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mm B.>4mm C.>5mm D.>6mm E.>8mm
A.严重拥挤 B.严重深覆 C.前牙反 D.不良习惯 E.以上都不是
A.中度拥挤 B.前牙Ⅱ度深覆,上下颌骨协调 C.上中切牙远中倾斜 D.上侧切牙近中旋转 E.后牙锁
A.0mm B.1mm C.2mm D.3mm E.4mm
A.治疗过程中对照观察 B.病例展示 C.牙排列实验 D.治疗前后的疗效评估 E.以上都不是
A.基骨 B.移行皱襞 C.腭穹隆 D.唇系带 E.颊黏膜
A.分析牙弓拥挤度 B.测量牙齿大小协调性 C.牙弓对称性的测量分析 D.预测上牙弓的宽度 E.预测未萌上下尖牙与双尖牙的宽度
A.Or B.Ptm C.Ar D.Ans E.A
A.Bolton平面 B.前颅底平面 C.牙合平面 D.眼耳平面 E.腭平面
AngleⅢ类错头影测量值可能有的变化()
A.颌凸角变大 B.ANB变大 C.SNB变小 D.面角变小 E.以上都不是
A.下颌角点与下颌颏前点间的连线 B.下颌角点与下颌颏下点间的连线 C.下颌颏前点与下颌角下缘相切的线 D.颏下点与下颌角下缘相切的线 E.下颌颏顶点与下颌角下缘相切的线
A.Downs分析法 B.Steiner分析法 C.Tweed分析法 D.Wits分析法 E.Wylie分析法
A.下中切牙的长轴与SN平面的交角 B.下中切牙的长轴与下颌平面的交角 C.下中切牙的长轴与眼耳平面的交角 D.SN平面与下颌平面的交角 E.眼耳平面与下颌平面的交角
A.Ptm-A B.Y轴角 C.ANB D.SNB E.SNA
A.2倍 B.3倍 C.4倍 D.5倍 E.6倍
A.颌间力 B.颌内力 C.颌外力 D.肌力 E.以上都不是
A.扩大牙弓 B.固位 C.连接 D.排齐牙列 E.改正深覆
A.后牙反 B.前牙反 C.压低下前牙 D.导下颌向前 E.改正前牙开
FR一Ⅲ型适用于下列哪类错()
A.安氏Ⅰ类牙列拥挤 B.安氏Ⅱ类1分类错 C.安氏Ⅱ类2分类错 D.安氏Ⅲ类错 E.开
A.内收弯 B.外展弯 C.后倾弯 D.转矩 E.以上都不是
A.槽沟上加入近远中倾斜角度 B.调节托槽底的厚度 C.槽沟上加入唇舌向倾斜角度 D.托槽底加入近远中倾斜角度 E.以上都不是
A.水平曲 B.欧米加曲 C.泪滴型曲 D.垂直张力曲 E.小圈曲
A.颊面管 B.方弓丝 C.正轴簧 D.托槽 E.带环
A.上颌双侧垫矫治器 B.肌激动器 C.功能调节器 D.双板矫治器 E.生物调节器
A.中切牙 B.侧切牙 C.尖牙 D.双尖牙 E.第一磨牙
A.个别后牙早失 B.下尖牙早失 C.多数乳磨牙早失 D.个别恒牙早失 E.以上都不是
A.关闭间隙 B.切除牙槽嵴顶异常唇系带 C.关闭间隙,然后切除牙槽嵴顶唇系带 D.切除牙槽嵴顶唇系带,然后关闭间隙 E.以上都不是
A.腭屏 B.前庭盾 C.苦味药水指套 D.垫式矫治器 E.平面导板
乳前牙反的矫治时机是()
A.2~3岁 B.3~5岁 C.7~9岁 D.9~1l岁 E.替牙完成后
A.乳前牙反,反覆浅者 B.乳前牙反,反覆深者 C.混合牙列期,个别恒切牙浅反 D.混合牙列期,骨性反 E.混合牙列期后牙反
A.1mm B.1.5mm C.2mm D.2.5mm E.3mm
A.口外唇弓 B.摆式矫治器 C.螺旋弹簧 D.面罩前牵引 E.下唇挡
A.双板矫治器 B.头帽颏兜 C.固定矫治器 D.上颌垫式矫治器 E.面罩上颌前牵引
A.巨舌症 B.腺样体肥大 C.髁突肥大 D.唇腭裂 E.牙萌出顺序异常
临床上前牙切缘覆盖下前牙牙冠唇面多少以上称为深覆()
A.1/3 B.1/2 C.2/3 D.全部 E.以上都不是
安氏Ⅱ类2分类错的治疗首先要()
A.打开咬合 B.排齐牙列 C.改正切牙长轴 D.改正磨牙关系 E.以上都不是
A.理想 B.中性磨牙关系 C.强调美观 D.中性尖牙关系 E.个体化的最佳关系
A.牙龈炎 B.牙周袋 C.牙槽骨吸收 D.牙龈退缩 E.以上都不是
