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L和VH区 B.CH1区 C.铰链区 D.CH3区 E.CD4区
A.主动参与 B.因人而异 C.持之以恒 D.循序渐进 E.自行锻炼
A.身体直立 B.两足并立,足尖向前 C.上肢垂于躯干两侧 D.手掌朝向后方(拇指在内侧) E.两眼平视前方
A.椎动脉 B.颈内动脉 C.脑膜中动脉 D.甲状腺下动脉 E.颈外动脉
A.第1肋软骨 B.第3肋软骨 C.第2肋软骨 D.第4肋软骨 E.第5肋软骨
A.内耳道 B.外耳道 C.咽鼓管 D.半规管 E.鼻泪管
A.第5~8肋软骨之间 B.胸腔的纵隔内 C.约1/3在前正中线左侧 D.约2/3在前正中线右侧 E.第2~6胸椎之间
A.胸长神经 B.桡神经 C.腋神经 D.肌皮神经 E.胸背神经
A.颞横回 B.中央前回 C.中央后回 D.颞上回 E.额下回
A.延髓 B.大脑脚 C.中脑 D.脑桥 E.下丘脑
A.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 B.左腰干 C.乳糜池 D.右腰干 E.肠干
A.第2骶椎下缘水平 B.第1腰椎下缘水平 C.第3腰椎下缘水平 D.椎管末端 E.第12胸椎下缘水平
A.第1腰椎下缘 B.第2腰椎下缘 C.第4腰椎下缘 D.第5腰椎下缘 E.第1骶椎下缘
A.位于硬脊膜与椎管之间 B.腔隙内有脑脊液 C.位于硬脊膜与蛛网膜之间 D.位于硬脑膜与颅骨骨膜之间 E.位于软脊膜与蛛网膜之间
A.腰椎 B.胸椎 C.骶椎 D.颈椎 E.都不是
A.位于膀胱的前方 B.位于直肠的后方 C.子宫颈阴道上部位于阴道内 D.位于骨盆中部,膀胱直肠之间 E.以上均错
A.由左锁骨下静脉与右头臂静脉汇合而成 B.注入右心房之前接受冠状窦静脉 C.注入左心房 D.由左、右两侧的头臂静脉和奇静脉汇合而成 E.注入右心房之前接受副奇静脉
A.对侧半身瘫痪 B.全身瘫痪 C.同侧半身瘫痪 D.同侧上半身,对侧下半身瘫痪 E.双下肢瘫痪
A.鼻、咽、喉 B.鼻、咽、喉、气管 C.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D.鼻、咽、气管 E.气管、支气管
A.子宫 B.卵巢 C.输卵管 D.阴道 E.子宫颈
A.关节唇 B.关节盘 C.关节面 D.关节结节 E.滑液囊
A.闭孔神经 B.股神经 C.坐骨神经 D.阴部神经 E.隐神经
A.猿手 B.爪形手 C.垂腕 D.方形肩 E.翼状肩
A.腓骨 B.股骨 C.髌骨 D.胫骨 E.跟骨
A.斜方肌 B.背阔肌 C.竖脊肌 D.胸锁乳突肌 E.菱形肌
A.等长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加而长度基本不变 B.等长收缩时肌肉承受的负荷可等于肌肉收缩力 C.等长收缩时肌肉承受的负荷可小于肌肉收缩力 D.等长收缩时未对物体作功 E.等长收缩的作用主要是维持人体的位置和姿势
A.言语治疗 B.认知治疗 C.运动治疗 D.物理因子治疗 E.作业治疗
A.肩前屈外展,肘屈曲 B.肩前屈外展,肘伸直 C.肩后伸外展,肘屈曲 D.肩后伸外展,肘伸直 E.肩后伸,肘伸直
A.原动肌 B.被动肌 C.固定肌 D.拮抗肌 E.协同肌
A.肌肉内糖的无氧酵解减少 B.肌肉内蛋白质合成加速 C.制动早期肌浆网对钙离子的摄取减少 D.制动早期肌浆网对钙离子的摄取增加 E.制动早期肌浆网对钙离子的释放减少
A.2000J B.2500J C.2800J D.3500J E.4000J
A.糖异生 B.糖酵解 C.脂肪氧化 D.氨基酸分解代谢 E.核酸分解
A.维持运动中血糖稳定 B.有利于乳酸利用 C.促进脂肪的氧化分解供能 D.促进氨基酸代谢 E.促进糖原的合成
A.基础心率增加 B.最大摄氧量(VO2max)增加 C.易致直立性低血压 D.易致下肢深静脉血栓 E.交感肾上腺系统反应不良
A.肌纤维变细 B.骨质疏松 C.关节挛缩 D.关节周围韧带刚度增强 E.关节软骨变薄
A.阈电位 B.负后电位 C.峰电位 D.正后电位 E.局部电位
A.跨膜梯度增高 B.载体数量减少 C.能量不够 D.载体数量所致的转运极限 E.其他原因
A.机械门控通道 B.电压门控通道 C.化学门控通道 D.细胞间通道 E.机械-化学门控通道
A.要消耗能量 B.顺浓度梯度 C.需要膜蛋白帮助 D.转运的物质都是小分子 E.需要载体
A.肌小节的初长度 B.横桥联结的数目 C.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D.心脏收缩能力 E.心脏储备功能
A.呼气初和吸气末 B.呼气末和吸气末 C.吸气中期和呼气中期 D.吸气初和呼气末 E.吸气初和呼气初
A.脑震荡 B.脑水肿 C.脊髓休克 D.脊髓水肿 E.疼痛性休克
A.葡萄糖 B.氨基酸 C.多肽 D.蛋白质 E.脂质
A.传递迅速 B.效应局限 C.近距离传递 D.双向传递 E.释放递质的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无一对一的关系
