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超短波 B.远红外线 C.氦氖激光 D.蓝紫光 E.药物治疗
A.1~7级 B.2~7级 C.3~7级 D.4~7级 E.5~7级
A.器械分类 B.有无痉挛 C.肌肉收缩形式分类 D.评定部位分类 E.评定目的分类
A.滑膜或软骨损伤 B.积血或积液 C.关节炎或畸形 D.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或粘连 E.肌肉迟缓性麻痹
A.小脑的功能主要是反射性地维持肌肉张力、姿势的平衡和运动的协调 B.小脑的传入纤维通过丘脑皮质主要投射到大脑皮质的运动区及躯体感觉区 C.锥体外系的大脑皮质-小脑途径在调节肌紧张及随意运动中起次要作用 D.基底节作用于控制精细随意运动 E.基底节在维持正常肌张力方面不起重要作用
A.5%~10% B.10%~20% C.20%~30% D.15%~20% E.10%~12%
A.可以协助临床诊断 B.确定功能状态 C.评定康复治疗效果 D.指导康复治疗 E.为制定运动处方提供定性依据
A.小气道是指2mm以下的细支气管 B.小气道阻力只占呼吸道全部阻力的20% C.早期小气道病变可以不出现症状和体征 D.小气道功能测定包括肺闭合气量 E.闭合气量随年龄而减少
A.15 B.16 C.17 D.18 E.19
A.6级 B.3级 C.4级 D.5级 E.7级
A.内收、内旋 B.内收、外旋 C.外展、外旋 D.内旋、外展 E.旋后
A.机体极度衰弱 B.带有人工心脏起搏器者 C.高热患者 D.使用足够剂量抗癌药物的癌症患者 E.出血倾向
A.站立床训练 B.坐位Ⅰ级平衡训练 C.渐进抗阻肌力训练 D.抗痉挛体位 E.Boath法
A.防止骨折和扭伤 B.预防矫正畸形,补偿功能 C.加强肌力训练 D.各种手术的保护 E.纠正足下垂
A.由于软组织粘连或瘢痕形成,引起肌肉结缔组织和皮肤缩短关节活动范围降低 B.骨折未愈合 C.严重骨质疏松 D.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急性损伤,神经损伤或神经吻合术早期 E.关节内或关节周围组织有特异性炎症
A.20~30Hz B.10~20Hz C.1~10Hz D.40~50Hz E.60~100Hz
A.紫外线疗法:全身法,亚红斑量 B.日光浴 C.温水浴、矿泉浴或盐水浴 D.He-Ne激光疗法 E.有氧运动,如步行、骑车等
A.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 B.股四头肌等张练习 C.深呼吸练习 D.步态练习 E.髋、膝关节屈曲练习
A.仰卧,屈曲双髋、双膝 B.仰卧,屈曲单侧髋、膝关节 C.仰卧,腰下垫物 D.仰卧,双腿抬高20° E.以上均可
A.躯干后倾,轻度颈前屈,糊状食物 B.躯干前倾,轻度颈前屈,糊状食物 C.躯干后倾,轻度颈前屈,固体食物 D.躯干前倾,轻度颈前屈,液体食物 E.躯干后倾,轻度颈前屈,液体食物
A.急性期 B.亚急性期 C.软瘫期 D.痉挛期 E.改善期
A.被动运动 B.保持功能位 C.推拿 D.主动运动 E.关节松动技术
A.红外线疗法 B.蜡疗 C.激光治疗 D.漩涡浴疗法 E.水浴疗法
A.感觉减退 B.感觉丧失 C.感觉过敏 D.自发疼痛 E.感觉倒错
A.一侧肢体瘫痪 B.肌力不平衡 C.关节不稳定 D.肢体肿胀 E.关节畸形
A.病情不稳定 B.合并严重感染 C.合并其他脏器疾病 D.存在永久性功能障碍 E.不配合康复治疗
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 B.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C.Lobe缺血评分量表 D.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 E.成人记忆量表
A.对患者肢体进行感觉刺激,增加肢体的感觉反应 B.改善患者肢体近端稳定性来纠正共济失调 C.采取抗阻运动来增强肌力 D.步态训练 E.维持正常的关节活动范围和纠正畸形姿势
A.音频治疗 B.低、中频电刺激 C.紫外线治疗 D.温热疗法 E.磁疗
A.心绞痛 B.心律不齐 C.肥厚性心肌病 D.瓣膜性心脏病 E.肺心病、风湿性心脏病
A.肌肉毛细血管密度和数量减少 B.心脏侧支循环形成 C.运动肌氧利用能力和代谢能力改善 D.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 E.心肌耗氧量增加
A.长期精神紧张 B.体力活动强度大 C.吸烟 D.体重超重和肥胖 E.高脂肪、高钠饮食
A.肺气肿,肺泡周围毛细血管退化减少 B.肺动脉高压 C.肺区虽有血流灌注,但肺泡通气不良,换气功能障碍 D.黏液高分泌 E.以上都不是
A.避免剧烈运动 B.必要时结合药物治疗 C.要有准备和结束活动 D.运动时不可以有显著气喘和疲劳 E.以上都是
