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恒定性外斜视 B.调节性内斜视 C.先天性内斜视 D.间歇性交替性内斜视 E.间歇性外斜视
A.上皮细胞层 B.前弹力层 C.基质层 D.后弹力层 E.内皮细胞层
A.视神经周围 B.赤道部 C.角巩膜缘 D.直肌附着处 E.蜗静脉穿出处
A.基质层 B.前弹力层 C.上皮层 D.后弹力层 E.内皮层
A.虹膜 B.睫状体 C.视网膜 D.睫状突 E.脉络膜
A.神经节 B.视盘 C.筛板 D.眼眶 E.视交叉
A.眶外壁 B.眶上壁 C.眶上壁和眶外壁 D.眶内壁 E.眶下壁
A.下斜肌 B.上斜肌 C.下直肌 D.外直肌 E.上直肌
A.三叉神经第1支--眼支 B.动眼神经 C.三叉神经第2支--上颌支 D.滑车神经 E.外展神经
A.营养主要来自空气 B.前后曲率半径相等 C.屈光度相当于+43.00D镜片 D.角膜呈竖椭圆形 E.各方向子午线曲度都相等
A.窄Ⅰ:动态下看不见睫状体带窄Ⅳ:只能看见Schwalbe线 B.窄Ⅱ:看不见巩膜突 C.窄Ⅲ:看见全部小梁 D.窄Ⅳ:只能看见Schwalbe线 E.房角关闭就是窄Ⅳ
A.眼轴长度正常 B.遗传和环境 C.角膜曲率过大 D.眼轴长度过长 E.晶状体曲率过大
A.短于5秒示泪液分泌不足 B.所滴药物为荧光素钠 C.可出现泪膜破损 D.用钴蓝色滤光片观察 E.从睁眼开始计时
A.溶菌酶 B.球蛋白 C.IgE D.IgA E.IgG
A.5条 B.6条 C.10条 D.8条 E.7条
A.外直肌 B.米勒肌 C.上斜肌 D.额肌 E.提上睑肌
A.巩膜与虹膜睫状体之夹角 B.角膜之后的周边部分 C.虹膜之后与睫状体之间距离 D.巩膜、角膜与虹膜睫状体之间的隐窝 E.角膜与虹膜睫状体之夹角
A.Schlemm管 B.后弹力层止端 C.巩膜脊 D.前弹力层止端 E.内皮细胞层止端
A.皮肤层、肌层、皮下组织层、睑板 B.皮肤层、睑板层、皮下组织层、肌层、结膜层 C.皮肤层、皮下组织层、肌层、睑板层、结膜层 D.结膜层、睑板层、肌层、皮下组织层、皮肤层 E.结膜层、肌层、睑板层、皮下组织层、皮肤层
A.内直肌 B.下斜肌 C.下直肌 D.上直肌 E.上斜肌
A.周边部视网膜 B.赤道部视网膜 C.鼻侧视网膜 D.黄斑 E.视盘
A.节点 B.近点 C.主点 D.远点 E.中和点
A.上皮细胞层 B.前弹力层 C.后弹力层 D.内皮层 E.基质层
A.Schlemm管 B.巩膜脊 C.小梁网 D.睫状体带 E.Schwalbe线
A.睫状后长动脉 B.睫状后短动脉 C.睫状前动脉 D.睑外侧动脉 E.虹膜动脉大环
A.0.10~0.12ml B.0.06~0.10ml C.0.20~0.40ml D.0.12~0.15ml E.0.15~0.30ml
A.神经节细胞 B.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C.视杆细胞 D.视锥细胞 E.双极细胞
A.角膜直径<12mm B.角膜直径<11mm C.角膜直径<13mm D.角膜直径<10mm E.角膜直径<14mm
A.胚胎第3个月 B.胚胎第5个月 C.胎儿出生时 D.胚胎第4个月 E.以上都不是
A.Meibom腺 B.Zeiss腺 C.Kranse腺 D.Moll腺 E.以上都不是
A.视紫红质 B.视紫蓝质 C.视紫质 D.视青质 E.视蓝质
A.上睑结膜 B.下睑结膜 C.球结膜 D.上穹隆结膜 E.下穹隆结膜
