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肩周炎 B.骨关节炎 C.癌痛 D.网球肘 E.偏瘫后肌萎缩
A.采用综合措施 B.强调生物学模式 C.强调功能训练,再训练 D.以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为最终目标 E.以残疾人和患者功能障碍为核心
A.新生儿核黄疸 B.大面积脑梗死 C.严重脑外伤 D.精神分裂 E.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A.肋骨 B.胸骨 C.跟骨 D.趾骨 E.鼻骨
A.棘上韧带 B.前纵韧带 C.黄韧带 D.棘间韧带 E.后纵韧带
A.房室结 B.房室束 C.窦房结 D.左、右束支 E.结间束
A.面动脉 B.舌动脉 C.脑膜中动脉 D.颞浅动脉 E.上颌动脉
A.前屈 B.旋外 C.旋内 D.外展 E.内收
A.壶腹嵴 B.椭圆囊 C.基底膜 D.螺旋器 E.球囊
A.位于子宫阔韧带上缘内 B.输卵管结扎多在壶腹部 C.子宫部经输卵管子宫口与子宫腔相通 D.外侧端开口通腹膜腔 E.卵巢排出的卵子由腹腔口进入输卵管
A.肾的前缘 B.肾的后面 C.肾的外侧缘中部 D.肾的内侧缘中部 E.肾的下端
A.位于膀胱与尿生殖膈之间 B.一般分为5叶 C.前列腺肥大常发生在中叶和侧叶 D.后叶是肿瘤的易发部位 E.前列腺沟位于腺体的前部
A.大脑半球表面有白质覆盖 B.大脑纵裂的底为连接两半球宽厚的胼胝体 C.基底神经核位于底丘脑 D.端脑内腔为第三脑室 E.以上都不是
A.胫骨前肌 B.胫骨后肌 C.足躅长屈肌 D.趾长屈肌 E.腓骨长肌
A.升主动脉 B.颈总动脉 C.颈外动脉 D.锁骨下动脉 E.颈内动脉
A.喉前庭 B.喉中间腔 C.声门下腔 D.喉室 E.喉口
A.尿道内括约肌 B.膀胱括约肌 C.心肌 D.尿道外括约肌 E.以上全错
A.位于颅中窝、蝶骨体上面的垂体窝内 B.垂体又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大部分 C.腺垂体的远侧部、结节部合称为神经垂体(垂体后叶) D.腺垂体(垂体前叶)分泌多种激素 E.垂体后叶贮存和释放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和缩宫素
A.骨细胞 B.有机纤维 C.水 D.弹性纤维 E.黏蛋白
A.减小关节面摩擦 B.吸收机械震荡 C.有神经支配 D.适量运动可增加关节软骨的厚度 E.反复的损伤可增加软骨的分解代谢
A.肺的顺应性变大 B.肺活量下降 C.胸廓外部阻力变小 D.气体交换增加 E.呼吸运动加大
A.糖酵解 B.有氧氧化 C.磷酸戊糖通路 D.糖醛酸代谢 E.糖异生
A.有氧氧化 B.糖异生 C.糖酵解 D.磷酸戊糖途径 E.糖醛酸代谢
A.肾上腺素 B.胰高糖素 C.生长激素 D.胰岛素 E.糖皮质激素
A.蛋白质合成增加 B.有氧化活动增加 C.肌肉血流量增加 D.肌肉血流量减少 E.运动神经兴奋性增高
A.磷酸二酯酶 B.ATP酶 C.腺苷酸环化酶 D.胆碱酯酶 E.脂肪酶
A.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 B.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 C.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 D.化学门控非特异性镁离子通道 E.化学门控钠离子和钾离子通道
A.主动脉 B.毛细血管 C.静脉 D.小动脉和微动脉 E.微静脉
A.收缩活动 B.分泌活动 C.静息电位 D.动作电位 E.局部电位
A.潮气量 B.肺总容量 C.肺活量 D.补吸气量 E.用力呼气量
A.胆盐 B.胆色素 C.胆固醇 D.脂肪酸 E.水和无机盐
A.尿素 B.尿胆素 C.尿酸 D.肌酐 E.硫酸盐
A.当人球小动脉收缩时升高 B.当出球小动脉舒张时升高 C.比出球小动脉血压低 D.比体内其他毛细血管血压高 E.随机体动脉血压的升降而升降
A.使血钠升高 B.使血钾降低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E.降低血压
A.断面以下同侧的浅感觉丧失 B.断面以下对侧的浅感觉丧失 C.断面以下对侧的深感觉丧失 D.断面以下双侧的浅感觉丧失 E.断面以下双侧的深感觉丧失
A.糖类 B.脂类 C.蛋白 D.胺类 E.核糖核酸
A.化学门控通道 B.电压门控通道 C.机械门控通道 D.M型Ach受体 E.G-蛋白偶联受体
A.衡量兴奋性高低的指标 B.引起局部电流的临界膜电位值 C.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 D.引起超极化的临界膜电位值 E.可以产生动作电位
A.具有膜的细胞器 B.递质合成酶 C.微丝和微管 D.神经营养因子 E.细胞代谢产物
A.轴突出的轴浆并非经常在流动 B.顺向和逆向轴浆运输的速度相等 C.狂犬病病毒可经顺向轴浆运输而扩散 D.与神经的功能性和营养性作用有关 E.与维持神经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无关