A.空腹血糖 B.饭后血糖 C.糖化血红蛋白 D.空腹血浆胰岛素含量 E.葡萄糖耐量试验
A.学习成就 B.注意测定 C.Conners父母问卷 D.语言功能评定 E.ADL量表
A.对置法 B.并置法 C.单极法 D.交叉法 E.体腔法
A.改善运动功能 B.保持粗大运动能力 C.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D.促进日常生活动作能力 E.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A.2个电容电极 B.胃区并置 C.温热量 D.适于胃液分泌少 E.适用于胃酸少的患者
A.干扰电疗法 B.调制中频电疗法 C.电兴奋疗法 D.间动电疗法 E.以上均是
A.氦氖激光照射疗法 B.调制中频治疗 C.超声波 D.红外线照射 E.磁疗法
A.宫颈炎 B.产后排尿无力 C.盆腔炎 D.附件炎 E.尿道炎
A.神经根受压 B.风湿性关节炎 C.骨性关节炎 D.软组织切割伤 E.软组织损伤后血肿、水肿
A.四肢 B.双上肢 C.双下肢 D.上肢和舌 E.下肢和舌
A.痛觉神经末梢 B.所有传入纤维 C.粗纤维 D.细纤维 E.痛觉纤维
A.无热量 B.微热量 C.少热量 D.温热量 E.热量
A.缓解颈部肌痉挛 B.减小椎间隙内压 C.增强颈部肌肌力 D.使扭曲的椎动脉伸张 E.牵开被嵌顿的小关节滑膜
A.椎动脉型颈椎病 B.脊髓型颈椎病 C.交感型颈椎病 D.神经根型颈椎病 E.混合型颈椎病
A.患肩前伸,避免受压和后缩 B.肘伸直 C.前臂旋后 D.指关节伸展 E.掌面向上
A.药物治疗法 B.介入治疗法 C.物理治疗法 D.心理治疗法 E.放射治疗法
A.8 B.15 C.20 D.25 E.30
A.Barthel指数 B.Karnofsky量表 C.VAS D.MeGill疼痛问卷 E.Hoffer量表
A.手法肌力检查 B.握力计肌力检查 C.捏力计肌力检查 D.等速肌力检查 E.拉力计肌力检查
A.辨距不良 B.意向性震颤 C.手足徐动 D.轮替运动障碍 E.运动分律
A.F波 B.M波 C.H反射 D.睡眠反射 E.自主神经反射
A.饮水试验是较方便、常用的鉴别方法 B.有相关解剖结构异常改变 C.多数患者不能自行缓解 D.温水30ml,2次以上喝完,有呛咳者为功能性吞咽障碍可疑 E.认知功能对吞咽障碍评定影响不大
A.所谓肌张力是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 B.肌张力是肌肉在收缩或紧张时所表现出的能力 C.肌张力可分为5(0~4)级 D.评定肌张力的最佳方法是等速肌力检查 E.一般来说肌张力增高的患者,肌力也相应较高
A.确定被评定的对象是否存在平衡功能障碍 B.确定引起平衡功能障碍的原因 C.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治疗 D.确定与协调能力的关系 E.预测患者可能发生跌倒的危险性
A.剪刀步态 B.蹒跚步态 C.共济失调步态 D.慌张步态 E.强直步态
A.正常 B.良,生活基本自理 C.中度功能障碍 D.重度功能障碍 E.完全残疾
A.意向性震颤 B.静止性震颤 C.运动不能 D.手足徐动 E.偏身舞蹈症
A.超刺激电疗法 B.干扰电疗法 C.共鸣电疗法 D.高压交变电场疗法 E.直角脉冲脊髓通电疗法
A.1cm B.1~1.5cm C.2cm D.2.5cm E.3cm
A.100~1000Hz B.1000~2000Hz C.1000~100000Hz D.2000~100000Hz E.2000~1000000Hz
A.2.5cm B.5cm C.10cm D.20cm E.40cm
A.肌肉收缩时肌张力发生较大改变 B.收缩时可发生肌肉起止点之间的距离缩短 C.收缩时可发生肌肉起止点之间的距离延长 D.产生关节运动 E.肌肉收缩时肌张力基本不变
A.慢性支气管炎 B.胸部手术后 C.哮喘 D.大叶性肺炎 E.肺尘埃沉着病(尘肺)
A.踝对策 B.髋对策 C.膝对策 D.迈步对策 E.保护性抓握
A.抗阻训练 B.耐力训练 C.等速训练 D.等张训练 E.等长训练
A.烧伤面积及深度的评定 B.肥厚性瘢痕的评定 C.肢体运动功能评定 D.肢体感觉功能评定 E.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
A.紫外线疗法:弱红斑量或红斑量照射 B.超短波疗法:早期无热量,2/d C.直流电药物导入疗法:抗生素离子导入 D.蜡疗法:适用于炎症控制后,炎性浸润的吸收和促进侧支循环 E.磁场疗法;在条索状物的两端、用贴磁法或脉冲电磁疗法
A.单轴关节 B.双轴关节 C.三轴关节 D.四轴关节 E.复合型关节
A.活动范围 B.压痛区 C.感觉减退的分布 D.无力的分布 E.深腱反射
A.心理疗法 B.药物疗法 C.介入疗法 D.手术疗法 E.物理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