A.单向传递 B.突触延搁 C.对内环境变化敏感 D.可塑性 E.扩散性
A.可塑性强 B.传递速度快 C.传递效应比较固定 D.几乎无突触延搁 E.双向传递
A.突触前膜超极化 B.突触后膜超极化 C.突触前膜去极化 D.突触后膜去极化 E.没有神经递质参与
A.2岁 B.3岁 C.4岁 D.5岁 E.6岁
A.抬头→抬胸→坐起→站立 B.抬胸→抬头→坐起→站立 C.抬头→坐起→抬胸→站立 D.抬头→站立→抬胸→坐起 E.坐起→抬胸→抬头→站立
A.6个月 B.1~2岁 C.2~3岁 D.5~6岁 E.6~7岁
A.生物功能行为问题 B.运动行为问题 C.社会行为问题 D.性格行为问题 E.语言问题
A.低频电疗法 B.中频电疗法 C.高频电疗法 D.磁疗 E.热疗
A.平稳直流电 B.不规则直流电 C.脉动直流电 D.断续直流电 E.交流电
A.化学烧伤 B.热烧伤 C.机械烧伤 D.电击伤 E.以上都不是
A.治疗进行中,患者可随意增加强度以满足需要 B.病患穿着尼龙合成宽松布料,以利排汗 C.装有人工膝关节部位,垫加毛巾避免过热 D.装有心脏起搏器病人,治疗强度不宜过大 E.以上说法都错
A.微波 B.紫外线 C.红外线 D.超声波 E.激光
A.心力衰竭 B.心肌炎 C.肿瘤 D.银屑病 E.以上都不是
A.增加强度 B.调整间歇模式 C.改变频率 D.增加治疗时间 E.换大面积的声头
A.5~16Hz B.16~20kHz C.1~10kHz D.1~20kHz E.0~22kHz
A.超短波 B.超声波 C.蜡疗 D.磁疗 E.干扰电
A.对需要加工的某事物优先给予清晰的反映 B.对事物的各种属性,统一整体的加以反映 C.能结合自己的经验,用概念的形式对事物进行反映 D.对事物知觉的恒定或不变性 E.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
A.再现 B.识记 C.保持 D.再认 E.回忆
A.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B.心理是主观现象的反映 C.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D.心理是想什么就反映什么 E.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
A.创造性和抽象性 B.概括性和直接性 C.综合性和概括性 D.分析性和决策性 E.间接性和概括性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思恋 E.美感
A.肺炎链球菌 B.大肠埃希菌 C.表皮葡萄球菌 D.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E.流感嗜血杆菌
A.钩端螺旋体 B.肝炎病毒 C.放线菌 D.白假丝酵母菌 E.铜绿假单胞菌
A.肌肉骨骼急性创伤 B.慢性肌肉骨骼疼痛 C.肢体痉挛 D.高热患者 E.雷诺征
A.Na+ B.K+ C.Ca2+ D.Cl+ E.H+
A.突触前膜预先去极化 B.突触前膜预先超极化 C.突触前膜预先抑制 D.突触前膜预先发生兴奋 E.突触前膜预先由兴奋变为抑制
A.原始反射 B.条件反射 C.立直反射 D.平衡反射 E.脑干反射
A.在小儿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能够观察3个生长发育高峰 B.3岁时脑的大小及重量已接近成人 C.尽管小儿生长发育具有不平衡性,但各组织、器官生长发育的速度是等同的 D.一般来说,小儿年龄越小,生长发育速度越快 E.生长发育的不平衡性表现为所达到的指标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A.屈曲反射 B.吸吮反射 C.逃避反射 D.保护伸展反射 E.加速反射
A.10~12个月 B.9~10个月 C.12~14个月 D.11个月 E.14个月以上
A.低频电 B.中频电 C.高频电 D.超高频电 E.干扰电
A.人体是磁场的良导体 B.磁场可以穿透任何金属物质 C.在纯磁场治疗下,人体会有发热感 D.以上说法都对 E.以上说法都错
A.紫外线照射 B.红外线照射 C.蓝光照射 D.红光照射 E.都不是
A.热效应:远<近 B.皮肤吸收:远<近 C.穿透深度:远<近 D.A和B E.B和C
A.右静脉角 B.左静脉角 C.上腔静脉 D.左颈内静脉 E.头臂静脉
A.齿状核 B.薄束核 C.豆状核 D.尾状核 E.面神经核
A.踝关节 B.肘关节 C.肩关节 D.颞下颌关节 E.膝关节
A.内踝后方 B.内踝前方 C.外踝后方 D.外踝前方 E.以上全错
A.背侧丘脑 B.薄束核和楔束核 C.脊髓后角 D.内、外侧膝状体 E.丘脑腹后外侧核
A.小腿肌前群 B.小腿肌外侧群 C.大腿前群肌 D.小腿肌后群 E.足底肌
A.股二头肌 B.半腱肌 C.股直肌 D.半膜肌 E.股中间肌
A.平衡杠杆和省力杠杆 B.平衡杠杆和速度杠杆 C.平衡杠杆 D.省力杠杆 E.速度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