A.最后公路原则 B.对等原则 C.兴奋节律的改变 D.后放 E.反射的习惯化与敏感化
A.4个月 B.6个月 C.8个月 D.10个月 E.12个月
A.2岁 B.4岁 C.6岁 D.8岁 E.10岁
A.生后3~7d B.3~4个月 C.7~9个月 D.12个月 E.18个月
A.遗尿 B.遗便 C.多梦 D.磨牙 E.睡眠不安
A.第1~2腰椎 B.第11~12胸椎 C.第12胸椎至第1腰椎 D.第10~11胸椎 E.第3~4腰椎
A.深部摩擦按摩 B.弹性绷带 C.冰敷 D.脉冲短波 E.超声波
A.可以促进组织愈合 B.主要产生非热效应 C.不可用于术后 D.能量低,无烧伤危险 E.可起到消炎作用
A.血清 B.肌肉 C.神经 D.脂肪 E.头发
A.感觉阈-耐受阈-运动阈 B.运动阈-感觉阈-耐受阈 C.感觉阈-运动阈-耐受阈 D.运动阈-耐受阈-感觉阈 E.耐受阈-感觉阈-运动阈
A.增加偏瘫病人的关节活动度 B.偏瘫后肩关节半脱位 C.矫形手术后提供神经肌肉功能再学习 D.面瘫后期面部肌肉 E.卒中(中风)病人足下垂
A.越深 B.越浅 C.不变 D.不深不浅 E.以上都错
A.3MHz,0.5~1.0W/cm2,间歇法 B.0.25~0.5w/cm2,间歇法 C.1~1.5w/cm2,连续法 D.0.25~0.5w/cm2,连续法 E.1Hz,1~1.5w/cm2,间歇法
A.静电作用 B.静电场作用 C.交流电作用 D.交流电场作用 E.电磁波作用
A.上肢蜡疗所使用之温度通常较下肢低 B.刷蜡法比浸蜡法有更多热传递 C.蜡疗除具热效应外还具有机械压迫作用 D.蜡疗的热效应与红外线一致 E.以上说法都错
A.6~8h B.8~10h C.10~12h D.8~24h E.24~48h
A.回忆 B.再认 C.遗忘 D.识记 E.保持
A.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 B.感觉、知觉、记忆、分析、综合 C.感知、比较、记忆、分析、综合 D.感知、记忆、分析、综合、概括 E.感觉、知觉、分析、综合、概括
A.一个人适应于该社会生活方式的过程 B.一个自然人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人格和行为方式的过程 C.一个自然人不断学习社会文化适应社会变化的过程 D.一个人树立正确的社会生活目标的过程 E.一个自然人不断学习社会文化和适应社会生活方式的过程
A.细胞壁均有肽聚糖 B.有70S核糖体 C.核有完整的核膜和核仁 D.L型细菌无细胞壁 E.中介体多见于革兰阳性菌
A.C2 B.C3 C.C4 D.C5 E.C7
A.特异性 B.记忆性 C.识别自己、非己 D.可逆性 E.耐受性
A.肝细胞性黄疸 B.溶血性黄疸 C.梗阻性黄疸 D.肝癌 E.病毒性肝炎
A.血淀粉酶 B.尿淀粉酶 C.血、尿淀粉酶 D.肌酐清除率 E.尿淀粉酶与肌酐清除率的比值
A.大收肌 B.膈肌 C.肋间内肌 D.胸大肌 E.肋间外肌
A.鼻腔被鼻中隔分为左、右两部分 B.鼻腔可分鼻前庭和固有鼻腔两部分 C.鼻中隔的前下部有一易出血区 D.鼻黏膜均含嗅细胞 E.外侧壁有3个突出的鼻甲
A.气管位于食管后方 B.气管于胸骨角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 C.全程分为颈部和胸部两段 D.左主支气管比右侧者粗短 E.以上全错
A.右半身瘫痪 B.左半身瘫痪 C.右侧浅感觉障碍 D.两侧视野同侧半偏盲 E.双侧额纹消失
A.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B.参与糖类(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C.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糖尿病 D.为胰腺的内分泌部分 E.为胰腺的外分泌部分
A.中央沟 B.中央后沟 C.中央前沟 D.顶枕沟 E.外侧沟
A.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 B.颈内动脉和主动脉 C.椎动脉和基底动脉 D.椎动脉和锁骨下动脉 E.颈内动脉和椎动脉
A.颞横回 B.中央前回 C.额下回后部 D.颞上回 E.额中回后部
A.上、下关节突 B.肋凹 C.椎孔 D.横突孔 E.末端分叉的棘突
A.胸骨 B.肩胛骨 C.肱骨 D.尺骨 E.桡骨
A.三角肌 B.肱三头肌 C.肱二头肌 D.喙肱肌 E.肱肌
A.舌系带 B.舌下阜 C.颊黏膜 D.舌扁桃体 E.上颌第二磨牙所对的颊黏膜处
A.第5肋 B.第6肋 C.第7肋 D.第8肋 E.第9肋
A.有尿道通过 B.为男性生殖腺 C.体前部有前列腺沟 D.分泌雄性激素 E.左、右各一
A.肺静脉口 B.肺动脉口 C.上腔静脉口 D.右房室瓣 E.动脉圆锥
A.左锁骨下动脉 B.右颈总动脉 C.冠状动脉 D.右锁骨下动脉 E.肺动脉干
A.为外侧沟以前的部分 B.为外侧沟以下的部分 C.为距状沟以前的部分 D.为距状沟以上的部分 E.顶枕沟以前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