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耳垂 B.手指 C.皮肤完整处 D.足跟 E.肘部
A.继续采血,然后要患者看医生 B.让患者平卧休息 C.静脉注射葡萄糖水溶液 D.让患者嗅吸芳香氨酊 E.立即找医生进行处理
A.6.2~6.4 B.6.4~6.8 C.6.8~7.0 D.7.0~7.2 E.7.2~7.4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C.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D.血红蛋白病性贫血 E.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A.HbS B.HbBart C.HbG D.HbC E.HbI
A.使用EDTA盐抗凝的血可以用于血细胞计数 B.使用草酸盐抗凝的血可以用于凝血检查 C.使用肝素抗凝的血可以用于红细胞渗透脆性实验 D.使用EDTA盐抗凝的血可以用于合血 E.使用枸橼酸盐抗凝的血可以用于红细胞沉降率检查
A.由亚铁血红素和球蛋白构成 B.由亚铁血红素和清蛋白构成 C.由亚铁血红素和珠蛋白构成 D.由亚铁血红素和铁原子构成 E.由亚铁血红素和铁蛋白构成
A.贮备池 B.边缘池 C.循环池 D.分裂池 E.成熟池
A.细胞数量 B.细胞体积 C.细胞的内部结构 D.细胞颗粒多少 E.细胞核分叶情况
A.取决于通过物质的分子量及所带电荷 B.物质分子量越小越容易通过 C.带正电荷的物质较容易通过 D.球蛋白较容易被滤过 E.葡萄糖可自由滤过
A.晨尿 B.餐后尿 C.3小时尿 D.12小时尿 E.24小时尿
A.皱缩,星形或桑葚状 B.溶解破裂,形成褐色颗粒 C.体积变小 D.膨胀,体积变大 E.无明显形态改变
A.鳞状上皮细胞 B.淋巴细胞 C.单核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肾小管上皮细胞
A.8.48 B.8.58 C.8.68 D.8.78 E.8.88
A.500mg/L B.800mg/L C.1000mg/L D.1500mg/L E.2000mg/L
A.上消化道出血常出现柏油样便 B.阿米巴痢疾会出现米泔样便 C.肠易激综合征可出现冻状便 D.细菌性痢疾常出现黏液便 E.直肠息肉可见鲜血便
A.葡萄糖 B.果糖 C.麦芽糖 D.蔗糖 E.半乳糖
A.中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吞噬细胞 E.癌细胞
A.4~10 B.15~20 C.11~12 D.5~12 E.5~20
A.血液病 B.血液学理论 C.检验学 D.血液和造血组织 E.细胞形态
A.中胚叶造血期 B.肝脏造血期 C.骨髓造血期 D.淋巴器官造血期 E.脾脏造血期
A.儿童期红骨髓约占骨髓总量的50% B.青春期红骨髓约占骨髓总量的50% C.成年人红骨髓约占骨髓总量的50% D.儿童期红骨髓约占骨髓总量的30% E.青春期红骨髓约占骨髓总量的30%
A.GM-CSF B.TGF-β C.SCF D.G-CSF E.EPO
A.胃 B.十二指肠和空肠上端 C.十二指肠 D.空肠 E.大肠
A.CD7 B.CD19 C.CD34 D.CD38 E.CD33
A.铁 B.叶酸 C.维生素B12 D.蛋白质 E.锌
A.5~6个 B.2~4个 C.3~4个 D.1~2个 E.7~8个
A.抗凝血酶Ⅲ B.蛋白C C.蛋白S D.血栓调节蛋白 E.活化蛋白C抑制物
A.肝细胞 B.血管内皮细胞 C.单核细胞 D.巨噬细胞 E.血小板
A.肝素辅因子Ⅱ B.凝血因子Ⅴ C.抗凝血酶Ⅲ D.凝血因子Ⅷ E.活化蛋白C
A.血小板第3因子 B.血小板第4因子 C.胶原酶 D.肝素酶 E.β-半乳糖苷酶
A.GPIb/Ⅸ复合物 B.GPⅡb/Ⅱa复合物 C.GPⅡb/Ⅲa复合物 D.vWF E.GPⅠa/Ⅲa复合物
A.鞭毛 B.芽胞 C.质粒 D.荚膜 E.菌毛
A.衣壳和包膜 B.衣壳和核酸 C.包膜和核酸 D.核酸和刺突 E.裸病毒和包膜
A.转导 B.转化 C.转染 D.溶源性转换 E.结合
A.形态变异 B.菌落变异 C.毒力变异 D.耐药性变异 E.结构变异
A.普通光学显微镜 B.暗视野显微镜 C.荧光显微镜 D.倒置显微镜 E.电子显微镜
A.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 B.炭疽芽孢杆菌 C.肉毒梭菌 D.产气荚膜梭菌 E.枯草芽孢杆菌