A.视神经孔前20mm B.视神经孔前5mm C.视神经孔前15mm D.视神经孔前10mm E.以上都不是
A.眼外肌附着处 B.赤道部前方 C.赤道部后方 D.睫状体平坦部 E.后板部
A.出生后4个月 B.胚胎第6个月 C.1岁 D.3岁 E.2岁
A.3000~4000个 B.2000~2500个 C.1500~2000个 D.2600~2800个 E.2150~2400个
A.上直肌 B.下斜肌 C.外直肌 D.上斜肌 E.下直肌
A.眶内侧壁 B.眶下壁 C.眶后壁 D.眶外侧壁 E.眶上壁
A.胚胎第9个月 B.胚胎第5个月 C.胚胎第3个月 D.胚胎第8个月 E.以上都不是
A.神经节细胞 B.神经纤维层 C.筛板前层 D.筛板 E.筛板后区
A.角膜葡萄肿 B.角膜云翳 C.角膜斑翳 D.粘连性角膜白斑 E.角膜白斑
A.正视眼 B.远视眼 C.近视眼 D.散光眼 E.以上都不是
A.球结膜 B.睑缘 C.穹隆结膜 D.睑结膜 E.角巩膜缘
A.神经纤维层与神经节细胞层间 B.内界膜与神经纤维层之间 C.神经节细胞层与内丛状层间 D.玻璃体膜与视网膜内界膜之间 E.以上都不是
A.视神经 B.外侧膝状体 C.视束 D.大脑颞叶 E.视交叉
A.由泪腺分泌 B.供给角膜氧气 C.含少量葡萄糖 D.含有免疫球蛋白 E.平均pH为7.35
A.下直肌 B.内直肌 C.上直肌 D.上斜肌 E.外直肌
A.来自两眼视网膜鼻侧的纤维不交叉 B.来自两眼视网膜颞侧的纤维交叉 C.来自两眼视网膜上方的纤维交叉 D.来自两眼视网膜下方的纤维交叉 E.来自两眼视网膜鼻侧的纤维交叉
A.59° B.67° C.68° D.71° E.75°
A.视网膜中央动脉系统 B.前睫状血管系统和睫状后长动脉 C.睫状后长动脉 D.睫状后短动脉 E.前睫状血管系统
A.前囊中央 B.前囊旁中央 C.赤道部 D.后囊旁中央 E.后极部
A.滑车神经 B.外展神经 C.动眼神经 D.交感神经 E.以上都不是
A.视网膜光感受器 B.视乳头 C.视神经 D.视交叉 E.视盘
A.微粒流 B.电磁波 C.波动 D.偏振 E.衍射
A.红、橙、黄、绿、青、蓝、紫 B.紫、蓝、青、绿、黄、橙、红 C.红、黄、蓝 D.蓝、黄、红 E.以上都不对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E.7个
A.4.50D B.4.00D C.2.70D D.6.00D E.0.50D
A.光适应 B.暗适应 C.对比敏感度 D.照度 E.亮度
A.同时视 B.感觉性融合 C.运动性融合 D.色觉 E.深度觉
A.两眼调节大致相同 B.在无调节刺激时,调节可放松到零 C.调节随着年龄增大而减少,到55~65岁时,调节为零 D.调节过度往往产生夜间近视 E.老视者调节缺乏
A.矫正视力 B.视力 C.日常生活视力 D.远视力 E.近视力
A.抗生素治疗 B.清洁脸部 C.改善环境 D.注射疫苗 E.手术治疗
A.细菌感染 B.真菌感染 C.腺病毒感染 D.棘阿米巴感染 E.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A.从起点到止端一直与周围组织关系密切 B.下斜肌附着于眼球后部外下象限之巩膜上 C.在下直肌于眶底部之间前行 D.为所有眼外肌中最短者 E.下斜肌与视轴成23°
A.视皮质 B.视放射 C.外侧膝状体 D.视交叉 E.第三脑室
A.厚2~4μm B.含有脉络膜毛细血管基底膜 C.随年龄增长而增厚 D.是构成血-视网膜屏障的一部分 E.主要成分为胶原及弹力组织