A.颅部左右径 B.颅部前后径 C.面宽 D.上颌骨长度 E.面高
A.这些软骨结合过早钙化,可以引起骨性反 B.这些软骨结合的生长将会增加颅部前后径 C.青春生长发育高峰期,这些软骨结合的生长发育也较为活跃 D.这些软骨结合的生长发育,连同颅骨骨缝以及骨面的生长发育,共同推动了颅部三维空间的生长 E.颅底软骨的生长直接影响颅底的生长发育
A.上颌骨是由第一腮弓的上颌突、侧鼻突和中鼻突共同发育而成 B.上颌骨只向下、向前及向外三个方向生长 C.上颌骨主要由前颌骨和上颌本体两部分组成 D.新生儿上颌骨结构致密,短而宽,主要由含有牙滤泡的牙槽骨组成 E.随着恒牙的萌出,上颌窦的深度和宽度增大
A.额颌缝、颧颌缝、颧颞缝、翼腭缝等四条骨缝的生长将促进上颌骨长度的增加 B.上颌骨唇侧增生新骨,舌侧吸收陈骨促进上颌骨长度的生长 C.上颌结节后壁区增生新骨,增加上颌骨长度 D.上颌骨后缘新骨增生,以维持后鼻棘的位置,使上颌骨长度增加 E.牙槽骨的长度随上颌骨的生长而增加,以前牙区增加最多
A.3岁后 B.5岁后 C.7岁后 D.9岁后 E.11岁后
A.保存早失乳牙的近远中和垂直向间隙 B.保存恒切牙的近远中和垂直向间隙 C.保存灵长类间隙 D.A+B E.A+B+C
A.3个月以前 B.3个月 C.5个月 D.6个月 E.7个月
A.舌肌 B.口轮匝肌 C.上下唇方肌 D.二腹肌 E.翼外肌
参与建向后动力的肌肉是()
A.咬肌 B.口轮匝肌 C.翼内肌 D.二腹肌 E.翼外肌
参与建内外方向动力平衡的肌肉是()
A.舌肌 B.颞肌 C.咬肌 D.二腹肌 E.翼外肌
A.2~3个月 B.3~4个月 C.5~6个月 D.7~8个月 E.9~10个月
关于乳牙建特征的描述,下述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乳牙萌出有一定顺序 B.左右两侧同名牙一般成对萌出 C.每个牙的萌出均有比较肯定的时间性,但也有一定的变动性 D.乳牙列到2~3岁时建完成 E.每副乳牙列到3~6岁时,都会存在灵长间隙
A.乳前牙反,反覆浅者:可采用调磨法,即调磨下切牙切缘的唇侧部分、上切牙切缘的舌侧部分,使上、下前牙解除反牙锁结关系 B.乳前牙反,反覆中度者:可选用上颌垫式活动矫治器附双曲舌簧推上前牙向唇侧并后退下颌 C.乳前牙反,反覆深者:反覆深的患者可以设计下颌联冠式斜面导板 D.反覆盖过大的乳前牙反患儿,可先戴头帽、颏兜后移下颌并抑制下颌骨的生长,待反覆盖减小后,再视反覆的深度选择上述口内矫治器进行矫治 E.A、B、C、D均正确
A.颅面部生长发育 B.双侧髁突对称性 C.牙、、面畸形的机制分析 D.外科正畸的诊断和分析 E.矫治前后牙、、颅面结构变化
A.在托槽上预置冠舌向角度 B.在弓丝上弯制第二序列弯曲 C.改变托槽底的厚度 D.在弓丝上弯制第一序列弯曲 E.在弓丝上弯制第三序列弯曲
遗传因素引起的错畸形可表现为()
A.牙、骨量不调 B.上、下颌大小不协调 C.上、下颌形状不协调 D.牙齿数目、形状异常 E.以上均有可能
在矫治深覆时,下列属于相对压低下前牙的方法是()
A.片段弓 B.多用途弓 C.摇椅弓 D.种植钉 E.A+B+D
单卵双生子牙表现的差异反映了()
A.遗传特性的差异 B.环境因素的影响 C.遗传差异为主,也受环境作用影响 D.环境作用为主,也受遗传差异影响 E.遗传差异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A.尖牙牙冠形态发育异常 B.无牙症 C.Hutchinson切牙 D.颌骨畸形 E.桑葚状磨牙
A.羊水压力异常 B.分娩创伤 C.胎儿面部受压 D.分娩方式 E.脐带缠绕
A.上前牙唇侧倾斜移动 B.上前牙唇侧整体移动 C.上前牙压入 D.下前牙唇侧倾斜移动 E.下前牙唇侧整体移动
患者,直面型,前牙为内倾性深覆,后牙为中性关系,上、下颌牙量比例协调病例的矫治原则是()
A.拔牙矫治 B.不拔牙矫治 C.实施Ⅱ类牵引 D.不实施Ⅱ类牵引 E.以上都是
