 C.比密 D.酮体 E.葡萄糖
A.肉毒梭菌 B.艰难梭菌 C.屎肠球菌 D.空肠弯曲菌 E.邻单胞菌
A.骨质疏松 B.贫血 C.反复感染 D.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增多 E.血中出现异常免疫球蛋白
A.外毒素 B.内毒素 C.菌毛 D.荚膜 E.鞭毛
A.流感 B.肺结核 C.变形杆菌尿路感染 D.痢疾 E.沙眼
A.混合结缔组织病 B.重症肌无力 C.干燥综合征 D.系统性红斑狼疮 E.类风湿关节炎
A.肠道病毒70型 B.埃可病毒 C.柯萨奇病毒 D.巨细胞病毒 E.轮状病毒
A.流感嗜血杆菌 B.枯草芽孢杆菌 C.红斑丹毒丝菌 D.溶血棒状杆菌 E.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
A.皮肤表面 B.脑膜 C.肠道黏膜 D.口腔黏膜 E.鼻咽部
A.革兰染色,油镜检查 B.不染色标本,高倍镜检 C.不染色标本,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D.电子显微镜检查 E.抗酸染色,油镜检查
A.急性阿米巴痢疾病人 B.肝阿米巴脓肿病人 C.动物宿主 D.无症状带虫者 E.肺阿米巴痢疾病人
A.血液传播 B.经空气传播 C.经口误食 D.直接和间接接触感染 E.昆虫叮咬
A.小型容器的积水中 B.各种类型的污水中 C.大型静止或缓流的清水中 D.潮湿的泥土或草丛中 E.上述均可
A.Ⅱ型变态反应 B.Ⅳ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D.Ⅰ型变态反应 E.以上都是
A.帮助分析判断疾病的进程及转归 B.预防药物或疫苗过敏 C.传染病的诊断 D.寻找变应原 E.评价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状态
A.平滑肌 B.乙酰胆碱受体 C.胰岛素受体 D.细胞核 E.TSH受体
A.血清中出现M蛋白(>80%) B.尿液中出现M(>50%) C.血清中正常免疫球蛋白增高 D.骨髓中出现恶性肿瘤细胞 E.易发感染
A.选择性T细胞缺乏,CD4/CD8比值下降 B.迟发性皮肤超敏反应减弱或丧失 C.血清IgG升高 D.血清IgG下降 E.B细胞多克隆化
A.高度的个体特异性 B.趋同性 C.具有相同的肿瘤特异性抗原 D.抗原性强 E.逃避免疫能力强
A.HLA-A B.HLA-B C.HLA-C D.HLA-DR E.HLA-E
A.CD分子 B.CKs C.HLA分子 D.Ig分子 E.TCR
A.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血清病 C.SLE D.过敏性鼻炎 E.溃疡性结肠炎
A.HPV B.HCV C.HDV D.HIV E.HSV
A.4μm B.6μm C.7μm D.10μm E.15μm
A.细胞分类应采用直接涂片法 B.采用乙酸稀释,以防标本凝块形成 C.最好采用荧光显微镜检查结晶 D.化学检查前预先用透明质酸消化标本 E.免疫检查前预先用草酸盐消化标本
A.<30000/h B.<40000/h C.<50000/h D.<60000/h E.<70000/h
A.高HDL B.低Lp(a) C.高LDL D.高ApoA E.低VLDL
A.中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单核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
A.(15~35)×109/L B.(20~50)×109/L C.(40~80)×109/L D.(65~110)×109/L E.(25~75)×109/L
A.类风湿关节炎 B.重症肌无力 C.皮肌炎 D.乙型病毒性肝炎 E.系统性红斑狼疮
A.黄绿色 B.脓性浑浊 C.金黄色 D.无色透明 E.黄色
A.0℃ B.-4℃ C.-10℃ D.-20℃ E.4℃
A.网织红细胞 B.含Heinz小体细胞 C.含染色质小体细胞 D.嗜碱性点彩细胞 E.含卡波环红细胞
A.Hayem液 B.甲醛枸橼酸盐稀释液 C.生理盐水 D.1%生理盐水 E.1%甲醛生理盐水
A.温氏法要求2264g离心30min B.以106mmol/L枸橼酸钠溶液为抗凝剂 C.为缩短时间,温氏法可用3000r/min离心15min D.毛细管微量法要求5000r/min离心40min E.毛细管微量法要求12000r/min离心10min
A.每大方格长、宽各为1mm B.中央大方格用双线分为25个中方格 C.四角的4个大方格是白细胞的计数区域 D.每个中方格又分为16个小方格 E.每个小方格面积均等于1/400mm2
A.抗凝剂以双草酸盐或EDTA-K2为好 B.可用有效半径为22.5cm的直角离心机 C.读取以暗褐色红细胞层为准的红细胞柱高,乘以0.01即为Hct D.此法测得结果比真值略低 E.应以3000r/min速度离心30分钟
A.在标准条件下,分光光度计的波长为520nm B.除SHb外,各种Hb均可被高铁氧化钾氧化成Hi C.Hi与CN-结合成稳定的HiCN,呈棕红色 D.在标准分光光度计上测得吸光度A.,乘以367.7即得Hb浓度(g/L) E.HiCN转化液不能贮存于塑料瓶中,否则结果偏低
A.凝血酶激活血小板 B.凝血酶激活因子Ⅰ和因子 C.凝血酶激活因子Ⅷ和因子Ⅴ D.凝血酶激活因子Ⅻ和因子Ⅲ E.凝血酶激活因子Ⅻ和因子Ⅴ
A.硫酸钡吸附血浆 B.硫酸钡吸附血清 C.正常人贮存血浆 D.正常人贮存血清 E.正常人新鲜血清
A.纤溶酶原激活物(P(A) B.α2-纤溶酶抑制物(α2-PI) C.α2-巨球蛋白(α2-M) D.α1-抗膜蛋白酶(α1-AT) E.C1-抑制剂
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MDS C.类白血病反应 D.急性白血病 E.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既往乙肝感染或“核心窗口期” B.急性或慢性乙肝,或无症状携带者 C.慢性乙肝,或无症状携带者 D.急性乙肝感染趋向恢复 E.既往乙肝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