A.Zeis腺 B.Meibom腺 C.Moll腺 D.Kranse腺 E.Wolfring腺
A.三叉神经 B.滑车神经 C.动眼神经 D.外展神经 E.面神经
A.上睑下垂 B.瞳孔散大 C.调节障碍 D.远视 E.外斜视
A.鼻睫神经纤维 B.来自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 C.来自颈动脉丛的副交感神经纤维 D.来自面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 E.外展神经纤维
A.水平径大于垂直径 B.垂直曲率一定大于水平曲率 C.中央较周边薄 D.屈光指数为1.36 E.前部较后部曲率半径大
A.上皮细胞层 B.前弹力层 C.色素上皮层 D.后弹力层 E.内皮细胞层
A.Listing法则 B.Hering法则 C.Donder法则 D.Sherrington法则 E.Horn法则
A.视网膜动脉阻塞 B.视网膜静脉阻塞 C.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D.虹膜睫状体炎 E.视网膜脱离
A.由提上睑肌表面筋膜增厚而成 B.对提上睑肌的收缩有一定的节制作用 C.是肌鞘向前、向外伸展的部分 D.向外止于泪腺,并穿过泪腺止于外侧眶缘 E.又称Lockwood韧带
A.上直肌 B.下斜肌 C.下直肌 D.内直肌 E.上斜肌
A.筛后动脉 B.视网膜中央动脉 C.睫状后短动脉 D.睫状后长动脉 E.睫状前动脉
A.属于眶上神经的一个分支 B.在赤道部进入眼球 C.含有副交感神经纤维 D.在睫状神经节内形成突触 E.含有来自角膜的感觉纤维
A.为全身皮肤最薄处 B.皮下组织特别疏松 C.局部炎症时易出现水肿 D.含有丰富的淋巴管 E.血液循环较差
A.泪膜 B.角膜 C.晶状体 D.瞳孔 E.玻璃体
A.位于眼眶外侧壁和眶底之间 B.其后外方有圆孔和蝶腭孔 C.第V脑神经第二支通过 D.通过眶下裂的血管为眼下静脉和翼静脉的交通支 E.大部由上颌骨组成
A.它终止于外侧膝状体核的第1、2大细胞层 B.它对运动产生应答 C.决定颜色视觉 D.与立体感有关 E.对低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产生应答
A.当受到物理和情感性刺激时可引起泪腺的分泌增加,称为反射性分泌 B.基础分泌主要为副泪腺分泌所产生的泪液成分 C.闭睑时泪囊部眼轮匝肌收缩,泪囊缩小 D.开睑时泪囊部眼轮匝肌舒张,泪囊扩大 E.泪液分泌过少是干眼症的唯一原因
A.面神经 B.三叉神经 C.交感神经 D.动眼神经 E.滑车神经
A.上方宽约1.5mm B.它被结膜覆盖 C.它标志着角膜向巩膜的过渡 D.它被Tenon囊覆盖 E.有髓感觉神经纤维进入角膜处
A.是巩膜的一部分 B.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由此通过 C.压力作用下可以伸展 D.在此之后节细胞轴突获得髓鞘 E.在其内表面含有光感受器
A.结膜上皮细胞 B.角膜上皮细胞层 C.角膜缘细胞 D.角膜前弹力层 E.角膜后弹力层
A.白内障 B.沙眼 C.河盲 D.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E.屈光不正
A.上直肌 B.上斜肌 C.内直肌 D.外直肌 E.上睑提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