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圆形或卵圆形 B.大小均匀 C.折光性强 D.形似血小板 E.尿中可出现
A.脾脏 B.肝脏 C.骨髓 D.胸腺 E.淋巴结
A.骨髓纤维化 B.脾功能亢进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严重的缺铁性贫血 E.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A.红细胞生成素 B.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C.白细胞介素 D.肾上腺素 E.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A.红系祖细胞 B.造血干细胞 C.粒系祖细胞 D.巨核系祖细胞 E.T淋巴系祖细胞
A.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D.溶血性贫血 E.红白血病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E.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A.PNH B.G-6-PD缺乏症 C.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D.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E.镰状红细胞病
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B.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C.PNH D.G-6-PD缺乏 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A.B细胞需要胸腺的辅助才能产生抗体 B.TD-Ag刺激机体在胸腺内产生抗体 C.TD-Ag在胸腺中被加工、处理后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D.TD-Ag需要巨噬细胞、T和B细胞相互协作,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E.TD-Ag只能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A.TI-抗原 B.细菌抗原 C.病毒抗原 D.肿瘤抗原 E.LPS
A.慢性白血病即骨髓中某一系列原始细胞(或原始加幼稚细胞)高于30%,一般自然病程长于6个月 B.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血液病,其特点为三系造血细胞极度增生伴病态造血 C.按白血病细胞分化程度可将其分为T细胞、B细胞和混合细胞白血病 D.法(F)、美(A)、英(B)三国协作组提出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两大类 E.急性白血病即骨髓中某一系列原始细胞(或原始加幼稚细胞)高于10%
A.浆细胞白血病 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E.恶性淋巴瘤
A.无裂细胞型 B.裂细胞型 C.小淋巴细胞性 D.淋巴浆细胞样 E.混合细胞型
A.异常增生伴分化成熟障碍 B.恶性增生伴分化成熟加快 C.无控制增生但分化成熟正常 D.细胞分化障碍但成熟正常 E.细胞分化正常但成熟障碍
A.骨髓增生极度或明显活跃 B.红系和粒系细胞同时恶性增生 C.大部分病例以原红和早幼红细胞增生为主 D.幼红细胞有巨幼样变 E.部分原始红细胞和幼稚红细胞中可见Auer小体
A.由血管和凝血因子相互作用完成 B.由血管和抗凝成分共同完成 C.由血管和血小板共同完成 D.由血管和纤溶系统相互作用 E.由凝血因子和抗凝成分共同作用
A.基底膜 B.弹性纤维 C.胶原 D.平滑肌 E.微管
A.蛋白C系统 B.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C.肝素辅因子Ⅱ D.α-抗胰蛋白酶 E.抗凝血酶Ⅲ
A.可直接灭活因子Va、Ⅷa B.可激活纤溶系统 C.可抑制Xa与血小板膜磷脂的结合 D.灭活因子Va、Ⅷa,但必须有磷脂和Ca2+的参与 E.增强AT与凝血酶的结合
A.参与止血过程 B.参与凝血过程 C.参与纤溶抑制过程 D.参与纤溶激活过程 E.参与抗凝过程