患者男,15岁,凸面型,鼻唇角正常,面下1/3短,磨牙远中关系,尖牙远中关系,前牙Ⅲ度深覆,覆盖1mm,上前牙直立,上颌拥挤5mm,下颌拥挤7mm,ANB5度,左侧上下第二磨牙锁猞
A.上颌发育过度 B.下颌发育不足 C.下颌后下旋转 D.下颌后缩 E.上牙弓前移
A.J钩 B.摇椅弓 C.上颌平面导板 D.Ⅱ类牵引 E.Ⅲ类牵引
改正后牙锁可采取()
A.水平牵引 B.交互牵引 C.Ⅱ类牵引 D.Ⅲ类牵引 E.垂直牵引
A.不需加强支抗 B.上颌腭杠 C.上颌Nance弓 D.口外弓 E.以上都不是
A.SNA B.SNB C.wit′s值 D.FMIA E.以上都不是
A.下颌形成双重咬牙合 B.下颌从强迫后退位导向正常颌位 C.牵引刺激髁突生长 D.牵引使下牙弓前移 E.以上都不是
A.拔除双侧下颌第一双尖牙 B.拔除双侧下颌第二双尖牙 C.拔除下颌一中切牙 D.推下颌磨牙向远中 E.以上都不是
A.不拔牙矫治 B.拔除两个上颌第一双尖牙 C.拔除双侧上颌第一双尖牙和下颌第一双尖牙 D.拔除双侧上颌第一双尖牙和双侧下颌第二双尖牙 E.正畸治疗加正颌外科手术
A.后牙垂直向压入 B.后牙垂直向伸出 C.前牙垂直向压入 D.下颌顺时针旋转 E.上前牙唇倾
A.安氏Ⅰ类错,牙列拥挤 B.安氏Ⅱ类1分类错,平均生长型 C.安氏Ⅱ类1分类错,水平生长型 D.安氏Ⅱ类2分类错 E.安氏Ⅲ类错,牙列拥挤
患者女,23岁。凹面型,面下1/3正常,前牙反,磨牙中性关系,上颌尖牙唇向高位,拥挤9mm。上下前牙唇倾度正常,下牙列无拥挤。侧位片测量显示上颌骨发育不足,ANB-2°。4个第三磨牙牙胚存在
A.前牙平面导板 B.前牙斜面导板 C.后牙牙合垫 D.J钩 E.下颌舌弓
A.水平牵引 B.三角牵引 C.Ⅱ类牵引 D.Ⅲ类牵引 E.垂直牵引
A.唇倾前牙 B.推磨牙向远中 C.唇倾前牙同时拔牙 D.拔牙 E.以上都不是
A.不需加强支抗 B.上颌腭杠 C.上颌Nance D.口外弓 E.以上都不是
A.与治疗前一样 B.位置前移,较治疗前更唇倾 C.位置前移,较治疗前更舌倾 D.位置后移,较治疗前更唇倾 E.位置后移,较治疗前更舌倾
A.磨牙中性关系 B.磨牙近中关系 C.磨牙远中关系 D.尖牙中性关系 E.以上都不是
A.不拔牙矫治 B.拔除2个上颌双尖牙 C.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 D.拔除双侧上颌第二双尖牙和下颌第一双尖牙 E.拔除4个第二双尖牙
该患者在未拔牙情况下戴上上颌牙合垫后磨牙呈远中关系,表明错畸形是()
A.牙性反 B.骨性反 C.功能性反 D.骨性反伴功能性反 E.假性反
A.正畸正颌外科手术联合矫治 B.方丝弓矫治 C.功能矫形治疗 D.前方牵引矫治器 E.2×4″矫治技术
A.牙性安氏Ⅰ类错,牙列拥挤 B.牙性安氏Ⅲ类错 C.功能性安氏Ⅲ类错 D.骨性安氏Ⅲ类错 E.以上都不是
A.FR-Ⅰ型 B.FR-Ⅱ型 C.FR-Ⅲ型 D.FR-Ⅳ型 E.口外弓
矫治反可用()
矫治开可用()
A.上颌前突的早期治疗 B.严重上颌前突的治疗 C.下颌后缩的早期治疗 D.牙型Ⅱ类轻度拥挤的常规治疗 E.牙型Ⅱ类中度拥挤的常规治疗
A.牙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 B.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 C.牙性安氏Ⅱ类2分类错 D.骨性安氏Ⅱ类2分类错 E.骨性安氏Ⅲ类错
A.不拔牙 B.拔除上下颌第一双尖牙 C.拔除上下颌第二双尖牙 D.拔除上颌第一双尖牙,下颌第二双尖牙 E.拔除上颌第二双尖牙,下颌第一双尖牙
A.中鼻突 B.侧鼻突 C.上颌突 D.下颌突 E.额鼻突
A.8:1 B.5:1 C.2:1 D.4:1 E.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