A.副流感病毒 B.呼吸道合胞病毒 C.麻疹病毒 D.腮腺炎病毒 E.冠状病毒
A.白喉毒素 B.肉毒素 C.破伤风毒素 D.内毒素 E.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A.缺少外膜 B.肽聚糖层数较少 C.缺少磷壁酸 D.菌体内渗透压较革兰阳性菌高 E.缺乏五肽交联桥
A.无细胞壁 B.有对抗青霉素的酶 C.细胞壁无肽聚糖 D.有耐青霉素基因 E.长期使用产生耐药性
A.细菌 B.衣原体 C.支原体 D.立克次体 E.病毒
A.原体 B.包涵体 C.内基小体 D.网状体 E.始体
A.带状疱疹 B.水痘 C.麻疹 D.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婴儿玫瑰疹
A.HSV B.CMV C.EBV D.VZV E.流感病毒
A.1~3天 B.5~7天 C.7~10天 D.10~20天 E.20天以上
A.两亲本细胞各一半染色体 B.两亲本细胞全部染色体 C.两个染色体 D.融合特有基因信息 E.亲代某些特性基因
A.脾细胞与瘤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 B.瘤细胞与瘤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 C.脾细胞与脾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 D.细胞多聚体 E.单倍体细胞
A.次黄嘌呤 B.胸腺嘧啶核苷 C.叶酸 D.聚乙二醇 E.甲氨蝶呤
A.一个细胞 B.没有细胞 C.没有或一至几个细胞 D.几个细胞 E.一至几个细胞
A.室温 B.-4℃ C.-20℃ D.-70℃ E.液氮
A.B细胞 B.T细胞 C.NK细胞 D.粒细胞 E.巨噬细胞
A.盐析法 B.凝胶层析法 C.离子交换层析法 D.等电聚焦电泳 E.亲和层析法
A.纯度高 B.产量多 C.容易获得 D.非异源性 E.应用广泛
A.不与抗原结合 B.与抗原结合并出现凝集 C.与抗原结合不出现凝集 D.常为IgM类抗体 E.为单克隆抗体
A.只能检测抗原不能检测抗体 B.只能检测抗体不能检测抗原 C.既能检测抗原又能检测抗体 D.为半定量试验 E.不能用于ABO血型鉴定
A.IgM类抗体的作用比IgG类抗体要强 B.IgM类抗体常出现不完全反应 C.IgG类抗体不易出现不完全反应 D.反应的发生可分为4个阶段 E.可进行定量检测
A.絮状沉淀试验 B.免疫浊度测定 C.单向扩散试验 D.双向扩散试验 E.单向扩散试验平板法
A.合成肝糖原 B.合成肌糖原 C.氧化分解产生能量、CO2和H2O D.转化为非糖物质 E.随尿液排出体外
A.CK B.ALP C.GGT D.LD E.AMY
A.ALB和PA B.RBP和AAT C.AAT和AAG D.AAG和AMG E.AAT和AMG
A.来自体内外的非营养物质在肝脏进行代谢转变的过程 B.肝脏是体内生物转化的唯一组织器官 C.需氧化酶、脱氢酶等多种酶类的参与 D.可增强代谢物的极性或水溶性有利于排泄 E.具有连续性、多样性、解毒和致毒双重性等特点
A.与清蛋白可逆结合 B.与清蛋白共价结合 C.与α1球蛋白结合 D.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E.游离存在
A.肾素-血管肾张素-醛固酮系统 B.前列腺素-激肽缓激肽系统 C.活性VitD3 D.促红细胞生成素 E.生长激素
A.3万~4万 B.4万~5万 C.5万~6万 D.6万~7万 E.7万
A.铁蛋白中所含铁 B.含铁血黄素中的铁 C.运铁蛋白中的铁 D.血红蛋白中的铁 E.细胞色素中的铁
A.Cl- B.HCO- C.SO2-4 D.HPO2-4 E.有机酸根离子
A.肝脏 B.肾脏 C.肠道 D.皮肤 E.肾上腺
A.蛋白质、肽类 B.固醇类激素 C.脂肪酸衍生物 D.氨基酸衍生物 E.核苷酸
A.TRH B.CRH C.GnRH D.ACTH E.GHRH
A.cTnC、cTnI、sTnT B.cTnC、cTnT、sTnI C.cTnC、cTnI、fTnT D.cTnT、cTnI、cTnC E.cTnC、cTnT、fTnI
A.钠离子 B.钾离子 C.钙离子 D.镁离子 E.氯离子
A.嗜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吞噬了1个至数个均匀体 B.嗜酸性粒细胞吞噬了1个至数个均匀体 C.吞噬细胞吞噬了退变的细胞核 D.退化变性的中性粒细胞 E.退化变性的淋巴细胞