A.胞液 B.线粒体 C.内质网 D.高尔基体 E.细胞核
A.促进肌肉、脂肪细胞摄取葡萄糖 B.促进糖原合成,减少糖原分解 C.促进糖氧化分解,加速糖的利用 D.促进糖异生作用 E.促进糖转变为脂肪,减少脂肪分解
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肾上腺素 D.糖皮质激素 E.生长激素
A.ApoAI B.ApoB48 C.ApoB100 D.ApoCⅢ E.ApoE
A.TG和CE B.TG和PL C.CE和FC D.FC、PL和Apo E.TG、PL和Apo
A.2种 B.4种 C.6种 D.3种 E.5种
A.能使蛋白质变性沉淀时溶液的pH B.蛋白质分子呈无电荷状态时溶液的pH C.蛋白质分子呈正离子状态时溶液的pH D.蛋白质分子呈负离子状态时溶液的pH E.蛋白质分子正电荷和负电荷相等时溶液的pH
A.氨基酸种类的数量 B.分子中的各化学键 C.多肽链的数量 D.分子中的双键数 E.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
A.人体内水主要来源于饮水、食物中水和体内生物氧化产生的水 B.正常生理状况每日最低尿量为200ml C.成年体液占体重的20% D.血浆渗透压正常范围在100~200mOsm/(kg·H2O) E.无机离子构成胶体渗透压
A.334nm B.336nm C.340nm D.380nm E.450nm
A.血红蛋白 B.胆汁酸 C.肌红蛋白 D.细胞色素 E.过氧化物酶
A.近曲小管 B.远曲小管 C.集合管 D.髓襻 E.肾小球
A.调节体液的电解质、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B.分泌前列腺素、促红细胞生成素 C.保留体内所需的氨基酸、葡萄糖等 D.排泄体内代谢产物 E.对外来物质和体内一些生物活性物质进行生物转化
A.GGT B.ALT C.MAO D.CHE E.ALP
A.血浆尿素 B.血浆肌酐 C.血浆尿酸 D.尿肌酐 E.内生肌酐清除率
A.镁与钙在体内具有协同作用 B.对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有镇静作用 C.构成核苷酸类辅酶 D.调节渗透压 E.维持酸碱平衡
A.游离钙 B.羟磷灰石 C.血浆蛋白结合钙 D.钙结合蛋白 E.钙调蛋白
A.E受体 B.IgGFc受体 C.C3b受体 D.DHA受体 E.IL-2受体
A.IL-2 B.IL-4 C.IL-12 D.INF-γ E.TNF-α
A.抗体亲和力增高 B.以B细胞为主的APC C.潜伏期延长 D.抗体维持时间延长 E.IgG水平显著升高
A.单色光,非均匀,散射,低浓度溶液 B.白光,均匀,非散射,低浓度溶液 C.单色光,均匀,非散射,低浓度溶液 D.单色光,均匀,非散射,高浓度溶液 E.白光,均匀,散射,高浓度溶液
A.采用双试剂 B.采用单试剂 C.采用双波长 D.采用单波长 E.采用多通道
A.评价男性的生育能力 B.诊断男性不育症 C.诊断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D.观察输精管结扎术效果 E.检查男性性传播疾病
A.睾丸 B.附睾 C.精囊 D.输精管 E.前列腺
A.白天夜间无变化 B.白天较高 C.夜间较高 D.精神刺激时增高 E.寒冷时增多
A.进食后 B.冷水浴后 C.运动后 D.妊娠期 E.清晨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 E.单核细胞
A.细菌感染B.外伤C.胃液刺激D.胆汁刺激E.胰液刺激
A.2~4ml B.3~5ml C.0.1~2ml D.<10ml E.<5ml
A.>7.2μm B.>9μm C.>10μm D.>15μm E.>20μm
A.氯化物 B.葡萄糖 C.尿素钙 D.胆红素 E.肌酐
A.尿蛋白测定 B.尿葡萄糖测定 C.尿维生素C测定 D.尿比密测定 E.尿酮体测定
A.20% B.40% C.60% D.70% E.80%
A.尿蛋白 B.葡萄糖 C.pH D.酮体 E.胆红素
A.离心除去沉渣 B.去泡沫 C.4℃保存 D.去蛋白 E.预防污染
A.葡萄糖 B.脂肪 C.蛋白质及其衍生物 D.胆红素 E.肌酐
A.黄绿色痰 B.棕褐色痰 C.粉红色泡沫样痰 D.黑色痰 E.鲜红血丝痰
A.某些凝血因子 B.碱性蛋白质 C.网织红细胞 D.吞噬细胞 E.淋巴细胞
A.所有细胞呈灰蓝色 B.中性颗粒偏粗,呈紫黑色 C.淋巴细胞染成黑色 D.嗜酸颗粒呈暗褐色 E.以上都是
A.T-H蛋白 B.纤维蛋白 C.肾小管上皮细胞 D.细菌 E.细胞碎片
A.<3个/HP B.<1个/HP C.<10个/HP D.<5个/HP E.<20个/HP
A.分子大小有关 B.分子(离子)数量有关 C.分子(离子)所带负电荷有关 D.离子大小有关 E.分子(离子)所带正电荷有关
A.血β2-微球蛋白是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指标之一 B.血β2-微球蛋白受肾前性因素的影响大 C.β2-微球蛋白在尿中稳定 D.尿β2-微球蛋白是反映肾近曲小管重吸收功能的指标 E.由于尿中β2-微球蛋白含量极微,目前多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测定
A.肾小球性蛋白尿 B.血浆性蛋白尿 C.溶血性蛋白尿 D.肾小管性蛋白尿 E.蛋白尿
A.葡萄糖 B.尿酸 C.氨基酸 D.肌酐 E.无机磷酸盐
A.内毒素 B.外毒素 C.菌毛 D.荚膜 E.芽胞
A.2h B.4h C.8h D.18h E.10min
A.普通光学显微镜 B.荧光显微镜 C.暗视野显微镜 D.电子显微镜 E.解剖显微镜
A.损伤细胞壁 B.损伤细胞膜 C.破坏酶系统 D.干扰DNA复制 E.干扰蛋白质合成
A.破伤风梭菌 B.艰难梭菌 C.诺威梭菌 D.产气荚膜梭菌 E.肉毒梭菌
A.转化 B.接合 C.转导 D.溶源性转换 E.原生质体融合
A.对消毒剂、酸敏感,耐碱力较强 B.对热敏感,对干燥不敏感、抵抗力强 C.对酸、碱和消毒剂非常敏感 D.对热、日光、酸和碱都有较强的抵抗力 E.对各种消毒剂都有较强的耐受力
A.无核膜、核仁,只有拟核 B.细胞器不完整 C.细胞壁的基本成分为肽聚糖 D.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E.具有线粒体
A.在一般培养基中可生长 B.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C.革兰染色阳性,用暗视野显微镜观察形态 D.丢失细胞壁仍可生存 E.以原体和始体的生活周期进行繁殖
A.F群链球菌 B.D群链球菌 C.A群链球菌 D.C群链球菌 E.B群链球菌
A.铜绿假单胞菌 B.金黄葡萄球菌 C.大肠埃希菌 D.空肠弯曲菌 E.幽门螺杆菌
A.口和消化道 B.无口,有消化道 C.有口无消化道 D.无口无消化道 E.有口无肛
A.链状带绦虫 B.肥胖带绦虫 C.华支睾吸虫 D.布氏姜片吸虫 E.日本血吸虫
A.经口食入猪囊尾蚴 B.经皮肤感染猪囊尾蚴 C.经口食入猪带绦虫卵 D.经皮肤感染六钩蚴 E.经胎盘感染六钩蚴
A.抵御病原体入侵 B.可防止肿瘤发生 C.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 D.对机体总是有利的 E.维持内环境稳定
A.骨髓 B.法氏囊 C.脾脏 D.胸腺 E.淋巴结
A.巨噬细胞 B.肝细胞 C.肠上皮细胞 D.肠内皮细胞 E.肾细胞
A.B细胞表面膜分子 B.T细胞表面膜分子 C.即指CD D.白细胞表面的所有膜分子 E.免疫细胞在分化、成熟及活化过程中表达的膜分子
A.HLAⅠ类分子α链 B.HLAⅠ类分子β链 C.HLAⅡ类分子α链 D.HLAⅡ类分子β链 E.补体C4
A.静脉注射 B.腹腔注射 C.皮下注射 D.肌内注射 E.口服
A.转基因植物疫苗 B.重组DNA疫苗 C.合成肽疫苗 D.重组抗原疫苗 E.DNA疫苗
A.CH1 B.CL C.CH2 D.CH3区 E.VH与VL区
A.载体 B.佐剂 C.抗原决定基 D.TI-Ag E.TD-Ag
A.HTGL B.LCAT C.HL D.LPL E.ACAT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大量输血 C.醛固酮增多症 D.严重持续呕吐 E.大量持续性使用中、强效利尿药
A.杂交瘤细胞 B.B细胞 C.T细胞 D.骨髓瘤细胞 E.脾细胞
A.放射免疫法 B.ELISA C.玫瑰花环形成试验 D.溶血空斑试验 E.免疫荧光技术
A.对流免疫电泳 B.免疫固定电泳 C.火箭免疫电泳 D.免疫电泳 E.区带电泳
A.医务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B.医务人员的情感和良心 C.医学伦理学的基本概念 D.实质就是基本规范 E.医务人员行为的基本标准
A.灰蓝色 B.黄绿色 C.橙色 D.橙红色 E.黄色
A.血丙酮酸含量显著下降 B.血糖浓度相对恒定 C.进食后易出现一时性高血糖,空腹时又易出现低血糖 D.糖耐量曲线通常正常 E.半乳糖清除率增强
A.R-S细胞 B.火焰状瘤细胞 C.花细胞 D.多核巨细胞 E.异常淋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